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大宗教概说郑利群宗教概说宗教的六大要素 和四个基本概念一 . 宗教的六大要素 1,对超人间力量的信仰2,特殊的宗教感情3,对神灵的一系列宗教礼仪4,宗教组织和固定的神职人员5,崇拜中心6,道德规范二 . 宗教的四个基本概念神创论是宗教赖以存在的核心观念和理论支柱3,天堂地狱论是所有人为宗教的重要观念4,善恶报应论是所有人为宗教的理论支柱之一一 . 佛的释义 佛陀的略称Buddha 狭义释迦牟尼 广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1、佛与佛法2、佛与佛教3、佛与佛学4、佛与学佛5、历史上的佛和宇宙间的佛6、众生都是佛和众生皆成佛7、现实生活中的佛(一)缘起论 “诸法因缘生” “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
2、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所有的互存关系都是因果关系: 同时的因果关系 异时的因果关系 世界就是由时间上无数的异时连续的因果关系,与空间上无数的互相依存关系组织的无限的网。 因果关系(法则)的重要意义 对佛教多神论的理解(二)三法印 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 法:轨持 轨:事物有一定的范围与相貌,能够使我们知道它; 持:能够保持事物的特性。 如:雨水、心念、道理等。1 . 诸行无常“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诸行:一切事物或现象(其范围包括时间、空间和世间的迁流变化) 行:造作迁流变动无常包含了: 一期生灭无常:即一事物在一个时限内有生、住、异、灭,故无常 ; 刹那生灭无常。2,三世
3、迁流不住,即是今世、过去世、未来世,一直在那边流转,没有停留,故无常。2 . 诸法无我 “我”之界定: 主宰 常:一直存在 一:单独、唯一A,“我”是四大(地、水、火、风)假合之产物四大皆空B,五蕴和合为空(色、受、想、行、识) 色非我:即身体非我 受想行识非我:即心非我 空性: 五蕴因缘和合而生,只有所谓幻相,并无自性可言。 假观:事物之“假”名 空观:事物本无自性(性空) 中观:承认相有 相有而性空C,破“我执”(我的执实性)“人我执”:执著于我“法我执”:执著于法有自性3 . 涅槃寂静 涅槃:梵文Nirvana的音译,即“圆寂”,又称“解脱”。 即灭生死、灭烦恼、不生不灭、解脱无为。 常
4、、乐、我、净(三)业与轮回1 . 业 (1)业的定义 古印度语:竭摩;梵语:Karma; 中文翻译为“业” 三种含义: 一者、做事情; 二者、行动; 三者、造作。业因:所作行为及所做之事,谓业因。(烦恼是造作(业)的真正之因)业力:造作的行为作为一种力量,将来使我们承受各种果报。业果:即业报。过去造业,因缘成熟,形成果报。 “若经千百劫, 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 果报还自受。”(2)业的分类:业可分为很多种类。 以身,口,意三业来分:身业:身体的造作。口业:讲话的造作。意业:思想的造作。以业的性质来分:善业:将来形成好的果报。恶业:将来形成恶的果报。无记业:非善非恶。其他分类:共业:众人共
5、造业,而形成果报。不共业:造业只是个人受报。定业:有些业的“果报”与“受报”时间肯定。不定业:业的“果报”与“受报时间”不肯定。(3)业的活动 业的活动就是我们生死轮回的相续。我们再受业报的过程中,又再造新的业因。 前世业与今世受; 今世业与今世受。 业的减轻与消除2 . 轮回 三界与六道 三界 无色界(无形色的心识世界) 天道 色界(离男女饮食之欲的有形世界) 天道 欲界(具有男女饮食之欲的世界)六道六道天道(修上品十善所感之果): 乐多苦少修罗道(修品十善所感之果):福报如天, 嗔恚心重,斗争不止人道(修中品十善所感之果): 苦乐参半畜生道(修下品十恶所感之果):愚痴无知、吞噬虐杀饿鬼道(
