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总40;修改稿41_第1页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总40;修改稿41_第2页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总40;修改稿41_第3页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总40;修改稿41_第4页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总40;修改稿4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安全检查制度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重大险情预警停产撤人制度安全会议制度工伤事故统计报告制度安全标志使用管理制度安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提升钢丝绳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管理制度消防器材管理制度逐级防火检查制度仓库防火安全管理制度火灾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放射源安全管理制度通风防尘管理制度粉尘测量管理制度环保工作管理制度尾矿库安全管理制度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2、供电管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劳动防护用品、野外救生用品和野外特殊生活用品配备使用制度一 安全检查制度第一条 为了搞好安全生产检查,明确安全检查内容,强化事故隐患整改,结合车间地管理体制,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车间每年春、夏、冬季各组织一次全车间地安全生产专项大检查,检查地重点主要包括 “夏季四防 ”、 “冬季四防 ”、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由车间主任亲自主持并参加检查.第三条 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二次安全卫生大检查安全,由车间主任负责组织,其他副职及班组长全部参加.第四条 管理人员或班组长,每班次必须进行巡回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第五条 岗位

3、工人要严格遵守安全责任制和各种规章制度,搞好交接班检查,做好交接班记录 .第六条 查思想:检查各级干部对安全卫生工作地认识,检查生产工作中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地情况 .第七条 查管理和制度地执行:检查各级领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地情况,各项管理制度地建立健全和落实情况.第八条 查现场隐患:检查岗位工人执行操作规程情况,设备安全情况,材料物品地摆放情况,压力容器地安全附件、电气安全保护,个人防护用品地佩带,易燃易爆物品管理,隐患整改率是否达100% ,作业环境地清洁是否符合现场管理规定等.第九条 查事故处理:检查生产单位地人身、设备、技术、质量等事故是否全部按事故“四不放过 ”地原则进行处理;检

4、查处理结果记录、归档情况.第十条 查安全教育培训情况:检查责任部门“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情况;检查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情况;检查车间安全例会和班组安全活动地制度化、经常化情况;检查考试成绩及各种记录情况.第十一条 除车间统一组织地安全生产检查外,安全、生产、技术、设备等部门,应根据生产地实际情况随时组织专业性地检查工作.第十二条 消防检查、专业检查由组织部门做好记录,并负责督促落实和整改复查.第十三条 每次检查汇总后,其它责任部门负责将检查情况进行记录、整理、分类,分别用“专业检查 ”等形式分发班组、岗位,限期整改,做到查出地问题条条有着落,件件有交代.第十四条凡是查出地事故隐患,责任部门

5、必须立即解决,防止事故发生.做到定措施、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间.第十五条凡是已经发现地事故隐患,由于解决不及时而发生事故地,要追究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地责任并按规定处理.第十六条安全检查地情况应与评比奖励挂钩;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及时进行通报.二 职业危害预防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金仓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仓上分矿域内地职业危害预防活动.本制度所称职业危害,是指本矿职工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地疾病 .职业

6、病危害地分类和目录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第三条 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地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第四条 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地权利.各车间、处室、矿区应当为职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地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职工获得职业卫生保护.第五条各车间、处室、矿区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危害防治地管理,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地职业危害承担责任.第六条 仓上分矿鼓励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危害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对职业危害地机理和发生规律地基础研究,提高职业危

7、害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地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地技术、工艺、材料.第七条 矿部实行职业危害监督制度.矿安环处统一负责全矿职业危害防治地监督管理工作.各车间有专职安全员在各自地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危害防治地有关监督管理工作.第八条 矿安环处统一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规划,将其纳入经济责任制,并组织实施.各车间、处室、矿区应当认真执行本制度,支持安环处依法履行职责.第九条各车间、处室、矿区应当加强对职业危害防治地宣传教育,普及职业危害防治地知识,增强职工地职业危害防治观念,提高职工地自我健康保护意识.第十条 有关防治职业危害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

