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热 焓变(配套课件)-【步步高】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学习笔记(京津辽粤浙渝鄂苏云晋皖黑吉桂)_第1页
反应热 焓变(配套课件)-【步步高】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学习笔记(京津辽粤浙渝鄂苏云晋皖黑吉桂)_第2页
反应热 焓变(配套课件)-【步步高】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学习笔记(京津辽粤浙渝鄂苏云晋皖黑吉桂)_第3页
反应热 焓变(配套课件)-【步步高】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学习笔记(京津辽粤浙渝鄂苏云晋皖黑吉桂)_第4页
反应热 焓变(配套课件)-【步步高】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学习笔记(京津辽粤浙渝鄂苏云晋皖黑吉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课时反应热焓变1.科学探究理解反应热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会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不断完善和改进测定方法。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正确认识和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3.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形成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念,正确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概念。核心素养发展目标课时对点练内容索引一、反应热及其测定二、反应热与焓变一、反应热及其测定1.体系与环境以研究盐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为例,我们将试管中的盐酸、NaOH溶液及发生的反应等看作一个反应 (又称 ),盛溶液的试管和溶液之外的空气等看作 。2.反应热因温度不同而在体系与环境

2、之间交换或传递的能量是 。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 或从环境 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 。体系系统环境热量释放吸收反应热3.实验探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测定原理环境温度不变时,根据测得的体系的温度变化和有关物质的比热容等来计算反应热。Q 。(2)实验装置cmt温度计玻璃搅拌器(3)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反应前体系的温度:分别测量盐酸与NaOH溶液的温度。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混合并 记录 温度。重复操作两次,取温度差的 作为计算依据。迅速搅拌最高平均值实验次数反应物的温度/反应前体系的温度反应后体系的温度温度差盐酸NaOH溶液t1/t2/(t2t1)/125.025.2_28

3、.5_224.925.1_28.3_325.625.4_29.0_(4)数据处理某小组用50 mL 0.5 molL1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1的NaOH溶液进行实验。25.13.43.325.025.53.5设溶液的密度均为1 gcm3,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则反应放出的热量Qcmtcm(盐酸)m(NaOH溶液)(t2t1) kJ,那么生成1 mol H2O放出的热量为 。1.4256.8 kJ特别提醒大量实验测得,在25 和101 kPa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57.3 kJ的热量。(1)浓硫酸与NaOH溶液反

4、应生成1 mol H2O(l),放出的热量为57.3 kJ()(2)同一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与酸碱的用量有关()(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的玻璃搅拌器换成铜质搅拌器效果更好()(4)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应将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分多次倒入小烧杯()(5)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测定盐酸后的温度计没有冲洗干净,立即测NaOH溶液的温度()正误判断(1)为了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采用稍过量的NaOH溶液。(2)测量完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应冲洗干净并擦干。(3)酸碱溶液一次迅速混合。易错警示1.若用0.55 molL1 KOH溶液代替0.55 molL1 NaOH

5、 溶液,对结果会产生影响吗?为什么?深度思考提示无影响。因为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与用KOH溶液还是NaOH 溶液以及酸碱的用量无关。2.用浓硫酸代替盐酸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用醋酸代替盐酸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若用稀硫酸和稀Ba(OH)2溶液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提示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所测反应热的数值偏大;弱酸、弱碱电离吸热,所测反应热的数值偏小;若用稀硫酸和稀Ba(OH)2溶液测定反应热,生成BaSO4沉淀还会多放出一部分热量,所测反应热的数值偏大。1.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出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碱稍过量)反应生成1 m

6、ol水的反应热H52.3 kJmol1,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C.分多次将NaOH溶液倒入量热计的内筒中D.用测量盐酸的温度计直接测定NaOH溶液的温度应用体验解析若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会造成较多的热量损失,测得的反应热数值偏小,A项可能;仰视读数时,实际量取的溶液体积多于应该量取的溶液体积,会导致放出的热量变多,B项不可能;C项操作会导致较多的热量损失,C项可能;D项操作会导致测得的NaOH溶液的初始温度偏高,最后计算出的反应放出的热量比实际放出的热量少,D项可能。2.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7、molL1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反应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2)隔热层的作用是_。(3)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填字母)。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4)若实验过程中,内筒未加杯盖,求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数值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玻璃搅拌器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c偏小实验序号反应物的温度/反应前体系的温度t1/反应后体系的温度t2/盐酸氢氧化钠溶液120.020.123.2220.220.423.4320.320.324.242

8、0.520.623.6(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20.0520.320.320.55完成表格并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中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_ kJ(结果保留一位小数)。51.8返回解析四次实验(t2t1)的值分别为3.15、3.1、3.9、3.05,第三次明显偏大,舍弃,则最终温度差平均值为第1、2、4组实验的温度差之和除以3,为3.1,平均值代入公式 计算即可。二、反应热与焓变1.化学反应的实质和特征2.宏观角度认识反应热(1)内能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

