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保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于殿江保险性质理论保险功能理论保险发展理论保险监管理论混业经营理论自主创新理论保险性质理论一、国外保险学者的保险性质学说关于保险性质的学说,国外学术界主要分歧在于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是否具有共同性质的问题。共有“十三大学说”,即损失补偿说、损失分担说、危险转嫁说、人格保险说、否认人身保险说、择一说、技术说、欲望满足说、所得说、经济确保说、相互金融说、经济后备说(预备货币说)、共同财产准备说等。日本园乾治教授将上述观点归纳为“损失说”、“非损失说”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二元说”三大流派。(保险总论,李进之译,中国金融出版社1983年)(注)注:武汉大学魏华林教授
2、在保险研究2004年第2期撰文“论人类对保险功能的认识及其变迁”认为保险性质学说有十九大学说。保险研究前主编胡文富也曾撰文“论保险的积德保障职能”(2004年12月在南开大学的会议上做报告)认为保险性质的学说有十九大学说。即损失补偿说、损失分担说、危险转嫁说、风险减轻说、人格保险说、否认人身保险说、不能统一说、需要说、欲望满足说、经济需要说、经济确保说、储蓄说、经济生活平均说、相互金融说、经济后备说、共同财产准备说、收入确保说、所得转移说、预备货币说等。但这种说法不影响三大流派的说法。(一)损失说很明显损失说,是从损失的角度来诠释保险的,把保险与损失结合起来,认为保险是针对损失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3、或手段,保险产生的最初目的是解决物质损害的补偿问题。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园乾治教授将损失说又分为损失赔偿说、损失分担说和风险转嫁说三种。(1)“损失赔偿说”。认为保险是一种损失赔偿合同,保险的目的是补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发生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偶然事件所造成的损失。(2)“损失分担说”。该学说认为,从经济意义来看,保险是把个人由于未来特定的、偶然的、不可预测的事故在财产上所受的不利结果,由处于同一危险中,但未遭遇事故的多数人予以分担以排除或减轻灾害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认为所有的保险都是损害保险,强调损失赔偿中多数人的互助合作因素。(3)“风险转嫁说”。该学说从风险处理的角度研究保险性质,认为保
4、险是一种风险转嫁机制,个人和企业以支付一定的保险费为代价,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然后由保险公司通过集聚多数人来分摊风险损失。(二)二元说在以上的各种学说中,都是以损失这个概念作为保险性质的。但是,损失的概念不论是从经济方面进行狭义的解释,还是进行包括精神损失在内的广义的解释,都不能阐明人身保险的性质。因此有些学者认为人寿保险不是保险,有些学者认为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不能做统一的解释,应该分别予以不同的定义。二元说的主要观点有:人格保险说、否定人身保险说和择一说。(三)非损失说。即,认为保险不应该仅与损失相关,同时保险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性质,既然损失说不能涵盖人身保险,那么就要在损失
5、观念之外另寻解释。非损失说,实际上又包括有:(1)技术说;(2)欲望满足说;(3)经济确保说;(4)财产共同准备说;(5)所得说;(6)相互金融机关说等。二、我国学者关于保险性质的观点国内学者对于保险性质问题的解释也存在不同的解释,基本上可以分为四大类,包括保险经济关系说、保险机制学说、保险供求矛盾学说、保险经济制度和法律关系相结合学说。(一)保险经济关系说持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者包括武汉大学的魏华林和张旭初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的陈继儒教授等。魏华林教授认为,保险反映的是一种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的本质是“经济保障”。而保险形式(即保单)是充当这种经济保障的“特殊商品”。陈继儒教授认为,保险属于经济
6、范畴,它是以经济合同方式建立保险关系,集合多数单位和个人的风险,合理计收分摊金,对特定灾害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或人身伤亡,提供资金保障的一种经济性形式。张旭初教授认为,从本质上说,保险体现的是一种经济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从两个侧面来考察。就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关系来看,是一种商品交换关系,即被保险人以缴纳保险费为条件,将风险转嫁给保险人;而保险人则以收取保险费坐作为等价,对被保险人的风险损失承担经济补偿责任。就被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关系来讲,是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关系,即在一定时期内少数被保险人所遭受的损失,由全体被保险人来分担,发挥千家万户帮一家的作用,体现了被保险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二)
7、保险制度学说持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者是北京大学的孙祁祥教授 孙祁祥教授认为保险是一种经济保障制度。这一制度通过对有可能发生的不确定事件的数理预测和收取保险费的方法,建立保险基金;以合同的形式,将风险从被保险人转移到保险人,由大多数人来分担少数人的损失。(三)保险供求矛盾学说持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者是南开大学的刘茂山教授刘茂山教授认为,保险是一种客观事物,他的性质是由保险这一客观事物的内在矛盾的性质决定的。保险自身所独有的内在特殊矛盾是指由于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人为的和人生自然规律(即人的生、老、病、死、残)等原因所形成的种种风险事故的发生所造成的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和生活要素(生活资料)的损失(这
