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散步教案课型:新授课 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把握文章的语气、节奏、感情基调。整体感知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与探究,提升学生对重点字词句的把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文中一家四口间浓浓的亲情,并能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揣摩文章重点语句,如文章最后一句话。联系实际生活,理解责任、生命这两重主题。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谈话导入法)设计意图:快速吸引学生进入课堂状态。1.师抛出三个问题 (1)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吗?(2
2、)一大家人会一起去散步吗? (3)散步时出现分歧听谁的?(学生都能回答这三个问题)教师衔接语:有这么一家四口人,他们在散步的时候也遇到了分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先生的文章散步一探究竟吧!(二)、作者简介以及字词设计意图:扫清文章学习拦路虎,也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1.作者简介先请学生说,教师做出适当补充。(出示相对应的幻灯片)2.生字词解决幻灯片出示本篇课文易错的6个生难字词,以竖排小组开火车的方式检查预习。(三)、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安排任务: (1)选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时间3分钟。(2)有疑问的地方标注出来。(3)读后设置抢答环节。(强调规则:说开始再举手,谁快谁答
3、)2.学生完成以上任务后,幻灯片出示以下问题: (1)文中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3)“我”是怎么解决的?(4)最后是如何选择的?为什么?以上问题,以学生现有水平,读完课文能够快速正确回答。明确答案:(幻灯片出示) (1)初春的田野,我、母亲、妻子、儿子)(2)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3)听从母亲(4)选择走小路,因为母亲改变了主意3.请一位学生根据以上内容,用自己的话来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预设学生回答:本文讲了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选择听母亲的,母
4、亲却改变了主意,最后一家人走小路的故事。明确:本文讲了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发生分歧最后解决分歧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简练概括文意)3.教师提问:通过预习,大家是否知道本文属于什么文学体裁?明确:散文。(适当回顾散文有关知识)教师提问:都说散文有它的独特之美,现在已经搞清了文章在讲什么,但不能只局限于读懂内容,更要领悟散文之美。那散步究竟美在何处?明确(1)表现了亲情:人情美(2)描写了春之景色:景色美(3)语言美 1.人情美(四)、精读课文 2.景色美 3.语言美1.感悟文章人情美(展开小组讨论,感受这一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讨论时间2到3分钟,难度较小。)设置问题:假如你有一束鲜花,你最想献给
5、文中的哪个人物呢?回答格式:【我最想献给 (人物),因为我觉得他/她很 (性格、特质),我是从 看出来的(具体的句子或者段落)。】预设学生回答:我最想献给文中的“我”的母亲,因为我觉得她对孙子很好很慈祥,我是从“还是走小路吧”这句话看出来的。(适当做朗读指导,结合第一单元的重音,把握文章不同地方要使用不同的朗读语气、节奏等)一一梳理人物形象,明确这是一个有爱和睦、互敬互爱的家庭。课时作业:1、回家为自己的亲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2、抄写生字生词(练习册)两遍,把相应知识积累在积累本上。3、找出课文中对称的句子并勾画。第二课时(四)、精读课文全班齐读课文2.感悟文章景色美教师布置任务:找出文章
6、中写景的地方,并勾画。明确有两处: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1)这两部分写景的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去朗读呢?明确:读出春的生机与活力,语速稍快(2)文章中出现的这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点拨第一处:处在文章什么位置?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些景物怎么样?明确第一处:写出了春的生机与美丽,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是文中一家人出来散步的原因。点拨第二处:是写的哪个地方的景色?(小路)还是什么季节?谁想走小路?明确
7、第二处:展现了一个了生机盎然的春天,美丽的景色也间接揭示了文中儿子想走小路的原因。抽3个小组赛读这两处写景的部分,赛读后请两位学生点评,再由教师点评。感悟文章语言美(1)任务:标注出文章中的对称句。生:标注出课文中的对称句。师提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点拨:和其它的普通句子比,读起来怎么样?对称句的前半句和后半句有什么相似之处没有?明确:A.语义上,增加思想内涵张力,耐人寻味,引人注意。B.语音美感上,句式整齐,互相映衬,有着对称的美感,朗朗上口。(2)任务: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并说一说它美在何处?回答模板【我喜欢( ),因为我觉得它好在( )。】预设学生回答:我喜欢“前面
8、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因为我觉得这句话写出了文中儿子的天真聪明。(本任务不设置答案,言之有理即可)(3)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呢?点拨问题:A.为什么我们要走得“慢慢地、稳稳地”?B.我和妻子的年龄在什么阶段?C.这个阶段的人在家中扮演什么角色?(想一想自己的父母)D.说母亲和儿子是“整个世界”夸张吗?这个词语是否不恰当?明确:“世界”一词是大词小用,透露了作者大有深意。表面上“我们”走得“慢慢地”是怕他们摔倒,其实这更表现了“我和我妻子”对家中老人、小孩的爱和呵护。一个家庭有老人、
9、中年人、小孩,这构成了生命的延续,而这个世界正是由这样一个一个的家庭组成。所以才说“我们”背起的是“整个世界”。(五)、课文主题(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品出亲情这一主题,而理解责任和生命比较困难)文中“我和妻子”上有老下有小,对于老人和小孩,他们是顶梁柱,那么,他们对家人有责任吗?明确:有。 体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学生找出勾画,朗读品味)2、春天之前是什么季节?(冬天)提到冬天会想到什么词语?(死气沉沉、阴冷、天寒地冻等)提到春天呢?(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等)朗读品味第3自然段,抓住“熬”字。点拨:一家人的年龄分别是?想到老年人你会想到什么词语?(老迈、行动迟缓、白发苍苍等)提到小朋友呢?(天真活泼
10、、活力满满、蹦蹦跳跳等)明确:冬去春来,春天是生命力旺盛的季节,而文中的母亲和儿子更是形成了一个生命的轮回,母亲的日子已经是在“熬”,而儿子生命的春天才刚刚开始。3、本文主题:亲情、责任、生命(六)、拓展升华教师提问:学完散步这篇文章,你感悟到了什么呢?请你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谈你的想法。(言之有理即可,侧重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和家人相处时,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引起反思。) 课时作业:1、完成第六课练习册。2、试着把散步改写成一首现代诗。(七)、板书设计 “我” 孝顺、体贴、有责任感 母亲 慈爱、温和散步 儿子 天真活泼、聪明、细心 互敬互爱 妻子 温柔、贤惠 的一家人教学反思课堂时间没有把控好,一节课讲完计划的第一课时还剩余大约5分钟。课堂预设太多,但是生成不够,没有抓住恰当时间,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散文之美(人情美、景色美、语言美)不应该先直接强加给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第6篇-全面剖析
-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安全性研究-全面剖析
- 无人银行网点布局优化方案-全面剖析
- 用户体验优化策略分享-全面剖析
- 基于区块链的版权保护-全面剖析
- 最小权限安全漏洞挖掘-全面剖析
- 环保型养殖技术研究进展-全面剖析
- 铝边角施工方案
- 照明与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趋势-全面剖析
- 宁夏旗杆施工方案
- (3月省质检)福建省2025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卷英语试卷(含答案)
- 专业网格员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贵州黔东南州各县(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1691人笔试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广东深圳高三一模英语试题及词汇解析
- 钕铁硼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参考范文)
- 储能项目竣工报告
- 甘肃开放大学2024年《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形考作业1-4答案
- 仓库主管每周工作总结范文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7讲 阻燃橡胶材料
- DB13-T 5996-2024 公路基层病害聚合物注浆处治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