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管理及新政策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丁长发副教授 博士信箱: :第一局部 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形势及国家有关政策;一、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成效与经验【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为解决农业生产徘徊不前、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停留在8000 亿斤左右的问题,在总结以往商品粮棉油基地建设经验的根底上,国务院决定自1988 年开始设立土地开发建设基金,专项用于农业综合开发。20 多年来,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推动农业开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开展,做出了突出奉献。同时,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实行田
2、水路林山综合治理,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开展区域主导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作、科学化种田和产业化开展水平,为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开展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19882021 年农业综合开发共投入资金4548.0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482.7 亿元含利用外资,地方财政投入1067.7 亿元,银行贷款、农民筹资投劳及其他资金投入 1997.6 亿元不包括财政贴息“撬动的银行贷款。投入资金70%以上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6.05 亿亩,其中:改造中低产田6.0 亿亩,建
3、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531.6 万亩;开展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433处。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6 亿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2.4 亿亩,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 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粮食平安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重要奉献。19882021 年,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区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为:粮食 1970 亿斤,棉花 37 亿斤,油料100 亿斤,糖料560 亿斤。农业生产能力的显著提高,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迈上9000 亿斤、10000 亿斤、11000 亿斤大关,实现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根本平衡历史性转变,最近连续9 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平安和主要农
4、产品有效供给做出了重要奉献,同时也为工程区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开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打下了比较好的根底。 三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开展。19882021 年,农业综合开发结合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3.6 亿亩。同时,改进草原场5863 万亩,治理沙化土地面积 240 万亩,支持丘陵山区开展水土流失小流域治理663 万亩。积极支持中央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太行山绿化工程,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陕甘宁地区和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工程,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示范工程,土地复垦等生态建设,有效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促
5、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开展。 四提高开发科技含量,有效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在工程区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集成适用的农业技术,尤其是开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积极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开展农业技术培训1.6 亿人次,提高了广阔农民科技种田水平。同时,认真组织实施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和现代化示范工程。这些“点面结合措施,既促进了工程区农业科技进步,又为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开展后劲奠定了根底。同时,农业综合开发在长期的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一是坚持以田间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进行综合治理;二是坚持集中连片
6、开发;三是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四是坚持严格的资金和工程管理;五是坚持合力开发的管理体制。这些在实践中积累的珍贵经验,既是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根本准那么,也为更大规模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我国农田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全国18.26亿亩耕地中,比当地平均单产高20%以上的高产田仅为5.5亿亩,其余12.7亿亩为中低产田,占70%。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任务十分艰巨。一农田灌排根底设施依然薄弱。目前,由于水资源紧缺、水源保障工程缺乏、水资源调蓄能力较低,全国有近半数的耕地没有灌溉水
