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山东省淄博一中贾 福 梅教材分析及教学体会教师学生实施教育者接受教育者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理念学习效果 美国某研究机构对美国、香港、日本的53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如下:37%的学生主要通过触觉学习;34%的学生主要通过听觉学习;29%的学生主要通过视觉学习。为什么好动的学生常成为学习上的困难生? 主要是因为现行的教育方式不适合他们独特的接受信息的方式而造成的。1、将一维教学目标变为三维教学目标。 新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重视被教师忽视或没有办法达标教师作用:打破行为定势,动脑
2、设计出和教学内容接轨的好办法.一、新课程所要求的新理念案例分析: 分类法教学教学设计:(1)到图书馆参观,就自己所见谈体会。(2)组织游戏活动,点评游戏成功或失败原因,用学生在活动中的真实表现来说明掌握分类法的重要性.(3)引入学科知识学习,让学生完全认同分类法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意义。(4)特殊作业布置。原电池;金属的堆积;氧化还原反应;生活与健康 ;苯酚俗名2、由传授者变为引领者和合作者传授式主要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被动、功效少、要求学生自制力高。引领合作式全方位调动学生教师技巧:选择好引领口和适当的合作点学生是主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竭尽全力,必然出现满意的效果.【教学案例】
3、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引入:我这里有半烧杯水,大家能想办法知道它的质量、体积及所含分子数目吗? 问题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实例,说明当我们实用大量的小个体时,都采用什么方法计量?生1:冬天买苹果,经常是按“筐”或“箱”计量。生2:瓶装的啤酒常按“捆”计量生3:买大量毛巾时,常用“打”计量生4:学校管理,以“班”为单位。 问题2:请总结一下上述计量方法的共同特点生:以一个集体做单位进行计量,集体个数每个集体中个体的个数=个体的总个数问题3:如果我们想确定一个微粒的集体做单位,进行微粒个数的计量,这个集体为多大实用起来才方便呢?讨论交流后,没有出现大家满意的结果,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
4、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自然引出阿伏加德罗常数,顺利切入到主题。问题4:同学们对此还有质疑吗?学生质疑:书上列举的是部分个例,能保证所有的情况都是如此吗?老师叙述科学家最早测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方法,指导学生从相对原子质量定义公式进行理论推导,证明结论正确。【教学案例】金属的化学性质引入:画出钠、镁、铝三种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观察这三种金属元素原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问题1:具有这种结构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为达到稳定结构,通常发生什么变化?表现出怎样的性质?启发: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过知识,讨论交流之后发表见解,表述你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 首先有几个同学回答了初中所学习的金属
5、的几个性质,如与酸反应放氢气、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与氧气反应等,几乎没有提高,没有概括。老师进一步启发。 甲:金属都具有还原性,能和金属反应的物质肯定都有氧化性。乙:不同的金属性质不一样,如铁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而铜、银就不能。 丙:金属性质的本质一样,都表现还原性,但因不同的金属失电子能力不同,即还原能力大小不同,在具体反应中表现出差异。 丁:初中学习的金属活动顺序表就是金属还原性强弱的顺序表,表前金属能将表后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氢前金属能和酸反应产生氢气,氢后金属则不能,这都是金属还原性强弱不同的表现。乙:量变引起质变,还原性很强的金属与还原性很弱的金属,在性质上一定会有很大的区别
6、,可视为不同。质疑提问: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少于4吗?金属在反应中一定是失电子吗?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有负值吗? 老师总结评价:1、大多数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少数多于4。(结构特点)2、金属在化学反应中一定是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故金属元素只显正价,不显负价,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概括表述就是具有还原性,能和金属反应的物质一定具有氧化性。(结构决定性质) 3、不同的金属原子结构不同,还原能力不同,和金属反应的不同物质,氧化能力也不同(这一点同学们没有考虑到),所以,不同的金属与同一种氧化剂反应,或同一种金属与不同的氧化剂反应时,都会表现出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反应快慢或程度上的差
7、异,也可能是反应与不反应的差异,不难推测,金属活动性差别越大,性质上的差异也越大,有的可视为不同。 4、 在具体性质的学习中,要认真体会和把握以上特点,这样,既能迅速掌握金属的通性和规律,又能认识把握金属的个性,以便灵活、准确的解决问题。 【教学案例】硝酸的氧化性引入:写出铁与盐酸、锌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问题1:金属与酸反应放氢气的本质特点是什么?问题2: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吗?为什么 ? 问题3:所有的酸都能与氢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吗?演示实验1:稀硝酸与锌反应演示实验2:稀硝酸与铜反应问题4:在这两个实验中,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8、?讨论交流:硝酸中也有H+,但和氢前金属反应却不放氢气,且能和氢后金属反应,可能是什么原因? 讨论后达成共识:硝酸中存在H+和NO3-,NO3-中的氮元素为+5价,是氮元素的最高价,具有很强的氧化性,盐酸、稀硫酸遇到金属时,是氧化性较弱的H+得电子,故只能与还原性较强的氢前金属反应且放氢气,而硝酸遇到金属时,是氧化性较强的NO3-得电子,故不仅能与还原性较强的氢前金属反应,也能与还原性较弱的氢后金属反应,且不放氢气,还原产物是含低价的氮元素的物质,如氮的氧化物等。因此硝酸属于氧化性酸。启发:就此问题,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可提出来,老师愿意和大家做进一步的探讨。 1、稀硫酸中的硫元素、磷酸中的磷元
