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49ed11126432025b55a818100ce2eb2/d49ed11126432025b55a818100ce2eb21.gif)
![2022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49ed11126432025b55a818100ce2eb2/d49ed11126432025b55a818100ce2eb22.gif)
![2022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49ed11126432025b55a818100ce2eb2/d49ed11126432025b55a818100ce2eb23.gif)
![2022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49ed11126432025b55a818100ce2eb2/d49ed11126432025b55a818100ce2eb24.gif)
![2022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49ed11126432025b55a818100ce2eb2/d49ed11126432025b55a818100ce2eb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2022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1?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是根据2021年四川发生的汶川地震而改编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伸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赞扬了谭千秋老师恪尽职守、大爱无私的思想感情。在进行这课的教学时候我主要抓住了四处教学描写,感受其预示着什么。1天空阴沉沉的。
2、预示着地震来临。2突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要体会连用3个感慨号的表达效果。语调越来越高,越来越急促。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十分的危机,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千秋老师将要遇难,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抓住这四处环境描写,分析谭老师是如何做的呢?让环境描写衬托人物,这就是对谭千秋老师的正面描写,重点抓住谭老师在地震到来和楼房即将倒塌的时候说的话和所做的事,组织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反复体会,真正体会谭老师是怎样诠释爱和责任的,感受谭老师对
3、学生大爱无私的情感。学生也能真正明白了诠释的意思了,不是简简单单能用解释来说明的。那到底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住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句中的动词 “撑组织教学,让学生表演,让学生说说从“撑中能感受到什么?“撑看出了谭老师用出了所有的力气,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水泥板,自己却被砸的血肉模糊,这时,学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爱。这样的爱是一种大爱,无私的爱。当讲到这儿时,大家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在教学时,我还抓住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让学生理解体会,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千秋老师逝世时候的自然姿势,也正是这个
4、姿势护住了四个学生,充分看出谭老师这种恪尽职守、舍己为人、大爱无私的情感。我让学生联系上文当地震来临时,谭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的内容进行探究,谭老师给学生讲人生的价值,那谭老师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那就是为孩子,为他人。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他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姿势,是诠释爱与责任师德灵魂的姿势。这时,再让学生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最后的姿势为题时,学生都能滔滔不绝说上半天。但在钻研教材的时候没有太深,凭自己理解上课,在这课中忽略了侧面描写的学习。还有就是我上课时候太过注重形式了,没有真正到达预期的效果。这是以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的内容,要特别注意。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2在这一课的教学中,
5、我在当堂预习“读、圈、标、划、问后又加了一个新的工程找寻文章中值得你学习的地方。语感好的学生迅速直扑“天阴沉沉的等环境描写手法而去,却也说不出为什么觉得好。我点拨学生,是不是由这些环境描写感觉有什么事要发生?这样写是不是对人物、事件的开展起到了衬托的作用?学生在一品读,咦,好似就是这样的!我又启发学生,是否看过类似的与环境、人物相关联的文章。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联想到?三顾茅庐?中巍巍青山的描写是对卧龙人物形象的衬托,有的联想到看到的作文中写过因做好事而觉得太阳更加灿烂、微风更加温暖虽说这样的描写有些烂,对孩子的发现还是要给予肯定的。读写结合并非一句空话,因为老师教学上的关注,学生才会重视得更
6、多。作为“通讯的节选,我找出原文给大家读了一下,和?大江保卫战?在大海中永生?一样,品读不删改的原文,学生的领悟会更多。三位人物的话语是对谭千秋老师的侧面描写,对于学生的选材指导来说也是很好的范例。有不少学生敏感地指出:从三个不同人的视角写出了不同人物眼中的“谭老师,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立体。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3?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新选入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去年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组织他的学生迅速撤离,并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难以脱身的四名学生,而他却因此献出了珍贵的生命。文章编入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这个主题单元,我认为非常的好,
7、是歌颂爱岗敬业伟大精神的优秀作品,赞颂了谭千秋老师的高尚的师德和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选入结合时代精神,表达苏教版教材的特点。在课的导入上,我觉得学生对去年的5.12特大地震都很了解,并且在去年发生地震后,我要求学生每天看有关救援的报道,谭老师的事迹有些学生也听说过,于是没有用有关地震时的图片或影像。但在9月23日听了郝老师讲的第二课时后,我才觉得,用上图片能更好地让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走进课堂。在课堂上,我抓住谭千秋老师是如何用珍贵生命诠释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的组织教学,抓住四处环境描写的句子,这样的环境预示着什么?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谭老师又是如何做的呢?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抓人物的正面描写,抓
