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课时多些少些教案-(人教版)推荐下载_第1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课时多些少些教案-(人教版)推荐下载_第2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课时多些少些教案-(人教版)推荐下载_第3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课时多些少些教案-(人教版)推荐下载_第4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课时多些少些教案-(人教版)推荐下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课时多些少些教案-(人教版)推荐下载第一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课时多些少些教案-(人教版)推荐下载小学数学 精品 教案 试卷第4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第6课时 多些 少些【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发表意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估计的思想,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 使学生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多的含义。 难点: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准确地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教 学 过 程】一、情

2、境导入初步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师:同学们,比一比教室里老师和学生人数,男生和女生的人数,你发现了什么?生1:老师比学生少。 生2:学生比老师多。 生3:男生比女生多。 生4:女生比男生少。师:老师有几人?学生有多少人? 生:老师只有1个人,学生有52人。 师:老师和学生人数相差的程度怎么样? 生:很大。师:既然老师1人和学生52人的数目相差很大,谁能换一个合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小学数学 精品 教案 试卷适的词来说一说老师和学生人数的大小关系呢?生1:老师比学生少很多。 生2:学生比老师多很多。师:“多很多”和“多一些”相同吗?生:多很多是说相差的数很大,多一些是说多的数

3、与少的数相差的数不是很大。师:那“少一些”和“少得多”呢?生:“少一些”相差的数小些,“少得多”相差的数大很多。 师:说得有道理。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出示课题)二、教学新授教学例6。出示例6情景图。师:大家仔细观察,红球、蓝球、黄球的个数相互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生1:红球最多,黄球最少。 生2:红球比蓝球多出很多。 生3:红球比黄球也多出很多。 生4:黄球比红球少很多。 生5:蓝球也比红球少很多。 生6:蓝球比黄球多一点。 生7:黄球比蓝球少一点。师:你们能用刚才学过的“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这些词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4、吗?小组讨论开始。学生分组讨论。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2小学数学 精品 教案 试卷汇报、交流。生1:红球比黄球多得多。 生2:黄球比红球少得多。 生3: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生4:蓝球比红球少得多。 生5:蓝球比黄球多一些。 生6: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数学游戏。师:刚才大家学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老师这里有一个两位数,你们能猜到是多少吗?生:老师,这个数是20吗? 师:不!它比20多得多。 生:老师,这个数是60吗? 师:它比60又少一些。 生:那么是55吗? 师:对了,真聪明! 师:你们还想做这个游戏吗?老师这里还有一个两位数,它比100少得多。猜猜看? 学生猜的过程略。三、课堂练习完

5、成教材第43页“做一做”。根据水果的个数,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如65比25多得多,25比65少得多。25比30少一些,30比25多一些。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将“多一些”和“少一些”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3小学数学 精品 教案 试卷行比较,将“多得多”和“少得多”进行比较(横向)。在此基础上再将“多一些”和“多得多”“少一些”和“少得多”进行比较(纵向)。使学生理解:两个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可以用“多一些”或“少一些”;两个数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应该用“多得多”或“少得多”。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

6、用“”“”或“=”来表示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还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作进一步说明。今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的知识,能把数的大小关系讲得更清楚。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4第二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多些,少些教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多些,少些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6及相关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比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会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3、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重点难点:正确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7、。教具准备: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按顺序写敷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35 87 70 62 15 64、谈话导入教师:快来看!他们在玩跷跷板。小老虎们玩得多高兴呀!小熊看到了,它也想玩,它找来了好朋友小兔,可是他们怎么也玩不起来,为什么呢?教师:轻重是比出来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进行比较。在数学上我们会经常比较什么呢?5、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说一说数的大小。二、新授。1、投影出示例6在操作中初步直观感知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教师:红球有几个?(

8、58个)蓝球有几个? (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15比58少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那篮球比红球少得多。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教师问:红球和黄球比呢?小结比较方法:直观观察比较 借助推理进行比较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三、巩固练习。1