9、的总和,受温度、压强和物质的聚集状态等影响。(2)焓与焓变H生成物反应物注意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kJmol1kJ/mol(3)H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放热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能量,反应体系的焓减小,H为 ,即H 0。吸热反应:体系从环境中吸收能量,反应体系的焓增大,H为 ,即H 0。负值3.微观角度理解反应热(1)以H2(g)Cl2(g)=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为例说明,如图所示:化学键反应中能量变化断裂或形成1 mol化学键的能量变化断裂或形成化学键的总能量变化HH吸收 kJ共吸收 kJClCl吸收 kJHCl放出 kJ共放出 kJ结论H2(g)Cl2(g)

10、=2HCl(g)的反应热H_由图可知:436243679431862183 kJmol1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化学键、断裂化学键能量变化可用如图表示:其中,E1可看作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E2可看作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E1与E2的差值表示 。上述反应过程表示该反应为 反应。反应热放热(2)焓变计算公式:HE(反应物的总键能)E(生成物的总键能)(3)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碳和二氧化碳、碳和水的反应,Ba(OH)28H2O与铵盐的反应等。常见的放热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燃烧反应及缓慢氧化、化合反应(大多数)、铝热反应等。(1)化

11、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都是化学能与热能间的相互转化()(2)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的变化()(3)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5)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总焓大于生成物的总焓时,反应放热,H为负值()(6)浓硫酸溶于水,体系的温度升高,该过程属于放热反应()(7)石墨转化为金刚石需要吸收能量,所以石墨更稳定()正误判断(1)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均为化学变化。(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没有必然联系,需要加热的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3)一般来说,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物质内的总键能越大,物质越稳定。易错警示1.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

12、们经常接触到下列反应:化石燃料燃烧强酸、强碱的中和反应用C和H2O在高温下制水煤气锌和盐酸反应制氢气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研磨放出氨气煅烧石灰石其中焓变为负值的有_,焓变为正值的有_。深度思考2.化学反应N2(g)3H2(g)2NH3(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 mol NN、1 mol NH分别需吸收946 kJ、391 kJ的能量,试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为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2)拆开1 mol H2中化学键所需能量为_ kJ。(3)该反应的反应热H_。放热43692 kJmol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热反应使环境的温度升高B.当反应放热时H0,反应吸热时H

13、0C.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H为负值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应用体验解析吸热反应一般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A项错误;放热反应的H0,吸热反应的H0,B项错误;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在加热(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D项错误。2.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每生成2 mol AB(g)吸收b kJ热量B.反应热H(ab) kJmol1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放出a kJ能量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

14、能量,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每生成2 mol AB(g)吸收(ab) kJ热量,A、C项错误;根据反应热等于生成物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的差值可知,该反应热H(ab) kJmol1,B项正确;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D项错误。3.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已知:1 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断裂1 mol FF、SF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 kJ。则反应S(s)3F2(g)=SF6(g)的反应热H为A.1 780 kJmol1 B.1 220 kJmol1C.450 kJmol1 D.430 kJmol1解析利用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

15、键能之和进行计算,H280 kJmol13160 kJmol16330 kJmol11 220 kJmol1。(1)HH(生成物)H(反应物)。(2)HE(反应物的总键能)E(生成物的总键能)。(3)H0为吸热反应,H0为放热反应。方法提升返回课 时 对 点 练题组一中和反应反应热及其测定1.为了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酸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碱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比热容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单位:kg)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反应前后温度变化操作所需的时间A. B.C. D.全部12345678910111213141516对点训练2.(2020濮阳高二检测)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下列

16、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玻璃搅拌器是为了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减小实验误差B.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容器底部接触C.用50 mL 0.55 molL1的NaOH溶液与50 mL 0.50 molL1的盐酸反应,测得的反应热数值偏大D.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温度计123456789101112131415163.(2020重庆高二检测)用50 mL 0.50 molL1盐酸和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测定H(aq)OH(aq)=H2O(l)的反应热(H)的实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酸碱混合时,量筒中N

17、aOH溶液应缓缓倒入量热计内筒中,不断用玻璃搅拌器搅拌B.装置中的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C.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取液,测得的反应热H不变D.改用25 mL 0.50 molL1盐酸跟25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测定,H数值不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酸碱混合时要迅速,并且不能搅拌,防止热量的散失,A错误;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做好保温工作,B正确;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取液,氢氧化钠溶液体积高于所需量的体积,但生成水的量不变,放出的热量不变,

18、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H不变,C正确;反应放出的热量与所用酸和碱的量有关,但生成1 mol水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酸碱用量无关,D正确。16题组二焓变和反应热概念的理解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B.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焓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可以表现为很多方面,如转化为热能、电能、光能等;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不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焓,但总是

