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财务管理学第十一章教案_第1页
(本科)财务管理学第十一章教案_第2页
(本科)财务管理学第十一章教案_第3页
(本科)财务管理学第十一章教案_第4页
(本科)财务管理学第十一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科)财务管理学第十一章教案(本科)财务管理学第十一章教案(本科)财务管理学第十一章教案第十一章 业绩评价教学要求了解企业业绩评价的方法;理解企业各责任中心的含义和类型;熟悉各责任中心的考核指标;掌握部门业绩报告与考核的方法。教学重点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分类、特点以及考核指标的计算,部门业绩的考核与报告。教学难点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业绩考核指标与计算方法。课时安排本章安排2课时。教学大纲业绩评价是对企业经营业绩与管理者的管理业绩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评定,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找出增加企业价值的关键变量,并据此对经营者和管理者进行计酬。第一节 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成本中心是对费用进

2、行归集、分配,对成本加以控制、考核的责任单位。正确恰当评价成本中心的经营业绩对于合理控制作业成本,提高成本中心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一、成本中心的概念、分类以及特点(一)成本中心的概念成本中心是指不形成或者不考核收入,着重考核其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的责任中心。这里责任中心是指企业内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并享有一定权利和利益的组织单元。成本中心通常没有收入。例如,企业的一个生产车间,仅仅具有生产的职能,其生产的产成品或者半成品并不由生产车间自己出售,没有销售职能,没有货币收入。(二)成本中心的分类按照产出物的不同特点,成本中心通常分为标准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标准成本中心也称技术性成本中心,即生产的产

3、品稳定明确,并且已知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投入量的成本中心。在标准成本中心中,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产品成本发生的数额经过技术分析可以相对可靠地计算出来。费用中心也称酌量性成本中心,即那些产出物无法用财务指标来衡量,或者投入和产出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中心。费用中心的成本项目通常是由企业中的部门经理决定其数额,如职工培训费、研究开发费。费用中心唯一可以准确计量的是实际发生的费用,由于费用中心无法通过投入和产出的比较来评价其效果和效率以控制无效费用的支出,所以其控制重点是弹性预算编制时的审批。(三)成本中心的特点成本中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 成本中心不考核收入而只考核成本费用成

4、本中心在业务中只发生成本或者费用的支出,而没有收入或无权决定收入的实现。成本中心只以货币形式计量投入,不以货币形式计量产出。2. 成本中心只对可控成本承担责任成本中心的全部成本按其是否可由该中心控制,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可控成本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特定责任中心能够直接控制其发生的成本。不可控成本是指不能为某个责任成本中心或其主管人员的意志与行为予以制约的有关成本,如同级部门结转而来或上级部门分配而来的劳务费、折旧费等。3. 成本中心只对责任成本进行考核和控制责任成本是各责任中心所能控制的,且应由该责任中心对成本的发生与变化承担责任的成本,即特定责任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之和。成本中心只考核控

5、制该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不进行考核与控制,体现了权利和责任协调统一的原则。二、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标及其计算(一)标准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标标准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标,通常是既定产品质量和数量条件下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通过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标准成本是通过提前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然后据此衡量执行的效果,并反映目标在执行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偏差,以便采取措施加以控制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1. 标准成本的类型(1)按制定依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不同,标准成本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2)按适用期的不同,标准成本分为基本标准成本和现行

6、标准成本。2. 标准成本的核算程序采用标准成本进行成本中心的业绩考核,一般采用下面的步骤进行:(1)确定标准成本。先分别确定各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数额,即确定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和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然后综合确定产品的标准成本总额。(2)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将实际的产品成本和标准成本进行比较,以确定成本差异,寻找差异产生的原因,为标准成本中心的考核提供有用的资料。(3)对成本差异进行账务处理。这主要包括在成本差异发生时的会计记录以及期末成本结转时的会计处理。生产成本、在产品和产成品的科目借贷方都按标准成本登记入账;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额,通过设立各种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归集,

7、借方登记超支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每月末再根据各成本差异科目借贷方余额转入产品销售成本或者在存货和销货之间进行分摊处理。3. 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的制定是标准成本法核算过程的起点,直接关系到日后成本控制的成效。标准成本通常是由财务部门与物资采购部门、工资核算部门和生产经营部门等有关责任部门,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条件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共同制定的。产品的生产成本由产品在生产中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大部分组成,因此产品标准成本的制定也应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大项分别进行,通常先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再确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最后确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4