9、、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2、第43页做一做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3、练习九第4题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数学游戏题:猜一猜瓶子里有多少个珠子?4、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15 17 45四、课堂总结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我们也利用它们把比的结果说的更清楚了。下课后,请同学们也在生活中多运用运用它吧。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让孩子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词描述两个100以

10、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这部分内容是以前教材所没有的。教材提供给孩子比三种颜色的球的场景,引导孩子交流得出蓝球比黄球多一些,通过启发孩子思考还可以怎样说,得到相对的另一种表述黄球比蓝球少一些,并初步学习应用多一些少一些描述两个数量间的多少关系;通过 红球比黄球多得多的另外一种表述,让孩子试着在理解少的多含义。第三篇:一年级数学下册 多些、少些 教学反思 苏教版多些、少些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会使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针对教学目标,应把本节课

11、的教学重点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1.着力于学生的语言发展,能用完整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多些、少些”,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充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利用身边的例子引入。上课开始,我就问学生:教我们的老师有多少?我们班有多少人?学生兴趣挺高,一起在数教我们的老师有多少人,然后再数我们班有多少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数100以内的数,也让学生学习的劲头高涨。数出:老师7人,学生51人(板书)。然后由这两个数据让学生明白:“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然后还是用身边的例子:男生和女生的人数(人数差不多),来引入本课的另一个知识:多一些和少一些。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

12、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效果挺好。3.采用欢快轻松的教学方式,避免单调的模仿和说教。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和少一些”的含义后,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以便更加熟练理解。让孩子们互相举例子,更加巩固含义。然后全班交流:孩子们举的例子挺好:比如说:我又10支铅笔,小红又50支,小红的比我的多得多等例子,加深学生多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第四篇:小学一年级数学同样多 多些 少些教案详细介绍:教学内容同样多、多些、少些。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的方法,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13、力、动手操作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1.复习。教师亲切地对学生说:昨天,我们初步认识了1至10各数,谁能将第三行的同学从前往后数一数?谁能将第二排的同学从左向右数一数?谁能数出第一扇窗户的玻璃有多少块?2.进行新课。(1)教学同样多。投影出示4个萝卜(图),教师提问:老师摆了几个萝卜?教师再出示4只小兔(图),提问:老师摆了几只小兔?然后,教师把每一个萝卜与每一只小兔用小棒连起来,告诉学生:这表示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教师一边指,一边说)。谁能像老师这样指着图说图意。指名让同学说;同桌之间互相说。教师

14、继续问:有多余的萝卜吗?有多余的小兔吗?教师小结:没有多余的萝卜,也没有多余的小兔。教师再次强调:一个萝卜对着一只小兔,没有多余的萝卜,也没有多余的小兔,就是说萝卜和小兔同样多。请同学们像教师说的那样,自己说给自己听听。(2)全班动手操作。请一名同学到前面的磁性黑板上摆,其他人在桌面上摆。要求:先摆2个圆(可以横着摆,也可以竖着摆),再在圆的旁边(或下面)摆正方形(一个正方形要对着一个圆),正方形要和圆同样多。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教师请大家跟磁性黑板上摆的图比一比,看是否一样。接下来,全班同学独立操作。第一排摆4个圆,第二排摆三角形,要求三角形和圆同样多。第一行摆三角形(数量自己确定)

15、,在三角形的旁边摆正方形,要求正方形和圆同样多。上面两次操作,要让学生每人都当小老师,检查并帮助同桌摆的学具是否正确或规范。教师重点提问:第次摆了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圆和三角形怎么样?(3)教学多些、少些。小鸡比小鸭多。教师出示投影:提问:不要数,说出哪个多些?哪个少些?全班分小组讨论,教师也深入到小组中去。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统一认识: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小鸭和小鸡对上了,没有多余的,可是小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鸡多些,小鸭少些,也就是小鸡比小鸭多。苹果比桃少。教师出示投影:既不要数,也不要和别人讨论,独立思考,哪个多?哪个少?教师重点问:你是怎么知道苹果比桃少的?全班同学动手摆学具。a.

