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烟尘碳捕集过滤材料公司企业文化_第1页
工业烟尘碳捕集过滤材料公司企业文化_第2页
工业烟尘碳捕集过滤材料公司企业文化_第3页
工业烟尘碳捕集过滤材料公司企业文化_第4页
工业烟尘碳捕集过滤材料公司企业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泓域/工业烟尘碳捕集过滤材料公司企业文化工业烟尘碳捕集过滤材料公司企业文化xx有限公司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13641259 一、 项目简介 PAGEREF _Toc113641259 h 2 HYPERLINK l _Toc113641260 二、 产业环境分析 PAGEREF _Toc113641260 h 6 HYPERLINK l _Toc113641261 三、 坚持标准引领,完善质量保障能力 PAGEREF _Toc113641261 h 10 HYPERLINK l _Toc113641262 四、 必要性分析 PAGEREF _

2、Toc113641262 h 11 HYPERLINK l _Toc113641263 五、 CS的基本内容 PAGEREF _Toc113641263 h 11 HYPERLINK l _Toc113641264 六、 CS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PAGEREF _Toc113641264 h 21 HYPERLINK l _Toc113641265 七、 跨文化管理 PAGEREF _Toc113641265 h 25 HYPERLINK l _Toc113641266 八、 资本流动与文化流动 PAGEREF _Toc113641266 h 32 HYPERLINK l _Toc1136412

3、67 九、 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力量 PAGEREF _Toc113641267 h 34 HYPERLINK l _Toc113641268 十、 培养名牌员工 PAGEREF _Toc113641268 h 37 HYPERLINK l _Toc113641269 十一、 企业文化的完善与创新 PAGEREF _Toc113641269 h 42 HYPERLINK l _Toc113641270 十二、 企业文化的“盘点”与分析 PAGEREF _Toc113641270 h 44 HYPERLINK l _Toc113641271 十三、 切入点的选择 PAGEREF _Toc11

4、3641271 h 48 HYPERLINK l _Toc113641272 十四、 启动时机的选择 PAGEREF _Toc113641272 h 49 HYPERLINK l _Toc113641273 十五、 经济环境 PAGEREF _Toc113641273 h 53 HYPERLINK l _Toc113641274 十六、 社会文化环境 PAGEREF _Toc113641274 h 59 HYPERLINK l _Toc113641275 十七、 组织机构管理 PAGEREF _Toc113641275 h 64 HYPERLINK l _Toc113641276 劳动定员一览

5、表 PAGEREF _Toc113641276 h 64 HYPERLINK l _Toc113641277 十八、 SWOT分析 PAGEREF _Toc113641277 h 66 HYPERLINK l _Toc113641278 十九、 发展规划分析 PAGEREF _Toc113641278 h 77项目简介(一)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有限公司(二)项目地点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三)项目进度结合该项目的实际工作情况,xx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四)

6、项目提出的理由1、符合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了多项发展规划或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政策的出台鼓励行业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促进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本行业健康快速发展。2、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广阔的终端消费市场及逐步升级的消费需求都将促进行业持续增长。3、公司具备成熟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工艺研发,公司已经建立了丰富完整的产品生产线,配备了行业先进的染整设备,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工艺,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染整综合服务。公司通过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等方式,建立了一支团结进取的核心管理团队,形成了稳定高

7、效的核心管理架构。公司管理团队对行业的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管理、人才管理等均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及时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对公司战略和业务进行调整,为公司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4、建设条件良好本项目主要基于公司现有研发条件与基础,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对研发测试环境的提升改造,形成集科研、开发、检测试验、新产品测试于一体的研发中心,项目各项建设条件已落实,工程技术方案切实可行,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提高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具备实施的可行性。产业用纺织品用于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是新材料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纺织工业高端化的重要方向。(五)建设投资估算1、项目

8、总投资构成分析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8191.5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2281.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04%;建设期利息613.1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8%;流动资金5297.0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79%。2、建设投资构成项目建设投资22281.26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9292.0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517.80万元,预备费471.39万元。(六)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646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51149.

9、77万元,纳税总额6248.54万元,净利润9849.3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6.71%,财务净现值15862.0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42年。2、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28191.541.1建设投资万元22281.261.1.1工程费用万元19292.071.1.2其他费用万元2517.801.1.3预备费万元471.391.2建设期利息万元613.191.3流动资金万元5297.092资金筹措万元28191.542.1自筹资金万元15677.522.2银行贷款万元12514.023营业收入万元646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

10、51149.775利润总额万元13132.516净利润万元9849.387所得税万元3283.138增值税万元2647.699税金及附加万元317.7210纳税总额万元6248.5411盈亏平衡点万元22707.36产值12回收期年5.4213内部收益率26.71%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15862.00所得税后产业环境分析统筹谋划全省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开发和城镇化发展,深入实施“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一核两带一板块”区域布局,推动形成各具优势、融合互动、多点支撑、竞相发展的经济板块。深入推进昌九一体化按照“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

