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力学实验运动学试验_第1页
高考力学实验运动学试验_第2页
高考力学实验运动学试验_第3页
高考力学实验运动学试验_第4页
高考力学实验运动学试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力学实验专题复习1、在做F开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井在其上 取了 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岀.打点计时器接频率(1)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s,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选填咬流”或“直流”)电源.(2)打下E点时纸带的速度肌=_ (用题中给定字母表示);(3)若测得 d6=65. 00cm, d3=19.00cm,物体的加速度 a=_m/s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选取力8弘纸带上四个点,从图中读出力、8两点

2、间距$= cm; G点对应的速度是 m/s,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f 50Hz,但当时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测得的加速度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参考答案】(D o.i,交流;(2);(3) 3.0;(4)偏小.10【名师解析】(1)使用打点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若电源频率为50HZ,则打点计时器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是0. 02s.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5X1/f=0.1s.(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3、:ve二二2T 10d _d _d 0 65-0 19-0 19(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可得a二 一= 一1 - m/s2=3. Om/s2;9T29xO.l2(4)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f 50Hz,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根据运动学公式xfT得:真实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大,所以测呈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2、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1$ 十 090 一卜一1.10Tr SLI币解桁】:l)e矢口打点;计日寸电源频爭为50 HX,贝於氏帯上扛E目创3两点口日寸同问卩鬲为0.02 0(2)由 固 K刘度尺可矢口,其丹底値溯1 iron.,规

4、&两点|、司臼口*巨离 =:! 7。1. OO cm=O. 70 cnt5由 于俶乍乃5S遊耳名土运动笛核Jf本在茱段B寸I司内平匀速底新:弄于隹i茨段B寸冋FM的中I司吋奏吓乔日寸連底, 敬m/sO. 000 -4-0. OL1Qm/s2X0. 02根摒尸8尸可得核H本的加追JSO Olio O 0090O. O2O Olio O 0090O. O2ain./【参考答案】:(1)0.02 s (2)0. 70 0. 50 5.03、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C.小车的质呈远大于钩码的质呈先接通电源再

5、释放小车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伽=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伽=0.10 m/s q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出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岀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 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图中未画出)。$=3. 59 cm, s2=4. 41 cm, s3=5. 19 cm, s4=5. 97 cm, s5=6. 78 cm, s6=7. 64 cm。则小车的加速度沪m/s2 (要求充分利用测呈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F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AB0.80 0. 40【解析】卖验时,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決减小实验的误

6、差,迭顷A正确;夹验时妾先接诵电鴻再释 敕小丰,选项B正确;此实峻中没必要使小丰的质里远大于钩码的庚里,选项C错误;此实验中不需平衡 小丰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迭项D错误。9r2两相邻计魏点间的时间间隔JMJ.lsj由逐差法可得 J 十X十二/ 一 一込=0.809r2翼昭躅卿叙 m降1、一个实验小组做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采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质呈不计的弹簧下端挂 一个小盘,在小盘中增添磁码,改变弹簧的弹力。实验中作岀小盘中磁码重力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加孑)(1)由图乙可知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m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加孑)(1)由图乙可知该弹

7、簧的劲度系数为m(2)由图乙可求得小盘的质量为 kg、小盘的质量会导致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O (填偏大” v “偏小”或相同”)(1)F - x囲线的斜率k的大小等于弹簧劲废系数的大小.即k=2 N/cm=200 N/m。当小盘中磁码重力为零时,小盘垂力便弹箸伸长臺为0.5 g 由F=I得,小盘重力大小为1用艮卩小盘质虽为01好劲应系魏是根据團线斜率计算岀的,小盘的质虽对结果:无彩响。【参考答案】:(1)200(2)0.1相同2、(1)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某次测呈如图1所示,指针示数为16.00 cm.ffil(2)他先测出不挂磁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

