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课练(解析)_第1页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课练(解析)_第2页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课练(解析)_第3页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课练(解析)_第4页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课练(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课练(解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 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 图乙: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 该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C. 图丙: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听其发声,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该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D. 图丁: 逐渐抽出玻璃量内的空气,听到铃声渐小; 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2.如图是智能机器人和主持人互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2、 机器人 “说话” 是高科技产品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B.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色不同D.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105千米/秒3.有一种叫做“鱼洗”的铜制容器。“ 鱼洗”内盛水,当用手搓动两侧的“耳朵”,能看到水珠在水面上跳动,同时还能听到“滋滋”的声音,当手停止搓动后,仍能看见这种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人的听觉发生了“延长”B.声音仍在传播,故带动水的运动C.“鱼洗”周围的空气仍在振动D.“鱼洗”仍在振动4.如图所示是课堂上做“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实验,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

3、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上述实验说明( )A. 声音只能在气体中传播 B. 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C. 听不见铃声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 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缓慢了5.2020年央视春晚,由6位央视主持人共同表演的情景报告爱是桥梁作为春晚临时增加节目,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和高度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 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是哪位主持人在朗诵C. 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音调低D. 表演者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真空中传播6.如图所示,紧靠

4、悬线下的轻质小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并听到有声音产生。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小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由音叉振动产生B. 此实验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空气C. 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 若将此实验放到月球上做,只会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开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类能听到所有声音 B.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C. 声音不会发生反射 D. 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均为340米/秒8.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

5、,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现两次的声音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立即消失了。A. B. C. D. 9.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B. 宇航员能够进行交流,所以真空能够传声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D. 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调不同10.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变小,此现象可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B. 蝴蝶与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蚊子发出的声音响度大C. 大象可以利用超声波与同伴进行交流D. 晚八点以后停止跳广

6、场舞,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1.杭州高架桥上在靠近居民区一侧会安装如图所示的隔离装置,以减弱车辆行驶噪音对民众的干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行驶噪音主要是由汽车周边空气振动产生的 B. 车速越快,声源振动频率加大,音调减弱C. 此处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安装隔离装置的方法是在入耳处防止噪音12.如图是公园中的“传声筒”,管子是空心且两侧开口,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B. 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C.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 D. 传声筒的原理和听诊器相似二、填空题13

7、.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所示,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 当她的耳朵位于 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图中左边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像光一样可以发生 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 ,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的介质是 。14.声音是我们每天都在感觉的。(1)如图1,手拨动压在桌边的尺子,发现尺子振动,同时有声音发出,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2)如图2,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入密闭的瓶中,不断抽气,可以感觉到声音越来越轻,甚至将要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15.小明学了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

8、验进行探究。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把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依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1)小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_(选填 “大”或“小”)的原理。(2)根据实验数据,上述待测材料隔音性能最差的是_ 。(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可以作出一个推测:表面_的材料隔音性能较好。(选填“平整光滑”或“粗糙多孔”)三、实验探究题16.为研究声音是如何

9、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兵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乒乓球在试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 (选填“甲”或“乙”)实验乒乓球会弹起。(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_(选填字母)法。A. 推理 B. 类比 C. 控制变量 D. 转换17.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为直径为10cm的

10、去底塑料筒,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1)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此实验说明了 。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由振动产生(2)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cm、15cm、20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说明了_。(3)以上两次实验均用到乒乓球,请任意选择一次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_。 . 精品试卷第 2

11、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 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 图乙: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 该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C. 图丙: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听其发声,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该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D. 图丁: 逐渐抽出玻璃量内的空气,听到铃声渐小; 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答案】 A【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

12、、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解答】A.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敲鼓时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C.图中钢尺伸出长,振动慢,音调低;钢尺伸出短,振动快,音调高,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故C错误;D.图中是将发声体放在真空罩中,随着空气的抽出,声音越来越小,所以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错误。故答案为:A2.如图是智能机器人和主持人互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器人 “说话” 是高科技产品发出的声音,

13、不是由振动产生B.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色不同D.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105千米/秒【答案】 C【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解答】A.任何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B错误;C.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通过音色的不同,因为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即不同的物体发声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D.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误。故选C。3.有一种叫做“鱼洗”的铜

14、制容器。“ 鱼洗”内盛水,当用手搓动两侧的“耳朵”,能看到水珠在水面上跳动,同时还能听到“滋滋”的声音,当手停止搓动后,仍能看见这种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人的听觉发生了“延长”B.声音仍在传播,故带动水的运动C.“鱼洗”周围的空气仍在振动D.“鱼洗”仍在振动【答案】 D【解析】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当手停止搓动后,“鱼洗”仍然能发出“滋滋”的声音,说明它仍在振动,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4.如图所示是课堂上做“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实验,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

15、铃声又逐渐变大。上述实验说明( )A. 声音只能在气体中传播 B. 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C. 听不见铃声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 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缓慢了【答案】 B【解析】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目描述可知,玻璃罩内的空气越多,听到的闹钟铃声越大,只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不能说明声音是否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故A错误,B正确;听不到铃声是因为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没有传声的介质,故C、D错误。故选B。5.2020年央视春晚,由6位央视主持人共同表演的情景报告爱是桥梁作为春晚临时增加节目,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和高度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