19、不同;焓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仅是指 1 mol 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5.下列关于H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消耗的反应物越多,H越大B.H0,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C.H越大,说明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H符号为“”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A项,H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有关,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错误;C项,H有正、负,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H越小,反应吸收的热量越多,H越大,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D项,由于反应物的总焓大于生成

20、物的总焓,故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H符号为“”,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题组三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6.(2020合肥一中月考)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的发生无需任何条件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反应放热和吸热无关C.化学反应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D.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吸热反应16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放热反应的发生可能需要条件,如加热等,A项错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反应放热和吸热有关,B项错误;化学反应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项正确;H2SO4与NaOH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项错误。167.关于如图的

21、说法不正确的是A.1 mol固态碘与1 mol氢气化合生成2 mol HI气体时,需要吸收5 kJ的能量B.2 mol HI气体分解生成1 mol碘蒸气与1 mol氢气时需要吸收12 kJ的能量C.1 mol固态碘变为1 mol碘蒸气时需要吸收17 kJ的能量D.碘蒸气与氢气生成HI气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解析1 mol I2(g)1 mol H2(g)生成2 mol HI(g)放出12 kJ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8.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盐酸反应B.Ba(OH)28H2O与NH4Cl反应C.灼热的炭与二

22、氧化碳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Al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A项错误;B中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灼热的C和CO2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C项正确;甲烷的燃烧是放热反应,D项错误。9.将V1 mL 1.00 molL1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0 molL1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12

23、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温度为22 时,V1为5 mL,则V2为45 mL,此时已经开始发生中和反应,所以22 一定不是做该实验时的环境温度,A错;16由曲线可知,随着V1的增大,溶液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正确;当V130 mL时温度最高,说明此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c(NaOH)该实验不能证明有水生成的其他反应也是放热的,D错。题组四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10.根据下图所示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g)转化为氢原子是一个放热过程B.1 mol H2和1 mol C

24、l2的总能量比2 mol HCl的总能量高C.1个HCl(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1 kJ能量D.2HCl(g)=H2(g)Cl2(g)的反应热H183 kJmol1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H2(g)转化为氢原子,吸收热量,故A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1 mol H2和1 mol Cl2的总能量比2 mol HCl的总能量高,故B正确;由图可知1 mol HCl(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1 kJ能量,故C错误;D项与图示反应互为逆反应,焓变的数值相同、符号相反,则2HCl(g)=H2(g)Cl2(g)的反应热H183 kJmol1,故D错误。1

25、234567891011121314151611.根据下图所示的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直观看,该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2 mol气态氧原子结合生成O2(g)时,能放出498 kJ能量C.断裂1 mol NO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632 kJ能量D.1 mol N2(g)和1 mol O2(g)生成2 mol NO(g)的反应热H180 kJmol1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直观看,该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A项正确;互逆过程的热量变化,H数值相等,

26、符号相反,故B、C正确;H(9464982632) kJmol1180 kJmol1,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题组五能量变化图像12.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O=O为500、NN为154,则断裂1 mol NH所需的能量(kJ)是A.194 B.391 C.516 D.658解析由图知N2H4(g)O2(g)=N2(g)2H2O(g)H534 kJmol1,可设断裂1 mol NH所需的能量为x,154 kJ4x500 kJ2 752 kJ534 kJ,可求得x3

27、91 kJ。1234567891011121314151613.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ABX(H0),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解析由ABX为吸热反应,可知X的能量高于AB的能量,可排除A项和C项;由总反应ABC为放热反应,可知C的能量小于AB的能量,故B项错误、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4.在一定条件下,A和B反应可生成C和D,其能量变化如下:16综合强化(1)下列有关反应AB=CD的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B.该反应若有能量变化,则一定

28、是氧化还原反应C.该反应若为放热反应,则不需加热反应就一定能自发进行D.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一定相等,且遵循能量守恒AD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每个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子数目和种类不会改变,A、D项正确;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某一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加热是为了使旧化学键断裂,引发化学反应,C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2)若E1E2,则该反应为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热为_。16解析若E1E2,反应吸收能量,H(E2E1) kJmol1

29、。吸热H(E2E1) kJmol115.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123456789101112131415(1)已知1 mol白磷燃烧生成P4O10(s)的反应热H2 982 kJmol1,白磷(P4)、P4O6、P4O10结构如图所示,则上表中x_。58516化学键PPPOO=OP=O键能/(kJmol1)198360498x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白磷燃烧生成P4O10(s):P4(s)5O2(g)=P4O10(s)H2 982 kJmol1,则6198 kJmol15498 kJmol112360 kJmol14x kJmol12 982 kJmol1,x585。16(2)0.5 mol白磷(P4)与O2完全反应生成固态P4O6放出的热量为_ kJ。1234567891011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