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江西省九江市隘口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纸上故乡邓琴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家乡的景象。在秋
2、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
3、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
4、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
5、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摘编自散文选刊)4. 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激起“我”的思乡之情。“我”常在故乡记忆里寻找慰藉。B. “我”在外面的世界获得了一些成就,却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也催生出内心深处的不安。C. 文中写孩子们学大人们采茶的情景,表现了故乡虽有贫穷苍白的一面,也有给生活增添乐趣的一面。D. “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经历过苦难,受过战争的洗礼,它丰厚的红色文化
6、浸润了这片土地。5. 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义。参考答案:4. B 5. 他人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使“我”从中获得慰藉;“我”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纾解了“我”厚重的乡愁;“我”用文字构建的“心中故乡”,是我对故乡的回报,也是“我”的精神家园。(意思对即可)【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然后浏览每个选项,
7、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于文无据,原文是“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标题含义能力。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本题要求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义。通读文章可知
8、,“纸上故乡”从字面意义上看,作者既“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也“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纾解了“我”厚重的乡愁;“纸上故乡”从深层含义上解读,“故乡”给了“我”许多影响,是作者的“精神家园”,作者希望用文字构建“心中故乡”,以回报“故乡”。【点睛】文章的标题,被称作文章的“题眼”,通常是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文章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具体作答时
9、,还可以从文章的内容、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内容主要分析文章的内容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是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标题中使用了艺术手法,答题时还要求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做一棵城市树需要勇气毕淑敏城市中的树比乡村当中的树,要更经得起吵闹。乡村是安静的,有黎明前的黑暗和黄昏的炊烟,城里的树却要被五花八门的噪音轰得聋掉。如果把城市里的树叶和乡村的树叶堆到一起,拿一把音
10、又来测它们对声音的反应,乡村的树叶一定是灵敏和易感的,像婴儿一样好奇。城市的树叶却像饱经沧桑的老汉,有点大智若愚地呆傻在里面。城市的树比旷野当中的树,要肮脏许多。它们的脸上蒙着汽油、柴油和地沟油的复合膏脂。旷野当中的树,即使屹立在沙尘暴中,满了黄土的斗篷上点缀着不规则的石英屑,寒怆粗糙,却有着浑然一体的本色和单纯。城市的树比起峡谷当中的树,要谨小慎微得多。不可以放肆地飞舞杨花柳絮,那会让很多娇弱的城里人过敏。人们用无性繁殖的方法让绿化扩数,那些太一致太规整的树林,让人感觉不到树的天性,仿佛列队的锡兵。只有峡谷中的树,才是精神抖擞风流倜傥的。城市的树比山峰上的树,要多经几番挣扎磨难,还有突如其来
11、的突变。下雪之后,勤快的人们会把融雪剂堆积在树干深处。无声无息地渗透下去,春夏之交才显出谋杀的威风,盛年的树会被腌得一蹶不振。城市当中的树比之平原之中的树,多和棍棒金属之类打交道。平原的树,只限被请去做梁做檩,虽死犹荣。城市当中的树,却是要年年岁岁屡遭劫难。手脚被剁掉,冠发被剃去,腰肢被捆绑上一种叫作“瀑布灯”的电线,到了夜晚的时候,原本朴素的树就变成了圣诞树一样的童话世界,有了虚无缥缈的仙气。说了这许多城市树的委屈,它们也有得天独厚的享受。当乡下的树把根系拼命往地底下扎,在大旱之年汲取水分的时候,城市里的树却能喝到洒水车喷下的甘霖。可惜当暴风雨突袭,最先倒伏的正是那些城里的大树,它们头重脚轻
12、软了根基。说了这许多城市树的委屈,它们也有得天独厚的享受。当乡下的树把根系拼命往地底下扎,在大旱之年汲取水分的时候,城市里的树却能喝到洒水车喷下的甘霖。可惜当暴风雨突袭,最先倒伏的正是那些城里的大树,它们头重脚轻软了根基。城市的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常常被人抚摸。只是我至今也闹不明白,倘若站在一棵树的立场上,被人抚摸是好事还是坏事?窃以为凶多吉少。树是一条鲜活生命,喜欢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它不是一朵云或一条狗,也不是恋人的手或是一沓钞票。若干得了“50肩”的半老不老之人,为了自己的胳脖康复,揪住树的胳膊荡秋千。他们兴高采烈地运动着,听不到树的叹息。城市的树还像城市里的儿童一样,常常被灌进各式各样的
13、打虫药。这究竟是树的幸福还是树的苦难?看到树上的虫子在药水的毒杀下,如冰馓一般落下,铺满一地,不禁在思忖:树若在山中沐浴临风摇头晃脑,还会生出这般饶密的虫群吗?如此说来,做一棵城市里面的树,是需要勇气的。它们背井离乡到了祖先所不熟悉的霓虹灯下,那地域和风俗的差池,怕是比一个民工所要遭受的惊骇还要大吧?它们把城市喧嚣的废气吞进叶脉,把芜杂的音响消弭在摇曳之中,它们夜深了还不能安眠,因为不肯熄灭的路灯还在照耀着城市。路灯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打了折扣的太阳,哺育着附近的叶子。不信你看,每年深秋最后抖落残绿的树,必定是最靠近电线杆子的那一株。有的人像树,有的人不像树。像树的人,有人在乡下,有人城市。城市里