8、种损失对财产保险来说表现为承保标的物的损失,对人身保险来说,表现为被保险人的收入的中断或减少),而形成的生产要素和生活要素的短缺,与满足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人们生活的正常维持及社会安定对生产要素和生活要素的需要之间的矛盾,简述为“短缺”与“需要”之间的矛盾。(四)保险经济制度和法律关系相结合的学说持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者包括中国台湾地区学者袁宗蔚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庹国柱教授、天津财经大学的刘金章教授等。袁宗蔚教授认为,保险的定义可以从两方面说明:一方面保险是为了达成某种效能的经济制度;另一方面保险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契约行为。庹国柱教授认为,理解保险这一概念的内涵应从两方面入手:从经济的角度
9、上说,保险主要是对灾害事故损失进行分摊的一种经济保障制度;从法律角度上说,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刘金章教授认为,保险,第一,是一种经济制度,为了确保经济生活的安定,对特定危险事故或特定事件的发生所导致的损失,运用多数单位的集体力量,根据合理计算,共同建立基金,进行补偿或给付的经济制度;第二,保险也是一种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过订货当事人双方约定,以方承担支付保险费的义务,来换取另一方对其因意外事故或特定事件的出现所导致的损失负责经济补偿或给付权利的法律关系。结论:综上所述,对于国内外学者对于保险性质的论述,经过我国长期的保险实践和理论探讨,目前关于保险的性质至少在理论上形成了如下广为接受的共识,我
10、们在此归纳如下:保险是风险分摊、损失补偿的一种财务安排;保险是涉及保险双方利益关系的一种合同行为;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还是转移风险的重要手段。保险功能理论保险本质决定保险的功能,保险的功能反应保险的本质。而保险的作用是保险功能在履行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或称具体的效果。功能是客观存在的,而作用则有大小之分,如果保险功能发挥不当,还会给经济和社会带来负面的作用。保险功能的发挥还要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因此,保险功能和保险作用是不同的概念。一、国内外保险功能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 保险功能理论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各国保险学者早期对保险功能问题研究与保险的含义
11、、保险的本质问题联系在一起,对保险及其本质理解的“十三大学说”或“三大流派”的分歧,使得保险学者对保险功能的看法也不尽一致。 第二阶段,即20世纪中期,上述认识分歧状况开始有所改变,大家对保险功能的看法逐步一致起来。以美国为例,美国的保险学者开始用“保险的社会效用与代价”的关系解释保险功能的存在。他们认为,保险的效用应该包括损失补偿、投资的重要渠道、防损、信用的基础。而保险成本的表现是营业费用、欺诈性索赔和漫天要价。我国台湾省的保险学者与美国略有不同,他们直接用“效用”表述保险的功能,即对私人经济的效用和对社会经济的效用。保险对私人经济的效用,主要表现在保障私人经济的安定、提高担保信用、促进事
12、业发展和养成国民节俭美德。保险对社会经济的效用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调节金融资金、安定消费生活、方便企业产品交易、增强国际经济关系和促进社会安全。 第三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许多保险理论研究者开始用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好处”等术语来表达保险的功能。比如,美国的小哈罗德.斯凯博(HaroldD.Skipper)等在国际风险与保险一书中,将保险的好处归纳成七个方面:即促进金融稳定,减轻焦虑;可以替代政府社会安全保障;推动贸易和商务;激活储蓄;促进风险管理;鼓励减损;推进资本有效配置。 从以上保险学者对保险功能讨论的观点或结论可以看出,他们不仅没有将保险的功能局限于损失补偿、分散风险等个
13、别问题、个别层面上,而且用“社会”、“宏观”、“国民经济”等专业术语,表述保险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的微观作用和宏观作用。这种多方位、多层面的保险作用,其实类似于我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所提出的“社会管理功能”论。 二、国内外保险学者关于保险功能的观点(一)单一功能论:认为保险的功能只有一个,即经济损失补偿。(二)基本功能论:基本功能论认为保险具有分散风险功能和经济补偿功能,两个功能是相辅相成的。(三)二元功能论二元功能论认为保险具有补偿功能和给付功能。保险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二者各自有其自身的功能。(四)多元功能论多元功能论认为保险除了具有分散风险和经济补偿两个基本功能之外,还具有资金融通、
14、防灾防损、分配、监督风险等功能。(五)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新论2003年我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提出的“社会管理功能”论,认为现代保险业应该具有三大功能: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六)对于保险功能的基本观点我国国内保险学教科书上一般认为保险的功能可分为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1、基本功能包括分散风险功能和补偿损失功能。2、保险的派生功能包括积蓄基金功能和监督危险功能保险功能的理论研究其目的在于给予保险以科学、准确的定位。对于保险功能的不同观点和认识不能简单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鉴于对于保险作用的定义,即是保险功能履行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或称具体的效果,在此我们认为保险在国民经济中具有
15、微观作用和宏观作用,实际上就体现了保险的社会性。保险发展理论 一、传统保险发展理论保险发展理论根源于经济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等传统的经济理论建立在“完全信息”假设基础上,因此传统保险发展理论也就未能整合进一般经济学。就宏观层面来看,鼓励自由竞争和不干预经济成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之前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政策,有关保险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程度互动性研究尚未开始。 从微观层面分析,传统的微观经济理论给予保险发展理论许多有益的启发。相关研究表明,保险公司发展是资本、人力资源、产品数量与结构等相关变量的函数。但是,建立在大数定律和数理统计原理基础上的保险数理基础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保险业风险管理理论
