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精选_第1页
产业经济学精选_第2页
产业经济学精选_第3页
产业经济学精选_第4页
产业经济学精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产业经济学刘奇洪 博士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材参考书关注经济热点新常态“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 ”关注经济热点自由贸易经济(园)区长江经济带战略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无兴趣不学习,无案例不研究。把脉时代发展,关注经济热点。要求:根据所学专业,每人写一篇文章。要求学会思考。第一章 导论一、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1892年马歇尔产业经济学到1941年美国经济学会确认经济学分支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关于企业及其所处产业的理论和经验性研究,是以“产业分析”需要和“产业政策”实践为背景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第一章 导论一、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产业分析需要

2、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个量)为主体进行局部均衡分析,缺乏个量群分析。宏观经济学:注重国民经济总量全局均衡分析,缺乏构成总量个体分析。产业分析:对产业、产业之间联系和联系方式、产业内企业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命题:不同产业结构和不同产业组织下的国民经济总体会产生不同国民收入或净产值,并会有不同增长速度,从而有不同效益和效率。第一章 导论一、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产业政策实践产业政策:产业保护、扶植、调整、完善政策总和。产业政策内涵早已有之,例如“士农工商”法国韩国日本第一章 导论一、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3、产业理论发展产业组织产业发展和产业分析第一章 导论二、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

3、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广义产业:三次产业狭义产业:制造业内部各种部门或行业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一章 导论二、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产业经济学研究范围产业发展产业产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如何培育和发展?)产业结构(广义、狭义)产业联系产业组织产业政策第一章 导论二、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3、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方法和静态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方法第二章 产业发展历程一、产业起源1、农业起源2、手工业起源3、服务业起源第二章 产业发展历程二、农业发展历程1、古代农业(铁器使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农业发展2、近代农业(机器使用

4、)3、现代农业第二章 产业发展历程三、工业发展历程1、古代手农业中国“百工”出现2、近代工业(世界、中国)3、现代工业第二章 产业发展历程工业发展历程:工业1.0工业2.0工业3.0工业4.0第二章 产业发展历程四、服务业发展历程1、古代服务业教育、商业、交通、酒店、金融2、近代服务业(世界、中国)商业、交通、通讯、教育、金融3、现代服务业金融、会展、旅游、商务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物流服务、教育服务、民生服务第三章 产业生命周期一、产业生命周期理论1、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生和发展(1)弗农(Raymond Vernon)产品周期理论第一阶段:创新阶段/新产品阶段需求价格弹性低、国

5、内生产、创新驱动第二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增加、对外投资、投资驱动第三阶段:标准化生产阶段要素驱动、创新国没有优势第三章 产业生命周期(2)高特(Gort)、克莱珀(Klepper)产业生命周期模型(G-K模型)引入大量进入稳定大量退出成熟家电电脑手机饮料第三章 产业生命周期一、产业生命周期理论2、产业生命周期一般形态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蜕变期产出时间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蜕变期第三章 产业生命周期(1)漫长型产业生命周期,如农业等(1)漫长型产业生命周期,如交通行业等一、产业生命周期理论3、产业生命周期特殊形态第三章 产业生命周期一、产业生命周期理论3、产业生命周期特殊形

6、态夭折型产业生命周期快速型产业生命周期突变型产业生命周期 第三章 产业生命周期一、产业生命周期理论4、产业生命周期识别指标产业产出增长率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产业投入增长率投资规模及其增长率固定资产规模及其增长率就业规模及其增长率开工率投入产出效果增加值率销售利润率资产报酬率资本周转速度需求收入弹性 第三章 产业生命周期一、产业生命周期理论5、产业生命周期识别方法拟合曲线分析法龚柏兹曲线法(Compertz curve) 皮尔曲线 第三章 产业生命周期计算判断法产出(销售)增长率=(本期产出量/上期产出量-1)*100%形成期:10%成长期:10%成熟期:0.1%-10%衰退期:0经

7、验对比法社会普及率:形成期:5%成长前期:5%-50%成长后期:50%-80%成熟期:80%-90%衰退期:90%第三章 产业生命周期二、产业生命阶段1.产业形成阶段产业形成特点产业形成条件: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生产要素支撑;科学技术进步产业形成标志:产业符合社会需要;产业进入商业领域,具有一定规模;具有专业化的从业人员;具有专业化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技术经济特点。产业形成阶段特点:生产批量小,制造成本高;宣传推广费用大;产品售价高;销售量有限,企业通常不获利。第三章 产业生命周期二、产业生命阶段1.产业形成阶段产业形成方式产业新生:产业新生不孕育于原有产业,也不依附于原有产业。1/5技术,3/4

