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页码37有关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有关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说课稿篇1本课时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一课,在课标中明确了第一学段造型表型领域的目标定位:尝试不同的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而巧用碎纸片这一课正是通过普通的废纸通过想象、添画进行造型表现的。除了纯碎的添画,我觉得本课的设计意图是让低年级的小朋友从小就初步感知变废为
2、宝、绿色环保的理念,知道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废纸废料可以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的,从而在学习中做到节约用纸,巧用废纸的习惯。教材中选用的作品中,有用一张碎纸进行想象添画的作品,也有把一张废纸撕出的碎纸片全部利用起来进行组合创作的作品,这样通过一片片不规则的碎纸片,经过看一看,想一想,添一添、画一画等方法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动物、人物、生活物品等,是一种既有趣又有效地的造型表现方法。其次我们看到教材中重点选择了一张不规则的红色碎纸片,通过想象添画变成小鸟、乌龟、茶壶、汽车等四件不同的作品,这部分是重点要分析的地方,除了看到所变的东西之外,更多地要观察分析到一片同样的纸片通过不同方位的转动会想象成不一
3、样的东西。并且分析添加的方法。因此从教材上的内容设置上来看。这课的目标定位应该是:初步了解借形联想、添画等造型表现方法;通过对碎纸片的想象、添画等练习活动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独特想法,对造型表现活动产生兴趣。而重点就是:对碎纸片不同角度的联想、添加变成一件美术作品。难点是如何对碎纸片进行巧妙联想,并在碎纸片和添加的画面形成构图上的美感。我的教学设想和意图:一、“魔术”导入1课件展示几张废纸片变成各种形象的过程。2请学生观察表现方法(碎纸)3出示课题(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近距离感受碎纸片添画成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看作品,分析作品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启发探究1出示一
4、张碎纸片,引导学生观察:像什么?(要启发学生留意纸片的不规则性,要不断变换角度启迪学生想象,寻求于他人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引导学生在“巧”字上多分析,重点是借形想象,形的联想是关键。)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现场添画。3出示另外一张碎纸让学生初步尝试添画。(在学生的添画过程中,引导学生要根据碎纸片的随意性可繁可简,线条不必画的3规范。在这个环节既可发现学生在初步尝试中的不足,随机指导,又可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培养创新意识。)三、拓展感悟1展示四张同一碎纸片添加的不同作品2引导感悟:不同角度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注重学生的思维拓展,打破其固有的思维定式,鼓励其大胆想象,为后面的创作活动奠定
5、基础)四、讨论探究1欣赏各种碎纸作品。2思考:和普通绘画有什么不一样?(进一步丰富视觉经验,为自己的创作提供经验,也为难点的突破降低门槛)五、创作表现1学生根据已有的碎纸片进行想象添画。2教师巡视指导六、交流评价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巧妙之处。(采用自评、互评、师评三结合的方法激励学生学习动力。评价是让学生多说说自己添画的)七、课堂拓展1出示生活中随意丢弃纸片的行为照片,让学生感悟,激发学生珍惜身边物品、节约用纸的情感。2你会怎么做?(通过生活联系到美术课堂,为学生的美术活动和行为习惯传递正能量)在这一课中,为了很好地达成教材目标,我所贯彻的教学策略是: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确定学生的主
6、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活动;重视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的落实。说课稿篇2一、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歌曲小雨沙沙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下雨了中的一首歌曲。教材特点:小雨沙沙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歌曲,这是一首2/4拍的活泼的歌曲,共有四个乐句。技术准备:1PPT幻灯片2电钢琴二、教学目标通过演唱歌曲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里小雨和种子的形象,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同时能联想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和家人的培养。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通过扮演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内
7、心想法。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音乐意境,表现音乐形象。教学难点:掌握歌曲2/4拍的特点,做到演唱时节拍准确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阶段目标: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师:春天来了,小动物们多高兴呀,让我们向在坐的朋友们也了解一下歌曲春晓中描写的小动物吧。(身体坐端正,看谁的演唱最大方)播放歌曲伴奏录音。生:进行歌曲表演唱。师:我们跟着老师的伴奏来演唱,好吗?生:跟着伴奏进行演唱。师:如果你认为自己唱的还不充分,哪我们下面要学的新歌中还有机会。(二)学习新歌(阶段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经验准确学习歌词和歌谱)1初听作品,了解歌曲师:春天来了,大自然中的动物那么快活,你知道植物有什么变化吗?生
8、:回答。师:老师今天带来的这首歌曲小雨沙沙会告诉大家。(出示歌篇并播放歌曲录音)2.节奏练习: XX X | XX X | XX XX | X - |生:聆听歌曲。师:听了歌曲,你知道什么了?生:回答问题。师:自然界中的变化在春天最明显,动物、植物已经沉睡了整整一个冬天,到春天它们渐渐苏醒了,大自然的力量真是不可估量啊。2发散思维鼓励发言。师:歌曲里有谁?它们谁先出场的?给你什么感觉?我们再听一遍。(第二次播放歌曲录音)。生:聆听后回答问题小雨和种子。师:他们一个有声音,一个有动作,谁说说声音是什么?动作是什么样的?谁会学学它们?生:发挥3学唱作品 ,先唱歌词。师:看来大家对歌曲了解的很深了,
9、那么能跟着唱的有谁呢?(播放歌曲录音、强调眼睛看屏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生:跟着录音唱。师:纠正问题,要求背唱歌曲(伴奏唱)生:以组为单位背唱歌曲。4自主学习大胆尝试。师:第二段歌词,能不能自己独立唱一唱呢?生:独立学习并汇报。5完整演唱感情充沛师:给各组时间进行练习。生:完整演唱歌曲。四、歌曲表演(阶段目标:分角色合作表演歌曲)1提供设计模仿创编师:小雨用什么动作?种子的动作是什么?两个之间怎样配合呢?生:模仿并设计。师:如果大家有跟老师不同的设计也可以。生:进行设计。2提供舞台伴奏服务师:我现在把舞台让给大家,我来为大家伴奏,好吗?生:到台前,带头饰表演。3.教学检测(阶段目标:检查学生学习