7、源或缺少根本灌排条件。现有灌溉面积中灌排设施配套差、标准低、效益衰减等问题依然突出,全国40%的大型灌区骨干工程、50%以上的中小型灌区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配套和老化失修,大多灌排泵站带病运行、效率低下,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严重干旱时供水缺乏,易导致大面积受灾,遇到较强降雨容易造成农田渍涝。二耕地等级低、质量不高。耕地水土流失、次生盐渍化、酸化等问题严重,局部地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呈下降趋势,化肥增产效益下降,土壤污染问题突出。据统计,南方14个省区、市pH值6.5以下的酸性耕地土壤比重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52.4%扩大到65.4%。由于深耕深松作业缺乏,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8、低。同时,耕地细碎化问题十分突出,目前我国户均耕地仅为78亩,且一户多田块情况比较普遍。此外,农田根底设施占地率偏高,全国现有耕地中,田坎、沟渠、田间道路等设施的占地面积的比例高达13%。三农田配套设施不完备。田间道路不配套,机耕道“窄、差、无、农机“下地难问题突出。局部现有机耕道建设设计不标准、标准不高、养护跟不上、损毁严重,难以满足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农机作业的需要。目前,全国1/3以上农田机耕道需修缮或重建,南方水田区及北方局部地区需修建的比重在1/2以上。农田输配电设施建设滞后,农田灌溉排涝本钱高、效率低。由于建设标准偏低、抚育管护不到位,农田防护林网体系仍不完善,存在树种单一、林网残缺
9、、结构简单等问题,整体防护效能不高,低质低效防护林带占1/3以上。四资金渠道分散且建设标准不统一。长期以来,我国农田建设由各部门分别编制规划分头组织实施,缺乏统一的指导性规划和标准的建设标准,造成工程安排衔接困难,建设标准参差不齐,难以统一考核评价。同时,由于建设资金渠道分散,形不成合力,造成许多工程建设标准偏低,多数农田建设工程难以同步实施土壤改进、地力培肥、耕作节水技术等措施,工程建设效益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五工程建后管护长效机制未建立。农田建设中“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较为普遍,田间工程设施产权不清晰,耕地质量监测和管理手段薄弱,建后管护责任和措施不到位,管护资金不落实等问题突出。有的工程竣
10、工并移交后设备和设施损毁,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修复;有的工程建成后没有划入根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对已建成农田的用途和效益统计监测工作不到位。三、高标准农田的内涵和我国农田的现状1.高标准农田,是指到达“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即“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2.我国农田的现状:【关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耕地: 13538.5万公顷203077万亩。2021年为20.27亿亩。其中,有564.9万公顷8474万亩耕地位于东北、西北地区的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内,还有431.4万公顷6471万亩耕地位于25
11、度以上陡坡。上述耕地中,有相当局部需要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耕地休养生息的总体安排作逐步调整。全国根本农田10405.3万公顷156080万亩。背景必要性:1.耕地的质和量第一,全国耕地按坡度划分,2度以下耕地7735.6万公顷116034万亩,占57.1%;26度耕地2161.2万公顷32418万亩,占15.9%;615度耕地2026.5万公顷30397万亩,占15.0%;1525度耕地1065.6万公顷15984万亩,占7.9%;25度以上的耕地含陡坡耕地和梯田549.6万公顷8244万亩,占4.1%,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见表1。土资源部2021年12月24日发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耕
12、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也显示,我国耕地质量等别总体偏低。这一历时十年、投入130多万人次进行的调查,是根据自然条件、耕作制度、根底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及投入等因素综合调查与评定,把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据专家测算,在耕地质量划分的十个等级中,每相差一个等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每亩相差100-200公斤,因此提高耕地质量意义重大。调查显示,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80等,等别总体偏低。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67%、29.98%、50.64%、16.71%。全国耕地低于平均等别的10至1
13、5等地占调查与评定总面积的57%以上;全国生产能力大于1000公斤亩的耕地仅占6.09%。中国耕地质量总体明显偏低。第二,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耕地6107.6万公顷91614万亩,比重为45.1%,无灌溉设施的耕地7430.9万公顷111463万亩,比重为54.9%。分地区看,东部和中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大,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无灌溉设施耕地比重大见表2。第三,我国耕地北污染严重。环保部2021年发布的?土壤污染与人体健康?说明,全国仅受重金我国农田的质和量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就达3亿亩。而国土资源部2021年统计有5000万亩耕地不宜耕种。全国20.3亿亩耕地中优质耕地仅占21%,中、低和劣
14、等地占79%。这对我国生态环境和粮食平安都构成极大威胁。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而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难点和重点。2021年党的一号文件作出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2021年党的一号文件再提生态农业建设。而其中耕地质量的改善,尤其是建立一个改善我国耕地质量的动力机制是建设美丽乡村、生态农业以及建设美丽中国不可缺乏的前提和基石。目前中国耕地退化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东北黑土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特别是一些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较低等问题,严重影响耕地产出。为此农业部今后将加快耕地质量保护立法进程。粮食平安的根本在耕地、关键在耕地质量。明年,农业部将大力推进耕地质量保
15、护与提升,以地力培肥、土壤改进、养分平衡、质量修复为主要内容,以高标准农田工程建成区、占补平衡耕地工程区、耕地质量问题突出区为实施重点,着力提升耕地内在质量,为粮食和农业生产夯实长远根底。农业部表示,要确保到2021年建成8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并将耕地根底地力提高0.5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5个百分点,有机肥资源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秸秆还田到达80%,实现农药、化肥用量零增长,耕地酸化、盐渍化、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实际受到污染的耕地更多。2021年,时任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曾公开表示,中国受污染耕地约有1.5亿亩,而环保部2021年发行的?土壤污染与人体健康?称,全