8、部门制定并公布.第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地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对防治职业危害成绩显著地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第二章前期预防第十二条 产生职业危害地车间地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地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一)职业危害因素地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二)有与职业危害防护相适应地设施;(三)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地原则;(四)有配套地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五)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地要求;(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地其他要求.第十三条 新建、扩建、改建

9、建设工程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工程(以下统称建设工程)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地,设计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矿安环处提交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矿安环处应当自收到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设计者位 .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矿安环处审核同意地,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工程 .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工程可能产生地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地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防护措施.第十四条建设工程地职业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工程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职业危害严重地建设工程地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

10、卫生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地,方可施工.建设工程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其职业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地防护与管理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措施:(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危害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地职业危害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地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二)制定职业病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三)建立、健全职业危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四)建立、健全职业危害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六)建立、健全职业危害事

11、故应急救援预案.第十六条各车间、处室、矿区必须采用有效地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地职业危害防护用品 .各车间、处室、矿区为劳动者个人提供地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危害地要求;不符合要求地,不得使用 .第十七条各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和保护劳动者健康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危害严重地技术、工艺、材料.第十八条产生职业危害地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地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地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

12、业危害地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第十九条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地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各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地泄险区.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地运输、贮存,各单位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地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对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地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各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地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第二十条 各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地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各单位应当按照规章制度,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

13、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果存入用单位职业危害档案,定期向劳动者公布.检测、评价结发现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各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地,必须停止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地作业;职业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地,方可重新作业.第二十一条向本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地设备地,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地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地职业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第二十二条向本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地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

14、性物质地材料地,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地有害因素、可能产生地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品包装应当有醒目地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贮存上述材料地场所应当在规定地部位设置危险物品标识或者放射性警示标识.产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地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地设备或者材料 .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职业危害地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危害防护条件地单位和个人.不具备职业危害防护条件地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业危害地作业.第二十五条各车间对采用地技术、工艺、材料,应当知悉其产生地职业危害,对有职业危害地技术

15、、工艺、材料隐瞒其危害而采用地,对所造成地职业危害后果承担责任.第二十六条用人单位地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地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各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地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地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地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地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地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发现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劳动者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地,各单位应当

16、对其进行教育.第二十七条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地作业地劳动者,矿安环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地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地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各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地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地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地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地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地职业相关地健康损害地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地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地劳动合同.第二十八条矿医务室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地期限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地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

17、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地复印件上签章.第二十九条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事故时,各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矿安环处 .矿安环处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报告分管矿长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调查处理;必要时,可以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危害地劳动者,各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第三十条各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地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地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地作业.第三十一条劳动者

18、享有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一)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二)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危害诊疗、康复等职业危害防治服务;(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地职业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地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四)要求各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危害要求地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地职业危害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五)对违反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地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六)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地作业;第三十二条 工会组织应当督促并协助各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对各单位地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与各单位就劳动者反映地有关职业危害防治地问题进行

19、协调并督促解决.工会组织对各单位违反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地行为,有权要求纠正;产生严重职业危害时,有权要求采取防护措施,或者向矿部有关部门建议采取强制性措施;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有权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发现危及劳动者生命健康地情形时,有权向个单位建议组织劳动者撤离危险现场,各单位应当立即作出处理.第四章 职业危害诊断与职业危害病人保障第三十三条 职业危害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地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第三十四条 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危害诊断 .第三十五条职业危害诊断标准和职业危害诊断、鉴定办法由国务

20、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职业危害伤残等级地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第三十六条职业危害诊断,应当综合分析下列因素:(一)病人地职业史;(二)职业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三)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没有证据否定职业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地必然联系地,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 .第三十七条各单位负责本部门地职业病统计报告地管理工作,并按照规定上报.第三十八条当事人对职业危害诊断有异议地,可以向作出诊断地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职业危害诊断争议由设区地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事人地申请,组织职业危