6、修中品十恶所感之果):饥苦甚于畜生地狱道(修上品十恶所感之果):召集极端痛苦的果报三善道:天道、修罗道、人道三恶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四)四圣谛 1 . 简释 谛 真理之意;圣谛 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苦谛:世间的苦果集谛:苦升起的原因 世间因灭谛:苦熄灭的果 出世间的果道谛:灭苦的方法,通往涅槃的道路 出世间的因 2 . 苦谛: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3 . 集谛 集 招感集取招感 业力被烦恼所引发出来 . 烦恼(六根本烦恼)贪:食、睡、色、财、名五欲之贪嗔:生气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慢:傲慢、我慢疑:对于佛法因果道理怀疑见: 执着于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身
7、见:执著五蕴的身心里面有一个我,乃至身心以外有我。边见:执著常、断二见邪见: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见取见: 执著我们的见解是对的戒禁取见:执著不正确的戒律三毒: 贪、嗔、痴. 业: 我们过去及现在世所造的种种业行。 4 . 灭谛灭:指灭除惑、业、苦,断著贪嗔痴等无明烦恼,不再有造作之心。不生不灭,即是涅槃。5 . 道谛 道:通往涅槃之路。是出世间的因,解脱苦的方法。 中道: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是经由感观的享受去追寻快乐的凡夫之道;一是经由各种自虐的苦行之道。 道谛是以涅槃为目的,以生死根本的烦恼为消灭对象,以戒、定、慧三学为方法。 戒 是防止身、口、意三业的过失,有五戒、十戒、具足戒三级。 定 是精神
8、上既不昏沉,又不纷持的安和状态。又称禅定,目的在于治心,修之可免去情虑、精神的散乱状态。A . 身心远离爱欲等外界之物B . 治内心的妄念惑 慧 是由定力所证得的大智慧,又称“无漏智慧” “八正道” 由戒定慧而出的修行法门中,最重要的修行方法: “能够产生知、见,导致宁静、内证、正觉、涅槃”的中道。正见:正实的知见。即对一切法上见到无常、无我、缘起、四谛之理而明确认识它,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见。包括事见与理见两种。正思维:正确的思维。没有贪嗔等烦恼情况下,依正见观察、思维,如理地作出决定。包括对一切众生爱护的思维、非暴力的思维、舍己离欲不执著的思维等。正语:正直的言语。 即戒止口之四恶业不妄语欺骗
9、。不两舌,搬弄是非;或发表引起两者间之憎恨、敌意及不和之言论。不粗恶口骂人或苛刻、酷毒之讽刺等。不作无意义及无利益之空谈或花言巧语 绮语。正业:端正的行为。是把自己的生活和行动受正见的指导,使身口意合于法的守则。其戒条为身不造杀盗淫、口不作欺妄语、意不起贪嗔痴。正命:正当的生计。以合法不损害他人的谋生方式来维持生命。正勤(正精进):正当的努力精进努力离恶向善,即 精进修道。正念:正净的忆念。经常忆念着正见,使正见不忘失而经常现前。包含对于身体、情绪、心智、思想观念等的关照。正定:正当的禅定。在正见指导下修习进入无漏清净的禅定。八正道戒定慧三学:戒学 正语、正业、正命;定学 正勤、正念、正定;慧
10、学 正见、正思维。(五)十二因缘包含三世两重因果。第一重因果为:过去因到现在果。过去因: 无明是过去之迷惑 行是过去之造业过去之惑业过去二因(过去惑业): 无明(过去之惑) 本性妄想执着而起之迷惑烦恼行(过去之业) 行为造作之业而起之迷惑烦恼现在五果(现在之苦):识 为过去业力牵引,妄生颠倒分别而如胎之识名色 五蕴的总名,在母胎中发育的精神与物质的混合体六入 在母胎中发育至六根具备(眼耳鼻舌身意)触 出胎后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感觉受 由好恶刺激而有苦乐的感受 第二重因果:现在因到未来果。现在因: 爱、取是现在迷惑 有是现在造业现在惑业三因(现在惑业):爱 对五欲六尘的贪爱取 因贪爱而生执着