8、. 标准成本的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标准成本是一种目标成本,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产品的实际成本会与目标不符。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称为标准成本的差异。成本差异反映了实际成本脱离预定目标的程度,通过对成本差异的分析,找出形成差异的原因和责任,达到对各成本中心进行业绩评价与考核的目的。同时,按照成本项目分类,成本差异可分为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四部分。(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实际材料成本与标准材料成本之间的差异,它由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和直接材料价格差异两部分组成。直接材料数量差异是材料实际用量脱离标准用量而导致的成本差异

9、,其计算公式为:直接材料数量差异=(材料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是指产品的直接人工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它由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和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两部分组成。直接人工效率差异是产品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导致的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为: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3)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之间的差异,它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是指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导致的成本差异,其形成原因与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相同,一般应由生产部门负

10、责,其计算公式为: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是指变动性制造费用的实际分配率脱离标准分配率导致的成本差异,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成本预算控制不当,其计算公式为: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固定性制造费用不同于变动成本,其在相关产量范围内,通常保持固定不变。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分析方法与前面介绍的其他费用成本差异分析方法有所不同,通常有两差异分析法和三差异分析法两种分析法。(二)费用中心的考核指标及其计算费用中心的考核指标包括预算、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费用中

11、心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难以量化,并且与费用支出联系紧密;在确定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后,费用中心的考核通过费用预算来评价,即比较实际费用支出与费用预算。尽管这并不是一种完全的业绩评价,因为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并没有以货币形式计量,但在财务方面这实际上就是所能做的评价之一。第二节 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一、利润中心的概念、分类以及内部转移价格(一)利润中心的概念利润中心是指能控制生产和销售,同时对成本和收入负责,但没有责任或权利决定该中心资产投资的水平,却可以根据其利润多少来评价该中心的业绩的责任中心。利润中心是在成本中心的职责和权力范围基础上的扩大,是更高一级的责任中心。利润中心通常被看成是可以用利

12、润衡量其一定时期业绩的组织单位,但是并不是可以计量利润的组织单位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利润中心。(二)利润中心的分类利润中心的收入通常可分为来自企业外部的收入和来自企业内部的收入,按照这两种收入类型,利润中心可分为自然利润中心和人为利润中心两种类型。自然利润中心是指直接向企业外部出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在市场上进行购销业务的利润中心。自然利润中心类似于独立企业,它拥有材料采购权,能够对原材料渠道、价格进行选择;它也拥有生产决策权,能够自主决策生产产品的类型、数量和方式;它还拥有价格制定权和产品销售权,能作出销售决策,从而保证收入和利润的实现。人为利润中心是指一般不直接对外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主要在企业内

13、部按照内部转移价格出售产品的利润中心。人为利润中心也拥有采购权、生产权和销售权,但是其输出的产品和劳务通常不直接进入外部市场,而是按照内部转移价格在本企业内部有关单位之间进行销售,服务于企业自身内部的其他部门组织,受外部市场环境影响较小,受内部采购方的影响较大。(三)利润中心的内部转移价格内部转移价格是指有利益关系的各企业之间、企业集团或企业内部各利润中心之间销售产品的结算价格,一般由进货价格、流通费用和利润构成。内部转移价格对于产品或劳务的提供方意味着收入,而对于这些产品或劳务的采购方来说则意味着成本,所以内部转移价格会直接影响到双方的获利水平和经营业绩。合理确定内部转移价格是构建利润中心业

14、绩评价的重要环节。内部转移价格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明确企业内部各利润中心的经济业绩和责任,防止成本转移带来的部门间责任转嫁,对每个利润中心进行独立地业绩评价;二是调动利润中心的积极性,引导利润中心合理有效地组织经营,促使各利润中心与企业的整体目标趋于一致。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方法有如下几种:1. 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转移价格2. 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协商价格3. 以成本为基础的转移价格以成本为基础确定转移价格的方法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易于实施,能够减少搜集市场价格信息和协商谈判的工作,同时其转移价格也相对固定,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但它的缺点是以成本为基础的转移价格将会鼓励供应方维持比较高的成本水平,以此来

15、获得更多的利润,而越是节约成本的单位获得的利润越少,不利于调动利润中心压缩成本的积极性,容易降低利润中心业绩评价的准确性;同时确定收取多少的固定费和利润百分比也十分困难。二、利润中心的考核指标及其计算利润中心的考核指标主要是利润,同时一些非财务指标也作为补充,包括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服务水平和持续盈利能力等。利润是最主要的考核指标,是因为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财务数据,其计算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较好的规范度,容易获取且易于比较,能够反映主要的经济成果。由于利润是收入扣减成本得到的,不同的收入计量价格和成本计算方式将决定利润中心的利润水平,而在企业中往往存在几个利润中心联合负担固定成本的情况