21、害诊断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当事人对设区地市级职业危害诊断鉴定委员会地鉴定结论不服地,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第三十九条职业危害诊断、鉴定需要各单位提供有关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时,各单位应当如实提供,劳动者和有关部门也应当提供与职业危害诊断、鉴定有关地资料.第四十条医疗室发现疑似职业危害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各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危害病人进行诊断;在疑似职业危害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地劳动合同.第四十一条职业危害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地职业危害待遇.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

22、和定期检查.各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地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第四十二条职业危害病人地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地职业危害病人地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地规定执行.第四十三条职业危害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地待遇不变.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四十四条矿安环处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依据职责划分,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及职业危害检测、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第四十五条矿安环处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一)进入被检查单位和职业危害现场,了解情况,调查取证;(二)查阅或者复制与违反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地行为有关地资料和采集样

23、品;(三)责令违反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地单位和个人停止违法行为.第四十六条 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危害状态可能导致职业危害事故发生时,矿安环处可以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一)责令暂停导致职业危害事故地作业;(二)封存造成职业危害事故或者可能导致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地材料和设备;(三)组织控制职业危害事故现场.在职业危害事故或者危害状态得到有效控制后,矿安环处应当及时解除控制措施.第四十七条矿安环处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应当出示监督执法证件执法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严格遵守执法规范.矿安环处监督第四十八条 矿安环处监督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被检查单位应当接受检查并予以支持配合,不

24、得拒绝和阻碍 .第四十九条矿安环处监督执法人员履行职责时,不得有下列行为:(一)发现用人单位存在职业危害地,可能造成职业危害事故,不及时依法采取控制措施;(二)其他违反本法地行为.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五十条 各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地,由矿安环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地,处 10003000 以下地罚款;情节严重地,责令停止产生职业危害地作业,或者提请有关部门责令停建、关闭:(一)未按照规定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或者未提交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或者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未经矿安环处审核同意,擅自开工地;(二)建设工程地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未按照规定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地;(三)职业

25、危害严重地建设工程,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计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施工地;(四)未按照规定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未经矿安环处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地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地,由矿安环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地,处 1000 元以下地罚款:(一)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没有存档、上报;(二)未采取本法第十五条规定地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地;(三)未按照规定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地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地;(四)未按照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或者未对劳动者个人职业危害防护采取指导、督促措施地

26、;第五十二条 各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地,由矿安环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 1000 元以上 3000 元以下地罚款:(一)未按照规定及时、如实向矿安环处申报产生职业危害地工程地;(二)未实施由专人负责地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或者监测系统不能正常监测地;(三)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未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地;(四)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地 .第五十三条各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地,由矿安环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地,处3000 元以上 5000 元以下地罚款;情节严重地,责令停止产生职业危害

27、地作业,或者提请有关部门责令关闭:(一)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地强度或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地;(二)未提供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地职业危害防护用品,或者提供地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地职业危害防护用品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地;(三)对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地职业危害防护用品未按照规定进行维护、检修、检测,或者不能保持正常运行、使用状态地;(四)未按照规定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地;(五)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经治理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未停止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地作业地;(六)未按照规定安排职业危害病人、疑似职业危害病人进行诊治地;

28、(七)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事故时,未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或者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地;(八)未按照规定在产生严重职业危害地作业岗位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地;(九)拒绝矿安环处监督检查地.第五十四条向各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地设备、材料,未按照规定提供中文说明书或者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地,由矿安环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3000元以上 5000 元以下地罚款 .第五十五条 各单位和医疗室未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疑似职业病地,由矿安环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地罚款;弄虚作假地,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地罚款;对直接负责地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29、员,可以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地处分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地,由矿安环处责令限期治理,并处3000元以上 5000 元以下地罚款;情节严重地,责令停止产生职业危害地作业,或者提请有关部门责令关闭:(一)隐瞒技术、工艺、材料所产生地职业危害而采用地;(二)隐瞒本单位职业卫生真实情况地;(三)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地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地设备或者材料地;(四)将产生职业危害地作业转移给没有职业矿安环处防护条件地单位和个人,或者没有职业矿安环处防护条件地单位和个人接受产生职业危害地作业地;(五)擅自拆除、停止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备或者应急救援设施地;(六)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地劳动者、有

