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三篇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三篇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三篇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三篇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教案三篇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实践操作,充分展示和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材料,创造性地设计问题,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条件。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书本知识得到运用,让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且在实际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

2、将推动学生自主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把数学知识寓教于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生活之中,体验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的思维由课堂进入社会生活的大空间。例如:人教版数学第七册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时,我是这样进行的:一、复习沟通,建立联系:(5分钟)检查预习效果,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二、自主探索,发挥想象,突出创新性: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一块面料想做窗帘,却不知道每块窗帘要多大?你们有什么金点子吗?(学习小组积极行动起来,一边量窗子,一边计算)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的金点子是什么,好吗?生:老师,我们计算出这个窗子的长是2米、宽是1米,面积是2平方米,只要裁剪一块长2米、宽

3、1米的布料就可以了。师:好办法。噢,对了。我这里有一块面积正好是2平方米的面料,我们把它安上去,看一看行不行?(老师和一名学生用双面胶装上窗帘)生:老师,窗帘布太小了,这样不行。生:老师,这样太难看了,另换一块吧。师:是啊。我怎么没有想到这点呢?这样好吗?学习小组比一比,谁是最出色的设计师,怎样设计出最合理、最美观的窗帘。(一石激起千层浪,探索气氛活跃、高昂)师:哪一组的设计师,先来发表自己的设计方案?生:我们是这样设计的,窗子长2米,宽1米;我们就裁剪一块长2。5米,宽1。5米的布料,窗子就可以遮住了。生:我们有不一样的,我们设计的是两边拉的窗帘,每块长2。5米,宽1。6米,这样的窗帘比较好

4、看。生:我有比他们更好的设计方案,经过测量从地面到窗子上方30厘米处,总长度是3。30米,我们就裁剪一块长3。30米,宽1。6米的布料做窗帘,这样的窗帘不是比他们更好看吗?生:我的想法跟他差不多一样,但是我们设计的是两开的窗帘,每块长3。2米,宽1米,面积是3。2平方米。只要拉开两块窗帘却成了一个八字形,这样的窗帘更好看更优雅。师:好样的,很有远见,有个性。生:老师我们这样设计行不行?我们也是设计两开的只不过,只不过。师:没关系,大方一些,同学们给他鼓励一下好不好?(掌声热烈响起)生:老师,窗子上方的墙壁已经变色了,经过测量从地面到天花板长度正好是4米,在天花板下安装一根长1。6米的不绣钢管,

5、再裁剪两块布料,每块长4米,宽1米,面积是4平方米的窗帘,如果把整个教室都安装上窗帘,教室就变成优雅的客厅了,小芳家的窗帘是这样设计的。(掌声阵阵响起)师:(竖起大拇指)你们真是太棒了!个个都是出色的.设计师。课后评析:本节课学生充分展示了各自的风采,想说就说,想做说做,团结合作,大胆创新。开放了学生学习心态、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张显学生的个性,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本节教学的着重点。通过实践活动,注重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把书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乃至会用的迁移,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

6、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九册63-6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2、 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分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回忆策略1、谈话:老师先来和大家玩个游戏,怎么样?看,这是什么?(扑克牌)老师抽出大王和小王,你们知道一副

7、扑克牌有几种不同的花色吗?(四种)老师从中任意抽出一张,猜一猜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四种)是哪四种呢?(草花,黑桃,红心,方块)2、揭题:刚才同学们将这些花色一个一个列举了出来(板书:一一列举),一一列举也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要用到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二、教学例题 探究列举的方法(一)情景创设 呈现问题1、师:我校操场东面有一块空地,学校想将把这块空地利用起来,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花圃,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1)从条件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周长是18米)你是怎么知道的?(2)真了不起,你连这隐藏的数学信息也找出来了,周长是18米

8、,那么说明长和宽的和是多少?(课件出示,长宽9米)(3)长方形的长宽9米,那么这个长方形花圃可以怎样围?你能帮老师来设计一下这个长方形花圃吗?请拿出准备的小棒,同桌合作摆一摆,并想想有没有不同的围法吗?2、学生尝试操作。(1)学生操作,教师指导。(2)交流反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围法?检验是否符合要求。其它小组有不同的摆法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

9、师制作一块路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二、探究新知1、认识千米。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教师指出

