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山河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浙江省山河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浙江省山河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浙江省山河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浙江省山河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省山河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圜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应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样”。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并不是说话时没有文法,而是因为我们有着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用。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己而在话

2、里吃去一个我字。在写作时却不能如此。于是我们得尽量地依着文法去写成完整的句子了。不合文法的字词难免引起人家的误会,所以不好。说话时我们如果用了完整的句子,不但显得迂阔,而且可笑。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文字呢?(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费孝通先生仅从熟悉社会只需要语言,不需要文字来解释为何乡土社会缺乏文字,不免过于

3、片面简单了。费孝通先生还是外来者,对乡村人不够了解。他们真的不想学习文字?首先,乡村里认字的人身份上就不一样,在大家眼里那是认字的、有学问的。其次,从实用的角度说,认识字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了用场,可应不时之需,即使在乡土社会里也是这样。有句老话说“艺不压身”,或者叫“技不压身”,认了字,也是多了一门“艺”或“技”。比如,家里有人外出,写个信、念个信什么的。我在家读书的时候,旧时代过来的老年人,基本上都不认识字,我就多次替别人念信、回信。再比如,如果做点小生意,记个账本,也需要文字。我的一个乡村出来的同龄朋友,他的母亲与我母亲一样,不认识字。他家里做点小买卖,他母亲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谁来买

4、东西赊账,需要记下来谁谁买的什么,欠钱多少,她就发明了一套记录符号来记账,只有她自己认识,多少年过去了还不会认错。总之,即使在乡土社会里,文字还是需要的,并不是因为熟悉了,交流可以面对面,语言比文字更方便,就真的完全不需要文字了。最后,如果认识了文字,也可以读些书,增加生活的趣味。虽然乡土社会有个书本不容易,但只要识了字,有了书本就可以读了。(摘编自陈心想走出乡土对话费孝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费孝通认为文字在乡土社会毫无用处,对此,陈心想持相反观点,他认为文字在乡土社会中也具有实用性。B费孝通认为,文字是间接的说话,就因为它是“间接接触”产生的交流,所以文字传

5、达的情意是不完全的。C在陈心想看来,即便乡土社会的交流可以面对面,文字也因为它在传情达意上有独特的作用,所以是被需要的。D陈心想通过列举写信、念信、记账等生活需求,来说明文字在乡土社会可以应不时之需,是一门实用技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文字是个不大完善的交流工具,所以随着电话、广播、传真技术的发展,书信文告的地位日益下降。B费孝通认为语言交流比文字交流更完善,所以乡土社会的人觉得文字是鸡肋,并不需要文字也不想学习文字。C乡土社会是一个人们可以直接面对面接触的熟人社会,这促使文字交流不再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D费孝通是从文字的弊端来从论证文字在乡土社会的非必要性

6、,陈心想则从文字的优点论证文字是被需要的。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哪一观点会是费孝通最认同的()A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笔头寥寥语。B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C一切学问没有速成,尤其是语言。D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4请根据材料二,概括文字在乡土社会中的作用。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记忆与印象史铁生对我而言,开端,是北京的一个普通四合院。我站在炕上,扶着窗台,透过玻璃看它。屋里有些昏暗,窗外阳光明媚。近处是一排绿油油的榆树矮墙,越过榆树矮墙,远处有两棵大枣树,枣树枯黑的枝条镶嵌进蓝天,枣树下是四周静静的窗廊。与世界最初的相见就是这样,简单,但印象深刻。复杂的

7、世界尚在远方,或者,它就蹲在那安恬的时间四周,看一个幼稚的生命慢慢睁开眼睛。奶奶和母亲都说过:你就出生在那儿。其实是出生在离那儿不远的一家医院。生我的时候天降大雪。一天一宿罕见的大雪,路都埋了,奶奶抱着为我准备的铺盖蹚着雪走到医院,走到产房的窗檐下,在那儿站了半宿,天快亮时才听见我轻轻地来了。母亲稍后才看见我来了。奶奶说,母亲为生了那么个丑东西伤心了好久,那时候母亲年轻又漂亮。这件事母亲后来闭口不谈,只说我来的时候“一层黑皮包着骨头”,她这样说的时候已经流露着欣慰,看我渐渐长得像回事了。但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我蹒跚地走出屋门,走进院子,一个真实的世界才开始提供凭证。太阳晒热的花草的气味,太阳晒热

