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认规则课件_第1页
浅谈自认规则课件_第2页
浅谈自认规则课件_第3页
浅谈自认规则课件_第4页
浅谈自认规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自认规则概述历史现实价值和缺陷结语概述 自认是指当事人对不利于自己事实的承认。它分为诉讼中的自认和诉讼外的自认。诉讼中的自认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不利于自己的案件事实的承认。中国证据法中所说的自认是在诉讼过程中的自认。 自认规则属于证据规则的一种,是指在民事诉讼进行过程中,当事人一方的自认符合一定条件的,法律赋予其当然的绝对的直接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从而具有免除对方当事人举证责任效力的程序规则。历史 在古罗马的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任何一方,可要求他方作“诬告宣誓”,一表明他不是寻衅好诉的。如果不肯宣誓,其诉权自行作废。如果被告拒绝宣誓,其拒绝等于自认。德国的民事诉讼法典无

2、论在结构和内容均较为完善。该法典对自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历史 英国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逐渐发展形成一套复杂的证据规则。自认规则是证据规则中的一种。在1872年,斯蒂芬为为英国起草的证据法典中的第四章规定了自认规则。它包括自认的定义、合伙人及其他共同权利义务人的自认、律师的自认,以及通常有共同利害关系人之间、主债务人于保证人之间适用之限制。在本世纪初的美国证据法典中专门设立了“自认”一章。该章包括五个部分:自认的通则。诉讼上的自认。默示的自认。诉辩中的自认。共同诉讼人、共同利害关系人、代理人所为的自认。历史 自认规则在我国也是由来已久。早在我国西周的民事诉讼中,就存在一种称作为供词的证据方式。依

3、这种证据方式,当事人在进行诉讼时,必须首先宣誓。按照西周的法律规定,进行民事诉讼要收费。原告和被告都必须到庭候审。各方应缴纳100只束矢(箭)作为诉讼保证金。如果一方不到庭或不缴纳束矢,就是“自服不直”,承认自己无理,要判其败诉。这是我国法制史上自认规则的发端。在中国封建社会法制时期,口供是认定犯罪事实或认定侵权事实的重要证据。其供词即所谓的自认。 台湾的民事诉讼法一开始就借鉴西方国家的民事诉讼立法,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自认规则。现实价值 第一,有助于促进中国民事诉讼模式的转换。从诉讼模式的角度看,自认制度的模式环境应当是当事人主导的诉讼模式,即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中国目前的诉讼体制环境还不

4、是自认制度所要求的制度环境,法院裁判所依据的事实并不局限于当事人主张的范围。从诉讼观念的角度看,自认制度存在的观念环境是当事人之间私权纠纷的解决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志,关于案件事实的认识也要尊重当事人的意志。但在我国的诉讼观念之下,是不能容忍当事人对事实左右的,只允许法院对事实有自由裁量。自认制度的核心是自认对法院有约束力,法院作出裁判的依据仅限于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当事人没有主张的事实法院不能依职权收集和调查。确立自认制度,有助于弱化法官在庭审中的职权调查功能,凸显当事人的自由处分权利,从而强化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杭州首次使用自认规则判决一专利侵权案 新华社杭州7月25日电(赵欣、卢晶

5、)尽管被告李壤江推翻了自已在答辩状中所承认的侵权事实,但是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还是使用证据“自认”规则对这起专利侵权案进行当庭宣判:判决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嘉兴市中联通讯器材有限公司人民币5万元。这是自今年月日新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简称证据规定)实施以来,杭州首例使用“自认”规则作出的判决。“电缆钢绞线绝缘保护套及电缆挂钩”是一种电话电缆的保护装置,是原告嘉兴市中联通讯器材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周建华拥有的实用新型专利。1999年2月8日,这家公司与周建华签订协议,由本企业依法独占使用该专利权。李壤江是个体工商户,私人开办了永康市石柱精益工艺厂。今年3月,原告发现李生产、销售的“三

6、线交叉保护管”所有技术特征与本企业专利产品相同,侵犯了其专利权,故诉诸法院请求保护自己合法权益。李壤江本来在答辩状中已称他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社会上供销员拿回来的原告方专利产品进行试销,也只生产过少量的专利产品,确实侵犯了原告专利,深表歉意。然而在庭审中,李又推翻了以上“自认”行为,辩称此答辩状系员工所写,与事实不符。自己没有生产原告的专利产品,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杭州首次使用自认规则判决一专利侵权案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法院认为,嘉兴市中联通讯器材有限公司依法享有涉讼专利的独占实施权。李壤江对未经原告许可,生产、销售侵权产品的行为,已经在其答辩状中自认,同时还有被告相关产品的宣传资料等证据相互印证。李在答辩状上签名盖章,并由其代理律师提交法庭,应属其真实意思表示。虽然他在庭审中推翻了答辩状中的自认行为,但无相反证据证明。根据证据规定,当事人在答辩状中自认于已不利的事实,若无相反证据足以推翻,法院应予以确认,遂作出上述判决。本案审判人员认为:最高法院出台的“新证据规定”使“自认”制度更趋完善,它对当事人和法院均具有约束力,对当事人来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