10、: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板书:1千米(公里)=1000

11、米教师:同学们上学,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交车的,还有父母开车接送的。人步行每小时可以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坐公交车每小时可以行40千米。你们能估计一下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吗?(2)实际感受1千米。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并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十几秒。(注:这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放到课前进行)。然后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并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4、完成教科书第8页上的“做一做”。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12、?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注:如果条件不允许,此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5、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2页的例5。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教师放手让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通过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个1000米,就是5千米。6、练一练。6000米=( )千米 4千米=( )米( )米=7千米 9000米=( )千米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没有平均使用力量,教学时把重点放在千米的认识上,长度单位间的变换由于学生基本

13、上属于“教师不讲就会”的状态,所以教师花费的教学时间相对就少一些。三、巩固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2题。第1题,是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对常见物体运行速度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进行反馈。第2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2、练习二第3题。学生在教科书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

14、吗?四、课外拓展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 )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 )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 )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 )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设计意图:教师在落实了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后,课末布置了学生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向了研究性学习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环境。 以下为精品推荐,可自行删改! 推荐一:数学教案:小数的认识 数学教案:小数的认识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数学教案:小数的

15、认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案:小数的认识1 第1课时: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第2-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一、生活中的小数(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

16、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二、小数的意义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2、小组交流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5、归纳小数的意义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

17、间的进率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2、小数的读写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四、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五、作业:第5页1-4板书设计:小数的意义千、百、十、个、十、百、千位、位、位、位、分、分、分、整数

18、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第2课时:教学内容:测量活动(第6-7页)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尺子。教学过程:一、测量活动: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

19、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二、填一填:填写第6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三、试一试:第1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四、作业:第7页练一练板书设计:测量活动填一填中的表格试一试中的题目 数学教案:小数的认识2 教学内容:

20、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比较小数的大小、把非整万(亿)的大数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小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记数单位,能正确读写小数。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比较小数的大小。3、使学生能够利用小数将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作单位的数。4、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按要求正确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教学重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课时安排:8课时(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教学内容:p.2830的例1、例2及相

21、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2、使学生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准备:米尺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新的单元“认识小数”。说说你可以在哪些地方看见小数。二、学习以“元”为单位的小数:1、学生说,老师板书。(学生在说的时候一开始可能会说超过1元的小数,引导他们说几个表示不满1元的小数。分两列板书。)看板书交流:(1)不满1元的小数。如0.1元,就是1角,它是1元的十分之一;0.2元,是2角,它是1元的十

22、分之二明确:几角就是1元的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2)超过1元的小数。分别看板书让学生说说它表示几元几角。重点明确:整数部分的数表示几元;一位小数,表示几角。2、我们现在买东西的商品价钱最小单位通常是“角”,老师小时候很多东西的都是用分来作单位的。比如:一支棒冰的单价是4分。你能用小数来表示吗?说说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发现:1分是1元的百分之一。就是0.01元。4分是1元的百分之四,是0.04元。继续提问:一支雪糕8分钱,怎么用小数表示?说说你的发现:几分就是1元的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3、提高练习:分别说出几类情况,让学生用小数表示:(1)几分的;(2)几角的;(3)几角

23、几分的;(4)几元几角的;(5)几元几角几分的遇到有困难的再说说思考的方法。4、读数对比:45.45元这个数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突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不同的读法)三、学习以“米”为单位的小数:1、举米尺,板书:1米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分米”,1米等于10分米;比分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是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是毫米,1米等于1000毫米板书成: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读一读,记一记。2、练习:1分米=( )米,你能用分数表示吗?你能用小数表示吗?2分米?3分米?一句话:几分米就是零点几米1厘米=( )米,你能用分数表示吗?你能用小数表示吗?2厘米?3

24、厘米?一句话:厘米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说一说:4厘米、9分米写成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3、1毫米呢?你是怎么想的?指出:1毫米是1米的千分之一,用三位小数“0.001米”表示7毫米呢?15毫米呢?重点解释“15毫米”:用三位小数,不够的位数用“0”补,补在前面。举例:如果补在后面,那就变成了“0.150”米,它表示多少?一样么?四、巩固练习:1、下面每个图形都表示整数“1”,把图中涂色的部分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每个图形是把整数“1”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涂色部分是这样的几份?写出的小数和分数有什么关系?可能有的学生不熟悉这样的“整数1”,强化认识:直条的是平均分成10份,

25、格子的是平均分成100份,立体的是平均分成1000份。立体图在看的时候,只要数正面的。2、练一练:(题略)(1)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6角5分”要先想成“65分”。说说每个小数的含义。(2)继续完成第2题。指名读一读。3、完成练习五第15题(1)下面每个图形都表示整数“1”,涂色表示它下面的分数,并在括号里写出小数。学生完成后,再指名联系图中的涂色部分说说每个小数的具体含义。(2)读出下面各数,并把它表示的几分之几写在边上。(3)写出下面各数,并说说各是几位小数(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可选择第2、3个重点交流。突出一个“补0”问题。)(5)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元”(“米”)作单位的小数