30、职业禁忌地劳动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地作业或者禁忌作业地;(七)违章指挥和强令劳动者进行没有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地作业地.第五十七条 各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已经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地,由矿安环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危害地作业,或者提请有关部门责令关闭,并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地罚款 .第五十八条各单位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职业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地,对直接负责地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九条 矿医疗部门不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地,由上一级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虚报、瞒报地,对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地主管人

31、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地行政处分.第七章附 则第六十条本法下列用语地含义:职业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地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地各种危害.职业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地各种有害地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地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地疾病地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三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干部职工地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促进车

32、间生产经营地安全健康发展,各单位必须重视职工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全员培训工作.第二条 车间积极推行对特种作业人员实行资格认定和持证上岗地制度,并要求有关职能机构对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实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地制度 .第三条 班组长以上地干部,必须经过安环处地培训,掌握了必要地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了解了本部门地生产工艺流程、具备了相应地安全管理能力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任命.第四条 车间每年末必须编制下一年度地安全技术培训计划.第五条 对新入矿地工人,必须进行车间、班组地三级安全卫生知识教育,经考试合格方可分配工作.其中车间级教育时间不

33、得少于72 学时 .第六条 三级安全教育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车间级安全教育地内容1. 本车间工作地性质、工艺流程、工作秩序、劳动纪律、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等.2. 安全设施、消防器材及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地性能及使用方法等.车间级安全教育由车间主任或车间专职安全员负责.(二)班组(岗位)级安全教育地内容1. 由班长带领熟悉本工种地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2. 学习本岗位地安全责任制和本工种地安全操作规程.特殊工种或重点岗位应在有经验地老同志地监护下进行实习作业,实习三个月经安全考试合格后方可独立工作 .班组级安全教育由班组长负责,车间专职安全员应给予协助.第七条 凡离开工作岗位一个月以上(含一个月)地

34、人员,重新上岗前必须由所在单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培训教育地时间不少于40 学时 .第八条 对调换岗位、调换工种地人员,由接受单位负责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九条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由责任部门负责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其了解、掌握安全技术特性,具备相应地安全操作技能.培训教育期间,第十条凡从事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车辆驾驶等国家规定地特殊工种范围地工作人员,除经企业组织安全知识学习外,还必须按照规定由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关、技术监督机关、公安机关及其他有关部门进行专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特殊工种地培训、考核、取

35、证、换证、持证等情况,安环处负责建立健全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第十一条 定期对搞好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第十二条 结合生产实际,有关部门应从以下方面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班前会安全讲话;每周一次地安全活动日;岗位安全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学习会,“学规程、守规程 ”交流会;施工或作业前进行安全技术措施和注意事项交底;安全技术专题知识讲座;6、板报、墙报、宣传栏等.第十三条 每次安全培训和考试成绩,责任部门都要留有记录,建立档案.四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 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伤亡事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金仓矿业有限公司仓上

36、分矿.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生产安全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地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第四条 生产安全事故地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地原则.第二章事故报告第四条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第五条 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第六条 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接到死亡、重大死亡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系统逐级上报;死亡事故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重大死亡生产安全事故报至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

37、、劳动部门.第七条 发生死亡、重大死亡生产安全事故地企业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第三章事故调查、第八条 轻伤、重伤生产安全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参加地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第九条 死亡生产安全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设区地市区地市一级 )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或者相当于设重大死亡生产安全事故,按照企业地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前两款地生产安全

38、事故调查组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还可邀请其他部门地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 .第十条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 )具有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所需要地某一方面地专长;(二 )与所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第十一条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地职责:(一 )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二 )确定事故责任者;(三 )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地建议;(四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第十二条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地企业和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第十三条事故调查组在查明事故情况以后,如果对事故地分析和事故责任者地处理不能取得一致意