16、国仅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就达3亿亩。数据显示,全国18个主要耕地分布省份中,有13个存在土壤重金属超标问题。其中,耕地质量最好的湖南、湖北、广东全部在列。湖南是中国有名的粮仓,2021年湖南出产大米占全国总量的16%,但同年曝出的“毒大米事件在全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土壤污染被称作“看不见的污染,绝大局部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最终都会回归土壤。近年来空气、水污染不断加重已有目共睹,耕地污染势必日趋严重。刚刚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有5000万亩耕地已经受到中、重度污染而“不宜耕种,面积相当于两个北京。虽然耕地污染形势严峻,但土壤修复还存在诸多困难。首先,修复土壤污染花费巨大。荷兰在
17、上世纪80年代已投资15亿美元进行土壤污染的修复,而德国在1995年一年之内就投资了60亿美元净化污染土壤。上世纪70年代,日本富山县为修复1.3万亩农田,总共投入3.4亿美元,耗时33年才修复完成。目前,中国土壤污染中历史遗留问题占大多数,而这类的工程主要资金来源是地方政府,这导致地方政府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并没有动力去做土壤修复工程。大局部地区还处于观望状态。国土资源部统计说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2021年至2021年6月,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包括砷、镉、铅等重金属污染事故达30多起。目前我国20.3亿亩耕地中,有约3亿亩耕地受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约
18、五千万亩耕地受到中、高度污染不能复耕国土资源部第二次土地调查,2021年。20.3亿亩耕地中有优等地占21%,中等、低等和劣等耕地占79%,全国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化肥、农药、农膜等污染。一方面,我国用占世界9.8%的耕地面积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另一方面,却施用了5704.2万吨化肥折纯2021年农村统计年鉴,占世界的35%;469公斤/公顷耕地,比国际平均117公斤/公顷,高约4倍;农药施用量178.7万吨,占世界的20%;14.7公斤/公顷,比国际平均6.55公斤/公顷,高约3.23倍。农膜使用量124.5万吨,覆盖1979.05万公顷耕地,回收率比较低。这些都导致了我国耕地板结化、质量
19、退化、毒化和沙化。也严重地威胁到我国的宏微观视野的粮食平安和食品平安,严重威胁到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农业的开展。第四,2021年,国家林业局发布了?中国荒漠化和沙漠化状况公报?下称 ?公报?,?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3%;沙化土地面积为173.11万平方公里。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5省自治区,占到全国荒漠土地总面积的95.48%。同样,这5省份的沙化土地也占到了全国的93%以上。甘肃荒漠化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将近一半。第五,我国耕地数量日益减少的趋势图2一219492021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第
20、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显示,最近年间我国城镇用地增加万亩占的大都是优质耕地。仅东南沿海省市就减少水田万亩,相当于减掉福建全省水田面积。沪津琼京未利用土地已近枯竭,苏徽浙黔所余极为有限。2.我国的人口问题和土地细碎化据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显示,2003 年我国农户家庭平均土地经营规模为7.517 亩,户均拥有地块 5.722 块,平均每块面积 1.314 亩,其中东部地区由于人地比例较高,农户家庭平均土地经营规模 4.438亩,户均有土地块数 3.850 块,平均每块大小仅有 1.153 亩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2003。许庆、田士超等人从 1993 年到 2000 年几年间统计得到吉林、四
21、川、江西和山东的调查数据显示样本农户在这的段时期内中所拥有的平均地块数分别为4.35,5.26,5.10 和 4.95 块3.我国的城市化不断开展和土地财政占用大量优质耕地,危及国家粮食平安。上一轮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导致耕地大量流失,19962021年间,耕地面积净减少831.71万公顷。传统的“南粮北运已经变为“北粮南运。根据陈锡文等的资料,19612001年的40年里,国家共征地4530.19万亩,并且自1983年起每年的征地规模都在110万亩以上。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87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394.6万亩,20032006年,每年实际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00
22、万亩左右。2021年农用地转建设用地37.24万公顷,占用耕地21.96万公顷。被征土地征用费的利益分配为:地方政府占2030,企业占4050,村级组织占2530,农民仅占510。原本作为土地集体所有的所有者农民,在土地征用收益上完全处于弱势,被剥夺了土地所有者的绝大局部权益。而土地财政成为许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根据国土资源部的公报数据,2005年为5505亿元,2006年为7000多亿元,2007年为9200多亿元,20212021年分别为9600亿、1.59万亿、2.94万亿、3.15万亿、2.69万亿。土地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成为政府官员追求GDP增长的资本原始积累的
23、载体。如2021年土地出让金2.69万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8.4%,还不包括土地相关税收1万亿、0.79万亿地方和中央共享、1.27万亿的土地质押融资。国家审计总署公布的数据说明,2021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归还责任的债务20.6988万亿元。地方政府负有归还责任的债务10 .8859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 .6655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393万亿元。2021年到期需归还的占比21.9%,约2.4万亿元。早在2021年底,就有11个省级、316个市级、1396个县级政府承诺以土地出让金归还约3.5万亿元地方债。因此,不难理解侵害耕地的主体80是各级政府,其中
24、大局部是基层政府4.我国的粮食平安问题谷物2021年】1-12月,谷物共进口1458.5万吨,同比增4.3%,进口额51.0亿美元,同比增6.6%。出口100.1万吨,同比减1.5%;出口额7.0亿美元,同比增10.6%;净进口1358.4万吨,增4.8%。小麦1:进口553.5万吨,同比增49.6%;出口27.8万吨,同比减2.6%。玉米2:进口326.6万吨,同比减37.3%。出口7.8万吨,同比减69.8%;稻谷和大米3:进口227.1万吨,同比减4.1%。出口47.8万吨,同比增71.4%;大麦:二、棉花、食糖棉花:1-12月,进口450.0万吨,同比减16.9%;进口额87.2亿美元
25、,同比减27.3%。棉纱进口209.9万吨,同比增37.5%。食糖:1-12月,进口454.6万吨,同比增21.3%;进口额20.7亿美元,同比减7.8%。2021年我国大豆进口6340万吨水资源:同时,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春耕和秋冬种期间用水矛盾突出;淮河以北地区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23,而水资源量缺乏全国的15;北方局部地区已出现地下水严重超采。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全国多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相当于世界水平的1/4,水资源问题表现为:据统计,当前我国因农业缺水,致使年均少产粮食26