11、起”总要求,全面提升昌九整体实力和发展活力,构建我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引领带动全省发展升级。强化昌九核心引领作用深入实施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战略,加强与周边地区空间规划、公共交通、产业体系、体制机制等衔接,着力构建南昌大都市区,进一步辐射带动抚州、宜春、新余、上饶、鹰潭等部分区域发展。全面推进九江新一轮沿江开放开发,加快九江中心城区与沿江县城联动发展,优化、集约开发港口资源,强化沿江产业协作,着力打造我省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门户。聚焦聚力昌九新区建设,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引导高端要素向昌九新区集聚,形成支撑昌九一体发展和对接国家战略的“引擎”。推动产业竞合发展准确把

12、握昌九产业发展定位,支持南昌优先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业高端环节,推动九江优先集聚发展重化工业和优势制造业,加快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新型产业体系。支持建立昌九产业联盟,加强航空、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制造业协作,推动旅游、物流、金融、服务外包、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共建现代生态农业品牌和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现代特色农业集聚区。全面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形成昌九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昌九大道、昌九客专等重大项目建设,建设畅通高效、无缝对接的快速通道,加强南昌等内河港口与九江沿江港口对接,完善港口物流和集疏

13、运体系。积极推动创新资源合理流动,加快实现教育、医疗资源共享、社保互通,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领域合作平台。推动大气、水污染治理联防联控,共同开展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保护与建设。构建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协作,建设“平安昌九”。着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强化赣州在“苏区振兴”战略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其在对接珠三角中的桥头堡作用,以主攻工业为强动力,加快建设赣州都市区,集聚发展“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三南”加工贸易承接示范地,形成“一核两区”引领、全面振兴发展的新格局。以吉泰走廊为重点,推动“五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重要增长带。支持抚州沿向莆线优

14、化生产力布局,深入推进昌抚一体化和赣闽开放合作。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建设一批保基础、管长远重大项目。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打造千亿产业、培育百亿企业。实施重点平台集聚提升工程,统筹推进30个重点平台建设,促进平台差异发展。全面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围绕苏区同步小康目标,集中力量打好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战,加大精准脱贫推进力度,尽早消除苏区绝对贫困现象。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造、农村道路建设等重点民生工程,提前解决好突出民生问题。加快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低保、大病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等保障制度,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切实增强县乡医疗能力,使苏

15、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落实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推动涉及长远发展重大项目落地。促进赣东赣西“两翼齐飞”进一步优化沿沪昆线“两翼”生产力布局,积极支持赣东、赣西区域板块发挥优势、壮大实力,促进赣东、赣西内部融合、双向发展,打造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重要增长带。全面提升赣东开放合作水平充分发挥上饶、景德镇、鹰潭区位优势,加快大通关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与长三角、海西经济区全方位合作对接,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吸引新材料、新能源、航空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聚,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加快赣东旅游一体化发展,推进资源共享、客源互动、品牌共建、市场齐

16、管,加快建设赣东旅游精品圈,推动设立跨省无障碍旅游区,打造全国著名的文化生态旅游地。促进农业开放,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农业合作示范基地、农产品出口基地,打造沿海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赣西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充分发挥新余、宜春、萍乡特色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建设动力储能电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基地,提升钢铁、煤炭、建材、盐化等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构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着力建设“新宜萍”城镇密集带,建设跨行政区转型合作试验区,加快赣西一体化发展,促进与长株潭城市群全面深化合作,打造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加快完成赣西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资源枯竭型

17、城市、城市矿产等建设,加快建设昌铜生态经济带,开展袁河全流域生态环境整治试点,打造“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坚持标准引领,完善质量保障能力加强标准体系协同建设。推进上下游企业标准协同研究发布,推进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土工、过滤、海洋等应用领域重点产品标准与应用规范的制修订。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大国际标准转化力度,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开展行业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在绳索、个体防护等领域开展国际对标工作,逐步缩小国内外产品质量差距。鼓励社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开展质量评估,推动高端品质认证和质量评价工作,培育优质品牌。必要性分析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

18、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CS的基本内容(一)CS战略的逻辑起点“顾客”和“顾客满意”两个概念是全部CS理论的基石。1、CS的顾客观CS把顾客分成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内部顾客不仅包括员工,也把股东视为企业的基本顾客,把生产部门视为采购部门的顾客,甚至把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工序之间的关系也视为顾客关系。至于外部顾客,除了从广义上把经销商和供应商作为顾客外,也把狭义的“外部顾客”(消费