9、素也是最高价,它们和氢前金属反应为什么产生氢气呢?2、硝酸和金属反应时,当NO3-反应完后,H+会再得电子产生氢气吗 3、除硝酸外,其他酸还有类似情况吗?4、凡是含有NO3-的物质都有强氧化性吗?5、处在最高价的元素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吗?6、有资料说,可能用铁制或铝制容器盛冷的浓硫酸、浓硝酸,难道不反应吗? 7、钠放入盐酸中反应放氢气,到底是和水反应,还是和酸反应?8、为什么王水的氧化性特别强?【教学案例】电解原理实验: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学生解释:金属导电原理问题1:电解质溶液导电原理与金属一样吗?问题2:什么是电流?带电微粒的定向移动问题3:你能分析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吗?学生实验:连接装置
10、,电解氯化铜溶液电极材料:铜片和石墨C Cu Cu C学生总结归纳:分析电极产物的方法与原则主题班会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抓住机会与父母同乐做事专注每个环节都重要3、使学生成为课堂上最大的赢家(1)做点燃学生智慧的人(2)给学生竖起爬上高台的梯子并有展现的时间和空间(3)与学生真正互动,平等交流(4)使学生对课堂抱有期待和渴望教师能力:驾驭课堂、统掌全局、收放自如。拓展了教材的空间,延伸了课堂的时间.方法:将学生分成几个阵营,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分工给各个阵营,要求准备三项:1、把负责内容正确讲给同学们听2、准备回答其他阵营同学的提问3、准备向其他阵营的同学提问学生说:为了不被对方问倒,为了问倒对方,
11、我们当全力以赴,精心准备。效果:除了课堂上的精彩对阵外,课后的准备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了知识。 pH=-lgC(H+) C(H+)=10-pHpH = 2.3= 3 - 0.7 = 3 - lg5C(H+) = 5 10-3C(H+) = a 10-n pH = n - lga教学案例: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案例】解题技巧 CO2与水蒸气共6.2g,通过足量Na2O2后,固体增重3g,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10 B 16 C 31 D 4644g/molx+18g/moly=6.2g28g/mol+2g/mol=3g6.2g-3g32g/mol=0.1mol0.2mol6.2g=
12、31g.mol18M44 H2(g)+ O2(g)=H2O(g)H= -241.8kJmol-1 2H2(g)+ O2(g)=2H2O(l)H= -571.6kJmol-1【问题1】在相同条件下,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影响其反应热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主要影响因素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问题2】H2的燃烧热是多少?285.8kJmol-1【问题3】 H2O(g) = H2O(l) H=-44kJmol-1【问题4】2H2O(l)=2H2(g)+O2(g) H=+571.6kJmol-1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和燃烧热的数据,可以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1、准确掌握定义
13、、概念,并理解其涵义。 2、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指反应按所给形式完全进行时的反应热,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质量均成正比。 3、热化学方程式(包括H)具有加和性。N2(g)+3H2(g)=2NH3(g) H= -92.4kJmol-1现将0.5mol N2与1.5molH2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所放热量数值为 A 92.4kJ B 46.2kJ C 小于46.2kJ D 小于92.4kJ C(s)+ O2(g)= CO2(g) H1= -393.5kJmol-12CO(g)+ O2(g)=2CO2(g)H2= -566kJmol-1(1)完全燃烧多少摩碳才能得到1000k
14、J的热量? (2)24克碳燃烧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碳与CO的物质的量共5mol,充分燃烧后,共放出1636kJ的热量,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4)测得2mol可燃物完全燃烧后,放热650kJ,已知可燃物的组成是下列三种情况之一,请判断是哪种组成? A 只有碳 B 只有CO C 有碳和CO进行反应热计算时常用的方法: 1、单一反应的计算: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数据列比例关系式。 2、多步反应的计算:运用盖斯定律将热化学方程式(包括H)进行加或减,得到新的热化学方程式后,再列比例关系式。 3、混合物的计算方程组法十字交叉法极限分析法平均值法估算法(2005全国) 乙炔燃烧生成1
15、molCO2时放热bkJ,则生成4molCO2时放热4bkJ。答案:A(2004全国)C(S,石墨)+O2(g) = CO2(g) H= -393.51kJmol-1 C(S,金刚石)+O2(g) = CO2(g) H= -395.41kJmol-1 -得:C(S,石墨) = C(S,金刚石) H= +1.9kJmol-1答案:A方程组法:X + Y = 5mol285.8kJmol-1X+ 2220kJmol-1Y=3847kJ解得: X = 3.75mol Y = 1.25mol十字交叉法:H2: 285.8 1450.6 769.4C3H8: 2220 483.6个人成长图片展感恩教育比