14、的树,骨子里不再是树了,变成了人的一部分,最坚忍最朴素的一丛,无语地生活着。(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几段,将城市里的树和乡村的树、旷野的树、峡谷的树、山峰的树、平原的树等作对比,形象地诉说了城市树的种种委屈。B文章还描写了城市的树得天独厚的享受和好处,看似优越和幸福的生活,实际上是天性被抑制、失去自由的生活。C城市里的树能绿化环境,消除噪音,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利益,同时也被化学药品、灯光设施等无情地伤害着。D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城市的树叶却像饱经沧桑的老汉”用比拟手法表现了城市数树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痛苦。5“如
15、此说来,做一棵城市里面的树,是需要勇气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6“城市里的树,骨子里不再是树了,变成了人的一部分,最坚忍最朴素的一丛,无语地生活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参考答案:4D5照应了文章的题目,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是总结前文,在前面的描写和议论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又引出最后一段,由树及人。内容上,强调了背井离乡的树生活在城市里,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还要忍受城市恶劣环境的摧残。 6很多人就像城市里的树一样,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默默地生活在城市里,具有朴素的品性,同时能坚强地忍受和适应城市的环境,生活在城市里的树和人都需要勇气。这句
16、话里包含着作者对城市里的树和像树一样的人的感情,既赞美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又有同情和无奈之情。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句子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回答“如此说来,做一棵城市里面的树,是需要勇气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词句在文章的中间,注意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从内容的角度看强调了背井离乡的树生活在城市里,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还要忍受城市恶劣环境的摧残;从结构的角度看,照应了文章的题目,承上启下,既是总结前文,在前面的描写和议论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又引出最后一段,由树及人。点睛:此题考核理解文中的句子含义的能力,分析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
17、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听听那冷雨余光中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渐渐沥沥,天潮潮地湿湿。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下着雨的。不过大陆的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
18、,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这样想时,他希望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他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
19、,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气空潭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的土腥气,也许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大陆上的
20、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先是天暗了下来,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
21、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听听那冷雨。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里。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前尘隔海。听听那冷雨。1974年春分之夜(有删减)注:金门街与下文的厦门街都是台北的街道。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作者由凄风冷雨中产生的单调感引发了对历史与现实的喟叹,表达出一种见景生情的悠
22、远的思索。B. 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由“雨”联想到写“雨”的汉字,以对汉字的钟爱来倾注真切的赤子之情,深化了主题。C. 第六自然段末句运用比喻修辞,把听雨的感受比作听到母亲哼唱催眠童谣,形象生动地表现雨声柔婉亲切。D. 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行文,从台北的春雨写到秋雨,创造了一个既朦胧又绚丽,既雄浑又旷远的独特意境。8. (1)文中划线句使用了叠词,请赏析其妙处。(2)写出荷塘月色中使用叠词的一个句子,结合内容理解、品味。9. 结合全文,分析题目“听听那冷雨”的内涵及作用。参考答案:7. D 8. (1)“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从形态、气势、声响三个角度,写出了“雨”字生动形象的特点,表达