10、状况)检查歌词:师:鼓励表演好的同学师:鼓励用手势进行演唱的同学。板书设计:学唱:小雨沙沙1=D 2/4 (天真地) XX X | XX X | XX XX | X - |五.课堂小结:“小朋友,小雨甜甜的,给种子喝,它们都很高兴,你们喜欢小雨吗?”让学生回答后,我进一步启发:“小雨帮助别人觉得快乐,所以,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从小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下一步诱导:“种子的生长离不开雨水的滋润,小朋友的成长离不开谁呢? “学生讨论回答(爸爸、妈妈、老师、祖国?)。“所以,小朋友们要从小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老师。从现在做起,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好吗?”最后对学生这堂课的表现作一个简单的评价,
11、便听音乐出教室。说课稿篇3一、教学内容说明金色的脚印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的道理。学生很喜爱这类的文章,而且学习过不少类似的课文,在这一点上,课文和学生的生活贴近。但是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的深刻道理恰恰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教学重点难
12、点,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二、教学设计思路和特点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倡导自主、自读、自悟的个性化阅读,进行阅读能力训练。本课有七个教学步骤:第一:导入新课。我用谈话的句话开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然后出示狐狸的图片并简介狐狸,引出学生对狐狸故事的回忆,并让学生听故事狐假虎威,这些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里我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三自”为主线,实践课标理念,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与落实。“三自”:即“自主阅读”、“自主测试”和“自主评价”。本环节的学习活动,主要由这三个板块构成。第三
13、:精读体会,深入探究。初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精读课文。复习读写例话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提出自己的见解。这里强调“学习方法自由”、“学习内容自由”,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这个环节设计我注重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沟通。并让他们通过自主的交流、汇报、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从而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个环节里我还设计了“难点解析”利用课件展示突破难点。第四:精读课文,自主探究。用人类的情感去感受狐狸一家的亲情这里我设计了一个思考题:(课件展示)
14、老狐狸为营救小狐狸做了哪些努力?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学生纷纷找到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谈自己的感受,比如,冒着生命危险给营救小狐狸;为陪伴小狐狸,蜗居在地板下等等,教师再充满激情地提升:这种陪伴,这种照顾难道和我们呢人类不是一样吗?是啊,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这样感人至深的亲情,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是有感情的,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下面让我们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狐狸一家的心声吧。五、再读悟情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狐狸一家的心声(课件:伤感音乐)孩子们沉浸在狐狸一家的亲情中,老师放上一段略带伤感的音乐,用包含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心中涌动的情感:当我们读着课文的时候,一处处令人感动的情景浮现在眼前,句
15、子中包含着多少狐狸的心声啊!小狐狸不能言,老狐狸也不能言,但我们能言,让我们用人类的语言替它们说一说心中的话吧!此环节的设计,能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既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六、总结(是啊,三只狐狸,一个小男孩,一颗爱心构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充满了爱,只有这样,才能给它们,也给我们自己一个良好的,自由的生活空间,但愿这颗爱心永驻人间!)老师的总结引出学生的表达欲望,最后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将课文和资料进行有机的整合,既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再次引发学生大胆说话的欲望。(最后,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内心感受。)学生总结。七、
16、知识拓展1、续写故事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2、自由汇报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这个学期,中心校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引导教师研究教学方法,特地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课堂教学水平评估活动。这次活动分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举行。我有幸进入了复赛,在复赛中我讲了金色的脚印一课。下面就是我对这次上课的反思。一、成功之处。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两点:1、这节课中我主要用了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我感觉我设计的一组电子幻灯片是很好的。它很好的展示了我的教学意图,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教学效率。也是这次我获得二等奖的原因之一。2、这节课中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外地学习的经验,合理的让学生使用了小组合作、自
