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_第1页
实践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践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 西安市新城区秦川小学 王艳丽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传承的内容。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离不开文化意识的渗透和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运用较地道的英语进行交流,有助于实现学科育和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语言知识 语言技能 文化意识 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 正文: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

2、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以它为工具进行人际交流与沟通,而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将知识文化和社会文化相结合的过程。教语言就是教文化应当成为人们的共识。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也是英语文化意识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材中包括词汇、对话、阅读等,其中不少都涉及英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每一块内容,使学生对本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不同文化差异和冲突,具有识别的敏锐性、理解的科学性和处理的正确性,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 课堂教学是我们英语学科的主要阵地,我在词汇教学

3、中,始终把握住词不离句,在句中操练词汇,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对孩子进行中西方文化意识的渗透和培养。如:在教授三年级下的第二单元My family时,我引导孩子如何介绍自己,并学会介绍家庭成员,让学生明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之分,而英文则用grandfather/grandpa, grandmother/grandma,没有汉语中分得那么细,同样如此,姐妹称作sister,兄弟称作brother,没有大小之分,若确实要加以区分,则在其前加上英文单词elder即可。相对而言,西方的语言就容易被人们接受。 在PEP新版三年级下第一单元,教授对话:Where are you f

4、rom? Im from Canada/the USA/the UK/Australia/China时,教材将国家词汇与国旗,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及相关的代表性动物分层次的出现在教材中,显而易见,教师关注文化知识及背景的介绍,将这些文化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且有趣。 2、在对话教学中渗透文化 在英语书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如在三年级上学习如何询问他人姓名时,我们用Whats your name?来询问,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 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

5、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 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在询问他人年龄时,我们用How old are you?或Whats your age?而对于西方人来说,年龄被认为是自己的私事,特别是老年人更不希望别人询问他的年龄,他们经常用Its a secret.来回答对方。中国人一般喜欢谈论年龄、工作、婚姻、家庭、收入等有关隐私的话题却不被西方人接受。 3、在儿歌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 儿歌是孩子有效学习英语语言的途径之一,琅琅上口,节奏感很强,

6、外加动作的表演,使得儿歌教学轻松愉悦,正是孩子爱表演好动的天性所在。如在儿歌中,我将左手表示他,右手表示她,双手指向对方,则用双手指自己,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学生边演边说,全员参与,有效地将文化知识渗透在儿歌教学之中。 4、在手势语中渗透文化 手势语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也是在某种特定环境下最有效、最简洁的沟通手段之一,学生了解中西方人对手势的表达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不同的手势语有准确的认识。如:我们伸食指和中指时表示数字二,而西方人看来则表示成功、胜利之意。 5、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文化意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和培养,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中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进

7、行区分和了解,搞清不同文化的由来,培养学生有效恰当地与人交流。 二、在课外活动中渗透文化知识 我利用课外时间让孩子自主创办有关节日的手抄报,墙报,作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延续和拓展,如万圣节墙报,中秋节、圣诞节手抄报等,了解西方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有助于学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培养良好的个人素养。 三、在作业中培养文化意识 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也需要逐步渗透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如让学生在南瓜上画眼睛,鼻子,嘴巴等,让孩子知道这些南瓜面具是万圣节的标志之一。 四、在谚语名言中渗透文化知识 语言的学习与离不开文化的渗透。学生对于谚语或俗语的接触较少,很难准确说出其相应的英语或汉语来。如,在故事教学中,文中出现了一句话,Zip: Look before you leap. 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说出谚语的意思,在对话理解上就会出现一些偏差,可见文化理解的重要性可忽视。 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各自代表了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的表达方式。语言以文化为灵魂,文化以语言为依托,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帮助学生运用得体的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