16、第一排摆3个圆,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和圆同样多。b.第一排摆3个圆,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多1个。c.第一排摆4个圆,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少2个。d.第一排摆圆(数量多少由自己决定),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多2个。e.第一排摆圆(数量多少由自己决定),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少2个。教学意图:通过直观与操作,初步建立同样多、多些、少些的概念。3.课堂练习。(1)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2)哪个多?在多的一行的横线上画。(3)写字准备练习。教学意图: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进行练习。同样多、多些、少些第五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多些少些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及评析“多些少些”课堂实

17、录、教学反思及评析*大庆石化总厂一小 孙明霞执教/李一鸣评析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往后看一看,今天来听课的老师多吗?生:(兴奋地看)多!师:听课老师的人数和我班同学的人数相比怎么样?生:听课老师的人数比我班同学的人数多得多。师:我们班有多少人?生:58人。(师板书:58)师:我在大庆教的班级有46人(板书:46),我们这两个班的人数相比,58比46怎么样?生:58比46多一些。师:46比58怎么样?生:46比58少一些。师:现在老师把数改变一下(板书成:158,146),这两个数相比呢?生:158比146多一些,146比158少一些。师:这两个数相比呢?(师边说边板书成:8 158,

18、2 146)生:8 158比2 146多得多,2 146比8 158少得多。师:这些数都是万以内的数,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万以内数的比较多些少些。(板书课题)教学反思我利用现场的环境引入新课,为新知作铺垫。通过数的变化,让学生初步感知,数目增大,比较结果也会变化。通过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决定在新课的教学中是否选用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讨论,自己研究新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我发现无论是试讲,还是在这节课上,学生们的表现都相当出色。学习气氛活跃,用词也很准确。总之,引入阶段达到了预想的效果。评析这样的导入简洁、有趣。既复习了旧知,又灵活运用了现实情境,让学生感知

19、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展开1例题的探讨现在,老师领你们去参观三所学校(多媒体演示)。看看这是哪几所小学,每所学校有多少人。生:育红小学,有800人。生:实验小学,有2 000人。生:胜利小学,有650人。师:我们把这三所学校的学生人数进行比较,看能得出哪些结论。我们来分组讨论,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学生讨论时,师板书2 000,800,650,然后参与学生的讨论)师:谁想把讨论的结果说给老师听?教学反思不小心说成了“说给老师听”,看样子老师在上的思想在我脑子里还没有彻底清除,今后一定要把老师的架子放下来,真正以平等的意识对待学生,以宽容的心胸接纳学生,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20、生:实验小学的2 000人比胜利小学的650人多得多。(师板书:多得多)生:胜利小学的650人比实验小学的2 000人少得多。(师板书:少得多)生:实验小学的2 000人比育红小学的800人多一些。生:应该是实验小学的2 000人比育红小学的800人多得多。师:2 000人比800人是多一些,还是多得多,用哪一个词描述更合适呢?请同学们再讨论讨论。(讨论之后,大多数学生仍坚持说是多一些)教学反思这是我没料到的。在试讲的过程中,只有个别学生说是“多一些”,经过再次讨论,就基本达成了一致用“多得多”比较合适。面对上面这种出乎预料的情况,我略加思考,改变了原来的思路,进行了如下处理。师:请同学们把这

21、三个数2 000,800,650放在一起看,那么2 000和800比用哪一个词更恰当呢?谁能说一说理由?(我有目的地找了一个学生回答)生:我觉得用2 000比800多得多较恰当。 这三个数中,2 000比800多了1 200,而800比650只多了150,所以2 000比800应该是多得多,800比650才应该是多一些。师:有道理,我也认为多得多更合适。大家同意吗?生:(齐答)同意。(师板书:多得多)师:还有别的结论吗?生:800比2 000少得多。(师板书:少得多)生:800比650多一些,650比800少一些。(师板书:多一些少一些)师:还有吗?教学反思学生没有再说出别的结论。其实能得出6