26、00万吨左右,假设解决供水问题每年可增产粮食10000万吨。另据有关部门测算,到2030年左右当我国人口到达16亿的峰值时,我国粮食生产水供求差额将到达1300一1500亿m3之多。以上数据无不显示,水资源的缺乏也是影响我国粮食供给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和工业用水的快速增长,水资源对我国粮食生产的约束和瓶颈作用还将显得越创造显和突出。我国人均水资源严重缺乏。按照现行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为人类生存的最低需求,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就处于严重缺水边缘。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我国目前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尚缺乏500立方米,离最低的生存需求都相差甚远。
27、此外,还有16个省、区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全国农村有多万人和数千万头牲畜连吃水都成问题。水资源分布不均,在时间和空间差异很大。春、冬季降水很少,夏天降水多;在空间上,水资源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丰富,占全国总水量的80%,但耕地资源少,仅占全国耕地的13;长江流域以北水资源很少,仅占全国的,但是耕地却占全国的23。我国降水受季风气候影响,年内变化很大,一般长江以南(36月份或47月份)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长江以北地区69月的降水量常常占全年的80,冬春缺少雨雪。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量往往集中在一二次历时很短的暴雨中降落。由于降水量过于集中,大量降水得不到利用
28、,使可用水资源量大大减少。我国年际降水变化也很大,仅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发生数次全国范围的特大洪水灾害。有些地方还出现连续的枯水年。这给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利用带来很大困难,加重了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危机。由于农业灌溉根底设施陈旧,以大水漫灌方式为住;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很低,如水的重复利用率,低于兴旺国家。水资源污染严重,水质差,全国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我国平均每年旱灾、水灾情况资料来源:(1)19522003数据来自毛惠忠主编?新阶段中国粮食问题研究?第156页;(2)2004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并经整理得到2000一2005时期的数据5.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到2021年11
29、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2021年为2.02亿,2025年到达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换句话说,2021年,中国是大约5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人,到了2021年,大约3个劳动年龄人口就要负担1个老人,而到2030年时,大约2.5个劳动年龄人口便要负担1个老人。与“多老相对应的是“少子。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国0至14岁的人口为2.2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6.6%,比2000年下降了6.29个百分点。根据人口学统计标准,如
30、果一个社会0至1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那么属于超少子化;而15%-18%,为严重少子化;18%-20%,为少子化。人口遭遇“刘易斯拐点后,我国将面临“未富先老的挑战。三、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意义一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平安的必然要求。到2021年,我国人口总量预计将超过14亿,城镇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消费结构升级日趋加快,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会持续增长,保障供给的压力日益加大。在水土资源紧缺和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的情况下,要实现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必须切实改变农田根底设施薄弱的现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
31、一步提高耕地产出能力。二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开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的根本前提。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农田“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林成网,既能显著增强农田防灾减灾、抗御风险的能力,也可方便农机作业,充分发挥农机抢农时、省劳力、增效益的作用,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可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肥料统测统供统施、农林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集成技术普及应用,以及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三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开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选择。我国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和50%,农业季节性、区域性缺水问题突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水分
32、生产率仅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60%左右;亩均化肥用量到达21.2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1倍,化肥平均利用率在30%左右,比兴旺国家低720个百分点,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已成为危害生态环境和影响土地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为推广科学施肥、节水技术创造条件,增强耕地蓄水保墒能力,促进土壤养分平衡,从而降低水资源消耗和化肥施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开展,保护和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四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不仅省工、省水、省肥,而且能够增加农业产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