8、市场企业既要在技术上得到支持,又要在市场上得到支持。N-R关系作用模式技术创新动因产业分化:社会分工三次产业出现产业内部分工产业派生后向派生前向派生旁侧派生主导产业带动作用第三章 产业生命周期二、产业生命阶段1.产业形成阶段产业形成方式产业融合产业融合特点:技术革新是产业融合的前提;发生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产业有关联性或替代性;改变企业竞争格局。产业融合形式:高新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向其他产业融合;三次产业之间融合;产业内部重新整合。第三章 产业生命周期二、产业生命阶段2.产业成长阶段企业数量增加;投入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提高;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升级;产业组织合理化。产业成长三阶段:启动加

9、速加强产业成长特点:产出规模上升;生产成本下降;利润迅速增长。第三章 产业生命周期产业成长规模产业关联;收入弹性;技术创新;市场潜力;要素供给;产业转移二、产业生命阶段3.产业成熟阶段市场需求增长速度;要素供给及其价格水平产业成熟阶段特点扩张速度减慢市场销售速度减慢企业注重成本和服务利润下降第三章 产业生命周期二、产业生命阶段4.产业衰退阶段:需求萎缩生产能力过剩产业衰退原因:市场需求衰减;技术进步导致产品结构变化;国际比较优势发生转移产业衰退特征:能力过剩;过度竞争;财务状况恶化;衰而不退衰退产业退出障碍:资本专用性;巨大退出成本:劳动力安置、债务、隐蔽退出成本关键性退出障碍:体制性障碍:产

10、权障碍、产权市场、法律法规第三章 产业生命周期3.决定产业生命周期因素分析社会分工与产业生命周期市场需求与产业生命周期居民消费升级水平技术创新与产业生命周期工艺创新产品创新产业性质与产业生命周期成长阶段漫长成长阶段短暂成熟阶段漫长第三章 产业生命周期4.产业生命周期与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产业生命周期与产品生命周期产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生命周期产业生命周期与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第四章 产业扩张一、产业扩张1、产业跨界扩张企业多元化经营2、产业业内扩张:产业成长期3、产业空间扩张:区域产业发展产业扩张:产出增长率/产业地位提升第四章 产业扩张产业扩张方式:量的扩张:外延式扩张质的扩张:内涵

11、式扩张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扩张产业地域扩张产业内各个部门扩张产业组织扩张:企业数量增加、企业规模扩大第四章 产业扩张产业扩张限度 市场 资源 技术产业扩张不正常情况: 产业扩张不足(基础设施) 产业扩张过度 第四章 产业扩张二、产业扩张机制市场需求供给1、技术创新与产业扩张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业外创新(跨界创新)、集成创新 非装备创新第四章 产业扩张2、市场需求与产业扩张国民收入总水平及增长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3、要素供给与产业扩张自然资源、土地、劳动力4、投资机制与产业扩张储蓄、资本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第四章 产业扩张三、产业扩张策略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第四章 产业扩张第四章 产业扩张2、产业集群

12、产业扩张产业集群对产业扩张影响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创新产业集群形成条件: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文化招商产学研产业集群产业扩张:空间扩张、产业升级第五章 产业转移一、产业转移类型产业转移直接投资产业转移要素转移产业转移类型:1、国际产业转移2、区际产业转移3、城乡产业转移第五章 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阶段:地中海大西洋英国美国美国日本、德国日本东亚、东南亚中国成为世界产业转移中心:生产制造中心跨国采购中心研究开发中心服务中心地区营运中心国际产业转移特点:单向转移双向转移制造业服务业区域内部化趋势第五章 产业转移区际产业转移:国家内部产业区域转移类型1、市场驱动2、政府主导3、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国家内部产业区