8、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誌码,并逐个增加誌码,测岀 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作成x-m图象如图2:(重力加速度g取9. 8m/s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知,这种规格的弹簧劲度系数为N/rru在图象的末端图象变弯曲的原因是:X容 师解析1 刻度尺的读数需估读.需读到晟小刻虑的下一位.2)根据旨彖看哪一段满足线性芜系哪一段満足胡克走徉.根据胡克走待F= 朮出劲度系数.- a1十示1 “ 1 1M1k根据mg=(Mfa变式为-=-+-由题意知治-,b=_,所以4鼻。a g m gggb0. 9-0. 1由图象可知 /c=-00 ,Q-=0. 008, Z=0. 1,所以协=0.08 kgo

9、渎验5、探究动能定理|1、如图是某小组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在滑块上安装一遮光条与拉力传感器,把滑块放在水平气垫导轨 上,通过定滑轮的细绳与钩码相连,光电门安装在8处。测得滑块(含遮光条和拉力传感器)质量为、钩码的 总质量为砍遮光条的宽度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当气垫导轨充气后,将滑块在图示力位置由静止释放 后,拉力传感器记录的读数为斤光电门记录的时间为厶十。滑打罗传感器AB实验中是否要求钩码总质呈刃远小于滑块质呈仰(填“是”或“否”);测得力0之间的距离为厶则对滑块验证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用以上对应物理量的符号表示);(3)为减少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增大SB之间的距离B.减少钩码的

10、总质呈C.增大滑块的质量D.减少遮光条的宽度【名师解析】(1)拉力是直接通过传感器测量的与小车质呈和钩码质量大小无关,故不需要钩码总质量刃远 小于滑块质呈M; 由于遮光条的宽度很小,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也很區故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可以表示瞬时速度, 则通过加的速度为匚是,拉力俶功为:F,动能的增加量为瓦二刼()”,故本实峻中脸证动能 定理的表达式为屁二瓠7:心由公式可知实验误差来自长度的测量和速度的测量,为减小误差可以让a之间的距离Z増大或减小 尷光片的长度,故A、D正确。2、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合力的功与动能改变呈的关系”的实验,他通过成倍增加位移的方法来 进行验证。方法如下:将光

11、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用重物通过细线拉小车,保持小车(带遮光条)和重 物的质量不变,通过改变小车释放点到光电门的距离进行多次实验,每次实验时要求小车都由静止释放。023 (cm)1020023 (cm)1020由题意可知,该同学是通过成倍改变位移来改变俶功的,设小车所芟的合力为尺对小车,有用二,即有JCC*,即有JCC*,则D正确。由可知,公式中的F杲指小车所受到的合力,而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所以在该实脸 中不需要平衡摩攥力;同理可知,重物与小车质量的大小关系也不会对实脸结果产生彫响;若小车释放速 度不为霧,则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选项C正确。【参考答案】:(1)1.075(2)

12、D(3)C灯子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灯子小物块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光滑水平桌面滑行,之后平抛落至水平地面上, 落点记为M;在钉子上分别套上2条、3条、4条同样的橡皮筋,使每次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重复步骤(1), 小物块落点分别记为腿、*、亂。(3)测量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为求岀小物块从桌面抛出时的动能,需要测量下列物理呈中的(填正确答案标号,g已知)。A.小物块的质呈刃B.橡皮筋的原长C.橡皮筋的伸长呈桌面到地面的高度力E.小物块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厶将几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物块做功分别记为傑、僅 借、,小物块抛岀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分别记为厶、

13、厶、厶、,若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则应以伊为纵坐标、为横坐标作图,才能得到一条直线。如果小物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不能忽略,则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填勺禺然误差或肆系统误差)。【名师解析】为求出小物块从桌面抛出时的动能,也就是抛出时的速度与质量,那么要测出质量呵而 速度是通过平抛测出,平抛需要知道落时间即下落高度及水平距离,那么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为A、D、E。由于下落时间总杲一定的,则速度正比于水平距离D动能则正比于芒,那么横坐标的动能就可以用用 来反映。小物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按不能忽略,则由此引起的误差总是使物体得到的动能偏小,因此杲系统误羞。【参考答案】 ADE亡 系统误差4、用如图所示装置做验证动

