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复习题题库_第1页
认知心理学复习题题库_第2页
认知心理学复习题题库_第3页
认知心理学复习题题库_第4页
认知心理学复习题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认知心理学复习题第九章 .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问题解决的特征?.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可以分为4个阶段:1.问题表征 2.选择算子 3.应用算子 4.评价当前状态。.人们在问题解决中所应用的策略可以分为两类,即算法和启发法。谈谈问题解决中的启发式策略。1.手段-目的分析该策略的核心是要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这种差别。2.逆向工作在解决问题时,设置一个目标状态,由此出发,想出相应的步骤退回到当前状态,在实际

2、操作时又反过来,从当前状态走到目标状态。如棋手对弈时给对下“下套子”的策略。3.计划在解决问题时,还可以先抛开某些方面或部分,而抓住一些主要结构,把问题抽象成简单的形式,先解决这个简单的问题,然后而已得成果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逻辑理论家是1956年由Newell、Shaw和Simon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模拟人类解决问题的计算机程序。它可以模拟人证明符号逻辑定理的思维活动。通用问题解决者是1958年开始, Newell、Shaw和Simon继续研制模拟人类解决问题的另一计算机程序,简称GPS。其内部知识是以产生式来表征的。一个产生式由条件和行动两部分组成。第八章什么是概念形成的假

3、设检验说?1.基本观点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贮存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要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这些假设将被不断地考察,并按失败-更换,成功-继续的方式发展,最后形成某个概念。因此,概念形成的过程就是对多个假设进行考验的过程。2.验证实验:假设考虑说的验证实验为Bruner等进行的人工概念实验,实验结果还表明,在概念形成的过程,假设的提出与考验还体现出一定的策略。3.策略应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假设考验有4种:同时性扫描:对所有的假设进行扫描验证继时性扫描:一次只扫描验证一个假设,假设考验失败后再更换假设。保守性聚焦:以包含概念的事例的全部属

4、性为焦点进行假设、考验。博弈性聚集:以博弈的方式来改变关于属性的假设,以形成概念。4.概念形成过程的特点主体学习的方式是以全或无的方式进行的。记忆的作用:在假设考验的过程中,过去的记忆不发挥作用,存在替代性取样现象。.Levine等认为,人们在假设检验的过程中通常应用三种策略:假设检验维量检验总体聚焦儿童在实验中常采用以下三种策略:位置固执:他们总是选择左边或右边的刺激而不管刺激的内容。位置交替:这次选择这边的刺激下次选择另一边的刺激。刺激偏好:如偏好选择大的刺激而不顾主试的反馈信息。总体聚焦呈随着年龄而增长的趋势。.特征表说和原型说的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概念结构主要揭示概念的表征是由哪些因素

5、构成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特征表说和原型说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理论。特征表说认为,概念或概念的表征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即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有关属性;关系与规则,诸定义之间关系,即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这两个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特征表。概念的结构为:C=R(X,Y,.)。特征表说认为,概念的形成过程应当包含两个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过程,即特征学习和规则学习。原型说认为,概念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原型或最佳实例;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这两个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原型起着核心的作用。第七章认知心理学认为,表象与知觉的信息表征是相似的,二者在机能上是等价的。证明表象与知觉机能

6、等价的方法是将在知觉条件下完成的一种作业与在表象条件下完成的同一作业进行比较,考察二者的共同或相似情况,即可进行判定。以下的实验就是为此而设计的:1.定位实验2.锐敏度实验3.McCollough效应4.选择性干扰实验两种编码说认为人的记忆中存在情景(表象)记忆和语义记忆两种信息表征类型。什么是心理旋转?试对心理旋转研究的实验结果以及理论探讨进行概括。心理旋转的研究于70年代初由Shepard及其同事共同进行。实验所用材料分为三种情况,A为平面对,B为立体对,C为镜象对。实验验要求当被试判断所看到的一对图体经过旋转以后能否重合,纪录被试的正确反应时。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1.无论是平面对还是立体

7、对,被试的反时及其发展趋势相同。2.两对图形的方位差越大,信息加工的时间越长。3.方位差每增加53度,反应时就增加1秒。由此可见,心理旋转这种心理过程是存在的,旋转的速度为每秒53度。心理旋转研究的理论概括:1、表象的实质是就是一种类比表征,表象与外部客体有着同构的关系。2、同构是指内部表征的机能与外部客体的结构联系是相似的,如心理旋转与客体的物理旋转。Shepard等称这各同构为“二级同构”。3、表象与外部客体的同构关系尤如锁与钥匙的关系,虽然实体不同,但在机能上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4、表象是记忆表征,但信息来自知觉,表象与知觉在机能上等价。5、心理旋转是表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旋转