33、,农民可通过投工投劳方式获得工资性收入,会有一定比例的工程投资直接转化为农民收入。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可有效拉动机械设备制造、建筑建材和运输等行业开展,从而增加农民就业时机和提高收入水平。五、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利条件【国家政策】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2021-2021年连续5个中央1号文件都强调要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国民经济与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根底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二
34、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财力不断增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开展,近年来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2021年达11.7万亿元。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开展、大力加强“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不断增加“三农投入。2021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达12388亿元,是2003年的5.8倍,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3%,比2003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中央“三农投入中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逐年较大幅度增长。地方各级财政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也稳步增加。?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21年工作要点、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
35、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 指导意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三高标准农田规划和建设工作具有一定根底。国家开展改革委牵头编制并经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21-2021年?,将田间工程建设作为夯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根底;财政部编制并经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国土资源部编制并经国务院批准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21-2021年?;水利部编制了?全国现代灌溉开展规划?以及开展改革、财政、水利、国土、农业五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各地组织编制了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国家林业局编制实施了?全国平原绿化三期工程规划2021-2
36、021年?。同时,各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指导地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些为全国高标准农田规划和建设工作奠定了较好根底。四各地积极探索并积累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近年来,各地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高度重视,局部省印发了关于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指导意见,提出整合资金、聚拢政策、集中布局、强化管理、提供配套效劳等措施,集中支持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一些粮食主产省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任务目标,并编制了相关规划。此外,一些产粮大县在资金整合等方面也进行了诸多好的实践,积极探索统分结合的建设方式。国家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地方的成功经验。第二局部、?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那么?G
37、B/T30600-2021主要内容及要求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由国土部和农业部牵头制订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那么?GB/T30600-2021以下简称?通那么?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1年6月25日起正式实施。一主要内容。?通那么?全文共分为9章32条和3个附录,其中核心局部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根本原那么、建设区域、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管理要求、监测与评价、建后管护与利用等6个方面,明确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应遵循规划引导,因地制宜,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维护权益和可持续利用5条原那么。综合考虑国家相关规划布局与生态保护要求,确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限制区域和禁止区域3类区域。明确了
38、土地平整、土壤改进、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高标准农田建设具体内容和技术要求,提出耕作层厚度、田间道路通达度、农田防护面积比例、田间根底设施使用年限等一系列量化指标要求,还对建成后耕地质量等别、地力等级提出要求。对土地权属调整、地类变更管理、验收与考核、统计、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等提出明确要求。提出要开展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评定及动态监测评价,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评价。还提出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划为根本农田、开展土壤培肥和农业科技配套与应用、工程管护等建后管护与利用等方面要求。二主要特点。一是综合多个部门相关技术标准、管理要求及地方实践经验,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根底
39、性、通用性国家标准。?通那么?是在认真总结相关部门有关行业技术标准、管理要求和实践经验的根底上,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的一般要求,重点对土地平整、土壤改进、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建设内容,以及科技应用、建后管护等提出具体要求和量化指标,为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统一标准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对指导相关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二是明确依据规划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建设区域科学合理。?通那么?明确要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全国高标准农田建