13、域转移表现形式:墨汁转移等级转移通道转移跳跃转移产业转移两种结果:极化效应溢出效应(涓滴效应)第五章 产业转移城乡产业转移城市乡村集中分散集中城市群第五章 产业转移水平产业转移和垂直产业转移水平产业转移垂直产业转移混合产业转移(既有水平产业转移,又有垂直产业转移)第五章 产业转移局部产业转移和整体产业转移局部产业转移(产业链部分区域转移)整体产业转移(产业链全部区域转移)第五章 产业转移要素导向转移:成本市场导向转移:饶开市场壁垒战略导向转移:服从全球战略需要第五章 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产业空间区位调整产业转移主体:企业2、并购转移(多)形式:合并:A+B=C兼并:A+B=A收购:A+B=A+B

14、并购:横向纵向混合1、投资新建转移(少)独资:易控制合资:起初第五章 产业转移3、非股权方式转移:签定合同许可证贸易:专利、版权、专有技术等合同生产特许授权经营国际分包/转包第五章 产业转移1、对企业影响延长企业产业生命企业市场规模扩大企业规模扩大竞争力提高2、对产业转入区域影响经济总量就业税收环境3、对产业转出区域影响产业空心化三、产业转移效应第五章 产业转移四、产业转移动因1、企业3、要素禀赋差异2、产品生命周期4、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自然环境第五章 产业转移思考:中国“一带一路”和中国发起成立亚洲投资银行对中国产业发展有哪些影响?第六章 产业集群与产业体系一、产业与产业集群1、产业

15、与产业集群产业:相同生产技术/产品特征的企业集合,产业集群:2、产业集群理论外部经济理论:马歇尔经济学原理集聚经济理论韦伯工业区位论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3、产业集群特征共生性专业化合作网络根植性柔韧性互补性第六章 产业集群与产业体系二、产业分类两大部门分类法农轻重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霍夫曼产业分类法标准产业分类法(中国/联合国)第六章 产业集群与产业体系三、产业体系1、产业体系特点:系统性层次性有序性2、产业结构时间形态3、产业结构空间形态第六章 产业集群与产业体系四、产业结构影响因素需求供给环境1、需求因素个人中间需求积累与消费第六章 产业集群与产业体系2、供给因素自然资源禀

16、赋人力资源资金供给技术供应3、环境因素政府产业政策国际经济国际政治环境自然环境第七章 三次产业结构分析一、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演变1.西蒙.库兹涅茨的总体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结构变动原因:消费者需求结构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技术革新速度与扩散经济增长因素知识存量劳动生产力结构变动结构变动大经济增长快第七章 三次产业结构分析2.罗斯托产业结构转变过程与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产业部门变化过程。现代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的吸收本来就是一个产业部门形成过程;现代经济增长是主导产业经济部门依次更替的结果;主导产业经济部门: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前向效应引进新的技术或者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第七章

17、 三次产业结构分析库兹涅茨:经济增长是总量过程,部门变化同总量变化相联系,且应放在总量框架中。罗斯托:经济增长是一 个 部门的 过程。3、库兹涅茨与罗斯托对现代经济增长本质问题的争论现代经济增长不仅是总量增长过程,也是产业结构演变过程。第七章 三次产业结构分析配第-克拉克定理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库茨涅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相对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比重劳动力比重农业部门:工业部门:服务部门:二、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趋势1.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第七章 三次产业结构分析霍夫曼定理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资本

18、资料工业净产值第一 阶段:5.0(1.0)第二阶段:2.5(1.0)第三阶段:1.0(1.0)第四阶段: 1.0第七章 三次产业结构分析2.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趋势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三次产业劳动力比重变化趋势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变化趋势三次产业结构演变新趋势三次产业融合趋势信息产业发展(互联网+)产业结构软化趋势产业结构高技术化趋势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劳动力就业比重第七章 三次产业结构分析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动因1.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动因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劳动力相对比重趋于减少原因恩格尔系数某一产业产品收入弹性系数技术进步在第一、第二产业之间差异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第七章

19、 三次产业结构分析第二产业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原因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第三产业劳动力相对比重上升和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第七章 三次产业结构分析2.工业结构演变动因社会需求结构拉动对工业结构影响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价值实现社会需求三个 阶段:生理需求阶段追求便利和机能阶段追求时尚和个性阶段供给结构的推动对工业结构影响生产要素技术进步第八章 制造业结构演变规律一、制造业结构与工业化1.工业结构的产业分类轻、重工业分类轻工业:生产生活资料工业部门(相对分量轻)重工业:生产生产资料工业部门(相对分量重)霍夫曼产业分类消费资料工业:75%以上用途为消费资料资本资料工业: 75%以

