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3学年高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3学年高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3学年高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3学年高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3学年高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许多如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非洲国家统一组织、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石油输出国等国际性或区域性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A经济区域化发展迅速B民族解放运动兴起C旧世界格局受到冲击D殖民体系最终瓦解2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它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由此可见,元代设置行省的目的是A监察地方B方便地方自治C从军事上控制地方D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3有人这样评

3、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此人所讽喻的现状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美、欧、俄、中、日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B两极格局结束之后,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C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尚处于发展过程中D众多巨人出现,标志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4梭伦执政时期,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帮助其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将来就不能要求儿子赡养自己。这些规定A直接扩大了雅典公民的权力B阻碍了雅典农业经济的发展C导致雅典道德沦丧世风日下D体现了工商业奴隶主的要求5有学者认为,当

4、今世界的“缩小”使得不同民族和文化的相互接触,从没有如此接近。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要求树立一种新的全球共识,接受多元化,努力适应单一的全球社会中一律平等的多元文化。该学者意在说明A政治多极化与全球化并存B全球化推动了文明的多元化C全球化需要文明的多元化D世界和平造就了文明多元化6引力波本身是时空的涟漪。当引力波出来的时候,时空会在与引力波垂直的方向上发生周期性的形变,而置身其中的物体也会发生周期性的伸缩。据此推测,为引力波假设提供基础理论的应该是A相对论B生物进化论C量子论D万有引力定律7下表为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

5、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正在迅速完成C优先发展重工业合乎国情D第三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8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如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A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高B集体农庄生产的效率C工业建设资金的来源D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9与以往反对全球化力量来自民间社会不同,近年来英美等国的政府力量成为反全球化力量的主力,如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成功,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TPP、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了国际社会高度警觉。由此可见A全球化发展受

6、保护主义掣肘B英美是经济全球化主导者C逆全球化逐渐变为世界潮流D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10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后各国纷纷调效仿。这反映了西方国家A一致行动共度经济难关B采取贸易保护转嫁危机C整顿外贸秩序扩大内需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11下图空格政权建立者的民族是A契丹B女真C匈奴D鲜卑122011年4月8日上午10时26分,上海迪士尼乐园(如下图)项目正式开工,它是中国第二个、亚洲第三个、世界第六个迪士尼主题公园。这反映了()A中美分歧已经基本消除B经济全球化正加速发展C中国成为亚洲经济中心D美国文化开始影响中国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7、求。材料一 隋炀帝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再由吏部试以“言、身、书、判”,然后授以官职。科举选士制度虽然得以确立,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入仕途径。当时还保存着其他一些选官的途径,诸如恩荫、从军、流外铨、荐举、捐纳等选官方式依然占有相当的比重。隋唐五代宋时期虽然确立了科举入仕制度,但它并不能取代其他以地位、权势、功勋、金钱为依据的入仕门径。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君主立宪制确立后,政府管理事务增加,机构人员屡屡增添。国王和权贵借机行使带有封建特权色彩的职薪恩赐权,在政府中安插售卖亲近

8、,力图以此影响控制下院。议会一再抗议,并借通过王位继承法任职法案之机作出专门规定,禁止领受职薪者进入议会,参加政治活动。渐渐地,政府官员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高级官员;一类为中低级官吏即文官,专事政策贯彻和行政官吏。至此,文官制略具雏形。18811914年间,文官总数增加了5倍多;二战期间增加了30余万人。二战后,文官队伍庞大、办事效率低下、通才和专才的矛盾等问题突出。据此,文官事务调查委员会提出针对性很强的改革报告,要求:压缩高级文官编制,确定两类文官比例;强化公开竞争考试;二类文官增加外语和速记两种考试科目。报告得到政府重视,取得了明显效果。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

9、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并概括二战后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不同的文明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时间观念。由于中西方文明在哲学观、历史背景、社会模式等诸多方面千差万别,其对时间的观念和态度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时间取向模式。材料一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人们对时间的认识比较模糊,因而人们在用时、计时、守时等习惯上也比较模糊。中国人在时间的使用上一般用“掌灯时分”、“日上三竿”、“不见不散”等相当模糊说法。“掌灯”的时间和季节有关,和天气有关,和地理位置及生活习惯也有关,反映

10、了深厚的农耕文明气息。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比喻,但是多数中国人只是从个角度来看待时间价值,并没有把这种高尚的时间观推广到社会交往当中去,因而,最终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时间观念和惜时的社会风尚。摘编自汪天文、王仕民文化差异与时间观念的冲突材料二 清末以后,随着城市生活的变化,中国人对西人情况愈加了解,人们的时间观念随着钟表的普及变得精准化。张謇在政闻录中曾特别强调:“最可宝贵者莫如时,愿国人均奋起力求时间上的经济。”新学制规定学堂授课需有定时,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近代中国人新式时间观念的产生并不依靠一种自然的发展状态,而是一个伴随

11、着压迫去强行消化的过程,沿海地区更新快一些,内地相对缓慢;城市更新快一些,农村相对缓慢。摘编自范雪梅近代计时工具与生活节奏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近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出现的社会背景。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答案解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形成了以亚非拉独立国家为主体组成的一系列地区性、洲际性和国际性的组织,这一状况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崛起,有利于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从而冲击