23、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叠词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和韵律美。(2)示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曲曲折折”强调了荷塘的曲折之美,“田田”写出了荷叶相连的样子。叠词既增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 9. 内涵:“冷”一方面突出了雨给人的感觉,另一方面表达作者因远离故乡而产生的凄冷之情。(答“由雨联想到中华文化,字里行间也表达着对中华文化的追思与热爱,”也可,作用:“听雨”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冷雨”营造了凄清凄迷的氛围,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
24、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项,“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行文”有误,作者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雨;“绚丽”、“雄浑旷远”意境有误,应为“朦胧沉郁的诗的意境”。故选。【8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情感。(1)本题要求从叠词的角度来回答。如“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从雨的形态、气势、声响的角度,非常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雨
25、的喜爱,同时,叠词的使用,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2)比如荷塘月色中运用叠词的语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首先从内容上进行分析,“曲曲折折”强调了荷塘的曲折之美,“田田”写出了荷叶相连的样子。然后从表达效果进行分析:叠词既增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9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标题中词语意蕴的能力。注意表层和深层的含义,此文表层含义指自然天气因下雨而冷,是雨给人的感觉。深层含义注意通过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前面大部分谈的是思想之情,“冷”字代表的是一种台湾游子思念家乡的情怀,这种情怀使作者觉得“冷情”;从反面也可以说,正因为冷才显得人情的暖。通过文章最后一段中的“
26、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飞入历史的记忆”可以看出还有历史的主题,即“历史与岁月的老去,囊括整个中国世界,因中国在那时落后的状况而心忧心冷”,所以,“听雨”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冷雨”营造了凄清凄迷的氛围,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点睛】解答文章标题的含义要从表里两个方面理解标题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其次还要看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与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的联系等。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2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
28、,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
29、鉴。(节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B.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C.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D.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进士,科举时代经过
30、殿试考取的人叫进士,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进士及第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B. 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C. 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D. 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年满八岁的孩子都要入
31、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B. 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指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C. 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示印券,巧妙地拒绝了宦官。D. 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考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濒行,
32、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2)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参考答案:10. C 11. B 12. C 13. (1)离开嘉兴前,孔儒突然闯入府衙,打开(杨继宗)箱子查看,里边只有几件破旧衣服罢了,孔儒羞惭地离开。(2)杨继宗多次与太监张庆意见不合,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做官,常常在皇帝面前诋毁杨继宗。【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如“
33、月俸”“之”“原数”“他司”“仓吏”“继宗”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量”是动词,“之”是其宾语,故“之”后应断开,排除B项;“悟”意思是“明白,悟出”,宾语应是“仓吏缺粮之由”,“由”意思是“缘由,原因”,“仓吏缺粮”是“由”的定语,故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具实以闻”,“以”相当于“而”,此处表修饰关系,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C。【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