20、上用途为资本资料其他工业:第八章 制造业结构演变规律2.工业化阶段与工业结构工业化:过程、阶段起步轻工业为起步,市场需求为引导重工业为起步,资源引导供给成长人均收入提高,给予工业化资金和市场准备完成工业体系建立,工业完成高加工度化,并朝高 技术化方向发展前工业化原始农业为主工业化工业为 主后工业化服务业为 主第八章 制造业结构演变规律二、制造业结构演变基本规律1.工业结构重工业化过程轻工业重工业霍夫曼系数不断下降适用于工业化第一 阶段2.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原材料工业加工装配工业流程型产业离散型产业3.工业结构高技术化过程 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第八章 制造业结构演变规律产业

21、结构软化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生产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生产要素中“软要素”作用提高低级要素(硬要素)高级要素(软要素)第八章 制造业结构演变规律三、制造业结构演变动因1.社会需求产品收入弹性系数消费热点:吃穿住行通信品牌自我价值实现尊重社会交往安全生理房地产、钢铁、能源、化工、汽车、飞机制造、船舶、通信设备、电子消费品、家居、建材、纺织第八章 制造业结构演变规律2.供给结构不同行业技术进步不同生产率上升率4.国际贸易日本赤松要“雁行形态模式”(后发国家 )进口国内生产出口资本输出3、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双重影响需求收入弹性生产率上升率“产品循环说”(工业先行国家)新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形成出口资本和 技术

22、出口进口开发更新产品第八章 制造业结构演变规律四、中国工业结构演变1979-1984点状开发1984-1992带状开发1992-2001内陆开放2002-2014全面开放产业、空间2015-进来与出去并重1949-1978封闭经济自力更生1979-开放经济改革开放第八章 制造业结构演变规律中国制造业演变日用消费品:食品、纺织服装、轻工产品(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耐用消费品:家电住房交通工具: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轨道交通:蒸汽机-内燃机-电力机车-高速动车能源: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钢铁:通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第九章 服务业结构分析一、服务业与经

23、济增长1.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罗斯托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传统社会、为经济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消费阶段配第-克拉克定理迈克尔.波特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要素导向、投资导向、创新导向、富裕导向丹尼尔.贝尔“后工业化社会”理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服务社会 知识、科学、技术 专业人员、技术人员 第九章 服务业结构分析2.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服务业增长原因: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城市化科技进步(通信、交通)服务业全球化分工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增加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就业比重高于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化:网络型服务、生产服务、消费服务、交易服务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发展3.服务业研究中存在

24、争论产出计算、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计算、内部发展不均衡第九章 服务业结构分析二、服务业分类及演变趋势1.服务业分类服务业:非物质产品两个部门:流通部门、服务部门四个层次:流通服务、生产者服务、社会服务、个人服务新兴服务业、传统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经济网络服务、最终需求服务、生产服务、交易服务第九章 服务业结构分析2.服务业发展阶段前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城市化缓慢工业社会:城市化加速后工业社会:城市化平稳前工业社会规模小分散不规范工业社会工业化前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后工业社会现代服务业为 主导第九章 服务业结构分析三、服务业发展演变动因1.服务业在都市经济中的发展(地位、特点、趋势)2.服务业结构

25、演变动因技术进步分工专业化对技术进步推动第十章 产业结构规划一、产业结构规划目标和内容1.产业结构规划依据理论赫希曼不平衡增长理论佩鲁增长极理论罗斯托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不同发展阶段,主导产业不同。筱原三代平两基准理论: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基准2.产业结构规划目标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3.产业结构规划内容供给结构:如交通设施规划、能源规划,主要通过财政政策需求结构: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国际贸易结构:汇率、关税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技术结构:技术政策,中国制造业20254.产业结构规划程序准备、分析、设计、审定、修订第十章 产业结构规划二、主导产业选择主导产业: 在

26、一国或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某阶段,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幼稚产业主导产业衰退产业支柱产业行业成长率行业市场占有率第十章 产业结构规划2.主导产业特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具有扩散效应和带动效应;具有时间序列更替性。3.主导产业发展特征:新技术革命产物;产业群;演变路径:劳动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低附加值-高附加值4.主导产业选择基准: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基准关联度基准环境保护要求基准就业功能和劳动安全基准第十章 产业结构规划三、支柱产业的振兴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大;支持经济增长,或新经济增长点;优势产业:比较优势、竞争优势1.支柱产业培育与发展途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 延长支柱产业生