14、能定理的实验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扌当板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选填选项前的字母).为了保证细绳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以下操作必要的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在未挂钩码时,将木板的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在悬挂钩码后,将木板的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调节木板左端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所加钩码的质量尽呈大一些如上图是某次实验中打岀纸带的一部分.0、4 B、C为4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岀的点没有画出,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乙通过测量,可知打点计时器打0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m/s.0.25().2(10.150.100.(5510152025.r/cm甲同学经

15、过认真、规范地操作,得到一条点迹潸晰的纸带他把小车开始运 动时打下的点记为0,再依次在纸带上取等时间间隔的1、2、3、4、5、6等多 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0的距离s及打下各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如图是根据这些实验数据绘岀的,一s图象已知此次实验中钩码的总质呈为 0.015kg,小车中磁码的总质量为0. 100kg,取重力加速度g=9.8m/sl则由图 象可知小车的质呈为0.25().2(10.150.100.(5510152025.r/cm在钩码总质呈远小于小车质呈的情况下,乙同学认为小车所受拉力大小等于钩码所受重力大小但经多次实验他发现拉力做的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变化量小一些,造成这一

16、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滑轮的轴处有摩擦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A.滑轮的轴处有摩擦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C.长木板的右端垫起的高度过高D.钩码做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答案 AC (2) 0.36(3)0. 18(4)C 斛析 为保证细纟电的拉力等于小车所爰的合外力需妾平衡摩探尢7平衡时应不挂钩码同时需保证细 绳与木扳平行,故选A、C10.062 86 xlO-22*0 1m/s= 0.36 m/3.(?)遢钩离的总馬呈为叫小车的馬呈为硅阳的总馬里为对钩餌叱一叭=咖对小车和砥阳叭=0。+ MG 可推岀么=齐益豆再代入运动学公式 说=込得碎=2市策莎由此

17、可知囲象斜率初贏黑亍心由園象可知囲象斜率血=1注潼横轴单位)代入可 得小车质呈AiO.lSkg.若拉力做功小于小丰动能増里,说明有其他力做功n可能是平衡摩摄力过度,故C正确.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6V、50Hz的交流电源上,自由下落的重锤质量为0. 5kg,7 . O S om.选出一条理想的纸带如图所示,A、B、C、为连续打岀的点, 取g=9. 8m/s2, 0为始起点,则:7 . O S om.(1)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锤下落的速度VF m/s,(2)从起点0到打下点B点的过程中,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少量AEP=J,动能的增加量 EfJo (AEpv均保留三位有效数

18、字)八(3)造成EP A Ek的原因是 o【答案】VB=0. 98m/s AEp=O. 245J动能的增加量Ef0240J实验过程中存在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问中点的速廣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得壮Cfl妝-806-。314 ”讥臥心2x0.02 AE的原因是由于纸带和打点、计时器限位孔之间有摩接臥及空气P且力.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传感器设计实验:如图甲所示,将质量为叭 直径为d的金属小球在一定高度h由静止释放,小球正下方固定一台红外线计时器,能自动记录小球挡住红外线的时间 t9改变小球下落高度几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此方案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方

19、便快捷.红外线:I时诂穆示器I图甲WWW红外线:I时诂穆示器I图甲WWW(1)用螺旋测微器测小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川I(2)为直观判断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应作下列哪一个图象A.力一f图象 B. h 图象 C. h t图象D. h 图象tr(3)经正确的实验操作,小明发现小球动能增加-mv关于实验中的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若为电磁打点计时器,则电源用220V、50Hz的交流电源应先通电打点,后松开纸带重锤只要选用体积很小的就行关于实验中的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若为电磁打点计时器,则电源用220V、50Hz的交流电源应先通电打点,后松开纸带重锤只要选用体积很小的就行本实验中重物重力势

