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市赛获奖 完整版PPT_第1页
诗歌鉴赏 市赛获奖 完整版PPT_第2页
诗歌鉴赏 市赛获奖 完整版PPT_第3页
诗歌鉴赏 市赛获奖 完整版PPT_第4页
诗歌鉴赏 市赛获奖 完整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诗歌鉴赏高考鉴赏题材选择流变 1、唐诗:97、98、99、01、02、03年(可见是主流) 2、宋诗:00年 宋词:95年 元曲:96年1、把握考纲,了解“诗歌鉴赏”命题变化 采用主观题的方式,选择古代诗歌作为考察内容。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的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

2、,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典型试题的思考一(2002全国卷)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折柳”在首这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典型试题的思考二(2003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的一个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3、?为什么?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过香积寺 王维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这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初步鉴赏,程度较浅。考纲考题分析鉴赏要求: 考试形式: 鉴赏内容:主观题 2、填空题 1、简答题1、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考试范围: 2、前人好评、定评之作1、古诗鉴赏重点之一:形象人物形象:

4、诗中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自然形象: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重点辨析的概念意象:意境: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与象的结合,即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形象。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鉴赏要点(2):语言分析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语:即“诗眼”分析诗的语言结构:如词类活用、词序变换、句子成分的省略与压缩。鉴赏诗歌语言的形式美与音乐美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点和学生的文言基础关系尤为密切,是诗词鉴赏系统工程的主基石。 典型试题

5、思考三 月夜忆舍弟 杜甫(01上海春季卷)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从诗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戍鼓断人行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描写 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1、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高考专题复习 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记叙:就是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

6、画。抒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等主观感情。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描写 用形象性的语言,对人物、事物、 景物、环境、和场面做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方式: 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等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寻陆鸿渐不遇

7、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1)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07辽宁卷) 秋夜独坐(节选) 夜 深 唐王维 宋周弼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 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2)动静结合 (05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

8、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注谪仙:李白。化动为静,以静写动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9、,时鸣春涧中 。 以声写静,以动衬静(3)虚实结合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

10、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c、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

11、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析】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写“行人”想象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0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 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q)沙

12、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本诗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4)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

13、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 (5)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而以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06北京卷) 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

14、纪,力耕不吾欺。注释:将:岂纪:经营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 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间接抒情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a.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5、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喜景衬哀情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b.托物言志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注: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C.借事抒情 秋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鉴赏诗歌有关表达方式的答题步骤:指出运用这些技巧或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或传达的旨趣

16、。要明确指出运用的表达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技巧或手法。要结合相关诗句阐释技巧或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因例说法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分析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福建卷) 端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

17、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练习巩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05全国)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做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何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

18、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种伤春、凄凉之意。 例题:下列诗歌采用什么抒情方式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借古讽今。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 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作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3、表达技巧修辞手法一般看来,集中考查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这一点可以不必设专题复习)2、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用具体例子加强印象:赋:铺陈,叙物言情,直陈其事,随物赋形比:比喻,借物托情,有显有隐兴:联想,先言他

19、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因物 起兴,触景生情对比衬托、虚实结合、以动写静、欲扬先抑、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例题:这两首诗表现手法有何相似之处 鹿 柴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尺,风灯照夜欲更。沙头宿鹭联静,船尾跳鱼拨鸣。(以动衬静)需要重点辨析的手法 对比:把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并举出来进行比较。衬托:又叫映衬、烘托。用描述环境、气氛等或其他条件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无主次之分,双方分量相等。)(居于次要地位,用来陪衬主体,突出主体)四、鉴赏要点: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

20、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首先要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如写了什么景,咏了什么物,然后再体会作者抒了什么情,言了什么理。 (要注意直接的、正面的描写内容和实际反映、表现的思想情感之间是否一致。古诗诗意,含蓄居多,直白少见 ,需要反复思考。) 值得重视的三点 一是我们实际上有最权威的鉴赏材料可以充分利用,如唐诗鉴赏辞典等。因为试题几乎都取材于此。(包括答案)二是近几年的试题“以点带面”成了主流三是所选诗歌的篇幅一般较为短小,这既与试卷字数有关,更与难度有关。复习训练在选材时可充分考虑这一点。推荐一道好题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21、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注: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 前人这样评论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80字左右) 强化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运用术语表述严密 (练习训练时要 条例清晰 求学生写出完逻辑合理 整的答案)卷面清爽关于教材对诗词鉴赏的定位的思考1.教材对诗词鉴赏的定位是和考纲基本一致的,人教社试用教材第三。五册(包括相应的教参)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体把握(感知),二是重点鉴赏一首诗的某一个方面。比如某诗有特点的梦境描写等等。2.课文的提示也和考试重点契合。复习时可以借助于学生所熟悉的

22、课文来总结规律,揭示应注意的问题,使他们生成解读和鉴赏的常用方法。3.课文的某些练习原本就是很好的训练示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除此之外,我们在复习时也可以只提示学生诗词的特色和容易误解的情感主旨等,而不必每首诗词都拟一两个题目,因为学生毕竟是有一定的基础了。熟悉需要掌握的术语常见思想感情术语有: 迷恋、伤感、忧愁、惆怅、寂寞、 孤独、烦闷 欢乐、赞美、恬淡、 积极向上、消极颓废、坚守节操、 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 壮志未酬的愤激需要掌握的术语22、篇章结构常见术语: 层层深入、首尾照应、有分有总、详略得当、巧妙过渡、铺垫等3、表现手法常见术语: 虚实结合、以动写静、欲扬先抑、衬托、渲染、象征

23、、联想、想象托物言志、对照比较、卒章显志、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情景交融、借古喻今4、抒情术语创作风格常见术语: 婉 约:柳永、李清照、姜夔 豪 放:苏轼、辛弃疾 用 典:辛弃疾 朴素自然:陶渊明 飘逸豪放:李白 沉郁顿挫:杜甫 雄健高昂:王昌龄 悲壮苍凉:高适需要掌握的术语3相 关 例 题 墨梅 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1、这首诗表现了梅花的 和 的特点。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朴素、淡雅高洁、清秀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几点体会 一是常用的术语其实数量不多概念也不难理解,我们指导学生的重点可以放在给一些典型的例句上。现成的材料是要背诵的名诗句。 三是近几年没有考过,所以更应该加以重视。复习训练的重点可放在表现手法上。二是需要使用术语答题的,试题往往会在题干中有明确的提示。如“运用了什么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