19、者)具体分为三个层次,即忠诚顾客、游离顾客和潜在顾客,并主张把重点放在巩固忠诚顾客上,并不断吸引游离顾客和潜在顾客,确保企业对顾客研究的细化和服务的针对性。2、CS的顾客满意观顾客满意指顾客接受有形产品或无形产品后,感到需求满足的状态。CS的顾客满意观具有如下含义:(1)顾客的满足状态主要来自于顾客消费了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之后,它是一种心理体验。(2)顾客满意是建立在道德、法律和社会责任基础之上的,有悖于道德、法律和社会责任的“满意”不是顾客满意的本意。(3)顾客满意有鲜明的个性差异,甲满意,乙未必满意,企业应在追求顾客总体满意的基础上,不拘泥于统一的服务模式,因人而异,为顾客提供有差异的满

20、意服务。(4)顾客满意是相对的,很难达到绝对满意,因此,企业应不懈地努力,向绝对满意,方向努力。顾客满意包括三个层次,即物质满意、精神满意和社会满意,使直接顾客在物质与精神方面满意,也使间接顾客一社会满意,才是顾客满意的最高境界。摩托罗拉公司对CS的解释比较准确地界定了CS的基本内涵。摩托罗拉公司对“Total Customer Satisfaction”这三个英文单词做的解释是:Total:100%。具体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指使顾客感到100%的满意;二是指全员参与(TotalInvolvement),即顾客满意是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和行为准则,顾客满意需要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来达成。Cust

21、omer:不是单纯指“消费者”(Consumer)。Customer包括外部顾客(ExteriorCustomer)和内部顾客(InternalCustomer)。Satisfaction:即满意,甚至超过顾客期望。在摩托罗拉公司几乎所有的重要文件上,都在醒目位置标明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基本目标(FundamentalObjective)使顾客完全满意。”这是摩托罗拉公司从1928年走到今天,不断沉淀下来的独特公司文化的核心。从总经理到员工,公司上下身体力行“顾客满意”的原则,其结果是公司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衰退、多数公司经营业绩不佳的阴影下,摩托罗拉公司却连续数年

22、实现大幅度增长,成为美国经济中璀骤的“企业之星”,迅速跻身世界经济前50名,成为全球个人通信电子设备之魁首。(二)CS系统CS系统由理念、行为、视听、产品与服务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推动而形成。完整的CS系统包含以下子系统。1、理念满意系统建立理念满意系统,主要是把体现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的理念,如企业宗旨、经营哲学、质量观、服务观、环保观、责任观、法律观、创新观和盈利观等定格下来,并向社会传播,接受顾客的检验。CS的理念基于以下认识:(1)顾客养活了企业,企业应心存感激;(2)顾客向企业支付了使企业满意的钱,企业有义务和责任向顾客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3)顾客的需求就是企业的机

23、会,企业对机会的把握,不仅是为了更多的盈利,而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顾客;(4)顾客永远是正确的,即使个别顾客偶有错误,也在所难免,只要企业以诚相待,终究可以感动顾客,使其纠正错误;(5)顾客是有理性、有情感、有个性的人,每个人都应受到尊重;(6)企业只能引导顾客,而不能误导顾客,可以创造顾客而不能教育顾客,更不要企图改造顾客;(7)企业只能认同顾客的价值观,而不能要求顾客必须接受企业的价值观;(8)顾客满意是鉴定企业一切行为的唯一标准,企业只能适应顾客,而不能让顾客适应企业;(9)在外部顾客与内部顾客发生矛盾时,以外部顾客的满意为主导;(10)顾客满意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它可以随时间向有形资产转化

24、,多一个满意顾客,多一份无形资产。2、行为满意系统行为满意系统具体包含感觉系统(对顾客信息的感知机制)、传入系统(把顾客信息传向运行中枢的机制)和决策系统(对顾客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的机制)、效应系统(全面执行决策的机制)和反馈系统(对行为后果带给顾客满意度进行全面调查、修正和信息反馈的机制),构成一个封闭的环路。行为满意系统的目标是给顾客带来最高级度的行为满意,保证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确保这一系统的正常运行,企业必须确定合理的管理行为模式、经营行为模式和服务行为模式,制定科学的生产管理规程、人事管理规程、财务管理规程和事务管理规程等。同时,必须使全体员工认同系统,认真履行职

25、责并按制度规范办事。3、视听满意系统视听满意系统具体包含企业或品牌名称满意、标志与标准字满意、色彩满意、环境满意、服装服饰及事物用品等视觉整合满意、公司歌曲满意、广告和展示陈列满意等。视听满意系统与CI中的VI和FI相近,所不同的是,它强调给予顾客更直接、更亲切的视听综合感受,帮助顾客认识和监督企业,提高顾客满意度。如正大集团有一首歌,名为爱的奉献,广为传唱,不仅使正大客户及社会公众了解了正大,而且对正大产生了一定的满意感。4、产品满意系统产品满意系统的具体内容是:产品设计满意,即按照顾客满意要求进行开发和改良;产品质量满意,即按照建立在顾客满意基础之上的产品标准进行生产;产品功能满意,即适应

