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主要事迹感悟_第1页
科学家的主要事迹感悟_第2页
科学家的主要事迹感悟_第3页
科学家的主要事迹感悟_第4页
科学家的主要事迹感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家的主要事迹感悟世界由于有了科学家们的才智和付出才有了如今的科技化生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科学家的主要事迹感悟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科学家的主要事迹感悟范文11774年,普利斯特里把汞烟灰(氧化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镜加热,发现它很快就分解出气体来。他原以为放出的是空气,于是利用集气法搜集产生的气体,并进行研讨,发现该气体使蜡烛燃烧更旺,呼吸它感到非常轻松舒服。他制得了氧气,还用试验证明了氧气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质。但由于他是个固执的燃素说信徒,仍认为空气是单一的气体,所以他还把这种气体叫“脱燃素空气”,其性质与前面发现的“被燃素饱和的空气”(氮气)差异只在于燃素的含量不

2、同,因此助燃力量不同。同年他到欧洲参观旅行,在巴黎与拉瓦锡交换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并把用聚光镜使汞银灰分解的实验告知拉瓦锡,使拉瓦锡得益匪浅。拉瓦锡正是重复了普利斯特里有关氧的实验,并与大量精确的试验材料联系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推断,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真实联系。可是直到1783年,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学说已普遍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时分,普利斯特里仍不接受拉瓦锡的解释,还坚持错误的燃素说,并且写了很多文章反对拉瓦锡的见解。这是化学很好玩的现实。一位发现氧气的人,反而成为反对氧化学说的人。然而普利斯特里所发现的氧气,是后来化学蓬勃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化学家至今都还很尊敬普利斯特里。1791年,

3、他由于怜悯法国-,作了好几次为-的宣传讲演,而受到一些人的迫害,家被抄,图书及试验装备都被付之一炬。他只身逃出,躲避在伦敦,但伦敦也难于久居。1794年他六十一岁时不得不移居。在连续从事科学研讨。1804年病故。英、美两国人民都非常尊敬他,在英国有他的全身塑像。在,他住过的房子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斯特里奖章已成为化学界的荣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感悟范文2人们都明白从苹果落地中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其实那不过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宣传自然科学而编的故事。在牛顿之前,人们已经明白有两种“力”:地面上的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天上的月球和地球之间以及行星和太阳之间都存在引力。这两种

4、力到底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还是同一种力的不同表现?牛顿在剑桥高校读书时就考虑起这个问题了。牛顿23岁时,鼠疫盛行于伦敦。剑桥高校为预防同学受传染,通告同学休学回家避疫,学校临时关闭。牛顿回到家乡林肯郡乡下。他仍没有间断学习和对引力问题的思索。那时,乡下的孩子们经常用投石器打几个转转,之后,把石头抛得很远。他们还可以把一桶牛奶用力从头上转过,而牛奶不洒出来。这一现像激发了牛顿关于引力的想像:“什么力使投石器里面的石头,水桶里的牛奶不掉下来呢?”这个问题使他想到开普勒和伽利略的思想。他从浩瀚的宇宙太空,周行不息的行星,广寒的月球,直至巨大的地球,进而想到这些庞然大物之间力的互相作用。这对牛顿抓紧这

5、些神奇的思想不放,一头扎进“引力”的计算和验证中了。牛顿方案用这个原理验证太阳系各行星的行动规律。他首先推求月球和地球距离,由于引用的资料数据不正确,计算的结果错了。由于依理推算月球围绕地球转,每分钟的向心加速度应是16英尺,但据推算仅得13.9英尺。在失利的逆境中,牛顿没有灰心,反而以更大的努力进行辛勤的研讨。1671年,新测量的地球半径值公布了。牛顿利用这一数据重新检验了自己的理论,同时,还利用他自己创造的微积分处理了月一地关系中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时,重力加速度的计算问题。有了这两项改进,牛顿得到了两个完全全都的加速度值。这使他认为,重力和引力具有相同的本质。他又把基于地面物体运动的三条定