40、设总体规划?、?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并依据相关规划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限制区域和禁止区域,实行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因地制宜、统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三是强调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通那么?明确提出要求要切实保障农民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要求在建设前,应查清土地权属现状,调查了解土地权利人的意愿;在建设中,涉及土地权属调整的,要在尊重权利人意愿的前提下,及时编制、公告和报批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组织签订协议;建设后,依法进行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四是注重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
41、利用并重,确保长久发挥效益。?通那么?把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作为重点的同时,注重对建后的管护利用,明确规定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应划定为根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提出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农户、专业管护人员以及专业协会等共同参与的管护体系;要求通过土壤培肥、加强农业科技配套与应用、加强工程设施管护、加强地质灾害等灾害防治新技术应用,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持续发挥。五是要求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的上图入库。?通那么?要求采用信息化手段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管理,实现集中统一、全程全面、实时动态的管理目标;依托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定期全面报备建设信息,实现建成的高标准
42、农田及时“上图入库和部门共享,做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建后管护及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等情况,为考核评价提供依据。4.1 根本原那么 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等规 划引导原那么,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 3 4.2 应根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特点、经济社会开展水平、 土地利用状况,因地制宜地采取建设方式和工程措施。 4.3 应注重数量、质量、生态并重,促进景观优化、生态 良好。 4.4 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 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农
43、民的知情权、参 与权和受益权。 5.1 落实管护责任,健全管护机制,确保建设成效。 建设区域选择 建设区域应相对集中、水资源有保障、土壤适合农作 物生长、 无潜在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 地方政府重视程度高,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积极性高。5.2高标准农田建设应重点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 本农田保护区和根本农田整备区;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 生产能力规划确定的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土地整治规划 确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高标准根本 农田建设示范县;农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相关部门规 划确定的重点区域; 全国农用地质量分等评定的优等、 高等、 中等耕地集中分布区等区域开
44、展。 4 5.3高标准农田建设限制在水资源贫乏区域;水土流失易 发区、沙化严重区等生态脆弱区域;历史遗留的挖损、塌陷、 压占等造成土地严重损毁且难以恢复的区域;土壤污染严重 的区域;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区域,沿海滩涂、内陆滩涂等 区域开展。在上述区域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提供相关部 门论证同意的证明材料。5.4高标准农田建设禁止在地面坡度大于 25的区域,自 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退耕还林区、退耕还草区,河流、 湖泊、水库水面及其保护范围等区域开展。 6 6.1 6.1.1 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 一般规定 应结合各地实际,按照不同类型区特点,采取针对 性措施,分区分类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
45、田建设工 程类型区见附录 A。6.1.1 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 一般规定 应结合各地实际,按照不同类型区特点,采取针对 性措施,分区分类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工 程类型区见附录 A。 6.1.2 通过各项措施实施,促进农田集中连片,增加有效 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 节约集约利用和规模效益;完善根底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 件,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农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 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建立监测、评价和管护体 系,实现农田持续高效利用。 5 6.1.3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土壤改进 与培肥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
46、田防护与 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以及其他工程。工程建 设内容参照附录 B,工程技术要求参考附录 C。 6.1.4 田间根底设施占地率指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 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工程设施占地面积与 建设面积的比例,田间根底设施占地率应不高于 8%。地类划 分参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执行。 6.1.5 根底设施使用年限指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各项基 础设施正常发挥效益的使用年限,一般不应低于 15 年。 6.1.6 建成后耕地质量等别应到达所在县的较高等别,粮 食综合生产能力应有显著提高,粮食产量水平应到达当地高 产水平,并保持持续增产能力。