17、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改革发展成必然的今天,不改革是不行的。只有改革,才有发展,才有进步。二、要改进的地方1、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关键在于设计好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中我曾经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之后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使学生敢说、会说。案例中以“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如此以一问题统领全文,不仅产生了领悟作者意图的解读效果,而且赢得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向这
18、方面发展。2、 “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时,不是一味地听;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有深度、有争议的问题,一时搞不明白。这我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在辩论中明晰,互相启迪,共同提高。在这次教学中我就注意做到了这一点。我深深地感到:学生自主快乐学习,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最大的成功。说课稿篇4一、教材分析:我学做 “蜡染”是_教育出版社美术第六册第三单元“感受民间艺术”中的第二课。本课是在学习了上节课“扎染”以后介绍的另一种民
19、间染布工艺蜡染。通过学生的自身的体验,初步懂得民间蜡染的基本工艺,尝试用油画棒在生宣纸上描绘形象,加以染色的制作方法。根据“油水分离”的原理,感受民间蜡染制作工艺的特点。通过作品欣赏,感受民间蜡染艺术,体验蜡染制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对各种绘画的兴趣。小学三年级学生对于此课,以纸蜡染的方式让学生制作尝试,大大降低了民间布艺蜡染的制作难度和节省制作时间。简单的绘制方式,良好的视觉效果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由于前一课“扎染”作为铺垫,学生对于宣纸的使用也不再显得陌生,较容易的使学生掌握好上蜡的技巧。同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有意识引导学生将各种活动讨论的重点放在图形的设计、色彩的配合和蜡绘效果
20、的协调上。如:浅色的图案配深底色,深色的图案配浅底色或色彩略亮鲜艳的底色。二、教学设计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情况分析,对本课的教学进行如下的思考和设计。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在课的导入阶段,采用了教师变小魔术的方式,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了,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概括出蜡具有排水性的特点。并非常自然地过渡到民间蜡染工艺的欣赏和介绍,使学生听来饶有兴趣。2) 实践体验,引导学生思考。由于有前面一课的的技能积累,新授部分直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可多让学生动手试一试,想一想,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一次完成作品以后对制作过程中出现的上蜡、染色问题进行交流,此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将取得事半
21、功倍的效果。3) 观察比较,促进生生交流。此课中,我设计多处地方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通过蜡染作品的观察比较,了解传统与现代蜡染图案的不同,概括出传统蜡染图案以对称型、线型纹样为主。现代蜡染图案造型简洁、夸张,线条较为粗 ,用点、线、面来表现对象的特点。最后让学生欣赏富有童趣的纸蜡染作品,使他们对自己的创作更充满信心。第7课我学做“蜡染”单元主题:感受民间艺术课题名称:我学做“蜡染” 教学准备: 学具:生宣纸、油画棒、水彩颜料、调色盘、毛笔教具:生宣纸、油画棒、水彩颜料、调色盘、毛笔、图片资料教学重点:图形的设计与蜡绘效果的协调教学难点:上蜡的技巧教学目标: 知识
22、与技能:初步懂得民间蜡染的基本工艺,初步学会用油画棒在生宣纸上描绘形象,加以染色的制作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油水分离”的尝试,感受民间蜡染制作工艺的特点,学会用纸(生宣)替代蜡染工艺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品欣赏,感受民间蜡染艺术,体验蜡染制作的乐趣。教学过程一、欣赏与发现1、创设情境1) 师述:老师变个魔术,在白纸上刷上颜料,看一下会出现什么情况?(在已用白色油画棒画好图案的纸上,刷上深色颜料)2) 问:你知道原因吗?概括:油水分离原理,民间布艺中利用这种原理进行染色蜡染。2、欣赏民间蜡染作品,并简介蜡染与扎染都是我国传统的染色手工艺。它是先蜡画后染色,被称为“蜡水分离”法。传统蜡
23、染的题材多是吉祥图案,用于衣裙、门帘、被单等方面。刘子龙蜡染有了创新和突破,他把单色蜡染发展为彩色蜡染,且又作为壁挂进入现代家庭。3、揭题二、感受与交流1、学生尝试,交流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问:你认为应该怎样上蜡?染色?2、教师演示操作步骤1) 上蜡。在上蜡过程中,力度适中,上蜡均匀,注意线条和图案边缘要保持光滑。2) 染色。可以以传统蜡染的蓝白色体现民族风味,也可制作色彩丰富的现代蜡染。“染”有两种方法:滴染和刷染3、展示色彩丰富、图案简洁的蜡染作品(传统与现代蜡染的比较)4、学生小组讨论蜡染作品图案有何特点?1) 传统蜡染图案以对称型、线型纹样为主。2) 现代蜡染图案造型简洁、夸张,线条较
24、为粗 ,用点、线、面来表现对象。5、欣赏富有童趣的纸蜡染作品三、尝试与创作2、学生再练习3、作业要求1) 图案饱满,能用简单的造型完成单色或多色蜡染轮廓是否清晰,上蜡是否均匀2) 能设计复杂形象,独特蜡染艺术效果四、展示与评价1、展示学生作品2、欣赏作品,自评与互评以作业要求作为评价的依据4、交流蜡染制作的体会和感受五、拓展1、运用蜡染工艺制作的原理,还能制作出哪些作品?2、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民间手工艺?准备:布置下节课的用说课稿篇5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古诗所见。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即教材编排、学习目标、古诗简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信是一首儿童
25、诗,一个学写信的孩子想给万物写信;泉水是一个童话故事,想象泉水像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这条小鱼在乎是一个儿童故事,小男孩拯救一条又一条小鱼的生命,小男孩说的话“这条小鱼在乎”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这三篇课文表达的主题是爱和爱心。古诗所见安排在这里,仅仅是诗人袁枚捕捉儿童瞬间的神态变化呈现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形象吗?我认为,还有借事借人借景抒情,体现了对生活、生命的爱,对自然、自由的爱。会认“牧、骑、振、蝉”4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所见,并背诵所见。结合插图和注释,了解所见大意,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三项目标,第一项是关于识字的,第二项是关于朗读背诵的,第三项是关于古诗理解的。其他版本的教材,所见