16、比谁的优点多树立自信你进我投锻炼心理素质主题班会:我们的组长班会目的:通过各组同学不同方式的展示,让全班同学了解各位组长在班级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彼此友谊。更有力调动各位组长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班会步骤:1、模仿秀比赛: 每组派同学上台表演,模仿组长最具代表性的言语、动作等。2、夸夸我们的好组长反语表扬;相声;小品;自编歌曲;本组成绩总结等。【教学感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合作者,不是注入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研究某一新知识时,可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自然的将他们引领到新的知识领域,然后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实践、体会、
17、感知,认识,最后达到理解、应用、创造。这过程中的课堂很精彩,有提问、有回答、有质疑、有辩论、有推理、有实验等。在这段时间内,学生的心灵是自由的,情绪是饱满的,求知是旺盛的,思维是活跃的,我常常被他们感动和鼓舞。 二、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行为变化1、多看、多听、多学、多用、多悟多读教育经典: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 多读专业著作:让自己的知识坚实而丰富; 多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 多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 多读写中学生和为中学生写的书:走进学生的心灵。上海教育、人民教育、求学、格言、思维与智慧及与本学科有关报刊杂志等。 中国新教育风暴、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素质教育在美国、 备课
18、新思维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2、将备课转为教学活动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本着以需要为最好的优化思想,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动脑开发教学资源,多渠道辅助教学,力争每节课上得的有声有色,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让学生增长能力,还要让学生对化学越来越有兴趣,对下节课充满期待和渴望。接触重点要快学习重点要慢理解重点要透应用重点要多坚持听课组织能力调控能力教学机智练习设计关注教师的教关注学生的学课后反思总结科学性风格特色教育思想情绪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3、课堂教学“四带进”(1)将尊重和平等带进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2)将激励和评价带进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3
19、)将过程和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4)将希望和创新带进课堂,激活学生潜质,提高学生能力。有效性之一:学习时间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有效性之二:学习结果 能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及思维方式的发展。有效性之三:学习体验 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有效教学要从三个维度理解:效果、效率、效能关键是讲究有效性学生或班级中出现这样或哪样的问题时,原因很多:认识问题;情绪问题;信心问题;性格问题;技术问题;非智力因素问题帮
20、人要帮到点上,教出凑效之招。问题要查到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提升认识:关于迟到问题;阅览室问题;跑操口号;物理成绩。 尊重教学实践 反思教学历程, 积累教学经验, 提高教学水平。 从自己平凡、朴素的教学实践中,寻找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多做叙事研究,不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之路。4、课后多反思教师是幸福快乐的教师必须敬业爱生教师必须学习发展教师必须思考创新教师要会享受过程有机化学基础 为有兴趣的、想更多了解有机化学这个领域的学生设置,内容更加丰富、应用更加广泛。为继续学习构建更加坚实的基础,体现学科特色。 相对独立,比较系统必修与选修中有机知识的对比 课标将化学2中的有机化合物放入主题3化学与可持续
21、发展中,旨在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重在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 1、课标要求不同 选修5的学习,则要求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1)初步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2)认识实验在有机化合物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有关实验的基本技能;(3)认识有机化合物在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2、知识的呈现方式不同必修是从生活、生产的实际应用角度呈现选修是从学科(结构、类别)角度呈现化学2 中有机化学知识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立体结
22、构、取代反应、烷烃及简单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及异构体)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乙烯、苯 (乙烯、加成;苯、取代和加成)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乙醇、乙酸 (与钠、氧化;酸性、酯化)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基本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油脂的简单性质)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 (煤的干馏;石油分馏、裂化、裂解、重整,聚合反应) 化学2 中有机化学知识选修模块包括4个主题主题1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主题2 烃及其烃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主题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认识有机化合物烃和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研究有