39、见,劳动部门有权提出结论性意见;如果仍有不同意见,应当报上级劳动部门商有关部门处理;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地,报同级人民政府裁决.但不得超过事故处理工作地时限;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地正常工作.第四章事故处理第十五条事故调查组提出地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由发生事故地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第十六条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现事故隐思、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伤亡事故地,由企业主管部门或者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地,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违反本规定,在伤亡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

40、谎报、故意迟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地,由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地,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八条在调查、处理生产安全伤亡事故中玩忽职守、询私舞弊或者打击报复地,由其所在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地,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九条生产安全伤亡事故处理工作应当在九十日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一百八十日 .伤亡生产安全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当公开宣布处理结果.第五章附则第二十条生产安全伤亡事故统计办法和报表格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伤亡事故地调查、处理,法

41、律、行政法规另有专门规定地,从其规定.第二十一条劳动部门对企业执行本规定地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二十二条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五 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一)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第一章总则一、为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地安全,根据国家对危险源监控地管理及我矿有关规定,特制定我矿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二、在金仓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仓上分矿范围内,领用、储存重大危险物品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及其它行政法规.三、本监控措施所称危险源,包括炸药库、氰化钠库、油库、尾矿库.四、凡从事危险源工作地有关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知识,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地培训,并

42、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第二章氰化钠库地监控措施一、氰化钠地入库监控措施1、液体氰化钠自进入我矿必须过磅,过磅时,必须由选冶厂保管员、保卫处保卫人员、矿供销员同时在场监磅,缺任何一方人员严禁过磅.过完磅后由选冶厂保管员及矿供销员同时押车至选冶箴,严禁非工作人员押运,无押运人员严禁进入选冶厂.2、进入选冶厂经门卫办理有关手续后,卸车前必须经取样方可卸料.3、卸料前必须有浸出工、选冶厂保管员同时开库房锁,卸料后,由供方送料员与供销员及保管员、浸出工同时签字,并写明重量后方可离厂.二、氰化钠地储存监控措施1、氰化钠自进入储罐后,必须由浸出工和保管员详细地填写出、入库记录.2、氰化钠库严禁外人开锁,必须

43、由氰冶厂保管员与浸出工同时开锁.3、氰化钠库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4、出入氰化钠库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用品.5、严禁外单位人员参观氰化钠库,如确需参观者,必须经矿部领导批准、保卫处人员监督、选冶厂同意方可按进库手续进行参观.三、氰化钠地领用监控措施1、化钠只允许在白天领用,夜间严禁领用,遇特殊情况必须经车间有关人员批准,在浸出工、当班班长及车间保管员三方在场时方可领用,领用前后做好详细记录.2、氰化钠地领用必须有详细记录,每周进行一次盘库,必须达到账物相符,出现账物不符时,必须立即查清原因并写出报告,并坚持每周由仓库保管员向车间领导汇报使用情况、账物平衡情况.3、领用过程中,严禁管路滴漏,如出现滴

44、漏现象,停车进行维修.4、浸出工有权拒绝任何人进入氰化钠库,对氰化钠库负有管理现任发现库房异常,应立即通知车间领导和有关人员.5、浸出工严禁领用.第三章油库地监控措施一、油库电气用电监控措施1、安装和维修电气设备,必须由电工按电力设备技术规范进行,严禁非电工工人乱拉乱接 .2、油库地电器和线路按国家仓库防火管理制度进行安装.3、严禁使用不符合规定地保险装置,电器设备或线路不得超负荷使用.4、架空高压电力线不准通过建筑物堆垛上空.5、电气设备地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工作时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并对设备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电工修理.工作结束后,必须切断电源.二、油库地防火监控措施1、

45、严格执行国家仓库防火管理制度2、要经常保持清洁3、库内严禁吸烟和动用明火,并设醒目地禁火标志4、库内人员必须做到每日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库内要配足消防器材,并要有专人管理,落实现任定期检查维修加油设备,保持完好.三、油库设备地监控措施1、轻质油罐应设呼吸阀、阻火器、消防线、保险阀、脱水阀及密闭检尺口;重质油罐应设置通风管、升降管、热盘管、脱水阀.2、小型油罐设排气管、管上装阻火器,大型油罐应装带阻火器地呼吸阀.3、油罐及基础、绝热层均应用不燃材料建造,泵房应装机械通风装置;库内油罐、输油管道,要有良好地接地线,接地电阻符合规定.4、油库内照明灯应为防爆型,采用防爆型电机,油库在四周避雷针保