26、顾客需求变化,在为顾客提供卓越的产品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的基础上,强化美学功能,满足顾客的审美需要;产品包装满意,即以顾客满意的标准,尽力在合理的成本内使包装同时兼具保护、识别、美化、联想、衬托等更多功能;产品品位满意,即有针对性地满足顾客对产品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需求;产品价格满意,即以顾客满意的合理价格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5、服务满意系统建立服务满意系统主要包括:确定科学合理的服务指标;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的训练;建立服务满意的考核办法;对达成服务满意的行为进行强化等。服务做得好可以弥补产品的一些缺陷,降低顾客在产品上的不满意程度。确保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关键是要更新服务理念,使每个服务者

27、明确服务优劣带来的结果:服务质量提高1%,销售额就能提高1%;一名满意顾客会带来8笔生意,其中至少有一笔会成交。对于服务者而言,良好的服务可以丰富自己的服务知识,锻炼才能,提高修养,受到尊重,获得优厚的报酬。而怠慢一名顾客,会影响40名潜在顾客,使企业丧失市场,也丧失信誉。对于服务者而言,冒犯顾客,使顾客产生了挫折情绪,对顾客是一种“犯罪”,自身会感到心里不安,也被别人看不起,收入还会下降。(三)CS经营方式企业按CS的要求调整过去的经营方式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崭新的经营方式,即CS经营,CS经营实质上是要不断地提高顾客对于企业的满意度,化解那些表明不满的顾客。的不满意感,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且稳

28、定的发展。1、 “顾客满意型”组织形态过去的企业组织,多数是围绕贯彻经营者意图,制造合格产品来设置组织,往往形成“金字塔形”的组织形态,只有最底层的执行者才与顾客相关,而他们的工作也仅仅是为了执行计划和完成上级的指令。CS经营方式提出了全新的企业组织形态“顾客满意型”组织形态,它以顾客的需求为核心,要求全员参与,以顾客接待者为行动主体,明确领导者职责,再以其他职位支持顾客接待者。其思考与运营方式直接体现了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的经营观念。2、CS营销策略创新长期以来,多数企业采用的是竞争导向的营销策略,其焦点是保持或扩大市场占有率,因此营销策略的重心放在竞争者身上。CS经营的营销策略认为真正重要的是

29、先下工夫去了解顾客的真实需要,再设法予以满足,由此而获得优势。例如,日本的山叶钢琴公司一度陷入衰退之中,又面临韩国低价位产品的竞争,经营举步维艰。然而,山叶钢琴公司并未采用直截了当的竞争策略,如降低成本或增加产品品种等;与此相反,它使用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即经过调研,以新眼光重新定位本身的产品和顾客需要间的关系,为其产品增设了一项特殊功能:结合数据和光学技术,将顾客自己喜欢的钢琴演奏录在磁碟片里(也可以直接购买这种磁碟片),插入公司提供的特殊装置中,即可带动键盘,并精确地弹奏出动人的乐曲来。这种产品上市以后,因能为顾客创造出令他们满意的价值,因此立即在市场上形成抢购狂潮,使停滞的钢琴市场重

30、新活跃起来。探究山叶钢琴公司营销取得成功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以追求给予顾客满意的产品为出发点,独辟蹊径,而不是与竞争者针锋相对,这实际上是一种“蓝海战略”。3、CS经营方式三原则(1)重视与顾客的接触点。顾客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面对面及电话接触等对所得到的服务进行默默评价。如果“接触点”的工作做得好,超过顾客期望,则产生正面评价;低于顾客期望,则产生负面评价。CS经营要求以企业与顾客的“接触点”及真实评价为经营的出发点和关键点,企业须站在顾客立场,努力使“接触点”的工作达到最优的状态。北欧航空公司总经理卡尔森非常重视与顾客的接触点。他的看法是:一线员工每天在顾客“接触点”上发生5万次的接触,

31、他们服务质量的好坏,关乎整个公司的经营。顾客满意不仅仅是在一个方面达到100%,而应在100个方面同时提升。卡尔森的新观念改变了整个公司的经营观念,公司全方位改善了与顾客接触点的工作,使北欧航空公司在衰退中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2)定期、定量、综合测定。要想使CS经营由观念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经营方式,企业必须定期、定量地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综合测定,只有在对现有的真实情况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客观地确定企业经营中与“顾客满意”目标有差距的重点领域,从而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经营。(3)由经营管理者主导,全公司共同推行。CS经营须由掌握决定权的经营管理者以身作则,采取行动。因为要使CS真正成为企业经

32、营的主线,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把握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问题所在,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例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决定推行CS经营方式时,以公司社长担任CS活动委员会的委员长,以社长无所不在的权威来支持CS工作的开展,从而大大提高了活动的成效。(四)CS价值链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可以作为公司创造更多顾客价值,以便最终让顾客满意的一种重要方法。每一个企业都是通过设计、生产、配送、销售等多个基本环节和辅助环节完成经营活动的。价值链可分为九种价值创造活动,其中包括五种基本活动和四种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进货、生产、发货、经销和服务一系列活动;辅助活动发生在这些基本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包括采购、技术开