23、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 酯有机合成油脂糖类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合成方法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共五章3、考查方式不同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B. BaSO4 在医学上用作钡餐, 对人体无毒C. 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 与 互为同素异形体D.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不属于胶体2011年山东省高考第9题:山东2011高考第11题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 O3溶液反应生成C
24、 O2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能水解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 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 ,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2012年山东省高考第10题:32.【化学有机化学基础】下图中X是一种具有水果香味的合成香料,A是直链有机物,E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2009年
25、山东高考32题2012年山东省高考33题:P(一种抗氧剂)的路线如下(1)A B的反应类型为_。B经催化加氢生成G(C4H10),G的化学名称是_。(2)A与浓HBr溶液一起共热生成H,H的结构简式为_。(3)实验室中检验C可选择下列试剂中的_。a盐酸 b.FeCl3溶液 c.NaHCO3溶液 d.浓溴水(4)P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1)H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BI的反应类型为。(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D、E、H,该试剂是。(3)H与J互为同分异构体,J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有乙酸生成,J的结构简式为。(4)D和F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
26、程式为 4、学习方法不同 必修学习的基本思路是:从学生了解、比较关心的问题出发,引导他们从熟悉知识学到原来不熟悉的知识,从身边生活扩展到社会生活。围绕社会与可持续发展主题进行全面学习,使学生在学到科学知识奠定未来学习基础的同时,提高个人的科学素养,加深理解科学发展观,对将来进一步的学习充满渴望。案例: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和苯1有条件者组织学生到生产乙烯的工厂参观。无条件者向学生展示乙烯工厂的生产图片,搜集有关石油生产、石油价格及有关煤生产、应用方面的报道、录象,增强学生感性认识。2实物展示:以乙烯、苯为原料制备的各种材料、物品,体会它们作为基本化工原料的重要价值。3学习讨
27、论、科学探究:(1)如何从石油、煤中得到乙烯和苯;(2)乙烯和苯具有什么性质,通过哪些反应可以制得这些物品;(3)乙烯、苯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性质;(4)在一系列化工生产中如何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5)现行我国实际中,还有哪些资源浪费行为?应如何控制、怎样发展才会减少浪费?才会做到资源合理应用,充分应用?(6)你的学习志向,发展志向是什么?你有信心和能力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吗?你能为后人留下什么?(3)乙烯、苯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性质; 在选修的学习中,完全可以从已知切入,较为全面地讨论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研究方法,使学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应用、创造铺平道路 。通过选修的学习,要让
28、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要让学生的智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要让学生具备将来应用和创新的基础与能力,还要让学生真正欣赏到化学的魅力,远望到化学美好的发展前景。内容的处理课程标准的内容已有知识基础避免重复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学生的可接受性学习方法选修模块的横向联系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功能和地位 本章是有机化学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同分异构现象与命名方法,以及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和方法在后续各章都会遇到。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四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 步骤和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按碳