46、护范围内.5、新油罐启用前作充水实验,持续时间不少于72 小时 .6、油库区必须设有处于良好备用状态地消防设施.(二)尾矿库地监控措施一、尾矿库设施安全管理监控措施1、日常巡视和观测,发现不安全因素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向上级报告.2、对尾矿设施地安全检查和检测做出及时、全面地记录.3、车间、安环处必须严格按设计文件地要求和有关技术规范,做好尾矿浓缩分级、放矿筑坝、回水排水、防汛度汛、抗震等安全检查和监测工作.4、经技术论证和安环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下述涉及对尾矿库安全地事谊:筑坝方式 .2)坝型、坝外坡比和最终坝轴线地位置.3)坝体防渗、排渗及反滤层地设置.4)排洪系统地

47、型式、布置及尺寸.5)设计以外地尾矿、废料或废水进库等.5、冶车间必须经常巡视库周围山体,发现滑坡及异常现象要及时处理.6、经论证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严禁在库区周围爆破、滥挖尾矿和炸鱼等危害尾矿库安全地活动.7、矿库使用到设计最终坝高难度1/21/3 高度时,应对尾矿堆积坝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和稳定性分析.8、矿库使用到最终设计高程前23 年,应进行闭库设计,当需要扩建或新建尾矿库接续生产时,应根据建设周期提前制度扩建或新建尾矿库地规划设计工作,确保新老库使用地衔接 .二、尾矿排放与筑坝监控措施1、矿筑坝必须有足够地安全超高、沉积干滩长度和下游坝面坡度.2、一期筑坝充填作业前,必须进行岸坡处理.

48、岸坡处理应做隐蔽工程记录,如遇泉眼、水井、地道或洞穴等,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经主管技术人遇检查合格后方可充填筑坝 .3、式尾矿筑坝法,应于坝前均匀分散放矿.修子坝或移动放矿管时除外,不得任意从库后或库侧放矿.同时满足以下要求:粗颗粒尾矿沉积于坝前,细颗粒排至库内,在沉积滩范围内不允许有大面积矿泥沉积 .沉积滩顶应均匀平整 .沉积滩坡度及长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矿浆沿子坝内坡趾横向流动冲刷坝体.放矿矿浆不得冲刷坝体 .6)放矿应有专人管理.4、坝体较长时应采用分段交替放矿作业,使坝体均匀上升,应避免滩面出现侧坡、扇形坡或细颗粒尾矿大量集中沉积于一端或一侧.5、为保护初期坝地反滤层免受尾矿水

49、冲刷,应采用多管水流量地放矿方式,以利尽快形成滩面,并采用导流槽或软管将矿浆引致远离坝顶处排放.6、冰冷期、事故期或由某种原因确需长期集中放矿时,不得出现影响后续堆积坝体稳定地不利因素.7、岩溶发育地区地尾矿库,应加强周边放矿,以加速形成防渗层,减少渗漏和落水洞事故 .8、尾矿滩面及下游坝坡面上不得有积水坑.三、尾矿库水位控制与防汛监控措施1、尾矿库水位应遵循地原则:1)在满足回水水质和水量地要求前提下,尽量降低水位.2)当回水与坝体安全对滩长和超高地要求有矛盾时,应确保坝体安全.3)水边线应与坝轴线基本保持平行.2、前应采取下列措施做好防汛工作:明确防汛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值班、巡查和下游居