8、的砖石的气味,阳光在风中舞蹈、流动。青砖铺成的十字甬道连接起四面的房屋,把院子隔成四块均等的土地,两块上面各有一棵枣树,另两块种满了西番莲。西番莲顾自开着硕大的花朵,蜜蜂在层叠的花瓣中间钻进钻出,嗡嗡地开采。蝴蝶悠闲飘逸,飞来飞去,悄无声息仿佛幻影。枣树下落满移动的树影,落满细碎的枣花。青黄的枣花像一层粉,覆盖着地上的青苔,很滑,踩上去要小心。天上,或者是云彩里,有些声音,有些缥缈不知所在的声音风声?铃声?还是歌声?说不清,很久我都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声音,但我一走到那块蓝天下面就听见了他,甚至在襁褓中就已经听见他了。那声音清朗,欢欣,悠悠扬扬,不紧不慢,仿佛是生命固有的召唤,执意要你去注意他,

9、去寻找他、看望他,甚或去投奔他。我迈过高高的门槛,艰难地走出院门,眼前是一条安静的小街,细长、规整,两三个陌生的身影走过,走向东边的朝阳,走进西边的落日。东边和西边都不知通向哪里,都不知连接着什么,唯那美妙的声音不惊不懈,如风如流我永远都看见那条小街,看见一个孩子站在门前的台阶上眺望。朝阳或是落日弄花了他的眼睛,浮起一群黑色的斑点,他闭上眼睛,有点儿怕,不知所措,很久,再睁开眼睛,啊!好了,世界又是一片光明几只蜻蜓平稳地盘桓,翅膀上闪动着光芒鸽哨声时隐时现,平缓,悠长,渐渐地近了,扑噜噜飞过头顶,又渐渐远了,在天边像一团飞舞的纸屑这是件奇怪的事,我既看见我的眺望,又看见我在眺望。那些情景如今都

10、到哪儿去了?那时刻,那孩子,那样的心情,惊奇和痴迷的目光,一切往日情景,都到哪儿去了?它们飘进了宇宙,是呀,飘去五十年了。但这是不是说,它们只不过飘离了此时此地,其实它们依然存在?梦是什么?回忆,是怎么一回事?倘若在五十光年之外有一架倍数足够大的望远镜,有一个观察点,料必那些情景便依然如故,那条小街,小街上空的鸽群,蜻蜓翅膀上的闪光和那个痴迷的孩子,还有天空中美妙的声音,便一如既往。如果那望远镜以光的速度继续跟随,那个孩子便永远都站在那条小街上,痴迷地眺望。要是那望远镜停下来,停在五十光年之外的某个地方,我的一生就会依次重现,五十年的历史便将从头上演。真是神奇。很可能,生和死都不过取决于观察,

11、取决于观察的远与近。比如,当一颗距离我们数十万光年的星星实际早已熄灭,它却正在我们的视野里度着它的青年时光。时间限制了我们,习惯限制了我们,谣言般的舆论让我们陷于实际,让我们在白昼的魔法中闭目塞听不敢妄为。白昼是一种魔法,一种符咒,让僵死的规则畅行无阻,让实际消磨掉神奇。似乎所有的人都在白昼的魔法之下扮演着紧张、呆板的角色,一切言谈举止,一切思绪与梦想,都仿佛被预设的程序圈定。因而我盼望夜晚,盼望黑夜,盼望寂静中自由的到来。甚至盼望站到死中,去看生。我的躯体早已被固定在床上,固定在轮椅中,但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脱离开残废的躯壳,脱离白昼的魔法,脱离实际,在尘嚣稍息的夜的世界里游逛,听所有的梦