8、的实验研究有力地说明了表象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R字符旋转实验Cooper和Shepard以字符为刺激材料对心理旋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根据实验结果,他们认为,当样本旋转角度小于180度时,表象旋转是沿逆时针方向的;而当样本旋转的角度大于180度时,表象旋转则是沿顺时针方向的。第六章从信息编码的角度将长时记分为两个系统:1、表象系统:以表象代码来贮存关于具体的客体和事件的信息。2、言语系统:以言语代码来贮存言语信息。Paivio的理论认为,两个系统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因此,人们也把其理论称为两种编码说或双重编码说。层次网络模型是Collins和Quillian1969提出的。它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第

9、一个语义记忆模型。这个模型原本针对言语理解的计算机模拟而提出的,称作“可教的言语理解者”,后来也用来说明人的语义记忆,并因其具有层次网络结构而被称作层次网络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语义记忆的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关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激活扩散模型放弃了概念的层次结构,而以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连线表示概念的联系,长短表示联系的紧密程度。集理论模型与特征比较模型与网络模型相比,比较鲜明的特点在于它们认为长时记忆的语义结构并不紧密,知识也不是事先预存,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是通过扫描或搜索实现意义提取,而是通过特征比较、计算来实现,因

10、此这类模型又叫特征模型、计算模型。集理论的信息加工过程可以用谓语交叉模型进行表示。 加工过程第一阶段进行集交叉判断,如果不能进行是或否的判断则要进入第二阶段进行子集关系判断。最后对命题进行正确的反应。样例集:是指一个概念的一些样例,如“鸟”概念的样例集包括知更鸟、金丝雀、鸽子等。属性集或特征集:是指一个概念的属性和特征,如“鸟”概念的特征为“是动物”“有羽毛”“有翅翅”“会飞”等。特征比较模型认为概念的诸特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定义性特征,另一类叫特异性特征。1)定义性特征:一个概念所必须的特征。2)特异性特征:对定义一个概念并不必要,但也有一定的描述功能。HAM ELINOR这两个模型用命题

11、作为知识的基本单元,企图说明复杂知识在长时记忆中的贮存和加工,并集语义记忆和情境记忆于一体,因而这些模型具有综合性,涉及面广是其他的简单模型所不及的。HAM是“人的联想记忆” 模型。认为语义记忆的基本表征单元是命题,而不是概念。联想有四种类型:上下文-事实联想;地点-时间联想;主语-谓语联想;关系-宾语联想。ELINOR模型中的信息类型:1)概念:指特定的思想。2)事件:是一个由行动、行动者和对象等构成的场景。事件在这一模型中起核心作用,事件是这一模型的基本单元。3)情景:数个事件按一定时间关系结合而成情景,时间关系说明这些事件的先后顺序。第五章编码就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

12、形式的加工过程(Encoding)。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叫做代码。Conrad设计实验表明在短时记忆中信息是以听觉的方式进行编码的。即使使用视觉材料作为刺激,其代码也仍有听觉性质,这说明在短时记忆中出现形声转换,而以声音形式贮存。鉴于字母、字词的听觉代码和口语代码都是不同形式的言语代码,因此,常将听觉的(Au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a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Sternberg的研究表明,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是通过系列扫描以从头至尾扫描方式来实现的。直通模型认为,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并不是通过扫描的方式进行的,大脑可以直接通往所要

13、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置,进行直接提取。该模型认为,短时记忆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有一定的熟悉值或痕迹强度,可以据此作出某种判定。双重模型,Atkinson和Joula认为,短时记忆过程中信息的提取既包含扫描方式,也存在在直通方式,简言之就是两头直通,中间扫描。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系列学习中,在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别叫首位效应和近因效应,而其效果较差的中间部分称为渐近部分。系列

14、位置效应一般在自由回忆中出现,是双重记忆理论的重要证据。系列位置效应的结果,以系列位置为x轴,回忆的百分率或绝对数量为y轴,则可形成一个U形的曲线,叫系列位置曲线。第四章部分报告法实验Sperling(1960)利用他创造的部分报告法所做的实验对确认感觉记忆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求被试将记住的东西全部报告出来或者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报告出来。这种做法可称为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只要求被试将记住的东西的一部分报告出来,而不是报告全部。“四耳人实验”结果表明,部分报告法的回忆成绩优于全部报告法。Darwin用相似的实验设计进行了“三耳人”实验,实验结果也相同。实验结果表明:1.声象记忆也存在感觉记忆

15、现象;2.声象记忆的容量少于图像记忆的容量;3.声象记忆的持续时间比图像记忆持续的时间长。可达4秒之久。典型的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认为,记忆结构包含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成分。短时记忆是一个工作记忆区,它不仅可接收到自感觉记忆的信息,而且还以把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进行加工。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复述并不是单纯的机械复述,复述有简单的复述和精细复述之分。 记忆加工水平说。1.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表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语义的分析。2.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的函数。3.在进行信息过程中,加工愈深,所需的时间也