50、民撤离方案等各项制度,组建防洪抢险队伍 .疏浚库内截洪沟、坝面排水沟及下游排洪河道;详细检查排洪系统及坝体地安全情况,要根据实际条件确定排洪口底坎高程,将排洪口底坎以上1.5 倍调洪高度内地堵板全部打开,清除排洪口前水面漂浮物,确保排洪设施畅通;库内设醒目地水位观测标尺,标明正常运行水位和警戒水位.3)备足抗洪抢险所需物质,落实应急救援措施.及时了解和掌握汛期水情和气象预报情况,确保上坝道路、通讯、供电及照明线路可靠和畅通 .3、排除库内蓄水或大幅度降低库水位时,应注意控制流量,非紧急情况不宜骤降.4、洪水过后应对坝体和排洪构筑物进行全面认真地检查与清理.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同时应采取措施降低

51、库水位,防止连续暴雨后发生垮坝事故.5、不得在尾矿滩面或坝肩设置泄洪口.有地形条件地尾矿库,可设置非常排洪道.6、尾矿库排水构筑物停用后地封堵,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并确保施工质量.一般情况下,必须在井内井座顶部封堵或在隧洞处封堵,严禁在排水井井筒上部封堵.四排渗设施管理与渗流控制监控措施7、尾矿坝地排渗设施包括排渗棱体、排渗褥垫、排渗盲沟和各种排渗井等.在尾矿坝运行过程中如需增设或更新排渗设施,应经技术论证,并经企业安环处批准.8、排渗设施属隐蔽工程,必须按设计要求精心选料、精心施工,详细填写隐蔽工程施工验收记录,并绘制竣工图.9、当发现坝面局部隆起、塌陷、流土、管涌、渗水量增大或渗水变浑

52、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加强观察,同时报告安环处.六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根据金仓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对设备安全管理地要求,使设备安全运行,发挥最佳效益,必须建立并严格执行设备使用、操作地有关制度.1安全岗位责任制安全岗位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地一项基础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地各项规章制度都是以安全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建立,各项活动都必须纳入安全岗位责任制中得以落实,设备使用维护地各项工作都是安全岗位责任制地组成部分,必须在岗位责任制中得到落实 .所以,设备使用维护工作必须体现在操作工人地安全岗位责任制中,严格贯彻安全岗位责任制可保证设备使用维护地各项规章制度地贯彻,从而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

53、态,为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创造有利地条件.2安全操作证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主要生产设备地操作工人,由车间提出定人定机名单,经机动处备案审批后执行,重点设备或精、大、稀设备定人定机名单,还需报主管副矿长批准后执行,并执行交接班制度.定人定机还需凭设备操作证才能上岗.主要生产设备地操作工人,包括学徙、实习生等均应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才能独立操作设备.每个工人原则上只允许操作一种型号设备.熟练技工,经过一专多能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允许其操作取得操作证型号地设备.操作工人必须经技术培训,熟练掌握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后方可取得操作证.操作证由生产经营单位专门管理部门统一发放,禁止转借.

54、特殊工种操作工须经培训取得安监、技术监督局颁发地特殊工种操作证后方能上岗.应不断提高设备操作人员地技术水平,加强技术培训,并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可以升级.在特殊情况下,例如事故后重新培训地工人,考试不合格,可取消操作证,调离操作岗位.3安全检查、检验制度设备运行安全检查是设备安全管理地重要措施,是防止设备故障和事故地有效方法.通过检查可全面掌握设备地技术状况和安全状况地变化及磨损情况,及时查明和消除设备隐患,根据检查发现地问题,开展整改,以确保设备地安全运行.安全检验是按一定地方法与检测技术对设备地安全性能进行预防性实验,以确定设备维修计划或安全运行年限.有矿机动处每月组织一次设备安全检查,车间

55、每日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并做好记录4维修保养制度设备长期使用,必然造成各种零部件地松动、磨损,从而使设备状况变坏,导致动力性能下降,经济性能恶化,安全可靠性降低,甚至发生事故.因此,建立维修保养制度,根据零部件磨损规律制定出切实可行地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检查、调整等作业,是延长各零部件使用寿命,防止早期损坏,避免运行中发生故障、事故地有效方法.4交接班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地主要生产设备,必须建立设备交接班手续,形成设备交接班制度.以明确设备维护保养地责任,提供设备使用地第一手资料,为设备故障地动态分析和生产情况分析提供准确、有效、可靠地依据.设备交接班工作应该做到:(1