26、安排在一二年级居多,为什么鄂教版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呢?说明第三项目标“感受古诗描写的意境”是重难点。第三项目标中,“结合”一词指出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因为插图能够准确地表现诗意,注释也给出了诗中两个关键词的解释。“了解”一词明确了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水平。“感受意境”则提示了两个核心问题,这首诗的意境是什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前一个问题体现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我将在“古诗简析”里谈;后一个问题体现教师实施教学的能力,我将在“教学设计”里谈。所见是一首以农村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古诗。写的是一件小事,一个儿童唱着歌骑牛而行,发现了树上的鸣蝉,忽然不唱歌也不行走了。写到此,戛然而止。从插图上,我们看见了什
27、么? 看见了骑黄牛的儿童,看见了树上的蝉,看见了儿童捕蝉吗?没有。看见了诗人袁枚吗?没有。但,我们仿佛看见了儿童悠闲地侧坐牛背,或仰躺牛背,手中摇着树枝。黄牛慢悠悠地走走停停,或停下甩甩尾巴,或停下啃啃青草,或停下哞哞低叫。我们仿佛看见了儿童坐直身体,四处张望,发现了树上的鸣蝉,跳下牛背,悄悄靠近鸣蝉,敏捷地扑上去,双手罩住蝉,尽情地放声大笑,得意洋洋地骑牛继续唱歌前行。我们仿佛看见了诗人袁枚面带微笑地注视着这一切,徜徉在山村自然之中。我们感受到了山村悠闲自在恬静的生活,感受到了人与自然融合的生活,生命的自由只能在山村中寻找求得。所以,古诗的题目是“所见”,不是“牧童”,不是“捕蝉”,也不是“
28、山村”,而是“所见”,见到的是诗人心中所向往的生话。这就是我所认为的所见的意境。教法是对教师而言的,学法是对学生而言的。课堂上,因为教学内容的统一,教师和学生走进文本已经融为一体,因此教法和学法也就“水天一色”了。拓展迁移法,我将用一首学过的同题材同意境的古诗把学生引向所见的学习。直观感受法,我将用画面上的风景、人物的表情把学生引向对所见意境的感受。图文结合法,我将用插图引导学生对所见大意的自主学习。主观演绎法,我将引导学生进入牧童的角色感受其悠闲、活泼、可爱,进入诗人的角色体验其感情。话画联结法,我将用话语描述帮助学生建立一副完整的连环画,以感受古诗的意境。引导质疑法,我将引导学生从对题目的
29、质疑思考中感受古诗的意境。一、图文结合温故引新先出示一副画,让学生回忆一首古诗并背诵出来。(二年级下册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再请学生抓住画中孩子的神情、诗人的神情感受悠闲自在的意境。最后引出古诗所见。设计意图有三点:题材相同,都是写农村儿童生活的;事情相近,前者为钓鱼不应人,后者为捕蝉不唱歌;意境相近,孩子活泼可爱,诗人热爱农村悠闲自在的生活。二、自主读诗了解诗意这个环节,学生有四个学习任务:认识生字,正确读古诗,了解诗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师生交流解疑。三、再读古诗体会诗情这个环节主要运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情,采用的
30、教法学法是话画联结法、主观演绎法。比如:你们看,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一会儿坐,一会儿躺,真快乐!风在吹,蝶在飞,牧童情不自禁高唱山歌,歌声飞旋在茂密的树林里。引导学生读出牧童的活泼可爱快乐神气!请学生当牧童,边演边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比如:响亮的歌声吸引了诗人袁枚,他正在树林中享受呢!哎,歌声忽然没有了,牧童骑着牛也不走了。诗人看到了什么?诗人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读出诗人在猜测、在观察的意味。请学生当诗人,边演边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最后请学生再读整首诗,想想诗人还看到了什么?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呢?牧童、诗人的心情如何呢?四、品读古诗感受诗境进入第四个环节,再运用直观感受法、拓展迁
31、移法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出示一幅画,这画比教材插图视野更显开阔,绿意更显盎然。请学生说说对画面的感受,想象诗人在这样的山村中的心情。再请学生读古诗,想象诗人看到牧童捕蝉神情时的心情,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的意境。五、诵读古诗趣味创作通过前面的四个环节,学生朗读、背诵古诗也已经水到渠成了。为什么要安排最后的这样一个环节呢?为了丰满课程,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为了发展个性,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趣味创作的形式很多,比如:诗配画、变奏读、演绎读、诗文汇、诗改剧、诗再创当然,我也会和学生互动,给学生一份自己的作品诗再创童戏蓬头牧童骑黄牛,悠悠歌声振林樾。忽闻树上夏蝉鸣,怕得蝉惊闭口立。所见说课已近尾
32、声,再见吧!说课稿篇6一、说教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
33、的实践意识。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二、说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有利
34、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谈话法:运用师生之间的谈话组织教学,既可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练习法:通过各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练的解题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讨论法:运用讨论法,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密切合作的能力。三、说学法古人云:“教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受用终生”,教师既管教,又要 1 管学,把教落在
35、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除法的意义。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知识的生长点和解题的关键所在。在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提问与练习,让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题技能。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逐步扩展到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初步渗透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四、说教学程序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程序:(一)、认识“平均分”