16、也没有实质进展,在此情况下,微观层面的保险发展亦受到限制。二、现代保险发展理论 现代保险发展理论也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层面看,现代保险发展理论着眼于对一个国家整个保险业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对保险业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论证。从微观层面看,保险业在市场竞争中如何防范自身经营风险、保证自身经营的稳健性日益重要,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理论也就成为现代保险发展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现代保险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保险市场需求理论 众多学者对人寿保险的需求进行了研究,认为人寿保险是降低家庭中主要收入来源者可能早死所致的不确性工具,强调购买首先是以获得主要收入来源者
17、个人一生效用最大化为目标。认为人寿保险与国民收入呈正相关,但与通货膨胀预期呈负相关,提出经济发展与经济稳定将较大地增加人寿保险消费。 2、保险业风险理论 对保险企业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风险与保险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取向,研究主要包括承保风险及投资风险两个方面。 (1)保险业承保风险理论。承保风险理论研究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保险市场的应用。(2)保险业投资风险理论。学者们将风险理论引入了保险企业的投资研究,认为关注投资风险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保险风险证券化理论 20世纪70年代初,几位美国经济学家提出了将再保险风险转移至资本市场,通过风险证券化或者其他保险
18、衍生产品,解决再保险市场承保能力不足的建议,探讨了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结合的问题。具体来讲,保险证券化是指以未来保险期间或者再保险期间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为标的所发行的债券,目的在于通过证券化将既定保险风险通过证券化程序转移到资本市场上,以扩大保险市场的承保能力,增强保险业的抗风险能力。从保险角度看,保险风险证券化将再保险容量从原来保险业内部扩大到了外部的资本市场;从金融角度看,保险风险证券化具体实施过程就是一个资产证券化过程,这里的资产就是保险公司的负债。保险证券化引发了一场传统再保险经营理念的变革,它通过保险公司和金融市场的结合,实现了保险风险管理方法的转变。 三、科学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
19、产党党章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6年的全保会上,吴定富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实现保险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关键是要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又快又好发展的能力。保险监管理论 一、金融监管与保险监管的基本含义金融监管是指一国政府或政府的代理机构对金融机构实施的各种监督和管制,包括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业务范围、经营活动、市场退出等方面的限制性规定,对金融机构内部组织结构、风险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的合规
20、性、达标性的要求,以及一系列相关的立法和执法体系与过程。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金融监督是指金融主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并以此使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安全可靠和健康地发展。金融管理是指金融主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行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但在实际中,这两个词单独使用时,一般都分别包括了两个词的复合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一般同时使用,不再区分两者的细微差别。因此,金融监管这一复合词被广泛使用。 保险监管是保险监管当局基于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因素,对保险机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保险市场竞争行为进
21、行监督管理的制度、政策和措施的总和。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国家通过制定有关保险法规,对本国保险业进行宏观指导和管理;二是国家专司保险监管职能的机构依据法律或行政授权对保险业进行行政管理,以保证保险法规的贯彻执行。在传统保险理论发展的时代,古典经济学占主流地位。由于古典经济学家历来鼓励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因此政府从宏观层面对保险业进行监管无法获得理论支持,保险监管理论没有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后,政府监管取得了理论支持现代保险监管理论一般有:公共利益论,私人利益论,经济管制论,不完备法律理论。二、国家对保险业进行严格监管的原因一般认为,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是社会经济补偿