26、指名说一说。有困难的再给予指导。五、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你懂得了哪些知识? 数学教案:小数的认识3 教学内容课本第88、89页例1教学目标1、会认、读、写小数,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会读、写小数,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1、猜价格游戏。、出示文具标价牌书包元文具盒元圆珠笔 3.5元铅笔0.8元橡皮 1.5元日记本元(1)、

27、区别整数与小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文具的标价,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2)反馈交流,引出小数A、左边的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整数,右边这组数有一个什么特点?B、像右边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小数。其中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数王国去认识小数。小数是怎么来的呢?一、认识小数1、设疑:对于小数,你了解多少?2、根据学生的回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试读小数A、根据已有经验试读B、方法小结。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2)试写小数。A、请写一个你最

28、喜欢的小数B、方法小结,强调小数点的位置。别看小数点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它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它的右边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小数点的家了。C、再写出上面的其它小数。(3)找找生活中的小数A、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小数?(生自由说)B、小结: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大家平时真是善于观察,其实生活中小数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小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C、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数,指名读,齐读。、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1)引入: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读、写小数!那,这些商品又表示几元几角呢?()独立完成课本页的表格。()反馈汇报,理解意义。A、课件

29、出示表格,指名回答。B、理解意义:你知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什么意思吗?(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呢?(几角)小数点右边第二个数表示(几分)。()举例加深理解。、自主探究例()课件出示例插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自学例要求:A、自由阅读,读懂例题1的一、二部分。B、独立思考:130厘米=()米。C、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反馈交流演示评价()联系实际,加深理解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测量自己的身高,现在你能用刚才学的知识,把它换为用米作单位吗?一、实践应用、拓展练习第一关:猜谜语,我能行。师说动物名称,学生猜测后阅读相关资料。第二关:我会填。1、做一做中的练习。2、6厘米=()分米7元2分

30、=()元0.6元=()角7.6米=()米( )分米第三关:配钥匙第四关:我创意,我做主用0、1、2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小数,看谁写得多!二、总结延伸1、时间过得可真快,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呢?2、如果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满分是分,你能用小数为自己组的表现评分吗? 数学教案:小数的认识4 一、总体印象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数的认识上的一次飞越,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之后来认识了,我们将在第八册全面系统的来认识小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

31、数的加减法。二、教学思考: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1)充分利用孩子知识的迁移来学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许多关于小数的感性认识,在超市中、商品的标签上等等地方都能找到小数的影子。我们在学习小数时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结合常用的计量单位进行学习的。(2)把握好要求。P89的例题教学是通过语言的直接描述借助分数让学生认识0.1、0.01。而到了第八册教材在认识小数时还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要急于求成。只要学生会认、会读、会写就可以了,至于一些练习的编排超常,我想可能是没有看到后面教材的原故吧。教学中的几点温馨提醒:1、发现断层,适当填补。在学习小数时学生的知识支撑是

32、先得学习分数的分母是十、是一百的分数,而这样的知识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却没有学习到,这就造成了学生认识时的一个空白区,老师在教学时先可以对这块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2、P92,在确定每种比赛的前三名时要结合现实意义的大小进行编排。跳远是要看跳的距离的远近,距离越远,成绩也就越好,而50米跑看却是看谁的用时最少,用时最少成绩是最好。这一点在教学时我们教师要注意引导。3、94页10题、97页4题。在学生观察之后提出“你提出什么问题?”我们发现学生在回答时提出的都是:“平壤和华盛顿的人均绿地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米?”、“天津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和上海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像类似于这样的求和、求

33、差的问题是没有现实意义的。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把它改为: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你想到了些什么?你能把这些国家人均面积排排序。通过排序你想说些什么?这样做即巩固了小数的读法、大小比较、排序,同时也让学生看到我国的人均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异。4、98页第5页,搞清楚间隔与站数的关系。 数学教案:小数的认识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88页89页及相应习题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本节中主要内容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从教材上来看,主要包括小数的读、写法,初步理解感知小数的意义等内容。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方面来看,这是学生首次学习小数,在此之间,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但是,从学生的实

