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0课 鸦片战争学习目标 时空观念1.虎门销烟、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影响2.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危害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领事裁判权等 唯物史观1.辩证看待鸦片战争的影响 家国情怀感悟社会制度落后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

2、悲歌。” 马克思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官场腐败、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军备废弛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天朝上国)。英国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资本主义代议民主政治不断发展,政局稳定。坚船利炮对外扩张、抢占殖民地,进行原料掠夺和商品倾销,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一)背景:1、战前的中国与英国基本状况4一、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1793年马戛尔尼提出多口通商,增加舟山、宁波、天津等处;如同给葡萄牙澳门一样,也给英国一个小岛,以堆放货物。要求结束十三行垄断,自由贸易,公开固定的关税税率平等

3、的自由贸易才能使利益最大化。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的议会席位。自由主义这是射向重商主义的第一支利箭,更是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第一首乐章,西方学者认为它的地位不亚于同年发表的美国独立宣言。 1852年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 2、根本原因:打开中国的市场6年份英国输华中国输英中对英贸易总值总值出入超情况1765176911929152190619(+)9977041795179953730155719972(+)3469571830183373350239950286(+)2615263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的情况中英贸易,中国出超,英国入超7(一)背景:3、

4、战前的中英贸易(中国出超)、英国对华鸦片走私(为扭转贸易逆差),中国白银外流和禁烟运动。4、导火线:1839年虎门销烟材料: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请回答: (1)观点: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而导致的。(2)认识: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做出的结论;没有看到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而导致战争爆发的。 9根据材料,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三)结果及

5、影响1.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五个通商口岸(4)协定关税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2、影响:(二)过程(184018411842)2、鸦片战争的影响(破坏性与建设性)(1)政治上: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矛盾的变化、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3)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3)总体上:促使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

6、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1概念解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政治:形式上保留中国的主权政府,实际上由外国势力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经济:中国社会经济独立地位丧失而成为西方的附庸。主权部分丧失但没有完全丧失。半封建: 政治:封建势力维持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制度在形成中;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存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产生、发展;文化:封建思想观念延续,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传入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12 以文明礼义为标准区辨华夏与蛮夷,以华夏文化为中心看待周围世界,认为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文物制度、礼仪典章无与伦比,周围诸族则为化外之地,文明未开化。传统

7、夷夏观重点突破:从“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1、直接原因:英法美不满足既得利益,修约失败。2、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3、客观条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中国处于内战状态。4、导火线:英国借口亚罗号、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联军),美国、俄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一)背景(二)经过:1、第一阶段:1856-1858(1)过程:英法联军广州天津; (2)结果:天津条约:公使进京;十口通商;允许游历;舰船长江通航。2、第二阶段:1858-1860(1)过程:公使进京换约路线之争。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亡热河。(2)结果:北京条约:天津条约有

8、效;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增加赔款。3、俄国乘机强占北方领土。(三)影响1、政治上:(1)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2)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公使进京、总理衙门),共同镇压中国人民反抗(3)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4)鸦片贸易合法化(以“洋药”名义进口)。2、经济上:外国经济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被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文化上:客观推动了西学东渐和洋务运动。 1860年咸丰帝去世,辛酉政变后,同治帝即位,慈禧、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实际上慈禧掌握了最高权力。在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洋务派官僚推动下,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变时局的举措: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海关税务;设京师同文馆,培养外国语言文字、科学技术人才。 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181.(2017海南卷,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C 2. (2018课标全国,28)19世纪70年代,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