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_第1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_第2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_第3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_第4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 36拨。、日积月累(一)激情导入。同学们,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了,可我们总忘不了那聒噪的蝉鸣。(课件播放有蝉的叫声的音频,引起联想)大家可知道,我们对蝉声有一种说法,说它叫 的是“胡子胡子挂起”。什么意思呢?玉米成熟前要长一些像胡须一样的东西, 俗称“挂胡子”,它寄托着农民伯伯想要玉米大丰收的愿望。其实,这种寄意于 蝉的做法在古代文人的创作中也极具声名。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初唐诗人虞 世南的蝉。(板书诗题及作者)(二)作者简介。虞世南( 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他的书法,笔势圆 融遒劲,外柔而内刚。

2、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其诗文也多有佳作,其中蝉最为著名,该诗与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 并称为唐代“咏蝉诗”的三绝。(三)整体感知,诵读鉴赏。.自主朗读,熟悉内容。(1)教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对难认字进行正音。(2)学生自读三分钟,教师巡查指导。(3)学生齐读,教师指出不足之处。.感受形象,理解诗意。“缕(ru 1 J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缕”,这里代指蝉。“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露珠的特点是清亮、晶莹剔透,突出“清” 的内涵。“响”是声音的意思,“流响”即流动的声音,指一声

3、接一声的蝉鸣。“疏 桐”代指树林。“藉”是凭借的意思。.突出重难点,理解写法。(1)本诗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诗人借蝉自喻自身的高洁。那么,他写了蝉 的哪些特点?表现出了一个怎样的蝉的形象?(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提示:形态、习 性、声音。古诗大意:吸食清亮、晶莹的露水珠的蝉,它能停在高树之上放声歌 唱,不需要凭借秋风,自己凭着实力就能把声音送出很远。(2)诗词创作最讲究练字,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个字或几个字?请举例说明并说出理由。( 学生自读课文并准备发言) 教师提示: “出” 把蝉声的意态形象化了,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蝉声的响度与力度,突出蝉声传得远。 “自” “非”两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同时说明

4、一个道理,蝉声传播得高远,不是凭借他物,而是蝉 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实力。3)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提示: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 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 ,自能声名远播。4) 通过蝉的形象展示及诗人的评论,结合作者简介,你感受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的形象?请简单描述一下。教师提示:诗人借蝉抒情,表达自己品格高洁,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名声远播。说明诗人也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5) 比较一下虞世南的蝉与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简单谈谈诗人各自心中的寄托。教师介绍诗人的身世及写作背景,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发言讨论。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

5、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唐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学生齐背古诗蝉。【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读中真正感悟古诗的魅力,得到情感的陶冶。拓展积累有关写蝉的古诗,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进一步感受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反思】语文园地课通常都是按部就班,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地讲解,这样的课堂远远达不到活力课堂的要求。课堂结束后,很多地方值得深思。如何把“自学、探究、应用”运用在复习整合课中,还需要我们继续探讨。从语文园地内容看,有“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这三部分内容。我把 “交流平台”和 “词句段运用”第一题放在第 1 课时讲,剩下的放在第2 课时上讲。对于这两节课,如何连接、过渡是备课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以前讲这些内容时,我并没有认真思考连接和过渡的问题。但是对于两节完整的课,这是不行的。从这两节课看来,我对教材的研读与把握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备课不仅要认真,还要钻研,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在“日积月累”环节,我按照五年级在经典文化学习中的方法让孩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