34、际生活来看,学生对小数并非一无所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小数就是商品的价格,这与教材中所设计的情境是相符的。同时,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会读、写小数了,这样的学生大约应该占一半左右。但大部分学生对小数意义知之甚少。教材中利用测量时用不同单位这一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的意义,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但容易使学生感到太生硬,学生在测量时也似乎还是带着问题去测量的,这部分怎样处理才能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参与测量活动呢?经过思考,决定在此教给学生“从简单情况入手找规律”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由于小数的意义相对比较抽象,单靠这一个活动似乎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感知充分

35、,所以,我准备把本节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节课侧重整体感知,重点放在小数的识别与读写法,以及小数意义的初步感知上;第二课时主要是读写法的练习和小数意义的进一步感知。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2、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感知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3、学生经历用用米作单位表示测量结果的探索过程,体验到“从简单情况入手找规律”思想方法的作用,并对这种思想有初步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4、学生经历汇报已经掌握的小数知识的过程,以及举生活中小数实例的过程,感

36、知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重点: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2、学生经历用用米作单位表示测量结果的探索过程,体验到“从简单情况入手找规律”思想方法的作用,并对这种思想有初步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到商店调查各种商品的价格,记录下来。(价格记录卡)学生准备米尺、彩笔。教学过程设计及学生活动设想:一、引出小数,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买东西,买东西就需要了解商品的价格。上周五老师给大家发了个表格,让大家到商店里调查一

37、些商品的价格。下面大家就把商品价格调查表拿出来,同桌、前后桌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2、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调查的是什么商品,它的价格是多少?如果学生说的是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师板书下来。如果学生说的是用小数表示的价格,师要求学生将这个价格写在黑板上。并问:这是一个什么数?我怎么没见过?谁知道?3、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板书课题小数。(是这两个字吗?)二、学生交流已经掌握的小数知识。1、师指黑板上的小数:这是一个小数,还有哪位同学调查到的价格是用小数表示的呀?(汇报的同学直接把用小数表示的价格写在黑板上。)师用笔将黑板上的小数画出来。这些数都是小数,大家同意吗?2、关于小数,你还知道哪些?学

38、生随机汇报,提到关于小数的哪个知识,就让他把这个知识教给大家。重点处理的三个方面及处理方式:小数点。小数中的这个小圆点,就是小数点。它一般写在一个数字的右下角。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小点,有了它,这个数就是小数,没有它,这个数就不是小数。每名同学都指一指你卡片上小数的小数点,把它重新点一下,点在数字的右下角。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了左右两部分。你知道这两部分有什么不同吗?(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告诉:以3.25元为例,小数点左边的表示整元的,小数小数点右边的表示不够1元的。)读、写法。怎样读?生示范后,大家试着读手中的小数。有没有哪些不会读的小数,说出来大家研究一下。有不会读的,让其他同学读。小数的读法与

39、整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吗?读小数时应该注意什么?练习:读出下面小数(师板书在黑板上)0.05 3.02 235.302 205.205练习:写小数三点零八 零点三九 二百八十点三九5.98元表示5元9角8分。(全班同学都试着改写调查的价格后,汇报。不说理,只对比感知两种形式。)如果学生汇报其他知识点,让学生介绍给大家即可,不深究。如果学生没有汇报出上面三个重点方面,教师就引导学生汇报这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如果学生不会,教师就直接教。3、除了商品的价格,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指名说三、四个,然后让学生同桌间互相说。三、初步研究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体会小数的意义。1、测量物体长度,产生认知矛盾。两人

40、合作,用米尺测量任意物体的长度。(强调:一人测量时,另一个人观察并记录数据。)两人合作,再用米尺测量刚才测量的物体的长度,要用米作单位。(测量和记录的两人交换位置)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吗?可以说出来大家一起研究一下。列举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如:1米30厘米可以写成多少米呢?如学生说到110厘米等情况,可问学生:110厘米是比1米多,还是不够1米?是比1米多多少呢?2、初步研究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体会小数的意义。1米30厘米是多少米呢?谁能试着说一说。(如果学生能说上,就验证,学生学生说不上,就探索。)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从简单情况入手,找规律”(板书)的方法。

41、比如说,我们要想研究1米30厘米可以写成多少米,1米已经是用米作单位了,我们只需要研究30厘米是多少米就可以了。而研究30厘米是多少米,我们就可以从简单情况入手,找找规律。比如说,我们可以先研究1分米是多少米、1厘米是多少米!引导学生填空:1米是()分米1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3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1米是()厘米1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5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18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1米30厘米,可以写成()米。刚才我们在测量时遇到了问题,这个问题我们是怎么解决的?再让学生用米作单位,完成刚才的测量。四、应用拓展1、给商