12、者诉说,看所有放弃了尘世角色的游魂在夜的天空和旷野中揭开另一种戏剧。风,四处游走,串联起夜的消息,从沉睡的窗口到沉睡的窗口,去探望被白昼忽略了的心情。另一种世界,蓬蓬勃勃,夜的声音无比辽阔。是呀,那才是写作啊。至于文学,我说过我跟它好象不大沾边儿,我一心向往的只是这自由的夜行,去到一切心魂的由衷的所在。(取材于史铁生的同名散文,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端,是北京的一个普通四合院开端:指作品开头的部分B我蹒跚地走出屋门蹒跚:走路摇摇晃晃的样子C在白昼的魔法中闭目塞听闭目塞听:形容不愿意接受新事物D揭开另一种戏剧戏剧:这是指不同于白天的状态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

13、,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站在炕上,扶着窗台,透过玻璃”向外看的“我”指刚有记忆的年幼的作者。B文章通过奶奶和母亲说的话描述了关于“我”出生的情形,但作者对其真实性有所质疑。C作者写自己看见的站在门前台阶上眺望的“孩子”是指文中“那条街道”中人家的孩子。D作者在叙述并描写自己“记忆和印象”的基础上,表达对生命独特的思考和深刻的感悟。7请概述作者在文中写到的“记忆和印象”。8请结合语境,分析“另一种世界,蓬蓬勃勃,夜的声音无比辽阔”一句中“另一种世界”的内涵,并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联想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仲方,性歧秀,父友高鄞见,异之,曰:“是儿

14、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贞元中,擢进士、宏辞,为集贤校理,以母丧免。会郢拜御史大夫,表为御史。进累仓部员外郎。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补金州刺史。宦人夺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与民直。入为度支郎中。敬宗立,李程辅政,引为谏议大夫。帝时诏王播造竞渡舟三十艘,度用半岁运费。仲方见延英,论诤坚苦,帝为减三之二。又诏幸华清宫,仲方曰:“万乘之行,必具葆卫,易则失威重。”不从,犹见慰劳。鄂令崔发以辱黄门系狱,逢赦不见宥。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由是不死。大和初,出为福建观察使。召还,进至左散骑常侍。李德裕秉政,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德裕罢,复拜常侍。李

15、训之变,大臣或诛或系。翌日,群臣谒宣政,牙阖不启。群臣错立朝堂,无史卒赞候,久乃半扉启,使者传召仲方曰:“有诏,可京兆尹。”然后门辟,唤仗。于时族夷将相,颅足旁午,仲方皆密使识其尸。俄许收葬,故凿骸不相乱。已而禁军横,多挠政,仲方势笮,不能有所绳劾。宰相郑覃更以薛元赏代之,出为华州刺史。召入,授秘书监。人颇言覃助德裕,摈仲方不用。覃乃拟丞、郎以闻。文宗曰:“侍郎,朝廷华选。彼牧守无状,不可得。”但封曲江县伯。卒,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曰成。仲方确正有风节,既殁,人多伤之。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节选自新唐书张仲方传)9下列对文中

16、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B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C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D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宏辞,指“博学鸿词”科,唐代科举考试时针对进士及第者特别设置了这一科目。B万乘,“乘”指一车四马,“万乘”即万辆兵车,这里形容军队规模宏大,军容强盛。C

17、东都,位置在东的都城,古时有些朝代设置两个都城,隋唐定都长安,设东都洛阳。D牧守,“牧”是指一州之长,“守”是指一郡之长,“牧守”泛指治理一方的最高长官。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仲方富有才华,但仕途不畅。他聪慧出众,科场得意,入仕后历经数朝,职位多次变动,但最终没能得到文宗皇帝的认可。B仲方仗义执言,为民着想。在金州任刺史时,有宦官侵占民田,他多次上疏陈情,为百姓申诉冤屈,使正义得到伸张。C仲方心怀国家,敢于进谏。他极力劝说敬宗不要耗费大量的资财建造竞渡船只,敬宗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但还是慰劳了他。D仲方为人仁慈,富有同情心。李训之变时,一些将相被灭族,京城中尸骸

18、到处都是,仲方暗中派人收殓尸体加以安葬。1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其皆出于此乎B生乎吾前浩浩乎如凭虚御风C蟹六跪而二螯则群聚而笑之D凌万顷之茫然蚓无爪牙之利1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不属同一类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乌鹊南飞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顺流而东也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小学而大遗D吾从而师之泣孤舟之嫠妇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以为轮B今之众人C徘徊于斗牛之间D望美人兮天一方1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今安在哉A蚓无爪牙之利B何为其然也C不拘于时D月出于东山之上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