34、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有误,乡试应是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有误,从文中来看,“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意思是“经过嘉兴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
35、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可见赠送物品在前,宦官要钱在后。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濒”,临近,接近;“突”前省略主语“孔儒”;“发”,打开;“箧”,箱子;“敝”,破旧;“敝衣数袭”定语后置句,应为“数袭敝衣”;“而已”,罢了;“去”,离开。(2)中,句首添加主语“杨继宗”;“数”,多次;“忤”,意见不合;“每”,常常;“于”,在;“毁”,诋毁。【点
36、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杨继宗,字承芳,是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成化初年,因为王翱的推荐,升任为嘉兴知府。(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独冷峭,没有人敢冒犯。他经常召集
37、当地的老人询问民间的疾苦,替他们解除。又大力兴办社学。民间有年满八岁不上学的子弟,则要处罚他们的父兄。杨继宗总是以宾客之礼接待学官。教师、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达。御史孔儒来嘉兴清理军籍,各里老人多被鞭挞而死。杨继宗张榜公告说:“有被御史杖责致死的,到府衙来报告姓名。”孔儒十分恼怒。杨继宗去拜见他说:“治理百姓有一定的规矩。您只管剔除奸邪和弊病,劝勉和惩治官吏。如果挨家挨户稽查核实,则是相关政府机构的事,不是御史的职责范围。”孔儒无法与他争辩,但心中深为忌恨。离开嘉兴前,孔儒突然闯入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面只有几件破旧衣服罢了,孔儒羞惭地离开。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
38、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说:“钱都在,请给我印券。”太监吃惊得不敢接受。杨继宗进京觐见,汪直想要见他,他却不肯。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中谁廉洁?”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罢了。”九年任满,杨继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杨继宗多次与太监张庆意见不合,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做官,经常在皇帝面前诋毁杨继宗。宪宗说道:“(你说的)恐怕就是那个不要一文钱的杨继宗吧?”张敏惶恐不安,写信给张庆说:“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了解这个人了。”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杨继宗立即离任出发,来到驿亭下,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登记交付给官府。只带着一个仆从、
39、几卷书回家。杨继宗极力维持风纪节操,而且心肠慈厚。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十余名仓库官吏因短缺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至于卖掉子女赔偿。杨继宗想从宽处理他们,却没有理由。有一天,他的月俸银送到,他让人称量一下,超出了原数,再量别的官吏俸银,也都如此,因此明白了仓吏缺粮的原因。他准备据实上报,众人恐惶不安,请求杨继宗,甘愿捐出俸禄代替仓吏们赔偿。十余名仓吏因此获释。杨继宗曾监考乡试,得到两份好考卷,便身着朝服一再拜天道:“这二位考生必当为天下人才之魁,我为朝廷得人才而祝贺。”等到拆开考卷,知道二生为王华、李旻,后来两人果然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因此佩服杨继宗有眼光。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田叔
40、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出宣平侯,因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
41、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孝文帝既位,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注虫出:指死不得葬。
42、(选自史记?田叔列传)8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祖箕踞骂之 箕踞:指傲慢的坐姿 B王长者,不倍德 倍:背离 背叛 C然孟舒自髡钳 髡:剃去头发 D士争临城死敌 敌:敌人 仇敌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 )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王长者,不倍德 A B C D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
43、,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C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土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11(共3小题,共10分)(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3分) 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2分) (2)把第二大题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愿大王少假借之,