42、品贴上价格标签。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像1、87、100这样的整数,像4/7、1/10这样的分数,今天又认识了像0.7、2.5这样的小数。下面,我们就利用这几种数,为商品标价格。师贴出商品图形,口述商品价格,学生在下面写好商品价格标签后,贴到黑板上的商品图形下面。(彩笔、纸卡)商品价格分别为:5角、8分、1元2角、5分2元5角。以第一种商品为例,引导学生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其他几种商品不再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在四种商品都表示完后,引导学生体会,用这三种方式表示各有利弊。2、91页1题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解决问题的方法方面有什么收获?对数学有什么新的认

43、识? 推荐二:请求出错,状态码:0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1、巩固所学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出连加的算式,说出是几个几相加。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3、总结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总结出规律。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有关0的乘法。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具准备: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44、一、复习导入。1、填一填(投影出示)3+3+3+3=()()7+7+7=()()5+5+5+5+5+5=()()6+6+6+6+6=()()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4 3 = 12( ) ( ) ( )3、谈话: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授。出示挂图:第一幅图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老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板书: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谁来解决他的问题?(指定5名以上学生回答,老

45、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出示挂图:第二幅图思考:魔术师现在在变什么新花样?谁看懂了?老师引导学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老师想问问大家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出示书中的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结论:1和任何数相乘,得数就是这个数。0和任何数相乘,得数都是0。三、巩固练习。1、 提问(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46、?说的对吗?为什么他说得对?谁能列出乘法算式?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2、 根据插图,按顺序回答。(1)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3、自主练习第4、5题。4、自我检测:我学会了吗?四、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五、布置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1+1+1=

47、3 133 0+0+0=0 030教学反思:学生能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并能和加法算式进行联系,学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规律时,很容易总结出规律,但在具体做题时个别学生还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结果搞错,应让学生多多练习,加以巩固。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2 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2教材简析: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48、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写法、意义与加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祛,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3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2)会读写乘法算式。(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初步理解

49、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1.联系实际,设疑导新。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看图,听录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况。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

50、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然后设疑,问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这种困难?”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2.由扶到放,导学探究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例1的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第三个层次是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先由教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

51、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数,到运用一看、二数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到动口说一说,概括出乘法的含义,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3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有两个层次

52、,第一个是基本练习,是让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综合练习。形式上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4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那几个学习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

53、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三、教学程序设计1复习铺垫,孕伏新知,设疑导新。(1)让学生看图,听录音,从本班具体捐款的事实中算出本班捐款的情况,产生下列三道连加的算式:2十2十263333=1255555530(2)师:刚才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从中揭示知识生长点,为认识乘法作知识迁移。(3)导新:有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学们想不想学?这种方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2引导探究,掌握新知(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想学什么?从而揭示学习目标。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3

54、 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2. 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过程一、 情境激趣师:在数学王国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玩得可开心啦!(课件播放许多图形在一起跳舞的场景)在这些图形中,数角最可爱了,小朋友想认识它吗?生:想!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认识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角,好吗?揭示课题:认识角。评析:新课伊始,通过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开门见山地引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 自主建构1. 联系生活实例感知角。课件出

55、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生1:三角尺上有角。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学生指角时,教给学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2. 抽象出角的图形。师:如果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看屏幕。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组织交流

56、,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找角、指角的活动中感知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3.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师:(拿出三角尺,指其中一个角)这是三角尺上的一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

57、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学生操作。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评析: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结论,教师没有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而是以讲解的方式告诉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随后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既巩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又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加深了对角的认识。4. 练一练。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生:第一个图形是角。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5. 感知角的大小。师:我们已经认识

58、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做的。有用小棒摆的,有用直尺画的,有用纸折的,有用硬纸条钉的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来看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的两条边重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大)生1:角的一条边在动。生2:角在变大。师:再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

59、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小)生:角在变小。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像老师那样,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师:(出示一个角)老师这里有一个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学生操作,教师注意指导)师:能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学生操作)评析:学生用两根纸条做出了一个角,是教学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敏锐地捕捉了这一资源,通过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大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6. 比较角的大小。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9页第二个例题。师:这里的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

60、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生1:第一个钟面上的角最大。生2:第三个钟面上的角最小。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剩下的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一个角大呢?生1:第二个钟面上的角大。生2:第四个钟面上的角大。师:到底哪个角大呢?请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样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的讨论。师:你有办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生2:可以数钟面上的格子。生3:可以把两个角重叠起来,看哪个角大。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学生上台演示,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起来,另一条边分别在重叠的这条边的同一方向。师:现在你知道哪个角大了吗?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