19、汉语。(1)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愁台王安石颓垣断渐有平沙,老木荒榛八九家。河势东南吹地坼,天形西北倚城斜。倾壶语罢还登眺,岸帻诗成却叹嗟。万事因循今白发,一年容易即黄花。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题为“愁台”,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处处笼罩着浓浓的愁苦之情。B首联写景运用白描的手法,简笔勾勒,构造了一幅苍凉衰败的山居图景。C颔联运用对比和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黄河的深广和愁台地势之高峻。D“岸帻”是推起头巾,露出

20、前额的意思,形容态度洒脱,衣着简率不拘。18诗的尾联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感?五、情景默写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以美人衬托周瑜的英姿勃发;再写_,以曹操军队的惨败衬托周瑜的军事才能。(2)杜甫登高中“_,_”一句,展现了江水奔腾,秋叶飘零的情景。(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4)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_,_”显现了不愿曲意逢迎权贵的风骨。(5)曹操短歌行中,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并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句子是“_,_”。六、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下面小题。抗美援

21、朝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美军从东西两路呈钳型攻势向鸭绿江全线推进,直逼朝鲜政府的临时所在地,声称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面对战局的突然变化,中央军委急调第9兵团入朝作战,10余万志愿军,翻山越岭,隐蔽接敌,开进长津湖战场。1950年11月下旬,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积雪达40厘米厚,气温骤降到零下30度,个别地区降到零下40多度。11月27日晚,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志愿军隐藏在朝鲜北部广袤的山地和丛林中。随后以扑向美军,将美军分割包围于下碣隅里、柳潭里、新兴里和古土里地区。在整夜的伏击作战中,6连125名官兵全部冻死在高地上,他们一个个身着单薄的军装,持枪俯卧在战壕里,保持着战斗姿势,怒目注视前方,

22、随时准备冲锋。他们化成一群冰雕,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洁白的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细小而又坚硬的冰凌。这就是“冰雕连”的由来。“冰雕连”成为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昭示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寒严酷的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的精神。“长津湖之战”,志愿军冻饿交加,在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运输补给严重落后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挥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灵活顽强作战,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记录,彻底了东线战场的局面。20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狂妄昼伏夜行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扭转B叫嚣昼伏夜行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改变C叫嚣昼伏夜出犹如猛虎下山之势扭转D狂妄昼伏夜出犹如猛

23、虎下山之势改变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冰雕连”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捧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这种现象的蔓延是发人深思的。B“希望工程”的宗旨是建设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C孔子是以读书人的形象彪炳千秋的,可真实的孔子无论从身形、力气、武功,还是将兵杀伐都可以用“勇武矫健”来形容。D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而奉献自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22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志愿军在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运输补给严重落后、冻饿交加等多重威胁的情

24、况下,发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B志愿军冻饿交加,在面临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运输补给严重落后等多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挥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C志愿军在面临武器装备严重落后、运输补给严重不足、冻饿交加等多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D志愿军冻饿交加,在武器装备严重落后、运输补给严重不足等多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挥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七、语言表达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类为什么钟情火星?火星,中国古代称之为“荧惑”,取“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自古以来就牵动着人们的好奇心。 ?这是一个全人类的疑问。美国对火星探测了几十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长足的进步。乌托邦平原可能存在过古海洋,是探测

25、火星潜在生命存在证据的绝佳地。如今,毅力号和祝融号肩负使命,正在努力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而那个秘密也许就藏在某个地方,我们正无限接近这个宝藏。在一颗恒星周围的一定距离范围内, ,这个区域叫做宜居带。由于液态水被科学家们认为是生命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如果一颗行星恰好落在这一范围内,那么它就被认为有更大的机会拥有生命或至少拥有生命可以生存的环境。据估测,太阳系宜居带的范围在距离太阳0.871.67个天文单位之间,位于这一区域内的行星可能在地表存有液态水。火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2个天文单位,十分接近这个宜居带的上限,因此火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