20、能的减少呈一定小于动能的增加呈若实验中所用重物的质量mh.OKg,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打出的纸带如图(2)所示,0为起始点,A、B、C为相邻的点,测得0A=0. 78cmx 0B=1.79cm、0C=3. 14cm,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 80m/s2,则重物在B点时的动能Ekb二 J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大多数学生的实验结果显示,重力势能的减少呈大于动能的增加呈,原因是.某同学想用下述方法研究机械能是否守恒:在纸带上选取多个计数点,测呈它们到起始点0的距离h,计算对应计数点的重物速度v,描绘v2-h图象,并做如下判断:若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请你分

21、析论证该同学的判断依据是否正确【参考答案】0) B (2) 0. 174,由于阻力的影响,(3)不正确.2度h后,两者的差值会 (填“增大”、“缩小”或“不变”).【参考答案】(6分)(1) 17. 801/=1/10 =O.ls,滑块A的速度vA=xA/T=O.OWs,滑块 B 的速度 vB=xB/T=0.06m/s,A 的动量 pA=)nAvA=O. 200kg XO. 09m/s=O. 018kg m/s 7B 的动重 pB=mBvB=O. 300kg X 0. 06m/s=O. 018kg s由此可见A、E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们的总动量为零,与释放前的动量相等,因此系统动量守恒

22、.【参考答案】(1)匀速直线;滑块应该有加速过程,然后再匀速运动;(2) 0.018; 0.018; A、B的动呈始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和气垫导轨做“验证动呈守恒定律”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甲所示,所用的气 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等组成。在空腔导轨的两个工作面上均匀分布着一定数呈的小孔,向导轨空 腔内不断通入压缩空气,空气会从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定地飘浮在导轨上,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因滑块和导轨 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乙乙(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向气垫导轨空腔内通入压缩空气;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紧靠气垫导轨左

23、端弹射架的外侧,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和弹射架并固定在滑块1的左 端,调节打点计时器的高度,直至滑块拖着纸带移动时,纸带始终在水平方向;使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把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先,然后,让滑块带动纸带一起运动;取下纸带,重复步骤,选出理想的纸带如图乙所示;测得滑块1的质呈为310 g、滑块2(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205 g 完善实验步骤的内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 02 s打一个点,计算可知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前系统的总动量为 kgm/s;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后系统的总动呈为 kg-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试说明(2)中两结果不完全相等的主要原因是o【名师解析】:(1)夹峻

24、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幵消块作用前滑块1的速庚=答 m/=2 a/厂 系纟充的忌动虽为O. 310 X2 /=0_ 620 ks 血/厂 两 宥块相互作用后貝有相同的速虑=脊器 曲厶=丄2系统的忌动呈为(O- 310姑十O205 T X 1. 2 厶=0.618 kff ro/jro(3 )存在误差的王藝原因足纸带勻打点计时器限位孔同有厚擦。电磯打点计时器小车檢店汾小车、口甲纸带薄木片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动呈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力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力 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8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装 置如图甲

25、所示。在小车力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薄木片以平衡摩 擦力。电磯打点计时器小车檢店汾小车、口甲纸带薄木片A B C D E厂工丄T,8.40 10.50 9.08 6.95 (cm)乙若已测得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已标在图上)。为运动的起点,则应选段来计算力碰前的速度。应选段来计算1和0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选填“嗣或“力或 5、或陀)O已测得小车S的质呈加= 0.4 kg,小车0的质量为处=0.2 kg,则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kg - m/s,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kg m/so【名师解折】 从分析纸带上打点的情况看,段既表示小车做匀

26、速运动,又表示小车有较犬速度, 因此必段能较准确地描述小车在碰撞前的运动情况,应选用比段计算4阵丄碰前的速度,从CD段打点 的情况看,小车的运动情况还没稳定,而在血段内小车运动稳定,故应选用加段计算力和B碰后的共同 速度小车力在碰撞前速度旳=等=%m/s = 1.050 m/s小车4在碰撞前动呈。=皿询=04X 1.050 kg - m/s = 0. 420 kg - m/s 碰撞后4 8的共同速度#=賀=&賢:鳥 m/s=0. 695 m/so / oXU. Uz碰撞后 A. 8的总动量 p=(皿+伽)v= (0. 2+0. 4) X0. 695 kg m/s=0.417 kg m/s。【参