29、的骨架分类按官能团分类(表11列举了12类有机物)脂肪烃、芳香烃官能团运用分类方法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材特点 陈述简洁表格; 以已知物质为例,对有机物进 行分类; 结合学习内容,体现学生参与 学习,设计了“学与问”。问题:官能团的认识有点集中,有些学生有困难。(可进行辨析性练习以提高认识能力)几点说明 1、注意脂肪烃和芳香烃的概念; 2、官能团的概念按官能团分类,只要求学生根据典型代表物认识官能团及其特征,不要扩充官能团的性质特征。 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同分异构现象构造异构构型异构构象异构 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顺反异构对映异构立体异构有机物的结构特点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几点说明
30、 1、是已有知识的归纳与提升(碳原子成键与同分异构现象); 2、注意“思考与交流”和“学与问”的不同“思考与交流”侧重于运用已学内容进行思考并进行讨论解决问题; “学与问”侧重于对新学知识的运用和巩固; 3、同分异构现象是难点,教学时要循序渐进。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烷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苯的同系物的命名烯烃和炔烃的命名几点说明 1、以烷烃为例介绍系统命名法是有机物命名的基础,教学时必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2、烯烃、炔烃和苯的同系物的命名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运用系统命名法的规则自主学习; 3、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可在后续章节中简单介绍,在此不必扩充。第四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分离、提
31、纯元素定量分析 确定实验式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确定分子式 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步骤方法蒸馏、重结晶、萃取 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法元素分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组成蒸馏重结晶元素分析涉及有机计算组成红外光谱结构核磁共振氢谱结构把握内容的深广度课程标准:(新出现的内容)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知道通过化学实验和某些物理方法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几点说明 1、蒸馏、重结晶实验技能在有机中的应用,注意实验安全; 2、现代物理方法只须了解,不要深究原理,教学时可以通过图片、参观、录像等手段; 3、核磁共振氢谱图在后续章中会出现。第二、三、四章从典型代表物到
32、类,突出官能团和性质的关系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考虑知识的相互关系和各章知识的容量,将卤代烃与烃作为一章,含氧衍生物作为一章认识有机反应的规律性,介绍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功能和地位 烃和卤代烃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本章是第一章内容的具体化,使第一章的比较概念化的知识内容结合了具体物质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拓展。 本章结合烃和卤代烃的性质,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及消去反应等反应类型,为后续各章内容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第一节 脂肪烃第二节 芳香烃第三节 卤代烃 第二章 内容结构烃和卤代烃烃及其应用 烃1脂肪烃炔烃3卤代烃烷烃烯烃2芳香烃第一节 脂肪烃
33、脂肪烃烷烃和烯烃炔烃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烯烃的顺反异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从不同角度复习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顺反异构对同分异构现象认识,知道其物理性质有一定差异炔烃炔烃的性质采取归纳推理,通过实验现象归纳炔烃的性质演示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通过分析图片方式自主查阅资料方式,自主学习脂肪烃的来源和应用教材特点 从不同角度衔接,通过“思考与 交流”学生自主复习烷烃和烯 烃的物理性质,从分子组成和 结构变化复习它们的化学性质; 炔烃的性质采取归纳推理式, 通过实验现象归纳炔烃的性质; 通过分析图片方式自主查阅资 料方式,自主学习脂肪烃的来 源和应用。几点说明 1、教学时要处理好衔接,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
34、; 2、顺反异构不要扩充; 3、乙炔燃烧实验演示即可。 第二节 芳香烃芳香烃苯芳香烃的来源及其应用苯的同系物化学性质从不同角度复习(设计实验)比较与苯的异同(基团间作用)实践活动教材特点 通过“思考与交流”复习与 提高苯的结构和性质; 通过实验比较苯与苯的同 系物的性质差异,认识基 团间的相互影响。几点说明 1、苯与溴、硝酸反应只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根据方案做苯的硝化实验; 2、苯及其同系物中毒的报道时有发生,可组织学生实践活动(调查)。第三节 卤代烃卤代烃的性质取代反应实践活动科学探究消去反应物理性质及其应用教材特点 陈述式介绍卤代烃的取代和 消去反应; 根据卤代烃的
35、性质,设计科 学探究; 设计“思考与交流”,体会反 应条件对有机反应的影响; 贴近生活设计“实践活动”。几点说明 1、组织好学生实验探究,不是对教材提出的探究问题的口头回答; 2、可组织学生走访附近的有机玻璃加工店或洗衣店,体验卤代烃的应用及其安全使用。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功能和地位 本章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进一步加深认识加成、取代、氧化和消去反应。通过有机物间的相互转化,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本章介绍的酯的水解反应、银镜反应和酯化反应是学习后续两章内容的基础。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 醇 酚第二节 醛第三节 羧酸 酯第四节 有机合成第一节 醇 酚醇醇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化学性质通过