6、律(即牛顿三大定律)用于行星运动,同样得出满意的正确结论。牛顿整整经过了7个春秋寒暑,到他30岁时终于把举世闻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全面证明出来,奠定了理论天文学、天体力学的根底。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宣告了天上地面的万物都遵循同一规律运动,彻底否认了亚里士多德以来权力宣传的天上地下不同的思想,这是人类熟悉的一次飞跃。科学家的主要事迹感悟范文3富尔顿(17651815),工程师。1807年,他利用英国机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蒸汽机轮船“克莱蒙脱号”,是世界上轮船的首创者。他为世界人类航海事业的进展作出了卓越的奉献。富尔顿诞生于一个贫苦的农夫家庭,从小读书很少,父母没有钱供他去学堂学习,他后来取得的成

7、就,全凭个人的奋斗。小富尔顿从小就爱梦想,譬如,当他帮忙大人干完农活之后,经常一个人坐在农家阁楼上,在带有木格条的小窗户中,向田野望去,看蔚蓝色的天空,苦思冥想,一坐几个钟头。有一天,天气晴朗,河水清亮。小富尔顿和邻居大叔一起驾着小船到河的上游去找活干。他们开头悠闲地撑着篙,逆流而上。小富尔顿到离开自己村庄的外地去,心情格外快乐,不能自己地唱着乡村的民谣。河水的“哗哗”声和小富尔顿的悠扬、婉转的歌声交织在一起,令人心醉。早晨的太阳愈升愈高了,阳光洒在水波中,像碎银洒在绿色的缎带上。突然,水流湍急,小船在河中打转,富尔顿和邻居大叔舍命地撑篙,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服,但船仅能困难地移动。小富尔顿心里

8、想:撑篙太费劲了,假设有一种东西能让船自动行走,该多么好啊!他想象的翅膀在河中翱翔,他好像看见在河中显现了一只自动行驶的船。他的心机又回到现实中来,对邻居大叔说:“大叔,撑篙又费劲,又缓慢,假如有一种东西能让船自动行走,该多么好啊!”邻居大叔正用力撑着篙,听了小富尔顿的话,不能自己地笑了。他用手背擦擦自己脸上的汗水,笑着说:“假设有一种东西能让船自动行走,那这样东西是什么呢?”“是啊,这东西是什么呢?”小富尔顿的脸刹那间红了起来,他用劲地撑了一下篙,低下了头,又陷入了深思。自此以后,“怎样使船自动行走?”就成了小富尔顿苦思冥想的中心问题。致使他长大以后,努力奋斗,终于成为制造人类第一只蒸汽机轮

9、船“克莱蒙脱号”的科学家。科学家的主要事迹感悟范文4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宏大的物理学家,他从小就喜爱动手动脑。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了漂亮又严肃的女老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老师宽厚地望着这个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老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凳子,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希望的女老师非常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气愤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

10、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疑惑迷惑地望着爱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木凳子,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刚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凳子。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老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沉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鄙视和赞许的目光。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在他不满意自己的小凳子的时分,他又再次投入制作。他一共制作了三个小凳子,最终的一个比前两个要好一些。在制作小凳子的过程中,爱因斯坦表现了他对自己的看法,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释放自己的能量,不满

11、意已有的成果,让自己的潜能充足发挥。科学家的主要事迹感悟范文5在有拉链、钮扣或其他扣件之前,我们的祖先用大针把他们的衣服扎牢在一起。但是针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锋利的针尖很危险,并且针也简单滑落。大约在4000年前的克里特岛上,有人制作了看起来像是去扣住衣服的大型安全别针这样的器件,从而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非常杰出的方法。这类青钢别针被弯过来。用扣子扣住一端而防止针尖造成危险。后来的别针还有一个弹簧,以使它们夹牢。然而到19世纪时,人们已经遗忘了古代别针,直到1849年沃尔特亨特创造了现代安全别针。亨特想出了很多创造物,通常它们都获得了专利。上图:这个6世纪的胸针用横跨中间的别针扣住,很像现代的安全别针。由于专利申请需包括图样,亨特经常欠他画家的债。他同意用自己以一段旧的金属丝所能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