33、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管理。由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所衍生出来的还有计划、会计、法律和政府事务等。企业管理的任务就是要检查每个价值创造活动中的成本和绩效,并寻求改进。企业应当研究并估计竞争者的成本和绩效,以作为超越的基准。如果企业能在某些活动方面超越竞争者,它就能获得竞争优势。企业的成功不仅依赖于每个部门工作的好坏,还有赖于各部门之间协调的程度。人们经常看到公司各部门总是努力寻求部门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公司和顾客利益的最大化。一个公司的信用部门可能会花很长的时间审核潜在顾客的信用情况,以免发生坏账,而此时,顾客却一直在无奈的等待之中,这在无形中筑造了一道阻碍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高墙。解决这个问

34、题的关键,就是要加强核心业务流程管理,强化各职能部门的投入与合作。核心业务流程包括新产品实现流程、存货管理流程、订货一汇兑流程和顾客服务流程。有竞争力的企业都是在管理这些核心流程中显示出卓越的才能,它们能够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提高顾客满意度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当然,企业要赢得顾客的信赖和满意,除了完善自身的价值链外,还需要谋求与供应商、经销商的最佳合作,完善供应链,共同改进顾客价值让渡系统的绩效。CS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一)CS的起源及本质CS出于英文“TotalCustomerSatisfaction”的缩写,意为“顾客完全满意”、“顾客满意”或“顾客满意战略”。1、CS的起源与盛行CS始

35、于1986年一位美国心理学家的创造。当年,一家美国市场调查公司以CS理论为指导公布顾客对汽车满意程度的排行榜;1989年瑞典据此建立了“CSI”,即顾客满意指标。后来,日本丰田、日产两大汽车公司分别导入CS战略,拉开日本CS战略流行的序幕。东日本旅客铁路公司、日立公司、高岛屋百货公司等很多企业先后成为本行业CS战略的先锋和旗帜。1991年美国营销学会召开了第一次CS会议,讨论如何以CS营销战略来应付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变化。自此以后,CS在全球发达国家流行开来,在企业界演绎出一场CS革命。CS战略适应市场的变化而产生。随着时代的变迁,顾客的需求也逐渐变化并逐步提高。日本学者武田哲男认为,就消费者

36、需求而言,它已逐渐从“战后物质缺乏时代”“追求数量的时代”“追求品质的时代”“追求感情的时代”,进一步转变为今天“因高附加值所附带的满足感、充实感”的时代。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往往是“舒适、便利、安全、安心、速度、跃动、开朗、清洁、愉快、有趣”等等,而很少出现对商品本身的要求。换句话说,今天人们所追求的是具有“心的满足感与充实感”的商品,是高附加价值的商品,追求无形的满足感的时代已经来临。就我国的情况而言,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迅速跨越了“物质缺乏时代”和“追求数量的时代”,而“追求品质的时代”和“追求感情的时代”几乎同时到来。商品的设计与形象的好坏已成为企业间竞争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企

37、业在努力提升商品质量之外,大幅度改善商品的设计与品味以及企业的形象。随着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如麦当劳、摩托罗拉、索尼、诺基亚、奔驰、XO等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它们带来了以“心的满足感与充实感”为诉求的高附加价值的商品,给中国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可以预见,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不可避免地把中国带人“顾客满意”时代。2、CS的本质CS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有效的经营战略。它以“顾客为尊”、“顾客为始”和“顾客为中心”的理念为指导,从顾客满意的角度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彻底检视与整合,形成“顾客满意经营”的特殊经营模式。它要求企业通过发掘自身经营范围内产品和服务能够达到顾客满意的潜力,使其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向顾客

38、满意的标准逼近,实现其经营个性化,做到让顾客在接受该产品和服务后达到满意状态。可以说,CS能够使企业经营彻底走向顾客导向,它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实质内容。因为在企业竞争力的要素中,经营实力和市场占有率都是一时的,而以顾客导向策略所创造的“忠诚顾客”则是永久的。(二)CS对企业文化的推动1、引导企业走向“顾客中心论”CS战略推动传统企业文化的变革,引导企业从“企业中心论”走向“顾客中心论”。对于一个老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多年传统的积淀,其中有它成功的经验、既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种文化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市场的变化不敏感,同时也不愿意自我变革。CI虽然在促使企业文化市场化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未能

39、冲破“企业中心论”的窠白。CS的兴起,适应了市场变化的趋势,倡导以“顾客中心论”为出发点和战略重点,把顾客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各项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唯一尺度,围绕顾客进行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服务。这种立足于顾客的营销战略与策略,追求的结果是贡献,反映的是顾客价值,通过为顾客创造价值,实现企业价值。另外,CS也强调在满足顾客全方位的需要的同时,满足社会需要,强调维护社会利益、社会道德价值、政治价值和生态价值。这些理念都是与具有高文化属性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反映的是一种完全顾客导向型的企业文化。CS既推动了企业文化的变革,又引导企业走向“顾客中心论”。2、丰富企业文化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企业文化管理

