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2年新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2年新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2年新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2年新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3.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重点】1.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课时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 秋词和夜雨寄北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习秋词 一、导课:(设计思路:以优美隽永的语言创设情境,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 作者作品介绍:(请同学们把从网上

2、搜集到的有关知识述说出来然后总结)三、课文分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朗读,体会诗的韵味和节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1、断句。2、文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根据诗文含义,思考:在本诗中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分别体现在哪里?议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描写:晴空一鹤排云上抒情:便引诗情到碧霄3、赏析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并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排”字和“引”字。(赏析字的时候,首先解释字的意思,然后先说本意,然后再结合诗句以及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感情,或者寓意)排:“排”是“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

3、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引”化抽象的“诗情”为有形物,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面对秋景而不悲的感情,同时使诗歌也有了气势。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赏析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而在我看来秋天远胜初春。诗人一反常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5、诗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探究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抒发了旷达的胸怀和奋发的精神。学习夜雨寄北一、诵读诗歌(1).配乐范读诗歌。(2).学生自由诵读诗歌。(3).指名配乐朗读。(4).齐读诗歌。(设计意图:在反复诵读中,理

4、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二、了解作者先由学生介绍李商隐的相关资料,老师再做整理归纳: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了解背景,为解读诗歌做好铺垫。)缠绵的雨丝撩起了诗人怎样的思绪呢?这是作者留滞巴蜀写给北方妻子的诗。诗中描绘了他在巴山秋雨之夜对妻子的怀念。作者先写自己客居巴山在秋雨连绵、涨满秋池的夜晚怀念妻子的情景。在这样的夜晚,作者辗转不眠,孤灯听雨,满怀离愁,内心充溢着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但此情此景妻子此时并不知道,什么时候妻子能知道自己这种心情呢?由此,作者盼望有一天能回到家乡,在西窗烛下向妻子谈谈,今夜雨中思亲的情景。前两句写客中境况,后两句写对重聚的渴望,情绪递升。由降到升,把客中的寂寞孤独

5、及寂寞中的强烈希望表现得很有层次,很有感染力。(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三、赏析句子哪句诗打动了你的心?说说你的理由。(一) 君问归期未有期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一个突兀而起的问与答,回答以它的不能确定而给人以失望。(二) 巴山夜雨涨秋池1. 在这一个秋天的夜晚,整个巴山都在下雨,雨水的绵密以至于使池塘水满。没完没了的雨声打着山间的草木和水里的浮萍,也敲动了离人的心弦,秋雨所带来的寒漠与凄清,更为浓重地渲染了愁思与离情,何况还有不能确定的归期!2. 巴山意味着遥远的异乡,季节是凄清孤寂最容易勾动归思和寂寞情怀的秋天。时间也是寂静黑暗的夜晚,独居他乡的

6、诗人也特别容易感受到寂寞忧伤的氛围,雨也撩拨人的情绪。风雨如晦的夜晚最易引人伤怀。3. “涨”非常富有神韵,是凭感觉而不是凭视觉。“雨涨秋池”在黑暗的雨夜是看不见的,表现在漫长的雨夜中,诗人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寂寞无聊的心境。 (三) 何当共剪西窗烛他借“何当共剪西窗烛”把现在的时间推移到未来,把眼前的实景推移到想象境界:何时能与你共剪烛花于秋窗之下,共话如今这种巴山夜雨之中两地的深深思念?那时,把如今这万般愁苦都化作了回首往事的欢乐。(四) 却话巴山夜雨时对伤感辛酸的往事,人们总是带着一种不堪回首的心情。但在这,诗人却偏偏要回首,要重提巴山旧事,不是咀嚼痛苦,而是在将来的重逢欢乐中来回顾今日的寂

7、寞凄凉。这种欢乐式的回顾,一方面使愉快的重逢变得珍贵,更充溢着幸福感,就像忆苦思甜一样;另一方面那设想中将来愉快的重逢本身又照亮了今夕“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情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一字一句入手,品析诗歌的意境与情感,体会诗歌用词的巧妙之处。)四、诗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探究文章的主旨。第二课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潼关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导入新课:二、诵读指导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提示,自由朗读本诗。自学指导一: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学生试读,点评。集体朗诵。自学指导二: 结合注释,合理想

8、象,四人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小组合作学习,检查反馈。自学指导三:3赏析词句:从诗中哪些词、句,你可以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学生发言。僵卧:诗人年迈体弱,赋闲在家,无事可做;孤村:孤寂荒凉,远离朝堂,诗人满腹经纶,一腔热血,却只能泪洒荒村。大家是不是觉得可悲可叹呢?然而诗人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悲哀了吗?为什么?没有,“不自哀”,他还在想着为国家戍守边疆。找同学朗读这两句。夜阑:夜已将近,诗人忧思难眠。入梦来:窗外寒风呼啸,如战马嘶鸣;雨打柴扉,似万箭齐发。在梦里,他终于踏上金戈铁马的战场。这是一个多么豪壮的梦啊!然而,这只是一个梦呀!找同学朗读这两句。4、诗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探究文章的主旨。学习潼关 一、作者简介: 谭嗣同(),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二、写作背景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四岁,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被北方的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欣然下笔,遂有此诗。三、自由朗读本诗。 1、读准字音: 终古:久远 簇c:簇拥 束:拘束 2、学生试读,点评。 集体朗诵。 四、合作探究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讨论明确: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2山水本无情,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景观,为何谭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讨论明确:14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