16、愈多,以语义水平的加工需时最多;加工愈深,再认的成绩也愈好。4.加工水平说认为,感觉分析必然在意义分析之前,除感觉分析之外,其它的加工在某一水平存着侧向扩散的倾向。评价:加工水平说是与多贮存说相对立的理论,它虽然有许多实验的支持,但本身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1.它的基本思想是有意义的事件可被很较好记住。这种观点没有给记忆的研究带来突破性进展。2.加工水平说含有循环论证的特点。3.加工水平说总体上说还比较含糊,无法进行验证。不随意学习:让被试完成一定的任务,不要求他们进行识记,待任务完成后,出乎意料地对他们进行再认或回忆地测验。第三章过滤器模型该模型最早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Broadbent于

17、1958年提出。是关于注意的一个较早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后来被Welford称为单通道模型。过滤器模型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注意的作用就象过滤器一样,通过它的过滤,使输入通道的一些信息能够通过内部容量有限的通过进入高极中枢过程,而其它的信息则被过滤掉。因此,注意的工作是以全或无的方式进行的。双听实验通过耳麦给被试两耳同时放音,但每只耳朵所接受的刺激信息是不一样的。通过实验考察被试反应信息与双耳接受信息的关系。从而了解被试

18、注意的特点。实验者认为,被试注意到一只耳朵的信息时,另一只耳朵的信息被过滤掉。追随(程序)实验通过耳麦给被试两耳同时放音,在放音的过程中要求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某只耳朵听到的声音。利用这种复述技术使被试只注意一只耳朵的信息(该耳朵叫追随耳)。而另一只耳朵就叫非追随耳。实验结果发现:对于追随耳的信息。被试能够很好的复述,而对于非追随耳的信息,被试的回忆效果很差。由此可见,追随实验也支持注意的过滤器模型。鸡尾酒会效应在鸡尾酒会或其它的聚会上,您正在和几个人专注地交谈。这时,您对其它人的交谈是不能识别的,但如果外面有人提起您的名字,您可能会注意到,而与你交谈的其它人却不一定注意到。衰减模型该模型是Tr

19、eisman(1964)年根据追随实验中对非追随耳信息的信息也可以得到加工的实验结果,对过滤器模型加以改进的结果。衰减模型认为,注意的工作方式不是以全或无的单通道方式,而是多通道方式工作,但是在多通道的信息加工中,每个通道的信息得到加工程度是不一样的。追随耳的信息加工如方式如过滤器模型所述,而非追随耳的信息也有可能通过过滤器而被加工。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在通过过滤器信号被衰减,在意义分析的过程中,有可能被过滤掉,也有可能因为其它一些因素而被加强(如自己名字)。对该模型的分析:1、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都是认为注意发生在对信息初级分析和高级意义分析之间,换言之就是因为有了注意所以才有知觉,有了对刺激

20、信息的意义的获得。2、两种模型的根本出发点是一样的。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是有限的,必须通过过滤予与调节,这样才有注意这种心理机制。3、过滤器模型强调单通道和全或无的工作方式,而衰减模型通过引用阈限的概念强调初级分析的通道选择和信号衰减作用。反应选择模型1、注意不是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2、注意依据重要性程度作出反应安排3、影响注意选择的因素还有:长期的倾向、上下文关系、指示语。和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相比,两者的差异主要是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位置不同。因此也叫做早期选择和晚期选择模型。三种模型对追随实验的假设各不相同:(1)过滤器模型:追随耳能听见靶子词并作出反应,而非

21、追随耳听不见靶子词不能作反应。(2)衰减模型:追随耳和非追耳均可听见靶子词并作出反应,但追随耳一方的反应次数多于非追随耳(3)反应选择模型:追随耳和非追耳均可听见靶子词并作出反应,由于双耳都有同样的反应形式,双耳的反应次数将相近。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在同时进行的多种活动中,注意的分配可以根据作业的特点进行。1.控制性加工:控制性加工是一种需要注意的加工,受人有意识的控制。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2.自动加工:自动加工是一种不受人意识控制的加工,无须应用注意,没有一定容量限制,一旦形成难予改变。第二章认知心理学既已强调过去的知识经验和现实刺激都是产生知觉所必需的,因此它认为知觉过程

22、包含相互联系的两种加工: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整体加工: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整体,然后再知觉各部分的加工方式。局部加工: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各部分,进而再知觉整体的加工方式。一般都承认,在良好的知觉条件下,知觉主要是自下而上的加工,而随着条件恶化,自上而下加工的参与也将逐渐增多。Navon通过实验认为知觉加工过程中存在总体特征优先现象。即在知觉加工的过程中,总体加工快于局部特征加工。而且当人们注意局部特征时,也不能不先知觉刺激对象的总体特征。模式识别,所谓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一般说来,模式识别过程是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再决定它与哪个长时记忆中的项目有着最佳匹配的过程。那么,匹配过程又是怎样实现的呢?认知心理学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