12、着当时的两极格局,故选C;材料中的各种组织并不都是经济组织,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解放运动兴起,B错误;殖民体系瓦解在20世纪90年代,D错误。2、A【答案解析】材料主要说明了元朝行中书省是中央派往地方的机关,“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说明了行中书省是代表中央监察地方的一个机关,故A项符合题意。行省制下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不可能自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从军事方面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统治机构中长官和掌权的官吏都是蒙古人或色目人,其次才是汉人,而南人在宋亡后的一个长时期内,几乎很少人在中央做官。故D项错误。3、C【答案解析】由题干可知,“当今世界,巨人林立”但

13、同时每一个巨人都没有绝对的优势,说明世界多极化正在发展之中,并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故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共同主导”,也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结束是1991年,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故B项错误;多极化格局是一个趋势,没有最终形成,D错误。4、D【答案解析】梭伦改革时期,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并给予公民权,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体现了工商业奴隶主发展经济的需要,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扩大公民权力,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阻碍农业发展,B错误;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5、C【答案解析】依据材料中“要求树

14、立一种新的全球共识”、“接受多元化”、“适应多元文化”等信息可知,该学者意在说明全球化需要文明的多元化,这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政治多极化的内容,A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推动”和“造就”的信息,B、D选项错误。故选C。6、A【答案解析】依据材料“引力波本身是时空的涟漪。当引力波出来的时候,时空会在与引力波垂直的方向上发生周期性的形变,而置身其中的物体也会发生周期性的伸缩”并结合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可知,为引力波提供基础理论的是相对论。A正确;生物进化论是对于物种起源的一种学说,B排除;量子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C排除;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

15、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与引力波的时空观不符,D排除。故选A。7、A【答案解析】对比表中各行业的数据可知,与农业相关的数据有所下滑,而其他各行业的数据则大幅上升,这说明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大量转移到了第二第三产业中,故选A;20世纪80年代为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差距是在逐步拉大的,而不是一体化迅速完成,排除B;第三产业也得到了极大发展,这体现不出对重工业的优先发展,排除C;D项只能反映材料的部分信息,不是最佳答案,排除。8、C【答案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苏联政府对农产品低价收购并高价出售,为工业化建设积累更多资金,故C项正确;政府高价出售农产品增加了居民生活成本,不利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6、排除A项;题干信息不能体现农庄生产效率,排除B项,表中仅列出三类农产品及其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不能体现农业的产业结构,排除D项。故选C。9、A【答案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美发达国家逆全球化行为反映其对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利益分配的不满,英国公投脱欧、“美国优先”的策略都是从本国国家利益出来。故答案为A。英美成为反全球化的主力说明它们不再是全球化的主导者,排除B项;世界的主要潮流依旧是全球化,排除C项;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10、B【答案解析】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提高关税,是为保护本国经济利益,转嫁危机,结果导致危机进一步加剧,故B正确,A错误;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提高关税

17、是为限制进口,排除D项。11、D【答案解析】十六国之后是鲜卑族北魏政权统一黄河流域,选项D正确;选项A、B是在隋唐之后出现的少数民族,排除;匈奴在南北朝时期并未统一黄河流域,排除C。12、B【答案解析】上海迪士尼主题乐园是迪士尼在中国第二个、亚洲第三个、世界第六个迪士尼主题公园,由此可知,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B正确;A表述绝对,排除;C选项与题无关,排除;D中的“开始”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变化:从九品中正制变为科举制。评价: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改变了选拔官员的标准;将人才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

18、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促进了民间的学习风气;但仍然存在以地位、权势、功勋、金钱为依据的入仕门径。(2)背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君主立宪制确立;政府事务增加,机构增员需要;国王、权贵拥有职薪恩赐权引起议会立法抗议;经济发展需要专业管理人才。影响:精简了文官队伍;提升了行政效率;提高了行政官员素质;促进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开与公正。【答案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隋炀帝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可知变化是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评价:根据材料“但它并不能取代其他以地位、权势、功勋、金钱为依据的入仕

19、门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意义可从打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促进阶层流动、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基础、但仍然存在入仕门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背景:根据材料“君主立宪制确立后,政府管理事务增加”、“国王和权贵借机行使带有封建特权色彩的职薪恩赐权、议会一再抗议”、“文官队伍庞大、办事效率低下、通才和专才的矛盾等问题突出”进行归纳即可。评价:结合文官制度的形成的背景和“压缩高级文官编制,确定两类文官比例;强化公开竞争考试;二类文官增加外语和速记两种考试科目”可归纳出评价有:精简了文官队伍;提升了行政效率;提高了行政官员素质;促进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开与公正。14、(1)特点:时间观念随意模糊;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大多数人对时间的价值认识不足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或农耕文明决定性);计时工具的局限;自然经济的生活习惯的影响。(2)变化:时间观念越来越精准化,对时间的价值认识逐步增强;观念变化的不平衡性(沿海地区及城市变化快,内陆及农村变化慢);时间观念越来越近代化(时间经济意识逐步增强);背景: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的不平衡性;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工业化在东南沿海起步,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