11、心有 因贪爱执着而造作出善恶之业未来二果(未来之苦): 生 因业力而致未来所生五蕴 之身 老死 诸根朽坏为老,诸蕴破 坏名死(六)五乘佛法与大小乘佛教区别 乘:梵文yana(“衍那”)的意译,指运载工具。 小乘:Hinayana 大乘:Mahayana1 五乘佛法人乘:乘五戒以生人中天乘:乘十善以升天道声闻乘:乘四谛而证声闻四果(阿罗汉果)辟支佛乘:乘十二因缘而证辟支 佛果菩萨乘:乘六度而证佛果世间法:人乘、天乘出世间法:声闻乘、辟支佛乘、菩萨乘。小乘:声闻乘与辟支佛乘大乘:菩萨乘2 大小乘佛教区别,对待佛陀的看法上: 小乘:佛祖是教祖与圣贤,是唯一的佛; 大乘:佛祖神通广大、威力无比,是全知
12、全能的最高人格神,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的佛。,理论上 小乘:“我空法有”,不否定客观世界的物质存在。 大乘:“法我皆空”,彻底否定人我与客观世界。,修行目标上: 小乘:通过修声闻乘与辟支佛乘得阿罗汉果;强调自利和独善,重在利己;从了生死出发,以离贪爱为根本,以灭尽身智为究竟,纯出世之行。 大乘:通过修菩萨乘得佛果;以“普渡众生”为最好的善业,建立佛国净土为最高目标;强调自利他利;既是出世的,又是入世的。(七) 乘五戒以生人中依凭五戒得人身杀生戒:一切有情众生皆不得杀,既包括直接的杀害,也包括间接的杀害。 偷盗戒:包括直接、间接的盗;有形、无形的盗。不与而取,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财物皆为盗 。
13、邪淫戒:正式配偶之外的交合,及非时、非处的交合。 此外,足以为邪淫因缘的环境如舞榭歌场等皆禁涉足。妄语戒:未见言见,见言不见,虚伪夸张,藉词掩饰,皆为妄语。饮酒戒:酒能乱性。饮酒的十过与三十六失。佛门五戒与儒家五常的对应: 仁 义 礼 智 信(八) 乘十善以升天道天:梵语为提婆,含有光明、自 然、 清净、妙高之意。二十八天,分为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十善:身业:不杀、不盗、不淫口业: 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 不恶口意业: 不贪、不嗔、不痴。勤修十善得升天(九) 大乘之菩萨行1 发菩提心与四弘誓愿菩提:梵语具足称为菩提萨倕。菩提 觉,既自觉又觉他;萨倕 有情,一切有情识的众生。是既
14、能自觉、又能觉悟一切有情识的众生。菩萨的目标:上求大觉 成佛;下化有情 度众。发菩提心的条件:第一要无我第二要慈悲。“行慈悲不执有我,知无我而不断慈悲” 大乘佛法的真精神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缘苦谛烦恼无尽誓愿断, 缘集谛法门无量誓愿学, 缘道谛佛道无上誓愿成” 缘灭谛2 六度与四摄 六度亦称六波罗密,义为到彼岸。 六波罗密就是舟伐,行六波罗密就可渡过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槃解脱的彼岸。A 布施度 (度悭贪) 财施:以己资财随力施与,包括 内施、外施; 法施:以佛法化导众生; 无畏施:予以众生精神慰藉者。三轮体空:无布施的我,无受施的人, 无所施的物。B 持戒度 (度毁犯) 止恶修善C
15、忍辱度 (度嗔恨)忍:能忍的心辱:所忍的境D 精进度 (度懈怠)精:纯一无杂进:勇往直前E 禅定度 (度散乱)F 智慧度 (度愚痴) 四摄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四无量心: 慈无量心 悲无量心 喜无量心 舍无量心 “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若菩萨有我相、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金刚经四 佛教宗派(一)净土宗1 . 历史源流 莲宗初祖: 东晋慧远 庐山 北魏昙鸾:提倡“自力”与“他力”说唐代道绰: 将佛教法门分为圣道、净土二门。唐代善导: 净土宗真正创始人 提倡以念佛为内因,以阿弥陀佛为外缘,内外相应,往生极乐净土。2 . 净土三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3