16、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 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是哪位主持人在朗诵C. 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音调低D. 表演者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真空中传播【答案】 B【解析】(1)根据声音的产生判断;(2)(3)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A. 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是哪位主持人在朗诵,故B正确;C.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离表演者远,声音的能量有损耗,故C错误;D.表演者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故D

17、正确。故选B。6.如图所示,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并听到有声音产生。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小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由音叉振动产生B. 此实验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空气C. 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 若将此实验放到月球上做,只会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开【答案】 B【解析】根据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小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由音叉振动产生,故A正确不合题意;B.此实验为了探究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B错误符合题意;C.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C正确不合题意;D.若将此实验放到月球上做,只会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开,

18、而不会听到声音,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类能听到所有声音 B.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C. 声音不会发生反射 D. 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均为340米/秒【答案】 B【解析】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解答】A.人类能听到声音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并不能听到所有声音,故A错误;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正确;C. 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故C错误;D. 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均为340米/秒,故D错误。故选B。8.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

19、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现两次的声音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立即消失了。A. B. C. D. 【答案】 D【解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据此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故符合题意;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是因为里面没有空气,即真空不能传声,故符合题意;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因为木梳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因此两次的声音

20、的音调不同,故不合题意;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立即消失了,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故符合题意。那么能够说明声音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故选D。9.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B. 宇航员能够进行交流,所以真空能够传声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D. 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调不同【答案】 A【解析】根据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故A正确;B.宇航员能够利用电话进行交流,而不能直接交流,是因为没有传声的空气,因此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21、;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D. 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A。10.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变小,此现象可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B. 蝴蝶与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蚊子发出的声音响度大C. 大象可以利用超声波与同伴进行交流D. 晚八点以后停止跳广场舞,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 A【解析】(1)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2)根据声音的特性的知识判断;(3)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4)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

22、答】A.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变小,此现象可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B.蝴蝶与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蚊子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B错误;C.大象可以利用次声波与同伴进行交流,故C错误;D.晚八点以后停止跳广场舞,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11.杭州高架桥上在靠近居民区一侧会安装如图所示的隔离装置,以减弱车辆行驶噪音对民众的干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行驶噪音主要是由汽车周边空气振动产生的 B. 车速越快,声源振动频率加大,音调减弱C. 此处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安装隔离装置的方法是在入耳处防止噪音【答案】 C【解析】(1)根据行驶噪音的产生知识判断;

23、(2)根据音调的影响因素判断;(3)(4)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分析。【解答】A.行驶噪音主要是由汽车车轮与地面摩擦引起振动而发出的声音,故A错误;B.车速越快,声源振动频率加大,音调越高,故B错误;C.此处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D.安装隔离装置的方法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12.如图是公园中的“传声筒”,管子是空心且两侧开口,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B. 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C.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 D. 传声筒的原理和听诊器相似【答案】 B【解析】

24、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解答】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故A正确不合题意;B.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中的空气传来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C.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故C正确不合题意;D.传声筒的原理和听诊器相似,都是通过减弱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声音的响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13.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所示,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 当她的耳朵位于 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图中左边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像光一样可以发生 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 ,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的介质是 。【答案】 反射;响

25、度;空气【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的物体叫声源。【解答】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像光一样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可以有效减弱声音的发散,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响度。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空气。14.声音是我们每天都在感觉的。(1)如图1,手拨动压在桌边的尺子,发现尺子振动,同时有声音发出,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2)如图2,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入密闭的瓶中,不断抽气,可以感觉到声音越来越轻,甚至将要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答案】 (1)振动(2)介质(或空气)【解析】(1)根据声音产

26、生的知识解答;(2)根据声音传播的条件解答。【解答】(1)如图1,手拨动压在桌边的尺子,发现尺子振动,同时有声音发出,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2)如图2,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入密闭的瓶中,不断抽气,可以感觉到声音越来越轻,甚至将要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空气)。15.小明学了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把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依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

27、子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1)小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_(选填 “大”或“小”)的原理。(2)根据实验数据,上述待测材料隔音性能最差的是_ 。(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可以作出一个推测:表面_的材料隔音性能较好。(选填“平整光滑”或“粗糙多孔”)【答案】 (1)小(2)塑料袋(3)粗糙多孔【解析】(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分散,距离越远,分散的越厉害,自然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2)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越短;(3)衣服和袜子的隔音性能较好,而报纸和塑料袋的隔音性能较差,二者比较确定影响隔音性能的因素。【解答】(1)

28、小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小的原理。(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塑料袋隔音时,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最远,则上述待测材料隔音性能最差的是塑料袋。(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可以作出一个推测: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较好。三、实验探究题16.为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兵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乒乓球在试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 (选填“甲”或“乙”)实验乒乓球会弹起。(4)石头落入水

29、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_(选填字母)法。A. 推理 B. 类比 C. 控制变量 D. 转换【答案】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放大微小的振动(2)空气能传播声音(3)甲(4)B【解析】(1)乒乓球的振动是由于音叉振动引起的,据此分析声音的产生条件。音叉的振动幅度很小,借助乒乓球将它的振动放大,从而使我们感知到它的振动。(2)敲击右边的音叉,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将它的能量传递给左边的音叉,音叉左边的音叉也振动起来。(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根据月球上的情况分析判断。(4)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兵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乒乓球在试验中起到的作用:放大微小的振动。(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3)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音叉乙图中的音叉旁边的乒乓球不会弹起,故选甲。(4)石头落入水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