26、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八、材料作文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戍守边防的战士,火灾现场逆行的消防员,隐姓埋名三十年、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核潜艇的黄旭华,历经失败、砥砺拼搏走至荣耀巅峰的“中国女排”我们感动于他们心中无我的境界。这也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时代,我们喜欢街舞的自由与释放,我们喜欢生活的随性之乐,我们不断地制造着“小确幸”与“仪式感”我们越来越心中有我,想要凸显自我的个性与价值。对以上提及的“心中有我”与“心中无我”,你有怎样的理解与体会?请根据材料及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27、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2B3B4能够彰显人的身份地位,被人尊重;作为一门技艺,可以应对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写信、记账等;可以使人学会看书,增添生活趣味。【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毫无用处”过于绝对。原文是“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文字呢?”,可见费孝通先生是认为文字在乡下用处不大,选项表达过于绝对。B“就因为它是间接接触产生的交流,所以文字传达的情意是不完全的”错。原文是“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可见“间接接触”不是文字传情达意不完善的唯一原因。C“文字在传情达意上有

28、独特的作用”错。原文是“即使在乡土社会里,文字还是需要的,并不是因为熟悉了,交流可以面对面,语言比文字更方便,就真的完全不需要文字了”,可见陈心想并未提及文字在传情达意上有独特作用。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所以乡土社会的人觉得文字是鸡肋,并不需要文字也不想学习文字”无中生有。结合原文“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文字呢?”,可见费孝通只是说文字在乡下用处不大,并没说乡下人不想学习文字。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费孝通认为“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

29、采文字呢?”,也就是直接接触比用文字表达的“间接接触”要方便准确得多。A.表明语言不如文字,不合文意;B.说明语言是表情达意的交流工具,符合费孝通的观点;C.表达学习语言或者学习其他学问不能速成,与文意无关;D.并未提及语言与思维(智谋)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乡村里认字的人身份上就不一样,在大家眼里那是认字的、有学问的”可知,文字能够彰显人的身份地位,被人尊重;结合“从实用的角度说,认识字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了用场,可应不时之需”“比如,家里有人外出,写个信、念个信什么的”可知,文字作为一门技艺,可以应对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写

30、信、记账等;结合“如果认识了文字,也可以读些书,增加生活的趣味”可知,文字可以使人学会看书,增添生活趣味。5A6C7(1)“我”透过窗户看到的自己生活的四合院的印象;(2)“我”听到的关于自己出生时的记忆;(3)“我”走进院子看到和听到的印象;(4)“我”走出院门看到的街道的印象;(5)“我”回忆往昔岁月时留下的眺望的印象。8“另一种世界”指被“时间”“习惯”和“舆论”限制的拘束而僵化的世界不同的自由而灵动的世界;即通过写作创造的世界。这一句话,承接上文对“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的描写,引出下文对“写作”的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我”对人生的有限与无限以及对生命可能性的深刻思考,意蕴深厚,耐人

31、品味。【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A.“开端:指作品开头的部分”错误。结合下文“我站在炕上,扶着窗台,透过玻璃看它。屋里有些昏暗,窗外阳光明媚。近处是一排绿油油的榆树矮墙,越过榆树矮墙,远处有两棵大枣树,枣树枯黑的枝条镶嵌进蓝天,枣树下是四周静静的窗廊。与世界最初的相见就是这样,简单,但印象深刻。复杂的世界尚在远方,或者,它就蹲在那安恬的时间四周,看一个幼稚的生命慢慢睁开眼睛”可知,开端,开始,在文中指最初的记忆。故选A。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能力。C.“是指文中那条街道中人家的孩子”错误。结合“这是件奇怪的事,我既看见我的眺望,又看见我在眺望”可知,作者写自己

32、看见的站在门前台阶上眺望的“孩子”就是年幼的自己。9B10B11C12D13D14C15B16(1)父亲的朋友高郢见了他,感到惊异,说:“这孩子一定能成为国家栋梁,假如我身居要职,将会提拔重用他。”(2)断句停顿不理解,向老师学习,疑惑不能解决,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而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解析】9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句意:起初,高祖在隋朝做官时,太宗正年幼而且有病,高祖为此在荧阳佛祠刻玉像,来祈求太宗长寿,时间久了,佛像磨损,仲方当时在郑州,命令属吏修治维护,刻碑颂扬,在当时广为流传。“以祈年”补充说明“刻玉像于荧阳佛祠”的目的,不能断开,排除AD;“仲方在郑”中