27、命周期培育支柱产业(整体替代、部分替代) 适度跳跃发展支柱产业2.振兴支柱产业依据支柱产业重要(比重、需求收入弹性)较大市场份额 处于技术更新比较稳定阶段 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内适用性第十章 产业结构规划新兴支柱产业现代农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产服务业电子商务房地产3.中国支柱产业发展农业食品纺织服装能源交通运输家电房地产交通装备电子通信第十章 产业结构规划2.传统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修正造成资源浪费产业结构长期滞后跨国公司投资面临自由贸易化冲击四、幼稚产业工业后发达国家相对于工业先行国而言新建立起来处于幼小稚嫩阶段产业。1.传统幼稚产业保护理论18世纪末美国汉密尔顿关于制造业的 报告

28、19世纪德国李斯特20世纪克鲁格曼(规模经济)“先行者利益说”规模经济 相对优势第十章 产业结构规划3.幼稚产业保护政策国际贸易保护政策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外汇管制措施国内扶植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技术扶植政策直接规制政策4.幼稚产业保护措施培育国内市场充分竞争机制贸易政策和 产业政策结合WTO规则对幼稚产业保护第十章 产业结构规划五、衰退产业的调整1.衰退产业特征衰退产业:市场需求减少、产能过剩或无增长潜力产业。内容:自然衰退、偶然衰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竞争力下降生产要素退出特征:处于产业衰退阶段;国民经济比重低;需求收入弹性低;生产率上升率低;市场需求下降。2.衰退产业调整资本调整:加速折旧、

29、促进转产、技术援助、产业转移。劳动调整:职业介绍、转岗培训、社会保障体系3.衰退产业调整路径流程再造资源重组第十一章 产业关联的经济学基础一、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1.投入产出经济学起源与发展瓦西里.列昂捷夫经历:苏联、德国、美国1931年用“投入产出分析”研究美国经济 结构投入产出原理投入产出分析197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2.投入产出与产业经济分析从整体出发,既有综合指标又有分解指标;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两个方面,反映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过程;各种系数既反映技术经济联系又反映直接联系和 间接联系;投入产出分析矩阵,可以建立线性方程和借用计算机3.投入产出基本工具投入产出表横向:实物形态纵向:价值形态

30、第十一章 产业关联的经济学基础二、投入产出与一般均衡理论1.一般均衡理论基本思想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一般均衡理论市场均衡企业均衡家庭、居民均衡2.瓦尔拉一般均衡模型3.投入产出与一般均衡模型差别第十一章 产业关联的经济学基础三、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投入产出分析1.马克思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2、投入产出与马克思再生产第十二章 投入产出原理一、投入产出表1.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及平衡关系式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内生部分:最终需求部分:毛附加值:国民收入再分配第十二章 投入产出原理二、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与求解1.直接消耗系数确定2.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3.完全消耗系数的确定4.投入产出模型的求解第十二章

31、投入产出原理三、投入产出模型的假定与求解条件1.投入产出模型的假定与产业分类技术上的相似性、不存在规模经济2.投入产出模型的求解条件经济条件、数学条件3.投入产出模型的其他问题计价问题、金融交易问题、商业和运输部门处理问题、编制投入产出表程序第十三章 产业联系分析一、产业联系方式及联系类型1.产业联系方式双向单向、顺向逆向、直接联系间接联系2.产业间联系类型产品、劳务联系生产技术联系价格联系劳动就业联系投资联系第十三章 产业联系分析二、产业联系分析原理1.产业联系分析基本工具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2.产业联系分析产业间联系程度、广度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整个国民

32、经济影响程度各产业部门产品分配去向各产业部门“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第十三章 产业联系分析三、产业联系分析的宏观应用1.两大部类比例关系2.农轻重比例关系3.积累与消费比例第十四章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一、产业波及效果及分析工具1.产业波及效果2.波及效果分析工具3.产业波及效果分析注意的问题第十四章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二、产业波及效果现状分析1.产业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2.生产诱发系数及生产最终依赖3.综合就业系数和综合资本系数第十四章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二、产业波及效果现状分析1.产业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2.生产诱发系数及生产最终依赖3.综合就业系数和综合资本系数第十四章 产业波及效果分