40、是围绕人本管理展开的,企业文化管理的最初动机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而就其最终目的来说无疑应该是使顾客满意。因为只有让顾客满意,企业才能长久地保持顾客,也才能实现对利润增长的追求,并始终保持员工对企业的忠诚。CS战略的实施,推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逐渐由管理领域向经营领域扩展,人本管理之“人”,也由员工扩展到顾客,以顾客为本和以员工为本同样成为企业文化的主旨,这也意味着企业文化管理必须紧紧围绕既让员工满意、又让顾客满意来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讲,CS战略的实施本身就构成了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围绕“顾客满意”所作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进行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跨文化管理(一)跨文

41、化问题的表现根据以上分析,由于国际资本流动,加之人才、技术、商品流动,从而引发跨文化管理问题。世界经理人文摘对跨国经营管理中的文化困境这样描述道:全世界的驻外经理都不约而同地发现他们处于一个两难境地,夹在总公司和当地办事处之间不知所从。跨文化问题几乎在全球跨国企业中普遍存在,而且问题相当复杂。这里仅就中外合资企业的跨文化问题进行分析。德国学者帕特里希亚派尔一舍勒对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问题的归纳很有价值。他认为跨文化问题主要表现在:(1)人事管理方面的跨文化问题。包括难以挑选出合适的外籍雇员;中方员工提升机制中的“枪打出头鸟”问题;对“职位基础”的错误理解;因“裙带关系”引起跨文化冲突;培训和进修

42、体制中的“机会主义”问题;与中国相异的西方领导风格不适用;欧洲的“共同管理”原则引致的跨文化问题;领导中的“压抑效应”导致“自立机制”问题。(2)积极性管理中的跨文化问题。包括调动积极性的各种手段提不起人的兴趣;个人创造性难以调动;对中国人强烈的集体归属需求估计不足;人际关系先于劳动与工作质量,工资体制和福利待遇中的跨文化问题;因不同的教育体制产生各种问题;与“外国人”合作不可靠。(3)交际管理中的跨文化问题。包括语言障碍;交际障碍,效率低;内部语言规则不为人知;合作中各行其是,不协调;各部门间协调障碍;会谈结果不令人满意;信息交流中的各种问题。(4)目标和计划管理中的跨文化问题。计划问题;效

43、率意识与无时间、无利润观念相抵触;质量保证与目标问题;衡量行动余地需要的不同尺度。(5)决策管理中的跨文化问题。决策标准不一致;决策过程不同;决定过程不同;不愿承担责任;缺乏个人主动性;缺乏参与精神。(6)组织管理中的跨文化问题。非正式等级和团队组成;合作愿望受到抑制;革新愿望缺乏引导;没有充分的冒险准备;团队生产力降低,团队凝聚力欠缺;工作岗位设计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鲜为人知。(7)监督管理中的跨文化问题。中国人习惯受到严格监督,因此对监督的需要程度不同;凭感情采取的惩罚手段无用;对质量要求不同,感受也不同;工作任务描述不具体,质量无保证。导致跨文化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多,从文化层面上看主要有

44、以下几点:(1)目标不一致,双方(或多方)经营者同床异梦。(2)经营理念不同。双方(或多方)经营者有的着眼于长远,坚持诚信经营,追求“双赢”或“多赢”;有的则只注重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发展,热衷于一次性博弈,较少顾及企业信誉。经营理念不一致主要通过经营决策和策略实施表现出来。(3)领导风格有差异。中、外方企业家表现出的在决策时的独裁与民主、管理中的讲等级与讲平等、行动中的注重程序化与雷厉风行等作风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4)价值观有冲突。反映在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在一起工作时,认识问题、判断事物的标准不一样。(5)语言文化与行为举止交流障碍。中文的用语习惯、表达方式、用词标准、语言思维模式

45、以及中国人的行为举止和英、日语等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出现较大交流障碍,甚至带来误解和矛盾。(二)跨文化管理模式与内容跨文化管理就是在合资企业经营过程中,对来自不同文化的管理冲突与摩擦所进行的沟通、调解、包容与融合。跨文化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化解文化冲突,共建共享新的企业文化。1、跨文化管理模式(1)外资文化主导型。这种模式充分尊重和采纳国外投资方的管理模式与经验,把外方母公司文化移植到合资公司,作为合资公司文化的主脉。这种模式以整个公司崇尚效率,为最高原则,强行灌输外方文化理念。推行这种模式经常出现的问题是,由于外方管理者不大理会本土文化及其影响,尊重本地员工的行为方式和感情不够,容易遭到中方管

