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图形面积,▏沪教版_第1页
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图形面积,▏沪教版_第2页
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图形面积,▏沪教版_第3页
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图形面积,▏沪教版_第4页
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图形面积,▏沪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图形面积,沪教版“图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沪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理和提高“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构建知识网络。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法。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渗透转化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教学难点: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建构知识网络。教学过程:一、回忆梳理,复习旧知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图形的面积。课前,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了本学期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知识,请大家拿出学习单

2、,四人一组,先在小组内交流“你整理了什么?你是怎样整理的?”,待会儿请同学和全班交流,开始。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上台来汇报? 通过整理,我们发现数学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请大家想一想,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似之处? 都是运用了转化的策略。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在探究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是把它们都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都是把要学习的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旧知识,也就是遇到未知时我们可以想办法转化为已知,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二、打通联系,融会贯通 根据面积公式,我们可以分别计算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可是,有一个国家的小学数学

3、课本中没有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生活中他们也会遇到梯形面积计算的问题。你们猜猜他们是如何解决梯形的面积计算问题的? (预设:1.把一个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求出面积。2.把一个梯形分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求出面积。3.把一个梯形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求出面积。) 看来没有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人们也可以解决梯形的面积计算问题。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通过分割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习的平面图形,从而计算出了梯形的面积。你们觉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这三个面积公式哪一个作用最小?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不是作用最小呢?据一本古书上记载,有个部落只用一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就能计算出其他图形的面积,你

4、们能猜出他们用的是哪个图形吗? 到底是什么图形呢?我们一起来看! 原来是梯形,你们都认为,梯形的作用最小,那怎么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就能计算出其他图形的面积呢?梯形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想象,这是一个梯形,请大家伸出双手,放在梯形下底的两端,现在梯形的下底变短、变短,你能想象出现在变成了什么图形吗?继续变短,变短,当梯形的下底和上底一样长时,你发现了什么? 梯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你会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上底+下底)高2 =底2高2 =底高 我们继续想象,选择梯形的一条边,你们选择梯形的上底还是下底? 变短、变短、变短、直到变成了一个

5、点。你们发现了什么? 梯形变成了三角形,怎样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呢? (上底+下底)高2 =(0+底)高2 =底高2 原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现在,你们还觉得梯形的面积公式作用最小吗? 三、实践运用,拓展提高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平面图形,老师想请你们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不过,你们要先猜一猜是什么图形,在猜之前呢,给你们点提示。师出示一小点图形。生想象猜后,师出示是一个组合图形。你们为什么没有想到是这样的图形呢?有什么值得反思的? 让学生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汇报交流。小结:刚才同学们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这个组合图形的

6、面积,你认为,这几种方法有没有相同之处呢?都是把这个图形割补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这其实还是运用了转化的方法。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今天,我们对图形的面积进行了整理和复习,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对图形的面积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有没有新的问题? 小结:平时,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是一个图形一个图形逐个学的,今天的复习,我们发现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还发现在探究这几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都运用转化的方法。其实,转化的思想方法在我们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

7、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经历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再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4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能正确区分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已有信息列方程表示具体生活情景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目标: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在学校众多的运动器材中,有一种我们小朋友非常喜欢的跷跷板。小胖和小丁丁正玩得欢呢。从图上你能说说他们两人体重

8、的关系吗? 生:小胖小丁丁 2出示:托盘天平第 1 页 师:科学家根据跷跷板的原理,发明了天平。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现在天平是平衡状态,说明了两边的物体一样重。二、探究新知 1观察列式。今天老师利用天平做几个小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现象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简易的天平,请大家仔细观察。(演示课件)在左边放2个未知重量的积木,右边放一个100克的法码。师: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生:2X100(生板书)师在右边再添上1个100克的砝码。师:现在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生:2X200 再在右边添上一个50克的砝码。师:现在天平怎样?怎么

9、列式?为什么?生:2X=250,因为天平左边的积木重量=天平右边砝码的重量。出示:小丁丁和爸爸的图片师:同桌交流: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生:小丁丁的身高+凳子的高度=爸爸的身高,因为小丁丁站第 2 页 在木凳上后,就与爸爸一样高了。出示:积木图独立思考:应该怎样列式?交流核对:X+7=12 3y=12 因为上排积木的长度=下排积木的长度。2整理分类。师:刚才我们写出了这么多的式子,大家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个合理的标准分成两类吗?师: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展示学生不同的分类,并让他们说说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 3认识等式。师: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有着不同的结果。刚才同学们的

