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第1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第2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第3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第4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量人都接触过一些对比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确定法式。还在苦苦探索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我用心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扶助到大家。 、二句写今: 千里江南,四处是绿叶红花,四处是水村山郭,四处是酒旗招风,呈现了一幅活力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三、四句吊古: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春日偶成?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

2、。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风景,抒发了春日郊游的高兴心情。 一、二句写景: 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 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假设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喜悦,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 、熟悉个生字,会写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能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朗读课文。 【教具打定】 生字卡片 【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透露课题 、图上都有些什么? 、留心看图,猜猜图上的人在干什么

3、?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透露课题:有一个叫贺知章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老了才回来,这首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出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自由读课文,用“标出世字,留神要读准字音,读通顺。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查看生字,为热爱的生字组词。 、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嬉戏: 教师读一个生字的音,学生从卡片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自由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读文,看图,理解诗词大意。教师适当点拨 鬓毛衰:头发都白了。 、教师范读,学生在理解词义的根基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抽

4、生说说。 、生根据理解自由读课文。 四、试背课文 、老师表达诗意,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学生互背古诗。 、抽生背、齐背古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熟悉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挚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才能。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喜欢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打定】 1、教师: 多媒体课件。 2、学生: 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

5、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挚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才能。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透露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处境,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 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想以前学诗句的方法: 如:、看解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

6、句,进入诗境 1、理解第一、二句诗: 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扶助理解。) 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 名楼送 抓住“烟花三月,开展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 盛景送 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第三、四句诗: 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算算帆影远去直到止境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义之深。) 板书: 目光送 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义。) 议论: 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

7、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 心随送 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崇敬学生天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洁赏识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佐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慨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挚友间的真挚情义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持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

8、稳定已熟悉的5个生字,会写的7个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挚友间的深情厚意。 3、对比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喜欢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4、持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才能。 教学过程 一、回想第一首诗,导入其次首诗 1、回想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容许绘画的组一个组,容许表演的组一个组,容许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容许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其次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创造美、表

9、达美是审美教导的最终目的。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才能。)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评“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赏识、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

10、搜集(如:边塞诗)一类诗歌,对比、赏读、摘抄或写体会。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4 教学目的: 熟悉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切实。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彼此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解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

11、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彼此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概括、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 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2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的: 熟悉“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出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

12、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斟酌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朴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斟酌、议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

13、。“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日怎样? 诗人为什么会平日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目生的,望见的全体的面孔也是目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落莫呢?让我们读出诗人落莫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其次句诗 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自身在外,多么可惜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确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

14、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自由练读 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总结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板书设计: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景物 思乡之情 忆 人物 追忆童年 思念亲人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流程

15、】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挚友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表示美观神秘的自然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向你倾诉古老的历史,它会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走进大自然,你确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察觉更多的机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识一幅画。 2、学生查看图画,用自已的话说说自已看到的图,看谁说得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望庐山瀑布?,随机引导熟悉生字“庐、瀑,并引导学生了解。 二、感悟读诗并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通读古诗,在概括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熟悉或认为轻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用自己习

16、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边的伙伴。 再把生字放入诗中识字。 2、调动生活阅历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手段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留神多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告成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3、将开课时看到图时的感情投入诗中,读诗。自由读、单个读、评读。 4、说说自已通过读诗在脑子中看到了什么? 5、个人情感体验稳定识字: 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热爱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热爱。

17、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热爱的熟谙的字组词说话,在概括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三、示范讲解指导书写生字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繁杂,学生轻易忽略“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写。 其次课时 一、导入 小挚友们,上节课大家学了什么呢?对,那么和诗仙李白一同生活在一个时期的还有一位更加著名的大诗人,人们把他称为诗圣。他就是杜甫,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杜甫的诗?绝句?。 二、朗读感悟并识字 程序根本同上节课。(略为改动:先让学生感悟读,不要看图,通过读诗想象图画,然后再看课本上的图举行品评) 三、指导书写 【课后反思】 诗,是语言的艺术;画,是线条色调的艺术。诗画历来不分家,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观的画。杜甫的这首?绝句?不仅是描写春色的好诗,更是一幅活力勃勃、情味隽永的春色图。教学时,我让学生给诗配画,诗中找理由,构建课堂。在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