46、理者和员工的排斥和抵触。(2)中资文化主导型。这种模式以中国投资方的管理模式与经验为基础,以中国企业文化作为合资企业的主导文化。这种模式注重人际关系,关注员工的社会福利,按员工的资历决定其升迁。推行这种模式,企业文化的适应性强,但往往不能较好地学习与吸收外方的先进文化与管理经验。(3)中外文化合作型。这种模式对文化差异较大的投资双方均给予充分的尊重,以合作为原则,通过沟通,取长补短,寻找价值共同点。这种模式的管理,其主要手段就是沟通,运行过程中有时效率不高。(4)中外文化融合创新型。即在充分挖掘中外双方企业文化优点的基础上,以契合文化为导向,结合合资企业的发展特点,创造其独特的企业文化。西安杨

47、森的鹰雁精神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2、跨文化管理的实施对跨文化管理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查尔斯汉普顿特纳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主办的“风云际会对话中国”大师论坛上,简化为三条:同化、规范与融合。(1)同化。即通过沟通,使外籍员工认同公司的愿景,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归属感以及对公司品牌的自豪感,增进其对公司基本架构和营运情况的了解,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融入公司的日常运作。(2)规范。即要求企业制定清晰、完整、稳定的公司政策和各种规范,并要求所有中外员工共同遵守,进行规范化管理。(3)融合。即要发挥中国企业人性化管理的独特优势,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再动之以情,对外籍员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

48、方面,加强人性化的关怀,帮助他们排除陌生感、孤独感。在同一次论坛上,明基集团全球副总裁洪宜幸提出了自己在跨文化管理上的五点主张:(1)避免偏见。在确立企业文化时,领导者应该学会用中性词来描述与文化相关的事物,尽力避免或消除文化偏见。(2)包容其他文化。经营管理者必须学会包容相互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各种文化。(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意识是文化管理者的必备素质,同样也是跨文化管理者的必备素质。如果一位跨国企业的经理人对自己所在的文化价值体系自视极高,坚持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及他人感受,必将导致不良后果。毕竟,相互尊重是跨文化管理最重要的基础,也是解决一切文化冲突的前提。(4)注意细节。对于管理者

49、来说,了解其他文化,并有了包容的意识和尊重的态度还不够,他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其他文化的具体细节,因为对细节的处理能体现一个跨文化管理者的专业素养。(5)在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双赢的文化,达成一种平衡。这种价值观必须具有开放性、兼容性、持久性等特点,把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加以融合,以适应本地化管理的需求。查尔斯汉普顿特纳教授和洪宜幸先生的上述看法无疑对实施跨文化管理具有很大参考意义。对于一个新创办的中外合资企业而言,在跨文化管理上还有如下值得注意的问题:(1)跨文化管理前移,在合资谈判中就充分考虑投资各方的文化融合问题,尽早制订跨文化管理计划。(2)确定专职的跨文化管理人员,具体从事调研、

50、沟通、协调和文化导入与管理工作。(3)选择适合的管理模式。在对投资双方资本和人力资源投入状况、市场竞争力、管理经验、文化背景以及管理者、员工素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基础上,选择并确定适合的跨文化管理模式。多数情况下,以中外文化融合创新型的模式为首选。(4)加强跨文化培训。跨文化培训是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文化差异问题的基本方法。跨文化培训要达成的目标是,加强人们对不同文化环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人们的沟通和理解;将企业共同的文化传递给员工,增强企业文化凝聚力、理解力和执行力。资本流动与文化流动(一)全球资本流动趋势从本质上说,资本是无差异的人类一般劳动成果的生成、凝结和积累。资本

51、具有流动性。当一国资本跨出“国界”流入他国时,就成为国际资本。经济全球化程度越高,国际资本流动的量越大,速度也就越快。近些年来,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主要国家国际资本流动数据惊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到2005年年底,成为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国际资本流入市场,同时,对外投资也不断增长,每年达到数十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在日益增加的国际资本流动中,跨国并购迅猛增长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一个重要趋势,新建企业而形成的国际直接投资比例下降。(二)资本流动带动企业文化交流资本流动与文化的传播、交流是相辅相成的。单方面讲,国际资本的流动,即资本由一国进入他国市场,就会把资本输出国的企业文化或多或少带人资本输

52、入国。由国际资本流动带动的企业文化交流,其交流规模及影响是与国际资本流动量相关的。由于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开放度等方面的差异,国际资本在世界各国间的流动是不均衡的。有些国家经济相对封闭,基本上不与国际资本发生联系,或只发生少量联系;有些国家经济比较开放,国际资本输出输入的量就比较大;有些国家开放度很高,则国际资本流动频繁,数额巨大。因此,企业文化在世界各国间的交流也是不均衡的。一个国家吸收的国际资本越多,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就越大。当然,这与国际资本输出国与输入国的文化背景、管理水平有关系,国际资本输出国的文化和管理越有优势,对输入国的冲击也就越大。同时,创新波及理论认为,思想的传播或交流