10、分类都是正确的。我们今天来研究这一种分法。(分成等式与不等式两类的)师:(展示等式)你们发现了这一类式子有什么特点? 生:左右两边相等师: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板书:等式)谁来举一些例子说说什么是等式? 生:师板书学生列举的等式。4认识方程第 3 页 师:如果老师想让你帮老师把这些等式再分成两类,你打算怎样分?生:含有未知数和不含未知数的。师:(板书:含有未知数)黑板上哪些式子可以分到这个类别中呢? 生:师: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方程。(板书课题:方程的认识)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方程? 生:5判断师: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方程吗?为什么?(出示)3+X=10

11、 17-8=9 6+2X 8X=0 7-X3 ZY=2 师:通过这几道题的练习,你对方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生:未知数不一定用X表示。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师:一个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生:6比较辨析师: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那么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呢?生: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第 4 页 师:你能用最简捷的方式来表示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吗?试一试。生:(思考汇报) 三、巩固内化 1.判断(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就方程。(2)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3)等式一定是方程。(4)8=4+2X不是方程。(5)14+3X是方程。2根据图意列方程(电脑演示)第 5 页第一篇:2014北师大版

12、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 教案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教学内容:倍数与因数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教学重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出示教材情境图,从解决书上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引出算式。 94=36(人) 57=35(人) 说说在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名称及所表达的意义。2、认一认。以94=36这个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

13、数。这里出现了两个新的概念:倍数和因数,今天我们就来学校倍数和因数。(板书课题:倍数和因数)二、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1、师:根据57=35,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又是哪个数的因数吗? 在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出示一个除法算式,如182=9,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说明: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2、根据算式说一说。 出示253=75,205=100. 师:25和3是75的什么?75是3的什么?也是25的什么?(抽生答) 师:如果我们说25是因数,75是倍数对吗?为什么? 让学生自主讨论,说明理由。20

14、 老师小结: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因数或倍数,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因数或谁是谁的倍数。3、找7的倍数。师:找到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组长汇报,其他小组补充。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因数和倍数,知道了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学会了怎样判断哪些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57=35 5和7是35的因数,35是5和7的倍数。教学反思:教学内容:2、5的倍数的特征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3、在观察、猜测过程中

15、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2、5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21一、谈话引入。师:老师有一项特殊的本领,就是你随便说一个数,我能马上判断出是不是2或5的倍数。学生说数,老师判断。师:你们想学这个本领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二、自主探究1、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33页,这是一张百数表,请你按一定的顺序把5的倍数用红笔圈出来。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师:观察百数表中和同学们圈出的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个位上要么是0,要么是5。2、解释

16、与验证。师:那是不是所有5的倍数的个位上都是0或5呢?你能举出一个个位上是0或5的多位数来验证一下吗?学生举例验证。师:通过刚才的交流验证,你们能说说5的倍数的特征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3、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师:我们在百数表中探究了5的倍数的特征,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找到2的倍数,探究一下2的倍数的特征吗?学生自主探究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说。 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2的倍数都是双数,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等等师:我发现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2的倍数都是一位数或两位数。是不是所有2的倍数的个位上都是0、2、4、6、8呢?你们能举一个多位数来验证码?

17、学生举例验证总结:无论是几位数,只要个位上的数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师:那么判断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哪一位就行了?22 生:个位师:2的倍数与十位上的数有关吗? 生:没有4、认识奇数和偶数师:在自然数中,像2、4、6、8、10、12这样的数,是2的倍数,叫做偶数,也就是我们说的双数。而像1、3、5、7、9、11这样的数,不是2的倍数,叫做奇数,也就是我们说的单数。师:同学们观察奇数和偶数各有什么特征?小结: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偶数的个位上是0、2、4、6、8。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3的倍数

18、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2、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23一、复习巩固。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吗?指名说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3、说说同时是2和5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我们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会猜想:个位上是3的数就是3的倍数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1、你

19、们的猜想对吗?在书上的百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3、建议学生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看4、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53 87 36 65 60 128 453三、试一试。教材第36页第1题。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36 17 54 71 45 48四、练一练1、准备卡片:3、0、4、5 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1 )是