22、个结论,并能用恰当的词来描述,已经达到了教学目的。“比较多少”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数相比,所用的词语也会不同。这个班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多些少些”的知识,就有这么高的参与程度,并且学习状态特别好,遇到问题能够进行争议和讨论,可见平时教师的训练是非常到位的。如果是使用实验教材,我相信还会出现我在试讲时出现的下列情况:实验小学的人数和育红小学的人数合起来比胜利小学的人数多得多;育红小学的人数和胜利小学的人数合起来比实验小学的人数少一些;等等。此环节的处理,虽然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我想还是值得的。作为教师就应以学生为本,而不应以备好的教案为本。评析“多一些”和“多得多”没有一个绝对标准,学生出

23、现不同的理解是正常的,教师应适当引导,再让学生讨论,淡化教师的“裁判”作用,这样处理好。但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时间太短,对学生的答问采用“挤牙膏”的形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小。建议在小组充分讨论后,让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小组评价或补充。2例题的拓展师:你们说得都很好。我们把三所学校的人数相比较得出了这些结论,谁还能再举几个数和它们比比?生:8 000比2 000多得多。生:600比800少一些。教学反思当时学生举手非常踊跃,都想表现自己,我忍不住多提问了几位学生。现在想来,如果当时让学生同桌或前后相互说一说,效果也许会更好。提问形式毕竟有它的局限性,达不到人人参与的程度。师:(小结)我们班的小

24、朋友真聪明。通过刚才的比较,请你们想一想,一个数和不同的数进行比较,结果一样吗?生:(齐答)不一样!师:对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是对具体数的比较来说的,它不是固定的。三、练习巩固,实际应用师:我们参观完了学校,下面老师领你们去参观南宁市最大的商场,请你们猜一猜商品的价格,愿意吗?生:(齐答)愿意!(师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先把图中商品的价格填在书上)师:老师说一种商品,请你们把它和图中这台9 000元的电脑的价格相比。听好了,一台冰箱的价钱比一台电脑的价钱少得多,冰箱的价钱大约是多少?看谁猜得最接近。生:5 000元。师:比5 000元少一些。生:3 000元。师:比3 000元多一

25、些。生:4 000元。师:嗯,可以啦,冰箱的价钱大约是4 000元。下面我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先说一种商品的价钱,然后和图中某种商品相比,其他的同学一起来猜猜,看谁猜得最接近。教学反思这个练习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一个学生说微波炉的价钱比电视机的1 100元多得多,一名学生猜8 000元,出题的学生马上给予了肯定。我想学生可能不知道微波炉的实际价钱,只是随便猜。另外,我本来是想让学生像老师刚才那样用上“多一些”、“少一些”等词语,没想到学生说出一个价钱,出题的学生马上就给予了肯定。我在试讲时,此题的效果非常好,练习了这节课所讲的“比多少”的词语。这节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认为还是学生不熟悉教材,在

26、教材前面的内容里已经学习过逛商场,练习过填价格,学生对常见电器的价格应该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所以在练完这道题后,本来我还设计了一些调查表,想让学生再相互说一说、比一比,可惜在这节课中此环节没有处理好。作为教师,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应该随机设计另外一种学生熟悉的内容,从而达到预想的效果。评析学生对大件电器的价格缺乏感性认识,建议此练习作适当修改。“猜一猜”这种练习形式很好,特别是学生猜不中时,教师采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和“少得多”,让学生逐步调整,这样处理很好。如果能让学生自己主持互相猜一猜,那就更精彩了。(2001年4月在第一届全国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研讨会上获研究课优秀探索

