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调整(上):产业结构课件_第1页
经济结构调整(上):产业结构课件_第2页
经济结构调整(上):产业结构课件_第3页
经济结构调整(上):产业结构课件_第4页
经济结构调整(上):产业结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济结构调整(上):产业结构课件经济结构调整(上):产业结构课件第十章经济结构调整(上):产业结构 现代产业理论认为,资源配置的结构演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发展就是结构的进化,发展伴随着结构矛盾。结构优化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抓住了结构优化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本质。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振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时期,如何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是我们完成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重要保证。第十章经济结构调整(上):产业结构 第一节产业结构的定义及其分类 一、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分类 (一)产业结构的内涵 在中国,学术界和实业界一般均把产业结构定义为产业间的关系结构。所谓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

2、在国民经济总体当中所占的数量对比及其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的总和。 产业结构是由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产业部门的分化而形成的。所谓产业,是指生产具有同质性产品的生产单位所组成的生产群体,或是具有同类社会经济职能的社会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群体。 第一节产业结构的定义及其分类 一、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分类 第一节产业结构的定义及其分类 一、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分类 (二)产业结构的基本内容产业组成产业发展水平(比重)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第一节产业结构的定义及其分类 一、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分类 第一节产业结构的定义及其分类 一、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分类 (三)产业结构的特性客观性整体性多层次性动态性第一节产业结构的定义及其分类

3、 一、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分类 第一节产业结构的定义及其分类 一、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分类 (四)产业结构的种类 按两大领域、两大部门分类的产业结构按三次产业分类的产业结构按标准产业分类的产业结构按生产要素的集约度划分的产业结构按其他分类法分类的产业结构第一节产业结构的定义及其分类 一、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分类 第一节产业结构的定义及其分类 二、产业政策 (一)产业政策的构成 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区位政策产业技术政策第一节产业结构的定义及其分类 二、产业政策 第一节产业结构的定义及其分类 二、产业政策 (二)产业政策的主要特点 时效性导向性协调性组合性第一节产业结构的定义及其分类 二、产业政策 第

4、二节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 一、产业结构演进的含义产业结构演进是指产业结构由一个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不断成长的过程。产业层次的高低主要根据生产对资源和科学技术的依赖程度来说明。 低层结构阶段中层结构阶段高层结构阶段第二节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 一、产业结构演进的含义低层结构阶第二节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 二、影响产业结构演进的因素 (一)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二)科学技术进步(三)资源供给状况(四)参与国际分工状况(五)产业政策的影响第二节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 二、影响产业结构演进的因素 第二节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 三、产业结构演进基本趋势 (一)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一般趋势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产值在GD

5、P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的态势,而非农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在各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总数中,第一产业的比重最大,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小;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并超过第一产业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并超过第一、第二产业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 第二节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 三、产业结构演进基本趋势 第二节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 三、产业结构演进基本趋势 (二)产业结构演进的四个阶段规律性 第一阶段是前工业化时期,非洲、南亚等地区一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即处在这个阶段。其主要特征

6、是: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处于萌发阶段,基础非常薄弱;第三产业十分落后,难以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第二阶段是工业化初期,亚洲、拉美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处在这个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在国民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但仍占相当比例,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但还未达到成熟水平,第三产业开始加速发展,比重上升较快。第三阶段是工业化后期,如俄罗斯和东欧地区的一些国家均处于这一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第二产业已处于主导地位,比重较大地超过了第一产业;同时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在国民经济中已占十分重要的地位。第四阶段是后工业化或超工业化时期,处在这一阶段的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其主要特征是:第一产

7、业比重已很小;第二产业比重下降较快,第三产业开始占主导地位。第二节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 三、产业结构演进基本趋势 第三节产业结构政策 一、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内容 产业结构长期构想主导产业的选择幼稚产业的扶持对衰退产业的调整、援助第三节产业结构政策 一、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产业结构政策 二、主导产业的选择 (一) 主导产业的含义、特征主导产业是指能够较多吸收先进技术,面对大幅度增长的需求时自身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部门。 特征:能引入创新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具有持续的高增长率对其他产业的增长有诱发作用具有显著的生产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第三节产业结构政