20、3的倍数。 (2 )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 )同时是3和5 的倍数。 (4 )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边摆边想,再交流讨论思考的过程。 (1)30、45、54 (2)30、54 (3)30、45 (4)302、在书上第36页第4题。1)在百数表中找出9的倍数,观察9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 2)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征?3)如果这个百数表扩充到200,并找出99后面是9的倍数的数,它们将在表中的什么位置?做一做,检验你的答案。五、课堂小结24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找因数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

21、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重难点: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请你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长方形, 教师巡视)1、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拼了几种长方形? (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252、你能

22、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 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3、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4、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些呢?12共有几个因数? 拼长方形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指名说一说)师:根据刚才的操作交流,大家思考: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 学生组内交流,小组汇报。三、引导学生得出“有序思考”的方法师: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寻找因数的方法。那么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得出结论。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要用“有序思考”的方法,即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地找

23、,这样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就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了。师:请同学们按照这种方法找出18的全部因数,并与同桌交流。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介绍教材第37页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用除法来找一个数的因数。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 找因数112=12 26=12 34=12 12的因数有:1、2、3、4、6、12.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找质数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6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能正确

24、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愿意吗?二、自主探究(一)拼一拼,填一填。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的方法多,动作还快。2、师:下面我们用不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来拼长方形,学生边拼边汇报,教师填表。(二)找一找。课件出示表格,引导学生观察。1、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组内交流2、为什么2、3、5、7、11只能拼一种长方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它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师:(指着合数说)为什么它们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呢?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它们都有两个以上的因数)师:请

25、你仔细观察因数的特点,并把这些数进行分类。小组讨论(三)认一认,填一填。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 出示: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师:你现在能迅速判断出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吗? 出示一组数字,让学生判断。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是1。师生小结:根据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和1 。三、课堂小结: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找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27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是1。教学反思

26、:28第二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倍数与因数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倍数与因数教案教学内容 (第31-32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教学重点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教学难点 倍数与因数关系的理解。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主要原因是插班生,学的课本不一样,本班的差生较多,再加上留守儿童较多,接受新知能力较差,讲解要详细直观,图文结合,反复强调重难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

27、新课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两个乘法算式: 94=36(人) 57=35(人) 师:94=36,我们可以说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板书: 倍数与因数)根据57=35,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 哪个数的因数吗? 学生口述练习。导入新课: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来探究倍数与因数的知识吧!二、探索新知1、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意义。(1)根据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253=75 254=100 以这两个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75是25的倍数,100也是25的倍数,25是75的因数,25也是100的

28、因数。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2)强调: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3)在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出示一个除法算式, 如:7525=3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说明:在研究倍数和因数,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2、 你写我说让学生同桌间互相写算式,再说一说。算式可以是乘法算式,也可以是除法算式。三、找一找1、 判断题目中给的数是不是7的倍数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判断,再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逐步体会可以通过想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的方法来判断。2、 找7的倍数:引导学生体会一般可以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引

29、导学生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四、练一练: 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4的倍数和6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做好记号。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并让学生说说找倍数的方法。最后,说说哪几个数 既是4的倍数有是6的倍数。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再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并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体会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体会到像这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一 般用乘法想比较方便。课堂总结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2、在应用这部分知识有哪些需要提示大家的? 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像0、1、2、3、4、5、?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这样的数是整数。第三篇:北师大版五年

30、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倍数与因数 1.在一次运动会上,有两个班同学分别排出下面两种队形,(课本情境图1)你能算一算每个班队形的人数吗?2生汇报,师板书:94=36(人)或49=36(人)75=35(人)或57=35(人)3在算式94=36中,我们可以说36是9和4的倍数,同时,我们也可以说9和4是36的因数。师相机板书课题:倍数与因数二、探究新知(一)认一认1.在57=35中,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指名交流2.出示:253=75 254=100 先同桌说一说后指名交流,说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关系。 302=0,我们能说0是0和2的倍数,0和2是0的因

31、数吗?为什么?(因为0乘任何数都等于0,研究它没有意义。)归纳小结: 研究倍数和因数的范围。 “只在自然数(零除外)的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二)说一说1.你能自己写一道乘法算式,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交流展示 2.出示:122= 24,242= 483有2道题,请同学们判断对不对? (1)24是倍数,对吗?为什么?24是因数,对吗?为什么?应该怎么说?从中我们明白了: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4出示除法算式:7525=3,你还能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三)找一找出示课本31页第4个问题1. 你能准确地判断哪些数是7

32、的倍数?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后,先自己找出7的倍数,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找倍数的方法。全班交流找倍数的方法。(倍数与因数的意义,整除)让学生在比较后得出用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比较方便快捷。 2. 你能写出100以内7的倍数吗?写一写,200以内呢?1000以内呢?10000以内呢?能写完吗?3. 你能写出50以内4的倍数吗?6的倍数呢?4. 仔细观察这些数,你发现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自由说。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一个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穷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三、巩固练习(练一练2.3.5,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四、本课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能分享一下吗?