27、奖)第一篇:一年级语文下册 一个中国字 1教案 长春版一个中国字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和2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让儿童感受到亲情的美好,并体味到拥有亲情的快乐。教学重点: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中国汉字的魅力。教学重点: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同学们,大家写过信吗?2.你能说一说信的内容吗?3.老师这儿有一封信,想看看吗?4.如果这封信是你写给老师的,你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5.有一个叫笑笑的小男孩给爸爸也写了这们一封信,他表达的会是什么意思呢?想知道吗?请同学把书打开,听老师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想。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师范

28、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轻音节要读准,词语要连续读。3.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4.“经验小交流”,你喜欢哪个字?你是采取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5.学习两个新的部首。6.生汇报。7.讲座笑笑为什么只写一个笑字。三、练习多音字。奇、没、兴四、课后作业。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1.游戏,小小火车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快。奇怪、没有、几页、兴奋、露珠、甜甜。2.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那么,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能认识吗?二、指导书写。三、讨论笑笑给爸爸寄来了什么?四、完成书后练习1.照样子,说一说。先请同学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再说说这些词语的特

29、点。依照例子,你能说出这们的词语吗?最后说说这样的词不达意在句子中例丑,表达的效果。密密麻麻、高高兴兴、红红火火2.读一读笑笑双手把信递了过去。第一回见到女儿写的字,他兴奋得不得了。五、课后作业1.书写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篇:一年级语文下册 农贸市场 1教案 长春版农贸市场教材简析:本课是情境识字课,图上描绘的画面十分接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是他们所熟悉的热闹、繁荣的集市情景。商贩们在热情地叫卖,许多人在精心挑选自己需要的东西。画面上出示了水果、蔬菜、肉制品等名称。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年段提出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及“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

30、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 的要求。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本着“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认真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将学生的生活与图画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源于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仔细观察图画,感受农贸市场的热闹与繁荣。2.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了解“肉”字的演变过程。 3.能够按照事物的类别来给事物正确分类。 教学重点:1.学会七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十四个要求会认的字。 2.结合图画认识字型,了解字义。 教学难点:字型与字义的相结合。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 相关的

31、图片 2.教学课件 3.有关购物的录象 教学流程:一、 设置情境 激发兴趣1. 播放录象(画面显示“农贸市场”的招牌及市场内井然有序的商品,商贩们在热情地叫卖,顾客们在挑选自己需要购买的物品等景象。) 2.谈话、设疑(1)同学们去过这个地方吗?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地方?(板书课题:农贸市场)齐读课题。随机学习“农、市、场”三个字。观察“农”字是怎样写成的?第四笔是竖提,强调“农”最后一笔是“捺”;扩词:农村、农民等,还能组哪些词语? “市”翘舌音 整体认读音节 “市场”是集中卖东西的地方。扩词(闹市 、城市) 你知道那些城市?“场”形声字 翘舌音(2)看完刚才那段录象你想说点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2、商品多种多样、人很多引导感受农贸市场的热闹、繁荣)这些人都在做什么?(有买东西的,有卖东西的)趁机学习生字“卖”,指导最后一笔是点,和买相对。“角色扮演” 利用两个道具找同学来表演买卖东西时的情景来区别“买”和“卖”的字义。二、 认识事物 认读词语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8页,(看整幅图)这是农贸市场的一角,现在请同学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看一看菜摊上出售哪些东西?把你看到的说一说。(苹果 西瓜 糖葫芦 枣 白梨 柿子 葡萄 草莓 白萝卜 肉 红肠)2.检查认读情况(1) 你们根据文中给出的拼音能认读每样东西的名字吗?自己小声试读。(2) 谁能把这些商品的名字大声的读给同学们听?(随机指导“糖