44、使毕使于前。 (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参考答案:8D 对抗 9B 句体现了他的忠义 10D 孝文帝并没有事先就想用孟舒 11(1) 皇上全都召见了他们,同他们对话,感到汉朝堂上没有能超出他们的人,皇上很高兴,全都封他们作了郡守、诸侯的相。汉和楚相对抗时,士卒都很疲惫。(2) (1)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叫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他的使命(3) 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附译文:田叔是赵国陉城人,做人严谨廉洁乐观,中。喜爱与众公交游。
45、赵王张敖让他作了郎。 汉七年时,高祖路过赵,赵王张敖亲自拿着案板进献食物,非常有礼貌,高祖很傲慢地坐着而骂他。这时赵的相赵午等几十人都很生气,对赵王说:“您事奉皇上的礼节很完备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等人请求作乱。”赵王咬破手指说:“我们的祖先失去国家,如果没有皇上,我们这些人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你们等人怎么说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于是贯高等人说:“王是忠厚的人,不肯违背道德。”最终私下里一起商量弑杀皇上。恰逢事情被发觉,汉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于是赵午等都自杀,只有贯高被抓。这时汉下诏书说:“赵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余人穿红衣自己剃光头、脖子带锁,称是赵家
46、的奴隶。贯高的事情弄清楚后,赵王张敖得以出来,被废作了宣平侯,于是向皇上称说田叔等十余人。皇上全都召见了他们,同他们对话,感到汉朝堂上没有能超出他们的人,皇上很高兴,全都封他们作了郡守、诸侯的相。田叔作了汉中太守十多年。 孝文帝即位后,召见田叔问他说:“你知道谁是天下忠厚的人吗?”田叔叩头回答说:“以前的云中太守孟舒是忠厚的人。”这时孟舒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最严重,被免官。皇上说:“先帝让孟舒作云中守十多年了,虏曾一度人侵,孟舒不能坚守城池,无故使战死的士卒有几百人。忠厚的人原本杀人吗?你凭什么说孟舒是忠厚的人呢?”田叔叩头回答说:“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贯高等人谋反,皇上发下明确
47、的诏令: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然而孟舒自己剃光头、脖子带锁,随着赵王张敖到了他去的地方,想要为这件事而死,自己哪里知道能作云中太守呢!汉和楚相对抗时,士卒都很疲惫。匈奴冒顿刚收服了北方少数民族,前来侵犯边界,孟舒知道士卒都很疲惫,不忍心说出战,士卒据城抵抗,如同孩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兄长,因此死的人有几百的。孟舒哪里是故意驱赶他们作战呢!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于是又召见孟舒,让他作了云中太守。 后来,景帝时候,田叔作了鲁相。略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315题,每小题2分,16题12分,共18分)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
48、,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
49、,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二十年,入觐,召对,上褒为“清官第一”,复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旋赐帑金千、亲乘良马一,制诗褒宠,并命户部遣官助成龙赈济宣化等处饥民。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 HYPERLINK /cpro/ui/uijs.p
50、hp?rs=1&u=http%3A%2F%2Fwww%2E5156zuowen%2Ecn%2Fa%2Fgaozhong%2F54%2F25110%2Ehtml&p=baidu&c=news&n=10&t=tpclicked3_hc&q=ruanxj_cpr&k=%B4%F3%D0%D0&k0=%D7%F7%CE%C4&kdi0=32&k1=%C0%CF%B0%D9%D0%D5&kdi1=32&k2=%CF%E0%C7%D7&kdi2=32&k3=%CF%E0%C7%D7%CF%E0%B0%AE&kdi3=8&k4=%BC%C0%B5%EC&kdi4=32&k5=%B4%F3%D0%D0&kdi
51、5=32&sid=29d316b829351ad1&ch=0&tu=u1681722&jk=ff7265cefe4c4879&cf=29&fv=11&stid=9&urlid=0&luki=6&seller_id=1&di=128 t _blank 大行。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明珠秉政,尤与忤。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马世济督造漕船还京,劾成龙年衰,为中军副将田万侯所欺蔽。命成龙回奏,成龙引咎乞严谴,诏留任,万侯降调。二十三年,命成龙兼摄两巡抚事。未几,卒於官。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
52、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次第举行 次第:按次序 B尝微行村堡 微行:微服私访C居数月 居:居住 D明珠秉政,尤与忤 忤:不和1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于成龙“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 )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上褒为“清官第一”居数月,政化大行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A B C D15下列对原文
53、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处理岐亭盗贼一事的过程中,于成龙的魄力和计谋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现。B于成龙任福建按察使时,曾为关押在牢狱里被判处斩首的数千名百姓求情。C马世济弹劾于成龙被中军副将田万侯欺骗蒙蔽。于成龙引咎请求严厉处罚,皇帝将他降职。D于成龙做官时,不曾携带家属,吃穿极其简朴。去世时,任职地方的老百姓停止了买卖,聚集痛哭,家家画像来祭奠他。16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2)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参考答案:13.C 表示经过一