33、五、布置作业写出100以内全部8的倍数。第四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倍数与因数教案(定稿)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倍数与因数教案 教学内容 (第31-32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 数的所有倍数。教学重点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 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教学难点 倍数与因数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两个乘法算式: 94=36(人) 57=35(人) 师:94=36,我们可以说36是9和4的

34、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板书: 倍数与因数)根据57=35,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 哪个数的因数吗? 学生口述练习。导入新课: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来探究倍数与因数的 知识吧!二、探索新知1、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意义。(1)根据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253=75 254=100 以这两个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75是25的倍数,100也是 25的倍数,25是75的因数,25也是100的因数。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 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2)强调: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3)在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的

35、基础上,出示一个除法算式, 如:7525=3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 数关系。说明:在研究倍数和因数,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2、 你写我说让学生同桌间互相写算式,再说一说。算式可以是乘法算式,也可以是除法算式。三、找一找1、 判断题目中给的数是不是7的倍数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判断,再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逐步体会可以通过想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的方法来判断。2、 找7的倍数:引导学生体会一般可以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四、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4的倍数和6的倍数,并用不同

36、的符号做好记号。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并让学生说说找倍数的方法。最后,说说哪几个数 既是4的倍数有是6的倍数。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再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并在交流比较的过 程中体会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体会到像这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一 般用乘法想比较方便。课堂总结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2、在应用这部分知识有哪些需要提示大家的? 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像0、1、2、3、4、5、?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这样的数是整数。 94=36 36是4和9的倍数 4和9是36的因数第五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

37、31-32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2.能力目标:初步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数的所有倍数。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教学难点:体会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那在这节课我和你们的关系就是. 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是相互依存的。大家知道吗?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两数之间的倍数

38、与因数关系。板书课题:倍数与因数二、探究新知1、结合情境图,列出算式 38=24 或 83=24 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及分别叫什么?2、学习倍数和因数 (1)含义对于乘法算式中数的关系,我们还有另一种说法:24是3和8的倍数;3和8是24的因数(需进一步使学生明确,24是3的倍数也是8的倍数;3是24的因数,8也是24的因数)(2)举例说明。出示一个乘法算式=先同桌说一说后指名交流,说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关系。(3) 探讨: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那么38= 24 改为243=8 或 248=3 这时,你还能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4)归纳小结:研究倍数和因数的范围。教师根据课

39、堂生成,相机给出“只在自然数(零除外)的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这个规定。 (5) 我写你说。同桌合作,一个同学写算式另一个同学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后进行全班交流。3、学习找一个数的倍数 (1)出示课本31页第4个问题(2)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后,先自己找出7的倍数,小组内交流自己找的方法。全班交流时让学生在比较后得出用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比较方便快捷。同时使学生领悟到:这个数是7的倍数,那么7同时也是这个数的因数。 (3)同桌合作讨论:你还能找出7的其它倍数吗?的倍数有哪些?使学生体会到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4)归纳: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一个数最大的倍数是无限大

40、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三、巩固练习1、判断2、完成练一练第1题3、比一比:看谁找的快。(在课本上完成) (1)自己找,比比谁找的快。要求作出各自的符号。 (2)组织交流,比比谁的方法好,比比谁找的对。 (3)归纳。说说哪几个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4、游戏 :找朋友 ( 9的倍数 )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两位数,当老师说出自己心目中的幸运数字时,如果你喜欢的数字是老师喜欢数字的倍数,我们就是前世有缘的人。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或有疑惑的地方吗?五、布置作业独立练习,写出100以内全部8的倍数。交流时,体会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进一步明确方法。板

41、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38=2424是3和8的倍数243=8 3和8是24的因数248=3相互依存9 课后反思:1、本节课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的兴趣,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模式,独立尝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给学生搭建一个自助活动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3、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4、就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人有部分同学未能积极参与进来,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对学生放手仍不够大胆等,当然需要提升和改进的地方还远不止这些,还望各位多多指点,谢谢!第一篇: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倍数和因数教案