47、6.2.1 土地平整 土地平整工程指为满足农田耕作、灌排的需要,以 及一定的肥力条件而进行的田块修筑和地力保持措施。包括 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和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 6.2.2 耕作田块指由田间末级固定沟、渠、路等围成的基 本单元。应合理规划耕作田块、提高田块归并程度,实现耕 6 作田块相对集中。田块的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地形地貌、作物 种类、机械作业效率、灌排效率和防止风害等因素确定。 6.2.3 应实现田面平整,地面灌溉田块应减小横向地表坡 降,喷灌微灌田块可适当放大坡降,纵向坡降应根据不同区 域的土壤和灌溉排水要求确定。 6.2.4 地面坡度为 525的坡地区,土层深厚时,应尽 可能一次修成水平
48、梯田;坡地土层较薄时,可以先修成坡式 梯田,再经逐年向下方翻土耕作,减缓田面坡度,逐步变成 水平梯田。丘陵区梯田化率应不低于 90%。 6.2.5 梯田修筑应结合小流域治理,与沟道治理和坡面防 护工程相结合,提高防暴雨冲刷能力。土地平整后形成的田 坎应有配套工程措施进行保护,宜因地制宜地采用土坎、石 坎、土石混合坎或植物坎等保护方式。 6.2.6 一般农田应通过机械深耕深松,保持耕作层厚度在 20cm 以上。土层较薄的农田,应通过客土回填,使农田土体 厚度到达 50cm 以上,有条件的地方,过沙或过粘的土壤宜 通过客土调节土壤质地,使其符合耕种要求。 6.2.7 新开垦荒地、地块归并和坡改梯等
49、工程实施时,应 防止打乱表土层和生土层,应先将肥沃的表土层进行剥离, 待土地平整或坡改梯完成后,再将表土层回填到农田中。6.3 6.3.1 土壤改进与培肥 土壤改进与培肥工程指为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 土壤肥力和养分平衡状态,以及消除影响作物生长的土壤障 碍因素而进行的工程、机械、化学、生物等措施。包括有机 质积造和施用、测土配方施肥、节水农业、土壤酸化防治、 盐碱土壤治理等。土壤培肥标准应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标 准?NY/T 2148-2021规定。 6.3.2 土壤改进与培肥措施应连续实施不少于 3 年。通过 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翻压还田等措施到达高产 土壤肥力水平,土壤有机质含
50、量到达 15g/kg 以上。施用的 有机肥料应符合?有机肥料标准?NY 525-2021规定。 禁止将利用垃圾、污泥及各种工矿废弃物制作的有机肥投入 到农田中。 6.3.3 应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施用氮磷钾及中微量元 素肥料,防止单项养分元素在土壤中的超量富集,保持土壤 各种养分含量间的相对平衡,各项养分含量指标应到达当地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的“中或“高值水平。 6.3.4 酸化土壤宜通过施用生石灰或减少酸性肥料使用等 措施,使南方土壤 pH 值保持在 5.5 以上,北方土壤 pH 值保 持在 6.07.5。风沙和盐碱区农田土壤 pH 值不应高于 8.5。6.4灌溉与排水;6.5田间道路;
51、6.6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6.7农田输配电7管理要求土地权属调整 7.1.1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应查清土地权属现状,调查了 解土地权利人权属调整意愿,及时解决土地权属争议。 7.1.2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应依法进行土地确权,办理土 地变更登记手续,发放土地权利证书。 7.2 7.2.1 统计 应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统计报表制度,定期进行信 息的统计、汇总和上报。高标准农田建设统计报表包括高标 准农田建设根本信息表、高标准农田建设统计表和高标准农 田使用情况与效益表,见附录 D。 7.2.2 高标准根本农田建设情况应适时向社会发布。社会 发布宜采用报告、公告、蓝皮书等形式。 7.3 7.3.1
52、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 应采用信息化手段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利用的全过 程进行管理,实现集中统一、全程全面、实时动态的管理要 求。 7.3.2 应利用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开展定期报备, 实现信息“上图入库管理和信息共享。 7.3.3 应及时将记载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的有关管理、技 术等文件,以及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资料进行立卷归 档,确保材料真实、准确、完整。8.1 监测与评价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应开展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监测的 内容包括农田根底设施、耕作便利条件、土地利用状况、生 产管理水平等因素。耕地质量评定参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 程?GB/T 28407-2021、?农用地定级规程?GB/
53、T 28405-2021执行。 8.2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宜布设田间定位监测点,包括耕地 质量、农田土壤墒情和虫情定位监测点。 8.3高标准农田建设采取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 施等,应结合完成情况以及效益显现与发挥的周期分别组织 评价。 8.4 应适时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评价,对建设决策、 规划、设计、施工、利用等各阶段工作以及实施后效益等内 容,进行全面的跟踪、调查、分析和评价。9 9.1 9.1.1 建后管护与利用 农业科技配套与应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应加强农业科技配套与应 用。机械化耕、种、收综合作业水平应到达 50%以上。 9.1.2 良种覆盖率应到达 95%以上。 测土配方
54、施肥覆盖率应 到达 90%以上,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应到达 50%以上,有 条件的地方应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和节水农业技术。 9.2 9.2.1 根本农田划定与保护 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应按照?根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 TD/T 1032-2021规定划定为根本农田,并到达高标准基 本农田的标准,应按照?高标准根本农田建设标准?TD/T 1033-2021规定执行。 9.2.2 划定的根本农田应进行编号和登记造册,落实保护 责任,设立保护标志,实行永久保护。 9.3 9.3.1 工程管护与利用 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农户和专 业管护人员实施的管护体系。 9.3.2 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
55、那么,明确管护主体、管护 责任和管护义务,办理移交手续,签订后期管护合同。由管 护主体对各项工程设施进行经常性检查维护,确保长期有效 稳定利用。 9.3.3 加强土壤污染、地表沉陷、地灾防治等新技术应用, 提高高标准农田的防灾减灾水平。第三局部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建设内容、目标任务根据?全国高标准建设农田总体规划?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一、建设标准:一综合标准统筹考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业、水利、土地、林业、电力、气象等各方面因素,重点围绕农田土地生产能力、灌排能力、田间道路通行运输能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能力、机械化水平、科技应用水平、综合生产能力、建后管护能力等建设内容,