33、葫芦”“柿子”“葡萄”“白萝卜”几个词的最后一个字都读轻声。”“枣”是平舌音,“柿 肠”是翘舌音)。 (3) 评选读的好的学生大声领读。(4) 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打乱顺序,让学生认读、开火车读。三、 自主探究 合作讨论 识记字形1. 老师把这些商品都请到了字卡上了(出示和商品相对应的生字卡片) 学习生字“苹、糖、枣、柿、葡、萄、莓、肉、肠”(1)看(苹果)图片,谁能读出图上的词语?“苹”是一个形声字,它的形旁和声旁分别是什么? (2) 说说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苹果的“苹”字?(3) 苹果是水果的一种,它的种类很多,说说你吃过或见过哪种苹果? (4) 谁愿意用“苹果”说一句话。(引导学生说完

34、整话)2.下面请同学们用同样方法自主识字,可以同桌讨论怎样记住其他生字。 3.根据字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方法学习生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然后请学生当小老师给大家讲字。5.柿木市柿,柿子、西红柿,请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找一找词语中还有那些是形声字?(葡、萄、糖、莓、肠) 卜用加一加的办法,竖加点就是卜。 6.课件演示“肉” 字理动画图,了解肉字的演变过程;扩词训练:肉的种类有哪些?(鸡肉、牛肉、羊肉、猪肉)四、指导动手 练习书写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商品,并知道了它们的名字,还有他们名字里的14个汉字,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想不想选几个写下来呀?2.通过课件把要求会写的7个字拉到虚宫格

35、里,让学生观察字形,主要是各个部位在虚宫格中的位置,同桌交流。3.汇报各自的发现,师生可以随时补充、纠正。4.教师在黑板一角的虚宫格里板书示范难写的字,边写边说明笔顺和字形。 5.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纠正坐姿。 6.小组评价,选出好的以小组为单位,互换展览。五、 游戏巩固识字、写字1.同学们,我们家附近有一个小型的市场,我发现那里的东西摆放的没有规律,现在老师带你们去转转,帮助它们归归类你们愿意吗?(模拟市场: 三张课桌当货架 , 上面混合摆放着各种水果、蔬菜、肉制品的图片)2.经过同学们的努力,物品的摆放井然有序了。接下来我们再来给这些商品做个标牌,好吗?六、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36、:选字填一填。(市 柿) 城( ) ( )子 ( )场 西红( ) (平 苹) ( )果 ( )原 ( )面 ( )均 (场 肠) 操( ) 广( ) 香( ) 红( )七、 布置作业 1.写课后词语2.用自己的话把书中的“农贸市场”介绍给家里人第三篇:一级语文下册司马光砸缸教案 长春司马光砸缸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欣赏前奏,引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师:很久以前,小朋友很早就起来读书,司马光小朋友和他的小伙伴一样也很早就起来读书,读书读累的时候,他们还会做游戏呢!我们一起听一听他们在做什么游戏?二、分段分析和欣赏音乐,尝试用动作和表情表现音乐情境情节一:快乐游戏1. 围着水缸尝试玩

37、游戏。小椅子来当我们的大水缸。2.我们一起捉迷藏。看谁又轻又快藏得好。3.一起表演。情节二:伙伴落水1.不好了,有人掉到大水缸里了,伙伴们快出来吧。2.他该怎么办呀?3.其他的小朋友都吓坏了,吓坏了是什么样子?情节三:砸缸救人1.司马光是怎么救小朋友的?2.你是司马光你会怎么砸缸?3.刚破了,小朋友得救了快点钻出来吧。4.小朋友得救了,真开心!看来和好朋友玩游戏,可不能做危险的事,你们记住了吗?情节四:向司马光学习司马光可真聪明,我们要向司马光学习。遇事不慌张动脑筋。三、完整欣赏表演歌曲,并表演游戏1.完整欣赏歌曲,集体表演师:我们来完整地听一听歌曲,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么玩游戏的。2.集体完整