8、谭老师在地震到来和楼房即将倒塌的时候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组织学生通过读和演来反复体会,真正理解谭老师是怎样诠释爱和责任的,感受谭老师舍己救人的精神。学生也真正明白了诠释的意思,不是简简单单能用解释来说明的。但在听了郝老师的课后,经过交流,我发现我在教学中设计中只抓“诠释一词,而没有抓“爱与责任。于是我认为应该这样设计:要注重了学生的学的指导,首先给学生设下悬念,让学生说说你认为老师对你的爱表现在哪里?那在谭老师身上所表现的“爱和责任是什么呢?这再去引导学生学习,最后的效果会更好,学生不仅能明白“诠释的意思,更能明白谭老师在学生身上表达的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住了“谭老师立即将
9、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句中的动词 “撑组织教学,让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说说从“撑中体会到了什么?“双手撑从力度上突出谭老师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张开一把保护学生的保护伞,减轻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课桌造成的严重恶果。这时,学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这样的爱是一种大爱,无私的爱。当讲到就是这样一位老师,离开了他心爱的女儿和学生时,在坐的学生都被谭老师的精神深深感动,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在教学时,我还抓住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让学生理解体会,这句话不仅记录了他救护学生的那一瞬间的姿势,同时透过这一姿
10、势,让人们看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位舍己救人的老师的形象。我让学生结合前面当地震来临时,谭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的内容进行研究,谭老师给学生讲人生的价值,那谭老师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那就是为国家,为他人。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他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姿势,是诠释爱与责任师德灵魂的姿势。这时,再让学生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最后的姿势为题时,学生都能滔滔不绝说上半天。总的来说,我的课堂是抓住一字(撑)、一词(诠释)、一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组织教学,这样一来,没有重点强调“爱与责任,这是教学中的缺乏之处,还有就是在教学中对三位人物的侧面描写强调没有,也抓住人物的话让学生理解体会谭老师的精
11、神了,但没有特意强调这就是侧面描写,对习作的指导不够,对教材的编排意图理解不深。主要也是由于没有教学用书,凭自己理解上课,在这课中忽略了侧面描写的学习。这是以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的内容,要特别注意。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4?最后的姿势?是根据2021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汶川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卫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是以?最后的姿势?为题时更是觉得非常感人,题目就有很深的含义。我对这篇文章进行了细细的研读,认真的备课。在教学这课后,我进行了
12、深入的反思,觉得自己这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收集资料,激发情感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资料:1、了解5.12大地震的概况,收集地震的相关的资料、图片和感人故事,以便课堂中交流。2、收集谭千秋老师的资料及纪念谭老师的有关文章、诗歌。5.12大地震轰动世界,学生们亲身经历了那些日子,收集资料的任务触动了学生的记忆和情感,许多感人的画面,故事涌上他们心头。这项任务很快就完成了,为课文的学习埋下情感伏笔,在第一课时的交流中,学生情绪冲动,为之感动。二、紧扣题目,抓住细节,研读文本“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的最后姿势。叙事性文章中最有价
13、值的是细节,研读这些细节描写有助于学生体会谭老师舍己为人的伟大人格。课文中对地震发生时的场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这些场景描写渲染了人物出场的情景,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我通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些句子,体会谭老师在地震来临之时,在生死攸关之际,谭老师做出生命最后的抉择,用身体守护学生。他张开的双臂,是坚决的责任,是无声的大爱。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5今天上午,在学校组织的教学能手示范课活动中我执教公开课?最后的姿势?一课,课堂上,学生展示讲解的表现既在我的预料之中,又有点出乎意料。说在我预料之中,是因为我对孩子们太了解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我都能猜到他们的心思,自然,我的举手投
14、足也逃脱不过他们的眼睛。所以,我与孩子们间有着一种无形的默契。况且,在我性情的影响下,孩子们学习起来个个激情澎湃,朗诵起来个个声情并茂,那姿势、那劲头,活脱脱一个个小时候的我。再者,课改以来,我克服重重困难,摸索中改良,改良中反思,坚持以“学生展示讲解、教师相机点拨的新型学习方式上好每一节课。在长达一学期的课改尝试中,学生展示均学会了先品读句子,再抓重点词句谈体会悟感受,久而久之,我也习惯了他们这种展示方式,因而,意料之中,缺乏为奇。说到出乎意料,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想展示好必须预习好课文。充分预习好课文是展示能否成功的关键。公开课与平时课的区别就在于公开课学生预习得更充分,预展得更流畅,所以课堂展示也比平时的展示更精彩。所以我们也更有理由相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他们会还我们一个精彩。只是,我们平时稍稍偷了懒,往往是课前才把导学问题设计好,然后进了教室,因问题字数较多,也懒得在黑板上写问题,给学生匆匆一念问题了事,于是,学生在问题不明朗的情况下紧紧张张预展、板书、展示,效果肯定不如公开课。由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区环境质量改善的长期规划与实施
- 社交媒体对求职者心理的影响分析
-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作业设计指引表
- Unit 6 Lovely Animals Lesson 3(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重大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15《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 社区现代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实践探索报告
- 电子竞技产业与教育行业的跨界合作探讨
- 社交媒体与现代茶馆设计的互动性探讨
- 21 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车辆维修、保养审批单
- 2023淘宝隐藏土特产报告:发掘家门口的新宝贝-淘宝
- 民营企业职务犯罪预防
- 睿智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研究
- 【品牌战略】麦当劳公司成功管理秘诀苦心经营
- 物资采购人员廉洁培训课件
- 菜点与酒水知识课件
- 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 品质月工作总结
- 精神病患者的延续护理
- 2024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技能考试汽车专业试题 (多选题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