27、考答案】 BC DE (2) 0.420 0.4174、如图21-2甲,用“碰撞试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呈图21-2甲图21-2甲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 以通过仅测呈(填选项前的序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小球开始释放高度力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图2中0点是小球抛岀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 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几测量平抛射程皿然后,把被碰小球静止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小球“从 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心相撞,并多次重复匚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

28、是(填选项的符号)A.用天平测呈两个小球的质量加加2B.测量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C.测呈抛岀点距地面的高度hD.分别找到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E.测呈平抛射程O/V7, ON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呈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用中测呈的呈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用中测量的呈表示)。OMPN 15.20cm|44.80cm5560anI划 OMPN 15.20cm|44.80cm5560anI划 91-9 7碰撞前、后朋的动呈分别为Q与q,则: 11;若碰撞结束时规的动量为K 则Q : X? =11 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呈的比值一为Px,+ P1 1有同学

29、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它条件不变,可以使被撞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中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岀被撞小球盹平抛运动射程0N的最大值为 cm【名师解析】由于实峻中小球平抛运动时间相同将速度测量转化为水平位移测量由动量守恒定律和弹性砸撞前后动能相等可得a0肝险如认 OF、血亦十幽 M二迪.0仁设小球平抛运动时间为t,碰撞前血的动量为a=45.OX1O-3X44.80X 10/#,碰撞后碱的动量为=45.0X10-3X35.20XW2/t?则川 =14:碰撞后走的动量为 Pi =7. 5X103X55.00X10-71;,则/: pi =11: N9 。实脸结果说明,碰撞前

30、、后总动量的比值 _;二二拄。 K+pJ 11+29 139在上述实殓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使它们儆弹性碰撞,其它条件不变,由烦舒恋 0胆第 0卩,血曲十险ON=血M可得ON二2叫 圮代人中已知的数抿得0H=76.8cmo码+砒1、某物理兴趣小组想测呈一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他们将木板制作成如图甲所示的斜面和平面,倾斜 木板刖与水平木板刖通过P点处一段小圆弧相连接。将滑块从斜面上由静止释放,滑块带动纸带运动,当滑 块运动至P点时,立即将木板剛放平,使其不影响打点效果,打岀的纸带如图乙所示,Q为打下的第一个点。甲经过测量,纸带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为x = 1.99 cm, *2=6. 0

31、1 cm, x3=9. 99 cm, x4=14. 01 cm, xs=17. 25 cm, &=16.00 cm, r=14. 00 cm, xe=12.01 cm,用=9. 99 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 02 s,图乙 中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岀,重力加速度尸9.8 m/s2o甲0 A B C 1)E F G H I比衍巧抵 观 対 力殉打点C时滑块的速度为m/so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o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滑块释放点距离斜面底端P的距离为emo【参考答案】(D1.2 (2)0.2 (3)40.5O C3=O. 0 um+ 1 2 X O_ O 5 jr

32、cm= O_ 9曰Qczxr.国旳占E占国旳占E占乡田名妊_tz 白勺寸s工才汽 Jv rcid EW只=E Jr 3 Sf= o网比耳去立E网比耳去立E田全羽沁音嵋坯圭Ll* 千, EX 于爹匚去佥方去相田昔田全羽沁音嵋坯圭Ll* 千, EX 于爹匚去佥方去相田昔.-:!言彳年全弓走旦殊 纟元艮 M o3、为了测定一小球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置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水平桌面左端固定一个竖直放置的光滑圆弧轨道,圆弧轨道底端与水平桌面相切于C点,桌面长 = 1叫 高 = 05m实验步骤如下:将小球从圆弧轨道上由静止释放,通过水平桌面后从Q点飞岀 做平抛运动,最后落到水平地面上,设小球从。点飞落到水平地 面后用刻度尺测岀小球落地的水平距离为%.改变小球在圆弧轨道面的高度為,然后多次重复实验步骤.试分析下列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