42、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倍数和因数一、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倍数和因数倍数和因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 下册第二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发、教学程序等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教材分析: 倍数和因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 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的内容。“倍数和因数”这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它是学习2、5和3的倍数特征以及学习素数和合数的重要基础,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约分和通分,以及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倍数和因数

43、的概念,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二、学情分析:“倍数和因数”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自然数的知识之后,五年级数学水平比较好,在教学中我争取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自主探索。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整数的认识,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三、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者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

44、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二)情感、价值目标: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五、说教法与学法指导1、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组织),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 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

45、面的正确的表达。六:教具:多媒体七:说教学流程(一)合作交流,认识倍数和因数1、动手操作。出示操作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拼法?观察拼成的长方形,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各种摆法表示出来。同时向学生说明:如果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和另一个图形一样,我们就认为这两个图形是一样的,让学生将重复的图形和算式去掉2、提问:你表示的乘法算式是怎样的?猜猜他可能是怎么摆的?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出乘法算式,多媒体演示相应的图形。板书:121=1262=1243=12设计这两步让学生写出蕴涵的乘除法算式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有的可能用乘法表示,也有的可能用除法表

46、示;让学生将旋转后相同的去掉,这是一次简化,很多学生并不知道,需要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3、谈话: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写出三道不同的乘法算 式。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如43=12,我们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边说边在屏幕上显示)师:如果我说 “4是因数,12是倍数,行吗?”明确: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单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 让学生仿照说出62=12、121=12,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 然后叫学生相互出一道乘法算式,并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

47、数。学生可能会出现0( 某个数 )=0的情况,借此向学生说明我们研究因数和倍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设计说明:倍数和因数是全新的概念,需要教师的“传授、讲解”,需要学生的适当“记忆”重复、仿照。当然,要使学生真正理解还必须举一反三,通过互相举例可以逐步完善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同时使学生明确倍数和因数的研究范围。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为了研究方便,通常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 所说的数都是指不为零的自然数。5、老师板书:153=5 根据这个除法算式,你也能找到倍数、因数关系吗?谁愿意说一说。教师小结:我们既可以根据乘法算式,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来找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6

48、、练习: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54=20 357=5 3+4=7通过3+4=7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数和因数都是建立在乘法或除法的基础之上的。设计理念:乘法和除法是一种互逆的关系,在学习中应该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三道练习可以巩固刚刚获得的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将融会贯通落到实处。二、合作交流,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谈话:下面我们研究找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想办法找出18的所有因数吗?有困难的也可以小组里先商量一下。教师巡视,有目的地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指名板演。2、比较“有序”和“无序”两种情况,引导学生:你们对他的方法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或提问的?(

49、使学生在比较、交流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学性。)3、回顾刚才的交流,你觉得要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最大的诀窍是什么?(按一 定的顺序一对一对地找,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4、能找出15的因数或16的因数吗?选择一个找找看。交流:15的因数有1、3、5、15。16的因数有1、2、4、8、16。5、引导学生观察12、15、16、18的因数,说一说有什么发现。(教师板:一个数因数个数是有限的的,其中最小的因数都是1,最大的都是它本身。)三、自主探索,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倍数和因数,知道了12是3的倍数,3的倍数还有哪些?让学生思考片刻后自己试着找一找,再小组交流。学生汇

50、报,通过对学生书写的比较,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得出3的倍数可以用3乘连续的自然数1、2、3:也可以每次加3来找3的倍数。提问:写的完吗?那怎么办?板书: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写某个数的倍数时要借助省略号表示结果。2、能总结一下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吗?3、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找出4的倍数:指名汇报,教师板书:四、联系生活,巩固应用。1、 教师出示练习,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2、神奇的“完美数”6的因数有:1,2,3,6 其中:1+2+3=628的因数有:1,2,4,7,14 ,28 其中: 1+2+4+7+14=28 在10000以内的数中,这样的 “完美数”有:6,28,496和8128 。五、

51、课堂总结,拓展延伸。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第二篇: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案3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 倍数与因数教案3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写不同的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2、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3、在探索中,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学生每人准备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一张写有自己学号的卡片。2、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相互