22、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负有很大的责任。(公共品、外部性)保险经营与风险密不可分,保险事故的随机性、损失程度的不可知性、理赔的差异性使得保险经营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加上激烈的同业竞争和保险道德风险及欺诈的存在,使得保险成了高风险行业。保险公司经营亏损或倒闭不仅会直接损害公司自身的存在和利益,还会严重损害广大被保险人的利益,危害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影呼社会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所以,保险业具有极强的公众性和社会性。国家对保险业进行严格的监管,是有效地保护与保险活动相关的行业和公众利益的需要。国家对保险业进行严格的监管也是培育、发展和规范保险市场的需要。由买方
23、、卖方和中介人三要素构成的保险市场,有一个产生、发育、走向成熟的过程,它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国家对保险业的严格监管有利于依法规范保险活动,创造和维护平等的竞争环境,防止盲目竞争和破坏性竞争,以利保险市场的发育、成熟。构成保险的要件之一是必须集合为数众多的经济单位,这样才能有效地分散风险。所以参加保险的人数众多、覆盖面大、涉及面广。而如前所述,保险经营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保险需专门知识参加保险的一般成员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国家对保险业进行严格监管也是由保险经营和保险业的这种技术性与专业性特点所决定的。三、保险监管的发展 保险监管的历史始于16世纪后半期。最早建立保险监管制度的国家是
24、保险业最先发展起来的英国。1755年英国成立保险商会,这是政府对保险业进行管理的开端。现代保险监管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国家授权给专门的保险监管机构,使之专司保险监管之责。这种制度最早产生于美国。1851年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率先设立保险署,专司监管之责,开创了保险监管制度的新篇章。 现代保险监管制度的另一个进步体现在保险监管法规的不断完善。在这方面比较先进的是英国。1870年英国颁布了寿险公司法,随后在其他保险业务领域也相继颁布了相应的法规,并于1909年颁布了保险公司法。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的保险监管制度已基本形成,保险监管事业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各国对保险业进行监管,主要是由
25、保险业的性质及其经营特点所决定的,即:保险事业的公共性、保险合同的特殊性、保险技术的复杂性。 混业经营理论一、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界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是关于商业性金融机构经营层面上的问题。对其定义的理解,在不同层面上存在不同的内涵和外延。而这种定义的本身一般体现在各国金融、乃至经济立法之中,通过法的规定,实施本国金融产业政策与经营思路。一般而言,对于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存在以下两个层面的理解。1、第一层面的理解,即在保险业内部的理解。分业经营即财产保险公司与寿险公司各自经营财产保险业务和人身保险业务,互不交叉进入对方领域。对保险的第三领域,各国规定不同。混业经营主要保险在产、寿险公司相互采取
26、资本投资、保险中介等方式向对方经营领域的渗透。如寿险公司投资设立产险子公司,产险公司投资设立寿险子公司,或者在一个集团下设立产、寿险子公司。我国保险法第九十五条 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一)人身保险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二)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保险业务;(三)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与保险有关的其他业务。保险人不得兼营人身保险业务和财产保险业务。但是,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可以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保险公司应当在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法批准的业务范围内从事保险经营
27、活动。2、第二个层面的理解,即在整个金融业范围的理解。分业经营即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机构都限定在各自的传统业务领域内经营,不得超越既定的业务范围。混业经营即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结构都可以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进入对方的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目前大部分国家都转向了这一层面的混业经营。我国保险法第八条 保险业和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保险公司与银行、证券、信托业务机构分别设立。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二、混业经营金融混业经营是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金融市场主体结构和金融资本结构的重新配置,是国际金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突出表现是金融机构功能的重新
28、组合。所谓金融自由化是指十多年来在西方主要国家的一种逐步放松,甚至取消某种金融业务管制的过程和趋势。19291933年的大危机后,各国普遍加强了对金融业的管制。当时金融监管的指导思想是:限制竞争,保障安全,维护存款人利益。美国在1933年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提出了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理念。但随着西方国家经济和金融的迅速发展,这些过于严格的管制,受到了金融创新的冲击,阻碍了金融业的正常发展与竞争,所以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工业国相继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从而形成了一骨波及全球的金融自由化浪潮。这股金融自由化浪潮的核心在于创造公平、安全、高效的金融市场环境,促进金融业的竞争和金融产品功能