8、策 二、主导产业的选择 第三节产业结构政策 二、主导产业的选择 (二) 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 从概念的内涵来看,主导产业更强调该产业的增长率和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而支柱产业侧重于某产业的结构比重和产业关联效果。在发展阶段上二者也有所不同,即它们之间从动态上看,存在着发展中的替代关系,两者在时间上一般呈现为后者对前者的继续。可以说,培育成功的主导产业就是未来的、潜在的支柱产业。第三节产业结构政策 二、主导产业的选择 第三节产业结构政策 二、主导产业的选择 (三)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基准产业关联度基准过密环境基准和丰富劳动力基准短替代弹性基准、增长后劲基准、瓶颈效应基准第三节

9、产业结构政策 二、主导产业的选择 第三节产业结构政策 二、主导产业的选择 (四) 我国发展主导产业政策的着力点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基准产业关联度基准过密环境基准和丰富劳动力基准短替代弹性基准、增长后劲基准、瓶颈效应基准第三节产业结构政策 二、主导产业的选择 第三节产业结构政策 三、幼稚产业的扶持政策 (一)幼稚产业扶持政策的理论基础 社会振兴费用说先行者利益说边际产业技术开发说第三节产业结构政策 三、幼稚产业的扶持政策 第三节产业结构政策 三、幼稚产业的扶持政策 (二)幼稚产业扶持政策的内容瓶颈产业主导产业第三节产业结构政策 三、幼稚产业的扶持政策 第三节产业结构政策 三、幼稚产业的扶持政策

10、 (三)我国幼稚产业扶持的政策取向明确重点扶持的产品和产业以资金扶持为主要手段政策扶持与产业合理化并行以技术进步为主要突破口第三节产业结构政策 三、幼稚产业的扶持政策 第三节产业结构政策 四、衰退产业的调整政策 (一)产业衰退的原因某些消费需求的根本消失技术进步造成产品结构的变化同样产品的国际比较优势发生了转移第三节产业结构政策 四、衰退产业的调整政策 第三节产业结构政策 四、衰退产业的调整政策 (二)实施衰退产业调整政策的必要性 实现有计划的撤退降低撤退成本维持经济和社会稳定第三节产业结构政策 四、衰退产业的调整政策 第三节产业结构政策 四、衰退产业的调整政策 (三)我国衰退产业调整的政策取

11、向 区别对待的原则结合地区产业结构整体规划的原则把握撤退的度的原则坚持面向市场的原则把握撤退时机的原则第三节产业结构政策 四、衰退产业的调整政策 第三节产业结构政策 五、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取向十一五规划从以下方面指出了我国未来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取向:(1)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加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3)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4)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增强其对经济增长全局的带动作用。(5)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服务业结构,促进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2、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7)优化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区域产业布局。(8)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第三节产业结构政策 五、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取向思考题1 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基本内容是什么?2 产业结构的主要种类有哪些?3 产业政策由哪些内容组成?4 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因素及其基本趋势是什么?5 产业结构政策一般包括哪些内容?6 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主导产业?7 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扶持幼稚产业?8 如何安排衰退产业的退出?9 产业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如何协调?1021世纪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取向是什么?思考题1 产业结构的内涵及

13、基本内容是什么?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刘瑞主编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刘瑞主编第十一章经济结构调整(中):区域结构 经过30多年的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经济结构不合理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经济的空间结构关系是指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与匹配状况,是经济结构变化的重要方面。本章从国民经济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如何科学、有效地调整国民经济的空间结构,以全面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第十一章经济结构调整(中):区域结构 第一节区域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一、区域及区域结构 区

14、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它是具有明确的地理界线的经济活动空间范围,它具有明显的要素禀赋、经济活动、范围大小等方面的特征。而且,它还具有空间上的排他性。 区域经济是特定地区范围内国民经济整体的总称。 研究区域经济结构可以从两条路径进行:一是以单个区域为研究客体,探讨其内部的结构、功能,以及发展的一般规律;二是以若干区域为研究客体,探讨区域之间的经济空间组织问题。 第一节区域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一、区域及区域结构 第一节区域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二、区域结构及其地位分析 (一)区域结构的含义及要素 区域结构,是指各个经济区域在国民经济空间总体中所处的区位位置及其数量对比关系的总和。在整个国家