36、图表从不同角度复习结构特点消去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有机中的氧化和还原反应资料卡片第一节 醇 酚苯酚化学性质实验取代反应弱酸性基团间的作用实践活动环境教育(苯、卤代烃)乙二醇和丙三醇的用途乙醇的消去反应乙醇的氧化反应教材特点 醇的性质图表结合,“复习与提升” 的编写策略,从结构认识性质; 苯酚的性质采取归纳推理式,通 过实验现象归纳苯酚的性质。几点说明 1、教学中要利用教材中的“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有机中的氧化和还原反应在课标中未提及,放在“资料卡片”中,可以介绍; 3、结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第二节 醛醛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化学性质通过
37、图实验氧化反应加成反应有机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甲醛”的信息搜索醛乙醛的银镜反应教材特点 醛的性质采取归纳推理式,通 过实验现象归纳醛的性质; 开始有甲醛的应用,后有“信息 搜索”,前呼后应,进一步认 识甲醛; 通过“学与问”进一步认识有机 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几点说明 1、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实验; 2、指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3、可以结合乙醛的性质,巩固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第三节 羧酸 酯羧酸酸性科学探究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思考与交流”酯羧酸酯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教材特点 设计两个“科学探究”,把羧酸 和酯的性质融入其中; 与化学不同分支之间的联系; 图片联系实际。
38、几点说明 1、乙酸的酯化反应只要求学生设计方案即可,主要是一种方法教育; 2、乙酸的酸性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可要求学生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内容在此不要扩充加深。 第四节 有机合成有机合成过程有机知识运用“思考与交流”逆合成分析法有机合成合成草酸二乙酯逆合成分析法的运用有机合成的过程(图323)逆合成分析法(图324)举例草酸二乙酯的合成(P66)基础原料中间体中间体目标化合物副产物副产物辅助原料辅助原料辅助原料基础原料中间体中间体目标化合物教材特点 过程介绍,融有机物间的相互 转化; 方法介绍,例析方法的运用。几点说明 1、逆合成分析法是设计合成路线的一种方法,通过
39、有机合成可以巩固和灵活运用有机物间的转化; 2、注意引导学生不要把逆分析法的思路与合成思路混淆。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功能和地位 糖类、油脂、蛋白质是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是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素成分,与人的生命和社会活动息息相关。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提高科学素养,丰富生活常识,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 本章是烃的衍生物知识的延续和发展,同时又是第五章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知识准备,通过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天然高分子的学习,为学习合成高分子作好铺垫。第一节 油 脂第二节 糖 类第三节 蛋白质和核酸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第一节 油 脂组成和
40、结构高级脂肪酸性质油脂饱和不饱和水解反应氢化实践活动反应原理应用油脂教材特点 教材内容是前面原理的应用; 内容简单,设计多个栏目联系 生活实际; 结合学习内容,体现学生自主 参与学习。几点说明 1、本节内容课标不做要求,内容比较简单; 2、联系生活实际内容较多,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节 糖 类糖类单糖果糖葡萄糖二糖蔗糖麦芽糖多糖 淀粉纤维素葡萄糖实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糖类教材特点 醛的性质、水解反应的拓展; “实验”“学与问”“科学探究”“实 践活动”“科学视野”“资料卡片” 等体现学生活动。几点说明 1、注意处理好与已有知识的衔接; 2、可根据教材内容安排学生多种活动形式 。
41、 第三节 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与核酸氨基酸蛋白质酶核酸成肽反应两性盐析水解颜色反应变性实验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DNA结构示意图教材特点 重点介绍氨基酸、蛋白质的结 构与性质; 对于酶和核酸只作简单介绍。几点说明 1、成肽反应是难点,可以与脱水反应对比; 2、蛋白质的性质可以多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事例。 第五章 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功能和地位 在学习了常见有机化合物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基础上,本章学习了加成聚合反应与缩合聚合反应的基本特征,并以典型实例介绍了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与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性能及应用,体验高分子材料在工农业生产、