16、,按照这些固定成本计算方式的不同,利润计算指标具体可分为利润中心边际贡献、利润中心可控边际贡献和利润中心税前经营利润三种类型,其相应的计算公式分别为:利润中心边际贡献=利润中心销售收入利润中心变动成本利润中心可控边际贡献=利润中心边际贡献利润中心可控固定成本利润中心税前经营利润=利润中心可控边际贡献利润中心不可控固定成本其中,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是指由利润中心联合分担的固定成本不在各利润中心之间进行分配计算的利润指标,即利润中心边际贡献只扣除了变动成本,而没有扣除其负担的固定成本。利润中心可能通过加大固定成本支出,同时减少变动成本的方法来提高业绩,因此边际贡献指标无法真实反映利润中心真实的成本水平

17、和经营业绩,其作为考核标准并不全面。利润中心可控边际贡献是指在边际贡献的基础上,扣除了可控固定成本之后的利润指标,该利润指标考虑了固定成本中的可控成本部分,通常用于考核利润中心的经营业绩。这是因为利润中心只能对其可控的成本负责,如果把不可控的成本也计入其利润的考核,那么当可控成本控制较好而分担的不可控固定成本数额较大时,将不利于对利润中心的经营业绩作出合理准确的评价。利润中心税前经营利润是指在可控边际贡献的基础上进一步扣除了不可控固定成本后的利润指标,它是利润中心收入总额减去全部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后的税前利润,因此该指标主要用于考核利润中心的经营业绩。第三节 投资中心的业绩评价一、投资中心的确

18、定投资中心是指既拥有生产和销售决策权,对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同时又有投资决策权,对投入的全部资产的利用效果负责的责任中心。投资中心不仅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享有经营自主权和决策权,能控制成本和收入,更重要的是它能控制其拥有的资产,决定是否投资以及投资的规模和类型,它通常适用于规模较大、拥有较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和相对能独立运用其所掌握资金的单位,如实行分权管理的大型集团企业下属的子企业、事业部等。投资中心在企业的责任中心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是比利润中心更高一级的责任中心,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投资中心不仅能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决策和控制,而且在投资方面也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它能够根据市

19、场的需求投资新建生产线以扩大产能,投入技术研发提升产品价值以扩大销售,通过独立地运用资金购置和处理各类资产,实现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最终获取利润;而利润中心没有投资决策权,它只能在企业投资形成后,根据已有的资产和条件进行具体的经营和运作。(2)对投资中心进行业绩考核时,需要将利润与投入或占用的资产联系起来,进行投入与产出的比较,考核其资金的利用效益,这是因为不同的资产规模获取预期利润和收益的能力是不同的,仅仅比较利润的绝对数额并不能科学、全面地反映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而对利润中心业绩进行考核时,通常只用计算利润的数额,不需要考虑为获取该利润而投入或占用的资产数额。投资中心与利润中心、成本中心在

20、企业中的层次关系是:通常一个投资中心可能包括几个利润中心,而一个利润中心又可能包括几个成本中心;成本中心组织产品生产就其责任成本向利润中心负责,利润中心控制采购、生产和销售,就其成本和收入向投资中心负责,投资中心就其利润与投入或占用的资本额向企业负责人负责。这样,企业内部各种类型和层次的责任中心形成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整体,共同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而协调运转。在法律关系上,成本中心一般不是独立法人,利润中心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独立法人,而投资中心通常都是独立法人。为了准确计量投资中心的资本利用效果,应当将企业内部各投资中心占有或使用的资产划分清楚,对于共同发生的成本应按照适当合理的标准进行分配;对

21、于各投资中心之间相互调拨使用的货币资金、存货和固定资产等,均应计息清偿,有偿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界定投资中心的资产和收益,从而对投资中心的经营业绩作出准确的评价。二、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及其计算(一)投资报酬率投资报酬率也称投资利润率,即投资中心的税前经营利润除以该中心所拥有的资产总额,它是利润中心最常用的考核指标。其具体计算公式为:投资中心投资报酬率=投资中心税前经营利润投资中心平均经营资产投资中心税前经营利润是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而投资中心的资产数额可能在这一会计期间波动变化,为了保证分子分母的一致性,分母使用投资中心经营资产的平均数计算。将上述公式进一步变形可以得到: 从该公式可以看

22、出:投资中心报酬率实际上是受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这两个因素共同影响,要提高投资中心报酬率,不但需要增加销售的利润,提高销售利润率,还需要有效的利用经营资产,加快投资中心的资产周转率。投资报酬率是评价投资中心经营业绩的综合性指标,它不仅能反映投资中心的综合盈利能力,还考虑了所获利润与其投入资本的关系,使得不同资产规模的投资中心的盈利能力具有可比性;同时该指标引导企业将注意力放在投资中心所占用的资产上,促进投资中心对其所拥有的资产进行优化配置;计算投资报酬率所需的数据通常可以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整理获取,不需要进行预测或评估,这也增强了该指标的客观性和应用性。值得注意的是,以投资报酬率作为评价投资