15、地域范围内各个区域结构形成特定经济要素的相对区位关系和分布形式,也可称之为国民经济空间结构,它是一国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经济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累积结果。 一般地,区域空间结构由点(工业点、商业网点、服务网点等)、线(交通线、通信线、能源供给线、给排水线等)、网络(交通网络、通信网络、能源供给网络等)和域面(城市和乡村等)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 第一节区域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二、区域结构及其地位分析 第一节区域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二、区域结构及其地位分析 (二)城市和乡村是区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对区域发展具有组织、带动作用,具体表现为:组织和带动区域发展构造区域结构城市化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演

16、进第一节区域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二、区域结构及其地位分析 第一节区域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二、区域结构及其地位分析 (三)区域结构的地位与作用区域结构的经济意义在于,通过一定的空间组织形式把分散于一国地理空间范围内的相关资源和要素连接起来,这样才能够形成种种经济活动。 同时,经济空间结构能够产生特有的经济效益,包括节约经济;集聚经济;规模经济。这些经济效益都是依托空间结构而取得的。 第一节区域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二、区域结构及其地位分析 第二节区域结构的主要理论 一、区域分工理论 (一)成本学说(二)要素禀赋学说第二节区域结构的主要理论 一、区域分工理论 第二节区域结构的主要理论 二、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17、 (一)依赖理论(二)相互依赖理论第二节区域结构的主要理论 二、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第二节区域结构的主要理论 三、区域经济差异理论(一)区域均衡发展理论1.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2.纳尔森的低水平陷阱论3.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论4.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第二节区域结构的主要理论 三、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第二节区域结构的主要理论 三、区域经济差异理论(二)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1.冈纳缨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论2.艾尔伯特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论3.佩鲁的增长极理论4.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论5.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6.威廉姆逊的倒形理论第二节区域结构的主要理论 三、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第二节区域

18、结构的主要理论 四、我国区域结构理论的研究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大都从国外搬来,属国内原创的理论不多;二是我国区域经济方面的主导理论随着政府主导政策的转换而转换,理论往往成了政策的事后注释;三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的主导理论无非是在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之间相互转换。 第二节区域结构的主要理论 四、我国区域结构理论的研究第三节区域结构变动规律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1极核式空间结构2点轴式空间结构3网络式空间结构第三节区域结构变动规律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 第三节区域结构变动规律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 (二)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

19、(1)前工业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2)过渡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3)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4)后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第三节区域结构变动规律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 第三节区域结构变动规律 二、区域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一)区位指向区位指向,是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特定区位的趋向。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其一,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其二,原料地指向。其三,燃料动力指向。其四,劳动力指向。其五,市场指向。其六,运输指向。 第三节区域结构变动规律 二、区域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第三节区域结构变动规律 二、区域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二)集聚与扩散机

20、制集聚机制集聚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与过程。集聚机制的形成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二是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三是经济活动对集聚经济的追求。第三节区域结构变动规律 二、区域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第三节区域结构变动规律 二、区域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二)集聚与扩散机制扩散机制扩散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趋向与过程。扩散机制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起作用:第一,避免集聚不经济。第二,寻求新的发展机会。第三,某些经济活动自身特点导致的分散。第四,政府的相关政策诱导和鼓励集聚地区的资源、要素、企业和经济部门等向其他地区扩散。第三节区域结构变动规

21、律 二、区域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第三节区域结构变动规律 二、区域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二)集聚与扩散机制集聚与扩散的关系集聚与扩散是相互对立和并存的,是制约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机制。首先,在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不同阶段,集聚与扩散机制发生作用的强度不一样。其次,集聚机制与扩散机制的作用都存在一定的惯性(集聚或扩散的作用惯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第三节区域结构变动规律 二、区域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第三节区域结构变动规律 二、区域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三)空间近邻效应空间近邻效应是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各种经济活动或