16、 . 往生条件信愿行信:信净土三经,绝非虚假;信确有西方极乐世界;信阿弥陀佛弘愿无量愿:发愿行:持名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敬礼或皈依 阿弥陀无量光、无量寿(二)禅宗1 . 禅宗的历史达摩(初祖) 慧可楞伽经 僧璨 道信弘忍 (五祖)金刚经慧能(六祖) 禅宗真正创始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2,禅宗经典: 坛经3 . 禅宗思想 佛性说: “佛性”-有成佛的原因、种子之意。佛性就是宇宙的本体真如、也即最高的智慧般若之智。识心见性,自成佛道 求佛只有向自心中求,靠“自性自度”。 “佛是自性作, 莫
17、向身外求。 自性迷,佛即众生, 自性悟,众生即佛。” “东方人造罪, 念佛求生西方; 西方人造罪, 念佛求生何国?” 顿悟成佛说神秀法谒:“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慧能法谒: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有尘埃。” “迷来经累劫, 悟则刹那间。” “前念迷即凡, 后念悟即佛。” “若悟无生顿法, 且西方只在刹那, 不悟顿教大乘, 念佛往生路遥, 如何得达。”(3) 定无所入行住坐卧皆是禅 针对传统读经: 认为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成佛“当令自悟”。 针对布施造寺修功德: 认为功德自心作。 “自性法有功德”。针对出家修行 “法之在世间”,“勿离世
18、间上,外求出世间。”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针对定慧双修的坐禅: “外离相曰禅, 内不乱曰定”(三)密宗 国际上通称怛特罗(Tantra)佛教 也称为“真言乘”或金刚乘1 . 密宗与显宗之区别显宗:释迦牟尼应身佛说所传之法密宗:比卢遮那(大日)法身佛直接所传之法显宗:主张公开宣道弘法,“修身近佛”密宗:重视承传、真言、密咒,“即身成佛”显宗典籍:经、律、论密宗典籍:除上之外,颂、赞、咒、仪 轨、瑜伽、契印等显宗威仪:行、住、坐、卧密宗:除此之外,尚需“观想” 显宗;皈依佛、法、僧 密宗:皈依佛、法、僧、 喇嘛 显宗:理法多 密宗:事法多 显密并重,重视修行次第。2 . 密宗义理主要经典: 大日经 金刚顶经 时轮金刚根本经六大为体 地水火风空识三密为用身密:手结契印口密:口诵本尊真言意密:心观想本尊四曼为相 大曼荼罗:绘画曼荼罗,指绘佛、菩萨的形象(以青、黄、赤、白、黑五色代表地、水、火、风、空) 三昧曼荼罗:象征佛、菩萨的器杖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烟花爆竹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考试题及答案
- 涉及热寂说的三子女二五年财产协议
- 2025年九年级下学期物理模拟考试试题(适用沪科版)(含答案)
- 写作基础知识:仿写、改写与续写
- 政协知识微课堂
- 公路桥梁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 市长热线12345培训
- 第1章 标志设计概述
-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艺术学概论考研》课件艺概绪论
- 中职一年级数学课外活动趣味数学基础知识竞赛课件(必答+选答+风险题含倒计时PPT)
- 班级共读《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 》班级读书会(课堂PPT)
- 启闭机房脚手架工程施工专项方案
- 防毒面具使用说明
- 工艺评审记录表
- 浦东改革开放30周年(课堂PPT)
- 新加坡观赏鱼国际贸易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 移动式操作平台专项施工方案
- 平衡针灸平衡针
- 《复变函数》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