36、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鉴于这个特点,此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贴出图片:个梨,个盘子。提问:老师这儿有个梨,平均分在个盘子里,每盘分几个?“平均分”是怎样分呢?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老师分。(演示:每个盘子里放一个)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分完了没有?为什么?那么再继续分。(演示: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分完了没有?现在你们看,每个盘子里梨的个数是几个,它们的个数怎么样? 在此,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为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打下基础。说明:这样一个一个地分,每份的数量同样多,叫做“平均分”。通过教师说明,使学生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指名生说一说:“平均分”要注
37、意什么? 通过说一说,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判断。投影出示一组图形。指出图中哪些是“平均分”?为什么第二图和第四图不是“平均分”?能不能变成“平均分”?学生回答后,教师抽动投影片成下图。把1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看算式说出意义。 6 2 = 3 12 2 = 6 12 4 = 3 20 4 = 5 以上练习题的设计,围绕着此环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着,由形象具体逐步抽象化,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完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良好的数学知识体系。 小结。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通过小结,让学生明
38、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质疑。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有哪些弄不明白的问题”,接着教师及时解答或请同学帮助解答。五、巩固练习众所周知,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节课我安排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读出下面的算式,用摆一摆,再填得数。 8 2 = 10 5 = 12 3 = 此题的练习,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在下面算式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把15个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15 =把15个 ,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个? = 此
39、题的练习,以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根据题目说出算式。把18棵树,平均捆成3捆,每捆有几棵?小冬把6只兔子,平均关在3个笼子里,每个笼子关几只?妈妈买来8个苹果,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每人分几个? 讨论:为什么列式是“82”,“2”是从哪里来的。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人吃,每人吃几个?把5个苹果平均分给10个人吃,每人吃几个? 讨论:上面两题为什么一个列式是“105”,一个列式是“510”? 以上的5小题所反映的事实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应用的数学和 4 问题解决的数学,两题的列式以及算式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虽然学生还不会计算“510”,但让学生先试一试,可以了解
40、学生的思维水平,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游戏。教师出示12朵花,请学生把12朵花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再列出算式,看谁的分法多。此题的练习,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一题多解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发散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以上练习题是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层层递进,由“再现性”进入到“内化性”深入到“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六、课堂总结同学们都学得很好,我们
41、对除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并预告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做到了承先启后。说课稿篇7一、教材分析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1)知识目标: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初步利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技能目标:渗透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一、教材分析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指数函数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函数”的第六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一节内容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指数和函数的概念等知识进
42、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对数、对数函数尤其是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概念和图象基础,又因为指数函数是进入高中以后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系统研究的函数,对高中阶段研究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完整的函数知识,初步培养函数的应用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所以指数函数不仅是本章函数的重点内容,也是高中学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借贷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内容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数学图
43、形在研究函数性质时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维度: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技能维度: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素质维度: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鉴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