38、表演游戏请把椅子移到教室旁边,和好朋友找个空地方围成圈,做一个结实的大水缸。请两个小朋友当落水的小朋友,老师当司马光,玩游戏。教师总结:玩了这么久我们也该休息了,回去后,可以把这个游戏带给你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设计思路:歌曲选自我国传统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音乐也再现了这一故事。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说说、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增强孩子们对故事的了解,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当遇到意外的时候要冷静、机智、勇敢。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理解歌词内容。2.根据歌曲情节大胆想象,尝试根据不同的角色,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变现故事情节,感受音乐游戏的趣味性。活

39、动重点: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活动难点:根据歌曲情节大胆想象能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变现故事情节。活动准备:司马光砸缸完整的音乐、自制大石头等。活动反思:本节课以幼儿自己感受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为主,通过游戏的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再分段欣赏歌曲,让幼儿充分理解歌曲内容,表现自己的情绪体验,最后以游戏结束。幼儿能在游戏中表现故事情节,也能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能通过自己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表现对歌曲的理解。整节课幼儿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在活动时我的一些语言引导不够明确,还有上升的空间第四篇:(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四字歌四字歌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

40、会写10个生字。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我们祖国的伟大与壮丽。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感受我们祖国的伟大与壮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请同学们背诵三字经。2.经有什么不同。二、初读感知1.2.3.4.州”为“洲”的本字。甲骨文、金文的“州”字,中间的小圆圈代表河中的小沙丘洲。“州”字的本义是指水中的陆地,即河流中高出水面的陆地。古文字的“衍”字,从水(或川)从行(或“双人旁”),表示水在江中流行的意思。它的本义指水流貌,引申为流行、推演、扩大

41、、发展、衍生等义。5.你最喜欢那句话,在小组里和你的同组同学说一说,并说说为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6.全班交流。师指导朗读。本课“四字歌”中每句四字所组成的词语,高度概括出我国的地域风貌,所选景物极具代表性,都是“瑰奇壮丽”之景色。因此读这样的文字就要铿锵有力,气宇轩昂。7.读一读这些句子。可以试着拍手读。并试着背诵。三、练习:1.猜一猜。这六幅图分别表示:“木、泉、草、鸣、牧、鱼”。2.讲一讲。“一泻千里”就是抓关键字“泻”,理解此一字可以弄懂全词;“钟灵毓秀”每字代表的意思都不熟悉,可以查词典。四、总结,布置作业:练习

42、写字。板书设计:绣腾 仞篮 禹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第五篇: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井 1教案 长春版古井 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重点理解“哺育”和“络绎不绝”的意思。2能力目标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门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教学重点: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全文,理解古井怎样养育和陶冶乡亲们的。 教学方法:解疑四步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质疑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预习了古井

43、这篇课文,文中优美的文字,淳朴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谁来谈一谈,文中的什么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自由谈)板书:提供泉水,陶冶品格2指导学生默读全文,回忆预习中没有读懂的问题。3学生对课文中不懂的问题进行质疑,浅显的问题及时由学生相互解答,对于深层次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整理。大致为两个贯穿全文的问题,幻灯出示: A古井是怎样为乡亲们提供泉水的? B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师: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去体会古井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同时,在读文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一边读,一边想,到文章中去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二、讲读课文: 1理清学文的主线:(1)四名同学分段朗读全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概括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用标出来。(2)学生汇报时师出示幻灯片:(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哺育着她的儿女) (3)这句话中,那个词是重点词语?(哺育)你能给结合这个句子解释一下“哺育”的意思吗?(哺养、教育)(4)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学生自由谈,师适当点拨)(5)过渡:古井是怎样为乡亲们提供泉水,哺养人们的呢?我们带着问题(1)读一读课文的第二段。 2学习第二段:(1)指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什么? (这段主要写到古井旁取水的人多)师质疑:课文中从那些方面可以看出到古井旁取水的人很多呢?(2)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