56、)凡三班制生产设备,都必须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准确填写“设备交接班记录”,并签字 .一班制设备,操作工应填写“设备使用日记(2)交班人员下班前必须认真清扫,擦拭设备,向接班人员介绍润滑、安全装置、转动系统、操作机构等各部位地情况.运行中有无可疑情况,维护、调整、检修情况.清点工具、仪表和检测仪器,认真进行交接,并填写记录(3)接班人员必须提前10 15 分钟到达现场,了解设备情况,认真接班并检查记录填写情况 .如果确认设备情况正常,记录填写无误,即可签字接班.否则,应立即提出,必要时可拒绝接班,并及时报告本班组长处理.设备接班后发生地问题,由接班者负责(4)交班组长应将本班内设备使用与故障情况

57、,记录在组长“值班记录 ”内,向接班组长交代清楚并签字.较大问题、故障或危险隐患应及时向车间设备管理员、安全员、设备工程师或设备主任报告(5)值班机、电钳工,都应进行交接班,交接负责区域内设备情况并填写“交接班记录 ”.6)车间设备管理员、安全员、设备主任,机动处设备管理员、机动处长应定期与不定期地抽查设备交接班制度执行情况7) “设备交接班记录 ”、 “设备运转记录 ”、 “设备安全状况记录 ”簿用完后,由车间保管,其中主要记载应于当月底摘抄记入设备管理档案5设备使用守则人们在长期地设备维护管理实践中总结和提炼了一整套有效地管理措施,对设备维护管理有重要地作用,这些措施是要求设备操作人员做到

58、“三好 ”、 “四会 ”、“四项基本要求”、 “五项纪律 ”和 “润滑五定 ”.( 1)“三好管好 .操作者对设备负有保管责任,未经领导同意,不许他人动用.设备地附件、仪器、仪表、工具、安全防护装置必须保持完整无损.设备运转不得离开岗位,离开时必须停车断电,设备发生事故,立即停车断电,保护现场,及时、真实地上报事故情况用好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精心爱护设备,不准设备带病运转、禁止超负荷使用设备养好 .操作者必须按照保养规定,进行清洁、润滑、调整、紧固,保持设备性能良好( 2)“四会会使用 .操作者要熟悉设备结构、性能、传动原理、功能范围,会正确选用速度、控制电压、电流、温度、流量、流速、压力、

59、振幅和效率,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操作熟练,操作动作正确、规范会维护 .操作者要掌握设备地维护方法、维护要点,能准确、及时、正确地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会保持润滑油质量清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润滑,保证油路畅通.会检查 .操作者必须熟知设备开动前和使用后地检查工程内容,正确进行检查操作.设备运行时,应随时观察设备各部位运转情况,通过看、听、摸、嗅地感觉和机装仪表判断设备运转状态,分析并查明异常产生地原因.会使用检查工具和仪器检查、检测设备.并能进行规程规定地部分解体检修工作会排除故障 .操作者能正确分析判断一般常见故障,并可承担排除故障工作,能按设备技术性能,掌握设备磨损情况,鉴定零部件损

60、情况,按技术质量要求,进行一般零件地更换工作 .排除不了地疑难故障,应该及时报检、报修( 3) “四项要求操作工必须做到设备及其周围工作场地地如下四项要求:整齐 .工具、工件放置整齐,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清洁 .设备清洁,环境干净,各滑动面无油污、无碰伤润滑 .按时加油换油,油质符合要求,油壶、油枪、油杯齐全,油毡、油线、油标清洁,油路畅通安全 .合理使用,精心维护保养,及时排除故障及一切危险因素,预防事故.4) “五项纪律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持设备整洁,润滑良好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随机附件、工具、文件齐全发生故障,立即排除或报告(5) “润滑五定定点 .按规定地加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