54、段时间 14.D 爱民 为政措施为政效果 15.C 留任,将田万侯降职16.(1)有公文命令于成龙修造浮桥渡过军队,浮桥刚修造好,山洪暴发,浮桥被冲塌了,于成龙获罪被免除了官职。(檄、济、坐,各1分,句意1分)(2)有人说他改变了朴素之风,等他死后,才知道他始终很廉洁,被百姓称赞。(变更、素、为所,各1分,句意1分)(3)晋国,有什么满足呢?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他的边境,又想要扩张他西边的边境。何厌之有(宾前),封(使动),肆(扩张),句意1分参考译文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县处在万山之中,流行瘴气瘟疫,民风粗犷凶悍。又正处于战争之后,遗地荒草荆棘,县
55、城中仅有六家居民,县城也没有城墙和官署。于成龙到任以后召集官吏百姓安抚他们,明确保甲制度。有强盗出现,就立即抓捕治理,向上级请示,审判清楚后就处决,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于成龙和百姓相亲相爱如同家人和父子一样。他向上级写文书请求放宽徭役制度,又兴建学舍,创立养济院,凡是应当兴办和去除的事情,都按次序一件一件实行,全县治理得很好。总督卢兴祖等人以政绩“卓异”为理由把他推荐给朝廷。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在大乱之后,合州剩下的百姓只有一百多人,可是赋税和劳役却很繁重。于成龙请求革除旧弊,招揽百姓开垦荒地,借给百姓耕牛和种子,满一个月后,户口增加到上千。又升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官署
56、设在岐亭,他曾经到村落中去微行私访,遍访民间隐情,遇到盗贼以及其他可疑案件,就按其踪迹抓到案犯,百姓非常惊叹佩服。康熙十三年,代理武昌知府。吴三桂进犯湖南,朝廷军队正进攻岳州时,有公文命令于成龙修造浮桥渡过军队,浮桥刚修造好,山洪暴发,浮桥被冲塌了,于成龙获罪被免除了官职。康熙十七年,迁官为福建按察使。有百姓因为与海外有来往而获罪,株连了几千人,案件审讯完毕,判处统统斩首。于成龙写信告诉康亲王杰,认为所株连的多是平民,应该查清以后释放他们。康亲王平素很敬重于成龙,就全部答应了他的请求。康熙十九年被提拔为直隶巡抚。宣化以前有因被洪水冲上泥沙覆盖的田地一千八百顷,前任长官金世德请求免除田赋,没有得
57、到批准,成为百姓的负担。于成龙又上奏章请求,朝廷听从了。又因为这地方夏秋两季节屡次遭受灾害,请求朝廷赈灾。又另外写奏章弹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污,赵履谦被按律惩治。康熙二十年,进京朝觐,回答皇帝垂问,皇上褒奖他是“清官第一”。又说他弹劾赵履谦很恰当,于成龙回答说:“赵履谦了过错却不改正,我不得已才弹劾他。”皇上说“处理政务应该懂得大体,小处明白不值得提倡。做人贵在始终如一,你可一定要自勉呀!”随着赏赐给他国库银一千两,皇帝自己乘坐的骏马一匹,还做诗表达对他的褒扬和恩宠,并命令户部派官员协助于成龙赈济宣化等地的饥民。不久,升任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到了江南,自己衣食住行很简陋,每天只吃糙米和蔬菜。在那
58、里几个月后,政令教化使江南民风大改变。权势之家担心对自己不利,就编造出一些流言蜚语。明珠在朝廷内当政,尤其与于成龙不和。康熙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马世济监督修造漕运船只返回京城,弹劾于成龙年老体衰,被中军副将田万侯欺骗蒙蔽。皇帝命令于成龙就此事回奏,于成龙引咎请求严厉处罚,皇帝下诏书于成龙继续任职,田万侯降职调离。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在任上去世。于成龙历任各种官职从未带过家属,他去世的时候,将军、都统以及幕僚属吏入内检点遗物,竹箱内只有一身丝绸棉袍,床头盐制豆豉和一些日常用具罢了。百姓听到噩耗,罢市,很多人聚在一起痛哭,家里绘制他的画像祭祀他。皇帝赏赐公祭安葬的礼
59、遇,谥号为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察海疆回到京城,皇上询问于成龙为官的情况,锡住回奏说他很清廉,只是因为轻信别人,有时候被下属欺骗。皇上说:“于成龙在江南作总督,有人说他改变了朴素之风,等他死后,才知道他始终很廉洁,被百姓称赞。大概因为秉性梗直,那些不肖之徒带着私仇以谗言陷害他,才编造出这样的话罢了。当官像于成龙一样的人,能有几个呀?”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产电影票房有了较大突破,特别是战狼2芳华等电影的票房都过了10亿。B. 今年国务院印发的“大气十条”收官在即,虽然本月全国PM10浓度比十年前同期下降21. 5%,但能不能实现既定目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C. 2018年1月31日,经过各大媒体平台的宣传报道,让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被百年不遇的 “超级蓝血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今年贵州省高考语文作文题
- 教学工作参考总结高二语文教学工作参考总结
- 1-1数字信号与数字电路概述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 山东现代学院《井巷施工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三期末检测试题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温州肯恩大学《写作训练(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一)语文试题含解析
- 邢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数字空间形态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品牌衍生品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CPK基本知识及实例
- 人字梯验收记录表
- FITS加氢说明书
-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物理
- 新员工培训考试【图书专员】
- 防伪包装技术
- X互联网公司WLAN无线网络优化方案全解
- 圆柱钢模计算书
- 合成宝石特征x
- 年度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模板(共22页)
- 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博士考试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