44、学重点和难点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初步利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技能目标: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3)情感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领会数学科学的应用价值。(4)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5)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突破难点的关键:寻找新知生长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图象,利用数形结
45、合来扫清障碍。二、教法设计由于指数函数这节课的特殊地位,在本节课的教法设计中,我力图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达到不仅使学生初步理解并能简单应用指数函数的知识,更期望能引领学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数图象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研究其它的函数做好准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我根据自己对“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的认识,将二者结合起来,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创设问题情景.按照指数函数的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给出两个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顺利引入课题,而这两个例子又恰好为研究指数函数中底数大于1和底数大于0小于1的图象做好了准备。强化“指数函数”概念.引导学生结合
46、指数的有关概念来归纳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并向学生指出指数函数的形式特点,请学生思考对于底数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会有什么问题出现,这样避免了学生对于底数a范围分类的不清楚,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做了“分类讨论”的铺垫。突出图象的作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图形始终使我们需要借助的重要辅助手段。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离形时少直观,形离数时难入微”,而在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更是直接由图象观察得出性质,因此图象发挥了主要的作用。注意数学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数学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引入、例题的讲解和课外知识的拓展部分,都介绍了与指数函数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力图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基
47、础学科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三、学法指导本节课是在学习完“指数”的概念和运算后编排的,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再现原有认知结构。在引入两个生活实例后,请学生回忆有关指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再现原有认知结构,为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做好准备。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在借助图象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会遇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方法将会贯穿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在生活实例的课堂导入、指数函数的性质研究、例题与训练、课内小节等教学环节中都安排了学生的讨论、分组、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和记忆知识为合作学习的乐趣中主动地建构新知识的框架和体系,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注意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在概念、图象、性质、应用、拓展的过程中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到有挑战、有收获,跳一跳,够得着,不同难度的题目设计将尽可能照顾到课堂学生的个体差异。四、程序设计在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乐山师范学院《人类与医学遗传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汉大学《工程经济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华北电力大学《航空材料双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碳纤维材料》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应用随机过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自贡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原理(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周口师范学院《行政伦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口译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数控车床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赏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3年小学科学教研组教研工作总结(5篇)
- 三年级上册递等式计算练习300题及答案
- 政治画像品德操守自我评价3篇
- 奶茶督导述职报告
- 山东莱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 白熊效应(修订版)
- 视频监控维保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
-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训
- 立项报告盖章要求
- 2022年睾丸肿瘤诊断治疗指南
- 被执行人给法院执行局写申请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