52、依存的关系。师:同学们,我们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关系,比如说(指某位同学)他同他的爸爸是什么关系呢?(父子关系)老师和你们是师生关系。师:“老师是师生关系”可以这样说吗?为什么? 生:师生关系是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单独说。师:是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些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的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二、动手操作,感受并认识因数和倍数 (一)、新课引入1、师:同学们的桌上都放着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请你用这12个正方形拼成一 个长方形,注意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摆法.2、进行交流: 师:谁愿意把自己摆长方形的方法和列出的算式讲给大家听? 师:

53、还有其它摆法吗? 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猜一猜,他是怎样摆的? 学生交流几种不同的摆法。随着学生交流出示乘法算式。师:请同学们仔细听好!因为43=12,所以12是4的倍数,12是3的倍数。 师:谁来把老师的话重复一遍?(2名生)同座位互相说(师在生说的过程中板书:12是4的倍数,12是3的倍数) 师:4是12的因数,3是12的因数。(师板书) 师:请一生重复。 师:谁能完整的把这句话说一遍?3、师:请同学们看这道乘法算式(62=12)。你能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请一名生说说就可以了)师:这道算式呢(121=12)引导生重点说,齐说。 重点引导:12是12的倍数;12是12的因数。

54、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12的因数有哪些?(同座位相互讨论一下) 师板书:12的因数有1,2,3,4,6,12。(根据学生回答师一对一对板书) 师引导并小结:112=12,26=12,34=12,这些都是12的因数。4、师:请一生任意说出一道乘法算式,请一生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活动:同座位之间互相说一说。(一人出乘法算式,一人说倍数因数关系)5、师出示。辨析:56=30,30是倍数,5是因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师小结:倍数和因数都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在说的时候,要讲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师:我们不仅可以根据乘法算式找因数和倍数,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找因数和倍数。

55、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师: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二、探索求一个数倍数的方法。1、教学如何找3的倍数。师:请同学们看屏幕。 屏幕出示:你能找到多少个3的倍数?师: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比一比哪一组找出3的倍数的个数最多?时间1分钟,开始! 师: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条理地说出3的倍数吗? 生回答师出示:3的倍数有:3,6,9,12,15,18 师:你能把3的倍数说完吗?(生:不能) 师:3的倍数有多少个?(生:无数个) 师:我们用“?”表示。师完整出示: 3的倍数有:3,6,9,12,15,18?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出3的倍数的?(引导生

56、讨论)(可能性:生能够完整说出来; 如果生不能回答,师可引导: 师:(指屏幕边讲边指)3是3的倍数,3乘1等于3;6是3的倍数,3乘几得6(生回答:2),用3乘2得到了3的倍数是6。依次引导:3乘3得9?。这些都是3的倍数。师:你是怎样找到3的倍数的?)师小结:找3的倍数时,用3依次去乘1,2,3,4,5?,得出的结果就是3的倍数。2、试一试。师:会找了吗?出示“2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引导生先说怎么找2的倍数的。3、归纳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三、全课总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第三篇:最新北师版 5上 倍数与因数 教学设计“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一、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在运动会

57、上发现数学,探究知识。 课件:运动会上两个班同学分别排出下面两种队形,算一算两班各有多少人。(列式计算) 板书:94=36(人)算式94=36,我们可以说36是9和4的倍数。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9的4倍是36,4的9倍是36.(36是9的4倍,36是4的9倍) 同时,我们可以说9和4是36的因数。(板书课题)二、问题探究: 1.倍数与因数认识:(1)57=35,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2)根据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253=75205=100 (3)你还能举出一些算式吗,并且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

58、数?(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发言) (4)对于这个算式09=0,我们也可以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我们只在自然数(0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2.找倍数: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 7 142577 (1)倍数与因数的意义:71=772=14711=77 (2)整除:77=7147=2777=11 提问:会不会找因数? 3.练习4.请写出100以内8的全部倍数。 8,16,24,32,40,48,56,64,72,80,88,96。 结论:最小倍数是自己本身,倍数是无限的。 对于因数呢?请写出32的全部因数。 1,2,4,8,16,32 结论: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自己本身。 三 、小

59、结:关于今天的课你想说点什么?四、作业1.请写出5组算式,并且写出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2.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第四篇:小学数学教案因数与倍数课题:因数和倍数(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

60、也是6的倍数。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倍数)齐读p12的注意。二、新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汇报(18的因数有: 1,2,3,6,9,18)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