53、,在文化背景相同的群体内部较容易。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吸引外资较多的国家,民族文化有一定优势,但由于企业文化不够成熟,管理水平也比较低,因此受国际资本带来的文化影响也比较大;在中国引进的国际资本中,除有与祖国大陆文化背景相同的港澳台地区的资本外,还有与中国文化背景差距较大的欧美等国的大量资本,这些资本携带的文化肯定对中国本土企业文化有较大的冲击。由于国际资本带动全球企业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不管是采取独资、合资与合作,还是并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经营者管理思想的冲突、不同国籍员工之间的价值冲突、员工与管理者的价值冲突以及具有国际资本背景的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时常发生,因此,跨文化管理问题已经成为

54、世界各国企业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力量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企业员工是推动企业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力量。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创造、不断实践文化的过程。(一)企业文化的创造者企业员工身处生产经营第一线,他们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精神文明。企业文化既体现着企业家的智慧,更体现着员工的智慧。在企业中,个别员工也许不是最有智慧的,不一定比得上高层管理者和企业家,但他们作为一个群体,集体的智慧是最强大的,正是靠着他们集体的聪明才智,不断丰富着企

55、业文化的内容,推动着企业文化的革新与进步。比如,企业员工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中,接触到大量的科技信息,迸发出很多先进思想的火花,这些信息和思想火花集中起来就可能成为一种新文化的材料,技术与产品的开发过程也就变成文化的变革过程,创新思想、宽容失败以及实事求是的文化观念可能由此而生。再如,员工从事生产活动,面对现代化大生产,分工细密,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出现纸漏,就会影响整个生产过程,因此协作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应运而生;同时,现代化作业要求人们办事认真,遵守规范和标准,因此也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和严谨、严格、严密、严明的工作作风。又比如,员工从事营销活动,与供应商、经销商、竞争者及顾

56、客打交道,会使他们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和先进的服务理念,并认清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竞争者、顾客相互依存的关系,认清竞争与合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眼前利益与长期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固然,企业文化离不开企业家的积极倡导和精心培育,这种倡导和培育加速了企业文化的新陈代谢,即摒弃旧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但是,企业文化源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源于员工在生产经营实践中产生的群体意识。可以说,新文化是由员工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创造的,没有这种创造活动,企业文化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否认,在信息化时代,文化的相互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就一个企业来讲,企业家可能从企业外部(如

57、其他企业)捕捉到一种新的文化,在本企业加以倡导和推广,但这种新的文化从广义来讲也是员工(其他企业员工)创造的,即使移植到本企业也必须有现实基础;否则,远离企业实际,再好的文化也不会发挥作用。(二)企业文化的实践者员工不仅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文化的承载者和实践者。企业文化不仅是蕴藏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思想和一种思维方式,从实践的角度看,它也是一种行为方式、一种办事规范、一种作风、一种传统和习惯以及一种精神风貌。如果企业文化只停留在精神层面,不能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就没有任何价值。在企业文化由精神向行为以及物质转化的过程中,员工是主要的实践者,正是靠全

58、体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实践企业所倡导的主流文化,以一种正确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一种优良的工作作风和传统习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推出优质的服务,创造出最佳的经济效益,真正产生由精神变物质的积极效应。从这个角度看,企业文化管理过程就是在企业家的引导下,员工积极认同、自觉实践的过程,员工实践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文化管理成果的优劣。企业文化管理是需要一定的提炼、灌输和宣传推广等活动的,但这些活动都是手段,目的是实践。经过实践的企业文化才是真实的企业文化;否则,只能是可能的或泡沫的企业文化。从上述企业文化的创造和实践两个环节看,企业员工都起到关键性

59、作用。人创造文化,文化也改造人。员工创造并实践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员工成长和发展最重要的环境,反过来也改造并提高了员工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企业文化与员工素质在相互推动中共同得以提高。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企业文化管理中应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主旨。培养名牌员工(一)培养名牌员工的必要性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员工队伍的素质,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能否成功地进行企业文化创新与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成为企业竞争力强弱的主要标志。美国经济学家菜斯特瑟罗指出,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基层员工的能力,也就是要造就名牌员工。比尔盖茨也曾指出:职员是微软公

60、司的宝贵资产,只有智慧灵活的头脑,才能不会落后于人,永处高峰。微软公司成为世界软件业的先锋,得益于它拥有高智慧和灵活头脑的名牌员工。名牌员工是需要具备事业心、忠诚心和责任感的,是具有高超的技术、熟练的操作技能的,是守纪律、讲协作并具,有创造性的。员工只有具备这些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才能真正成为企业文化发展和创新的主体。因此,企业文化管理必须围绕提高员工的素质、培养名牌员工来进行。(二)世界各国的经验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名牌员工队伍,就要抓好员工的培训。员工培训是企业通过教学或实验等方法,促使员工在道德、品行、知识、技术等方面有所改进或提高,保证员工能够按照预期的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