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要条件习题课-完整版PPT_第1页
充要条件习题课-完整版PPT_第2页
充要条件习题课-完整版PPT_第3页
充要条件习题课-完整版PPT_第4页
充要条件习题课-完整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成才之路 数学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北师大 版 选修1-1 常用逻辑用语第一章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第2课时充要条件习题课第一章课堂典例探究 2课 时 作 业3课前自主预习1课前自主预习熟练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概念及判断.1.x13是x2是x23x20的_条件3集合关系与充分、必要条件:集合A,B分别是使命题p,q为真命题的对象所组成的集合.集合关系与条件的充分性、必要性. 必要不充分充分不必要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若AB,BC,CD,则AD,即A是D的_条件,利用这一结论可研究多个命题之间的关系.充要条件的传递性 充分(2)从命题的角度去理解设原命题为“若p,则q”,则若

2、原命题为真,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逆命题为真,则p是q的必要条件若原命题和逆命题都为真,则p是q的充要条件若原命题为真而逆命题为假,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原命题为假而逆命题为真,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原命题和逆命题都为假,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以上介绍了从定义、命题和集合的角度去理解和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在具体解题过程中,要根据给出的条件和结论的特点灵活运用如条件和结论是命题形式的,可以从定义或命题的角度去判断,如条件和结论是集合(范围)形式的,可以从集合的角度去判断.2设xR,则“x0”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答案

3、充分不必要4已知p是r的充分不必要条件,s是r的必要条件,q是s的必要条件,那么p是q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答案A课堂典例探究集合法 分析p,q都是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可得其解集,利用集合之间的子集关系即可判断出p是q的什么条件方法规律总结1.如果条件p与结论q是否成立都与数集有关(例如方程、不等式的解集、参数的取值范围等),常利用集合法来分析条件的充分性与必要性,将充要条件的讨论转化为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讨论,可借助数轴等工具进行2用集合的关系判断充要条件时,关键抓住已知Ax|p(x),Bx|q(x),则AB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用图

4、示法解答充要条件的传递性问题 已知p、q都是r的必要条件,s是r的充分条件,q是s的充分条件那么:(1)s是q的_条件?(2)r是q的_条件?(3)p是q的_条件?解析根据题意得关系图,如图所示(1)由图知:qs,srq,s是q的充要条件(2)rq,qsr,r是q的充要条件(3)qsrp,p是q的必要条件方法规律总结对于多个有联系的命题(或两个命题的关系是间接的),常常作出它们的有关关系图表,根据定义,用“”、“”、“”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链”,直观求解,称作图示法已知p是r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q是r的充分条件,s是r的必要条件,q是s的必要条件,现有下列命题:s是q的充要条件;p是q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r是q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r是s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则正确命题的序号是()ABCD答案B已知条件的充分性或必要性,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 已知p:x28x200,q:x22x1m20,若p是q的充分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