33、析二、产业波及效果现状分析1.产业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2.生产诱发系数及生产最终依赖3.综合就业系数和综合资本系数第十四章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一、特定波及效果分析对特殊需求波及效果分析:特大项目投资造成特殊需求对特定产业波及效果分析:主导产业价格波及效果分析二、预测分析及计划编制预测分析计划编制第十五章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产业组织理论三个研究主题:企业行为、规模、范围和 组织决定因素;不完全竞争、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市场结构;针对企业公共政策。完全竞争买方卖方众多,进入、退出门槛低,没有哪个能影响市场价格。例如,农村农贸市场不完全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第十五章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产业组织理论发展一、产

34、业组织理论历史渊源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轨迹二、哈佛大学产业组织重要理论马歇尔冲突有效竞争标准(结构、行为、绩效)SCP范式“市场集中度利润率”假说三、芝加哥大学学派竞争性均衡模型进入壁垒定义生存检验自由竞争理论、社会达尔文市场行为:串谋对“市场集中度利润率”假说质疑萌芽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亚当.斯密早期1完全垄断:垄断原因(特许、专利)古诺模型、垄断组织形式、垄断定价早期2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马歇尔冲突、罗宾逊夫人、张伯伦中期1实证产业组织理论(SCP)哈佛学派(梅森、贝恩)中期2芝加哥大学现代博弈论第十五章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四、新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市场不完全竞争寡头垄断1

35、.新产业组织理论新假定市场不完全竞争原因:不完全信息(信息不对称、信息搜寻成本、监督成本等)交易成本有限理性2.可竞争理论完全可竞争市场沉没成本“打了就跑”策略可维持价格3.博弈论与新产业组织理论寡头垄断(寡占市场)行为均衡企业行为第十六章 博弈论与竞争战略1994年博弈论三位学者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纳什海萨尼泽尔腾张维迎一、博弈规则与博弈分类1.博弈规则参与人:理性行动组合行动先后顺序:静态、动态信息结构:信息在参与者之间分布战略组合:行动计划支付(所得)有限博弈:参与人有限、每个参与人行动集合有限完全信息博弈:博弈规则视同共同知识第十六章 博弈论与竞争战略博弈规则对现实活动启示2.博弈论分类

36、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动态博弈静态博弈静态博弈第十六章 博弈论与竞争战略二、博弈的表示方式矩阵博弈博弈树第十六章 博弈论与竞争战略三、博弈均衡1.纳什均衡 AB AB一次博弈重复博弈2.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5,-5)(-10,0)(0,-10)(-2,-2)(-,-)(-10,-)(-,-10)(-2,-2)第十六章 博弈论与竞争战略3.贝叶斯纳什均衡4.子博弈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第十六章 博弈论与竞争战略四、博弈论在竞争战略中应用1.构建价值网3.动态收购策略2.价格竞争4.信号传递机制第十七章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垄断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市场结构价格资源配置技术进步市

37、场绩效主要内容:1.市场势力与市场集中度2.市场结构类型与企业行为第十七章 市场结构一、市场势力与市场集中度1.市场圈定市场:显著市场力量:市场需求缺乏价格弹性。市场边界确定:替代性:替代产品有明显差异。价格相关性:不同产品价格不 存在相关性。2.市场力量度量勒纳指数:抬高价格能力。(P-MC)/P市场集中度:CR4、CR8HHI:4.市场力量来源控制稀缺资源寻求相关利益支持通过适当反进入策略利用规模经济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技术创新5.市场力量的社会成本与规制社会成本:消费者剩余受到损害、资源配置低效率公共政策:规制、反托拉斯、产业政策3.市场集中度与市场势力市场势力与市场集中度呈正相关。合谋假说效率假说(芝加哥大学学派)市场势力原因:需求弹性、市场集中度、合谋第十七章 市场结构1.市场结构划分标准企业数量和相对规模产品差异化程度单个企业决策能力进入壁垒:结构性进入壁垒、政府限制、行为性进入壁垒退出壁垒:长期合约锁定效应、沉淀成本、政府限制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大于3个垄断独家垄断双头垄断2.市场结构基本类型3.典型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MR(q1)=MC(q1)=P1垄断市场垄断价格取决于边际成本和需求弹性寡头垄断第十八章 企业行为企业行为价格行为非价格行为产品差异化一体化研发广告企业间合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