42、高新科技领域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第一节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第三节 功能高分子材料第五章 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五章 内容结构顺丁橡胶酚醛树脂 聚乙烯1合成方法缩合聚合反应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高分子化合物3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单体加成聚合反应以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2通用高分子材料涤纶高吸水性树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全章3节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学习一些方法合成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特点第一节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的基本方法加成聚合反应链节、聚合度聚合反应酯化反应缩合聚合反应端基原子团、原子学习难点教材特点 基本有机
43、反应的提升与应用; 从熟悉的简单反应演绎; 通过“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学 练结合。几点说明 1、缩合聚合是教学难点,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反应原理; 2、缩聚反应的聚合物须写端基原子团或原子; 3、注意缩聚反应的方程式的书写。顺丁橡胶酚醛树脂 聚乙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涤纶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塑料制品聚乙烯制品酚醛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教材特点 本节内容涉及的反应原理是已 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应用; “结构决定性质”思想渗透在高 分子化合物中; 联系实际,突出高分子材料的 应用。几点说明 1、文字量较多,可以指导学生阅读; 2、高分子材料应用广泛,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多种形式
44、的教学方式。 第三节 功能高分子材料 以设计具有高吸水性能的高分子为线索,以聚丙烯酸钠为例,体现有机高分子材料的魅力,体现有机化学的价值。尿不湿教材特点 陈述上采取问题式,一问接一 问,然后有逐步得到解答; 通过功能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 料的展望,体验有机化学的学 科魅力。几点说明 1、除教材上列举的功能高分子外,可以列举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功能高分子材料例子; 2、利用“七彩植物养护水晶泥”开展实践活动。 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
45、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的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4、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5、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6、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主题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2、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通过实验探
46、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4、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5、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6、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7、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8、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主题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2、知道水的离了积常数,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3、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知
47、道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4、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二、教材与课标的对应体现绪言第四章第二章第一章第三章主题1主题3主题2三、教材中各栏目的教学功能教材的特点时代性包容性开放性多样性选择性探究性设置的栏目思考与交流学与问资料卡片科学探究科学视野科学史话实践活动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在化学必修2学习中,学生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章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与提高。新增了焓变、燃烧热、盖斯定律等知识内容,并对
48、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的计算等提高了要求。还要求学生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的实际意义。第 二 章 本章内容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学习该内容有助于加深理解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对离子反应的学习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后续学习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都是本章,知识内容的延续。在必修2的学习中,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对化学平衡了解很少,本章学习不仅要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认识、理解提高,还要理解掌握化学平衡的标志、特征、化学平衡常数、移动原理及有关计算等,还新增加了熵的概念,