22、区域的经济影响力随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呈减小的趋势。在同等条件下选择发展的地域时会以周围地区为主。只要能够基本满足所必需的技术要求、经济效益,各种经济活动都倾向于就近组织资源、要素,也就容易与空间上近邻的相关经济活动或区域发生联系。而且,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各种经济活动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及产生的影响都将相应地减小。第三节区域结构变动规律 二、区域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第三节区域结构变动规律 二、区域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四)技术创新在区域结构的形成与演变中,科学技术始终是最活跃和关键的要素之一。技术创新的能力能够渗透和扩散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起

23、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影响作用在于,一旦技术创新取得成功,将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改变消费需求;促进制度创新;增强区域的经济竞争力,对当地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技术创新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会快于其他地区。而导致技术创新的要素(如追求潜在超额利润的企业家,追求成功的科技人士,面临发展竞争压力的政府)往往都趋向集中在具备创新条件的地方,于是产生技术创新行为与过程的正向循环,技术创新在少数地方不断地强化。 第三节区域结构变动规律 二、区域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第四节区域结构优化的目标与措施 一、我国区域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地区间产业趋同化严重地区间经济分工与协作程度弱化地区间经

24、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全国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不发达地区的造血功能不足第四节区域结构优化的目标与措施 一、我国区域结构中存在的问第四节区域结构优化的目标与措施 二、区域结构的优化目标 从国民经济总体利益出发,兼顾各地区利益,合理安排国民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实现国民经济全局与局部的协调、有序、健康发展。综合协调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关系,具体包括各经济区之间、各省之间、各城市体系以及相关城市之间等多层次关系的协调。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各区域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区域结构优化的目标与措施 二、区域结构的优化目标 第四节区域结构优化的目标与措施 三

25、、产业区位商 (一)区位商概念 区位商,也称为区域规模优势指数或区域专门化率,由哈盖特(P. Hagge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是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的指标。具体而言,区位商是测度一个地区某一产业相对于参照地区的产业集中度的方法(参照地区通常是其所在国家),反映本地该行业的规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 第四节区域结构优化的目标与措施 三、产业区位商 第四节区域结构优化的目标与措施 三、产业区位商 (二)区位商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排除了区域的经济规模差异因素,有利于显示真正的区域优势行业,可以真实地反映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主导经济部门的作用及其变化特点。区位

26、商解决了地区间贸易数据问题。区位商体现了竞争优势理论的内涵。跨年度的区位商比较能够显示出区际贸易格局的变动趋势。缺点:区位商的缺点在于比较粗略。第四节区域结构优化的目标与措施 三、产业区位商 第四节区域结构优化的目标与措施 三、产业区位商 (三)区位商的应用区位商在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判定优势产业以及分析全国产业布局等方面有着比较多的应用。在分析区域产业内部结构时,可以对比有关部门或产业活动的区位商,研究区域优势行业的变动及趋向,明确各部门或产业活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差异以及重点和薄弱环节所在,从而判断和确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第四节区域结构优化的目标与措施

27、 三、产业区位商 第四节区域结构优化的目标与措施 四、区域结构的调整措施 制定区域结构调整战略加强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实行产业倾斜与地区倾斜相结合的区域发展政策利用财政再分配手段调节分配结构和地区结构。第四节区域结构优化的目标与措施 四、区域结构的调整措施 第五节我国区域结构调整战略构想 一、主体功能区发展思路 四大战略区域(亦称“四大板块”)四大机制四大主体功能区 第五节我国区域结构调整战略构想 一、主体功能区发展思路 第五节我国区域结构调整战略构想 一、主体功能区发展思路 (一)主体功能区的概念和内容 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

28、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第五节我国区域结构调整战略构想 一、主体功能区发展思路 第五节我国区域结构调整战略构想 一、主体功能区发展思路 (二)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意义 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的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有利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绩效考评体系,加强和改善区域调控。 第五节我国区域结构调整战略构想 一、主体功能区发展思路 第五节我国区域结构调整战略构想 一、主体功能区发展思路 (三)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要求 原则性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引导人口与经济在国土空间合理、均衡分布,逐步使不同区域的城乡人民都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务;坚持集约开发,引导产业相对集聚发展,人口相对集中居住,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