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_第1页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_第2页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_第3页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_第4页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发展第一节 1.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2.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3.一、区域的含义 空间 特征具有一定的。(4)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判断 ( ) ( )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差异: 发展区域发展差异发展1 )区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因素纬度30N 附近43N48N位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海陆位置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共性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组合好差异热量丰富,降水多,水热组合好平原热量少,降水少,生长期较短平原地形多为积少土地耕地土壤多为

2、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多肥沃的水稻土,质地黏重矿产资源贫乏肥沃的黑土矿产资源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区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经济农业类型作水田耕作业、水产养殖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大豆、甜菜经济作物 油菜、棉花粮食作物 水稻一年两熟至三熟物玉米、春小麦一年一熟耕作制度沿海航线中枢,长江入海门户, 商业贸易工业交通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利用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形成重化工业基地业基地2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举课程标准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

3、位导航中的应用。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3.弄清“3S”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及其与“数字地球”的关系。学习目标一、地理信息技术 3(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应用自然灾害划等。GPS二、遥感(RS)1离的感知。2物辐和 目标物传感器专业图件、统计数字反射传输34提供了条件。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组成GPS。 用 和实时性的特点。 (海拔)。4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应用。律的模型。对区域内确的分析、评价。判断 GIS( ) ( ) 。 5

4、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思考“3S”答案 “3S”技术仅仅是数字地球的部分支撑技术,数字地球还包括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数字地球不“3S”第二章 第一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1.说出荒漠化的概念和类型。2.结合资料,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一、荒漠化 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连线】6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东西差异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原因【判断】 ( ) ( ) 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

5、响到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7预防 。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牧区草原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 旱 的 内 陆地区 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绿洲地区: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思考答案 8第二节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了解森林的生态效益及原始森林的分布。2.理解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其生态脆弱性。3.掌握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及保护的措施。一、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 。 现状亚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分布

6、15刚河2环境效应(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被称为“地球之肺”。(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3)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生态的优势9全年高温多雨形成雨林群落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2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表现 。 )(1)20 50亚马孙地区周围的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因丛林的阻隔和湿热的环境,一直未被开发;印第安人生产方式落后,人口稀少,对自然索取不多。此时,对雨林系统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空前(3)1970

7、年巴西政府正式公布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更加加快对雨林的破坏。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毁林烧荒、开辟大型肉牛牧场。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1 10 。(3)(4)(5)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6)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第三章 第一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发展的关系。以山西省为例,分析该省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与劣势。一、能源的分类类型标准举例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利用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非可

8、再生能源 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二、资源开发条件 市场。 好。11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与消费城市相距不远。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三、能源基地建设 A.B.河东C.下图中晋煤外运三大通道:D 是大秦线,E 是神黄线,F 是焦兖日线。济效益。12四、能源的综合利用1存在问题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导致经济效益低下,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3效果,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能源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9、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2“三废”的治理(1)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填充露天矿坑及塌陷区;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2)对于废水,主要采取沉淀净化的办法。 13第二节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课程标准1.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2.学习目标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概况位置: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发源地:A 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地位:是密西西比河支流B 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煤铁 14 判断 ( ) ( )118 世纪下半叶。219 世纪后期土

10、地退化: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造成土地退化,老棉花带衰落。植被破坏: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大片森林被砍伐以及矿山开采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炼铜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污染了水体、土壤。320 世纪 30 年代初:该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 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措施 35百15年一遇。 22电和核旅游:随着水库流域环境旅游区。规划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对采矿区的土地生态进行恢复和治理。 洪灾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第四章 第一节 课时 1 课程标准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

11、途径。学习目标一、地理条件16 A、BC三省及D 、 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判断 ( ) ( ) 的不同。 17、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在D、EF。课时 2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现状及特点。2.能够结合具体的农业发展模式,分析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商品粮生产基地。182生产思考答案 二、农业发展方向1出现的问题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

12、、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商品粮保国家粮食需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森林资源保育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第二节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课程标准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191.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2.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3.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学

13、习目标一、对外开放的前沿1工业化与城市化 工业化 促进城市化下降;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阶段主导产业优势条件不足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外商投资规模小,吸第一阶段 (1979 1990 年)劳动密集型产业 政策与侨乡的优势; 引外资额和工业增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 值增长相对较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政策优势不明显,息化蓬勃发展,发达第二阶段(1990 年后)高新技术产业渐丧失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202.城市化的两个表现三、问题与对策1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江三角

14、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 城(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大气污染日益加剧,酸雨危害加剧。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2调整对策城市群。环境污染来人口的管理。21第五章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程标准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2.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3.掌握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发

15、展及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1地理背景。需求。2典型案例西气东输工程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思考答案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2 (1)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2)油气发展具体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意义煤炭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钢铁建材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2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23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东部地区: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第二节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通过案例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