33、,“仲方”是主语,“在郑”是谓语和宾语,完整主谓句,应单独成句,排除C。故选B。10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这里形容军队规模宏大,军容强盛”错误,文中“万乘之行”指黄帝出行。故选B。11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C项,“但还是慰劳了他”错误,由“仲方见延英,论诤坚苦,帝为减三之二”可知,并没有慰劳他,只是减去了三分之二。故选C。1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意思的能力。A项,表被动;介词,从,自。B项,介词,相当于“于”,在;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项,表并列;表修饰。D项,定语后置的标志。故选D。1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意思的能力。A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南,名词作

34、状语,向南;B项,名词用作动词,不如;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C项,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D项,名词用作意动,以为师;动词使动用法,使哭泣。故选D。14本题考查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A项,以为,古义,以(之)为=把作为;今义,认为;B项,众人,古义,普通人;今义,很多人,大家;C项,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古今意思一样。D项,美人,古义,比喻心中美好的理想或好的君王;今义,漂亮的女子。故选C。1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例句:宾语前置,“而今在安哉”。A项,定语后置,“蚓无利之爪牙”。B项,宾语前置,“为何其然也”。C项,被动句式,以“于”为标志。D项,状语后置

35、句,“月于东山之上出”故选B。16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1)异,意动用法,感到惊异;是,代词,这;国器,国家栋梁;使,假如;振起,提拔重用。(2)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惑,疑惑;师,动词,向老师学习;不,通“否”;“小学”,古今异义,小的方面学习;明,明智,明白事理。【点睛】参考译文:张仲方,天生才智出众,父亲的朋友高郢见了他,感到惊异,说:“这孩子一定能成为国家栋梁,假如我身居要职,将会提拔重用他。”贞元年间,仲方考中进士科和宏辞科,担任集贤校理,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官。遂逢高郢被任命为御史大夫,上表推荐仲方担任御史。仲方几次晋升后,做到仓部员外郎。恰逢吕温等人因上奏弹劾宰相李吉甫不符合实情,

36、获罪被斥责免官,仲方因为是吕温的同党,被降职补任金州刺史。宦官侵夺民田,仲方多次上疏请求依法处理,最终为百姓讨回公道。仲方被召回朝廷担任度支郎中。敬宗即位,李程辅理朝政,推荐仲方为谏议大夫。皇帝当时诏令王播建造三十艘竞渡船只,预计花费朝廷半年的运费。仲方在延英殿拜见皇帝,苦苦进谏。皇帝因此三分之二的预算。皇帝又下诏驾临华清宫。仲方说:“皇帝出行,必须备足仪仗和侍卫,如果少了就会失去威严。”皇帝没有听从,但还是慰劳了他。郭县县令崔发因为侮辱宦官被捕入狱,遇到大赦没有被免罪。仲方说:“皇上的恩泽遍布天下,惠及昆虫,却不能在皇上面前施行吗?”崔发因此被免去死罪。大和初年,仲方出任福建观察使。后被召回

37、,晋升到左散骑常侍。李德裕掌权,仲方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在东都任职。李德裕被罢官后,仲方又被授予常侍之职。李训变乱那天,大臣有的被杀,有的被抓。第二天,群臣在宣政殿觐见。殿门紧闭,群臣混乱地站在朝堂上,没有史卒伺候,过了很久殿门才打开半扇,使者传召仲方说:“有诏书,任命张仲方为京兆尹。”然后殿门打开了,宣布群臣上朝。当时遭到灭族的将相,头颅和四肢扔得到处都是,仲方都暗中派人辨认他们的尸首。不久,朝廷允许收葬死难者,所以他们的尸骨没有混乱。后来,禁军专横,经常扰乱政务,仲方权力受到限制,没能有所弹劾纠正。宰相郑覃又让薛元赏取代仲方的职位,仲方出任华州刺史。后来他被召入京师,担任秘书监。人们纷纷说郑覃帮助李德裕,排斥仲方,不重用他。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