29、的重新组合。各国政府在这次金融自由化浪潮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保险业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因此金融自由化对保险市场架构、保险市场主体功能、保险产品功能组合与衍生、保险产品定价体系和价格水平、保险竞争策略与方式,以及保险人才队伍结构和素质要求等提出了全方位的新的挑战。同时,随着新技术的运用,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接受不同限制的金融机构开发出大量功能类似的产品,但由于传统的分业限制,开发这些产品的金融机构在税收待遇和破产处理方法上大有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公平竞争,也不利于保护消费者。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放宽限制,允许兼业经营成为各国金融业的潮流,并显示出强劲的活力。
30、此时,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的金融深化理论诞生,他们在理论中提出了混业经营、鼓励竞争的改革方案,对各国的金融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70年代后,欧洲、美洲等国家的金融业先后实行混业经营,银行、保险、证券各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美国国会于1999年11月12日通过了“金融现代化法案” ,这是一部继著名的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之后将对美国金融业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法案。该法案废止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并对已经颁布数十年的“银行控股公司法”进行了修改,其核心内容就是取消银行业与保险业、证券业之间的壁垒,允许组建“金融控股公司”,通过控股公司内部的银行、证券、保险等子公司向客户提供全方位金
31、融服务。从20世纪末金融业发展的情况看,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向似乎得到普遍的认同。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各国金融监管当局迫于竞争的压力,默许和明确鼓励金融机构的多元化经营。有的国家甚至修订了原有的法律,如美国,有的国家成立了一体化的金融监管机构,如英国、日本、韩国等。这种混业经营的趋势虽然最突出的表现为银行资本向其他领域的渗透,但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由于保险业非常发达,所以保险资本向银行和投资领域渗透的势头也十分强劲。一般认为导致混业经营的动因主要有:1、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2、分散风险的需要3、全球竞争的需要4、金融功能消费成本的最小化趋向5、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动6、金融工程技术和金融衍生产品为风
32、险控制提供了全新手段。7、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理念变化以及外部监控体系的改进8、金融人才的集聚和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自主创新理论一、创新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191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概论中从经济的角度他提出了创新,他认为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生产函数,实现生产要素的从未有过的组合。他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创新的五个方面:新的产品的生产、新技术或新的生产方法的应用、新的市场
33、开辟、原材料新供应来源的发现和掌握、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实行等。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20世纪50年代把创新引进管理领域,认为创新就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现在“创新”两个字扩展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分配创新。各行各业也都在提创新。二、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即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新兴产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是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起步阶段规划
- 课件论文模板教学课件
- 3.2金属材料 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糖尿病用药依从性
- 1.1 课时1 能层与能级、基态与激发态、原子光谱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 糖尿病处方点评
- 春节食品安全知识讲座
- 初中物理电功教案
- 彩带飘飘教案反思
- 和悟空比本领说课稿
-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反馈表
- 台背填土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
- 旅游行政管理第二章旅游行政管理体制课件
- 学生岗位实习家长(或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书
- 卫生院关于召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会的通知
- JJF(电子)0036-2019 示波器电流探头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飞机试飞运行管理+调机飞行运行管理规定
- 蓄水池防水施工方案
- 管理咨询公司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 隧道的衬砌计算(85页清楚明了)
-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数学上册全册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