23、中心的考核指标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可能投资中心为了追求较高的投资利润率,而放弃高于资金成本但低于目前中心投资利润率的资产或者投资机会,使得投资中心在指标评价上表现优异,却丢失了本可获得的利润,从而损害了企业整体的利益,造成投资中心的短期目标与企业的长期目标的不一致。(二)剩余收益剩余收益是投资中心所获得的税前经营利润扣减其最低投资收益后的余额。其中,最低投资收益是指投资额或者资产占用额按规定或者预期的最低报酬率计算的收益。其公式为:投资中心剩余收益=投资中心税前经营利润投资中心平均经营资产应计报酬=投资中心税前经营利润投资中心平均经营资产要求的报酬率剩余收益是体现利润与投资之间联系的一个绝对

24、数指标,含义是只要投资收益超过平均经营资产的期望报酬额,那么该项投资就是可行的。剩余收益指标的主要优点是使业绩评价与增加企业财富的总体目标趋于一致,引导投资中心采纳高于企业资本成本的投资决策,避免投资中心为单纯追求投资利润率指标而放弃一些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克服了由于使用比率来衡量投资中心业绩带来的次优化问题,同时由于预期的报酬率往往反映了投资的风险水平,并且能够对不同资产的风险水平作出区分,从而调整不同资产的预期报酬率,使得剩余收益这个指标运用更为灵活。剩余收益的缺点在于其计算的投资收益的绝对数无法在不同资产规模的投资中心之间进行比较,资本规模较大的利润中心的剩余利润通常也较高,但可能其资本

25、的利用效率并不理想,因此当投资中心资金短缺时,该指标往往并不适用。(三)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是剩余收益的一种特殊的计算方法,它是根据经过调整的经营利润和投资资本计算的剩余经营收益,其具体计算公式为:经济增加值=调整后税后经营利润调整后的投资资本加权平均税后资本成本经济增加值是对资本利润而非会计利润的评价,它表示投资中心净经营利润与以同样资本投资其它风险相近的有价证券的最低回报相比,超出或低于后者的价值。 经济增加值和剩余收益这两个指标在实现企业财富增长的总体目标上趋于一致:剩余收益通过设定投资中心资本的最低报酬率,计量税前经营利润超出最低资本收益的差额,防止投资中心追求指标而损害企业整体利益;

26、而经济增加值通过设定资本成本,衡量投资中心税后利润超过资本成本的报酬,促进股东财富最大化。 经济增加值与剩余收益的区别在于:剩余收益使用投资中心税前经营利润和税前报酬率计算,而经济增加值使用投资中心税后经营利润和加权平均税后资本成本计算。当所得税金额较大时,经济增加值比剩余收益能够更好地反映投资中心的盈利能力;而当所得税不影响投资中心业绩时,经济增加值与剩余收益的评价效果相同,只是经济增加值的计算更为复杂。经济增加值计算中使用的实际资本成本,是基于外部资本市场的资本成本,当资本市场上权益成本和债务成本变动时,投资中心也要随之调整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而剩余收益计算中使用的投资中心要求的报酬率,主要

27、是基于投资中心和企业内部的管理要求以及投资风险的高低。第四节 部门业绩的考核与报告一、部门业绩的考核(一)部门业绩考核的方法部门业绩主要通过关键绩效指标来进行考核。关键绩效指标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它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关键绩效指标不是一两个指标,而是由企业整体目标一层层分解得来的一个体系。通过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部门业绩考核,能够将企业战略目标转化为内部部门的工作和活动,促使各部门将业务重点放在那些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绩效指标上来。(二)部门业绩考核的

28、常用关键绩效指标 通常情况下,确定和选择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中寻找与部门相关的业务重点。业务重点就是企业为了组织目标的达成而必须完成的重点任务和关键工作。企业要想达成组织目标,必须在这些业务重点上保持较高水平。(2)根据部门业务重点确定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行动计划和方法策略。分析衡量业务重点达成的标准,从财务、顾客、内部作业和创新学习等多个维度寻找完成业务重点所必需的行动计划和方法策略。(3)依据实现重点业务的方法策略确定相应的关键绩效指标。在选择关键绩效指标时需要注意关键绩效指标必须是具体的、可度量的,是有关部门通过努力可以实现并且与其责任部门的职责紧密相关。二、部门业绩的报告(一)部门业绩报告的内容业绩考核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确定关键绩效指标、评分标准、权重和信息来源。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