49、并要求会用焓变、熵变组合来判断反应的进行方向,总体难度较大。1、写出求算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谈谈在使用该公式时的注意事项。V = Ctmol/Lmin或s=mol/(Lmin)或mol/(Ls)(1)所求出的是某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2)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同一时间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数值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 (3)比较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速率快慢时,要统一物质,统一单位. 教学案例:全章复习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影响因素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了单位体
50、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大压强,效果等同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升高温度,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使用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活化能3、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什么?直接标志:V(正) = V(逆)间接标志: 变量不变了4、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依据是什么?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5、分析平衡移动后某量的变化时,应注意什么问题?(1)准确应用各量概念或公式进行判断 (2)只减弱不抵消6、写出反应mA(g)+nB(g)=pC(g)+qD(g)的化学平衡常数,影响平衡常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温度;温度越高,吸热反应的K越大,放热反应的K越小.7、什么是等效平衡?成为等效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同一可逆
51、反应,无论起始状态如何,达到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称为等效平衡. 外界条件相同时,可逆反应不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还是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开始,只要起始浓度相当,所建立的平衡状态是相同的(等效平衡)8、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应满足什么条件?H - T S 0焓变熵变放热:负值吸热:正值混乱度增大:正值混乱度减小:负值第 三 章 本章内容是应用第二章内容来探讨水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涉及内容丰富,知识点较多。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的过程分析,体现了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PH的计算、应用,沉淀反应的应用等,展示了相关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测定酸碱反应曲线的实验则介绍了
52、实验操作技能。教学案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你知道吗?1、我们根据什么将物质分为易溶物、可溶物、微溶物和难溶物?根据溶解度易溶物:S10g可溶物:1gS10g微溶物:0.01gS1g难溶物:S0.01g2、NaCl属于_物质.易溶它在水中会无限溶解吗?你能描述NaCl从开始溶解到达到饱和的过程吗? 溶质放入溶剂中,存在着溶解和结晶两个互为逆的过程.当溶解速率大于结晶速率时,溶质在溶解;当溶解速率小于结晶速率时,溶质在结晶;当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时,溶质处于溶解平衡. 溶解平衡是动态平衡,平衡的移动完全遵循勒夏特列原理.AgNO3+NaCl=AgCl+NaNO31、当反应物等物质的量混合时,Ag+、Cl-能沉淀完全吗?不能。因AgCl存在溶解平衡,溶液中还会有很少量的Ag+、Cl-2、要使AgCl溶解,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必须要减少Ag+或Cl-的浓度,使溶解平衡向右移动。3、 AgCl能转化成其他难溶物吗?能转化成比其溶解度更小的难溶物。沉淀反应的应用:1、沉淀的生成: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时,沉淀就达完全。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JF(陕) 008-2019 同心度测量仪校准规范
- 《设计批评》课件
- 财务政策与流程再造计划
- 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与实施计划
- 生物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习题课件人教
- 2024-2025学年年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专题整合复习卷28.1 锐角三角函数 达标训练(含答案)
- 生产计划中的资源配置
- 寄生虫病防治兽药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范本
- 品牌重塑的时机与策略计划
- 医疗健康大数据相关行业投资方案
- 园林植物土肥水管理-园林植物土壤管理(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
- 福建省简介PPT-福建省PPT介绍
- 化学概论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东北师范大学
- 基因工程疫苗课件
- 华西口腔修复学教学大纲
- 插画设计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 应用国学:修身 立人 济世 成物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四川大学
- 爱德华消防主机EST操作手册
- 物业客服年终总结动态PPT模板
- 预防接种门诊的设置
- 雷顿三坐标操作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