56、结合农作物区域规划、水利工程建设、生态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开展等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统一、层次清楚、结构合理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制定,要在梳理和分析现行相关标准的根底上,以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优先制定土地平整、土壤改进、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方面的标准。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标准的根底性、通用性技术要求制定国家标准: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根本要求,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通那么?;针对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利用和评价,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标准?。对需要在行业内标准和细化的技术要求,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那么?制定行业标准。各省
57、自治区、直辖市要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地方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充分考虑行业和地区的差异,做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上下结合、相互衔接、互为补充。二主要措施标准 水利措施 1灌溉工程 1灌溉系统完善,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水质符合标准,灌溉制度合理,灌水方法先进。 2湿润半湿润地区灌溉保证率:旱作区不低于75%,水稻区不低于 85%;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保证率:旱作区不低于 50%,水稻区不低于75%;其他地区一般不低于70%。 3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应低于 0.50;中型灌区不应低于0.60;小型灌区不应低于0.70;井灌区不应低于0.80;喷灌区、微喷灌区
58、不应低于0.85;滴灌区不应低于0.90。 4新建、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的小型水库、塘坝及引水渠首等工程,符合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技术标准规定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井灌工程做到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采补平衡;机井和泵站的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输变电设施配套齐全,综合装置效率到达有关标准标准。5输水、配水渠系管道,桥、涵、闸等建筑物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指标到达标准标准。 6推广各种适用节水和旱作农业技术。有条件地区,应积极采取膜下滴灌、喷灌等先进高效节水技术;灌溉条件较差的旱作农业区,应采取农艺、工程等旱作农业节水措施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 2排水工程 1防洪设计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 2排
59、涝设计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设计暴雨重现期不少于10年。设计暴雨历时和排出时间应到达:旱作区13 天暴雨13 天排除;稻作区13 天暴雨35 天排至耐淹水深。 3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通畅,排水渠系断面及坡度设计合理,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性能与技术指标到达有关标准要求,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符合当地机耕作业、农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 4有渍害的旱作区,在设计暴雨形成的地面明水排除后,应在农作物耐渍时间内将地下水位降到耐渍深度;水稻区在晒田期3 天内将地下水位降到耐渍深度。 5改造盐碱地要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在返盐碱季节前将地下水位降到农作物生长的临界深度以下。 3工程折旧和完好率 灌、
60、排等工程设施使用年限不低于15 年。田间灌、排工程及附属建筑物配套完好率大于95%。 农业措施 1农田工程 :平原地区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丘陵、山区15 度以下坡耕地,按照有利于水土保持要求,建成等高水平梯田地,地面平整,并构成反坡;土壤活土层厚度一般不小于25-30cm,田面宽度一般要到达3m 以上,田地埂稳定牢固南方地区的田埂要采用石块衬砌或建设生物梯坎,修建好排水沟、泄洪沟,到达防洪标准,防止水土流失。2土壤改进 :土壤耕作层到达20cm 以上,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 个百分点以上。 3良种繁育与推广:具有较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盆景出租合同
- 04设备采购合同关于医疗设备的复杂协议
- 高效委托加工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4年简单个人借款合同
- 2024宠物买卖合同范本模板
- 设备回购协议合同模板2024年
- 品牌旗舰店合作合同样本
- 2024年度云计算平台建设合同
- 个人门面买卖合同范本
- 2024年冷冻供货合同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珠海一中、广州二中等六校高三(上)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答案)
- 河南省信阳市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数学期中测试
- 第六章 一次函数(13个题型突破)
-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试卷(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三章 物态变化)(含答案)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国际私法》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5)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不能胜任工作解除劳动合同协议范本
- 2025届重庆市七校联盟数学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苏科版(2023)教学设计合集
- 2024年6月高考真题浙江卷化学试题(解析版)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学校深化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