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学习改写(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学习改写(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学习改写(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学习改写(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学习改写(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学习改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改写的要领,注意把握主题,做到详略得当、语言得体,适当运用修辞。(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理解原作内容,把握原作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情节、主题思想等。2根据原文主题内容进行恰当的联想和想象,避免偏离主题太远。3改写时,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和描写,语言尽可能明快、生动(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改写,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培养创新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原作内容,把握原作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情节、主题思想等。2在把握原作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合理发挥,适当补充细节。教学难点1学会借用扩写、缩写、续写等方式,把内容改写得更完整,更流畅。2通过

2、改写,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培养创新能力。【教学年级】九年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例文引领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3分钟)同学们,当我们阅读完一篇课文时,是不是有一种拿起笔来, 想自己创作的欲望呢?如果菲利浦夫妇在船上遇到了已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故事会如何发展呢?如果范进就此疯掉了治不 好,那一众人会如何表现呢?这一切都期待着我们这些“大家”来创作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改写”。 【设计意图】由谈话引发学生创作的激情,带着兴趣导入写作。导入新课,展示课题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二、讲授新课:(35分钟)【写作形成】(约20分钟)【设计意

3、图】让学生明白改写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由例子引领,指导学生明白如何去改 写,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举例子的方法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也容易学会改写的方法和步骤。(一)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改写的常见形式(1)改变人称,如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2)改变语体,如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白话文,把书面语改成口语。(3)改变文章的体裁,如把诗歌改写成散文,将小说改写成剧本。(4)改变结构。如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或重新组织材料。2.改写的基本要求(1)改写后的文章不能出现与原文不一致的中心思想。要抓住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重点部分,确定其取舍、详略和结构安排。(2)要处理好原文和

4、改写文的关系,既要符合原文的意思,又应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借助联想又不凭空乱想。(3)要处理好不同体裁、不同写法的关系,既要保持原文的精彩之处,又应符合新体裁、新写法的要求。3. 改写的一般方法和步骤(1)明确改写要求。要想把改写文章写好,必须认真审清改写的要求,明确改写后的文章与原文有什么不同。(2 )读懂原文。虽然改写是一种“再创作” ,但又必须忠实于原文,不能把原文改得面目全非,随意增删大量的内容,那样改弦更辙也是不符合改写要求的。(3)讲究改写方法,展开合理想象。以将诗歌改写成记叙文为例,改写时主要应做到三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进行巧妙构思。要对原文做大量的情

5、节、细节的增补工作。如对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动作进行较为细致的刻画;对诗中提供的环境、场面、气氛做必要的充实和渲染,形成完整的符合要求的记叙文。改写要有扩写和缩写的基本功。(4)在代词和名词的使用上,要仔细推敲,使之合于情理和叙述习惯。以转换人称的改写为例,应做到以下三点:要弄清原文中“你”“我”“他”等代词所指的对象。改写后的人称一定要准确,不能有遗漏。在名词和代词的使用上,要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用名词或用代词。改变了人称,叙述人的角度就变了,因此,根据具体内容,要增删一些文字和细节。如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后,就可以增加一些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描写。(二)出示文题,讨论思路。【文题】1.选取

6、一则古代寓言,用现代汉语改写成一篇小故事。300 字左右。2.从学过的小说中选择一篇,改变原来的叙事视角,换成另一个人物的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不少于600字。3.本单元的课文,情节富于戏剧色彩,人物形象也很鲜明。从中选择一篇改写成课本剧。(三)点拨思路:1. (1)首先理解所选择的这则寓言的故事内容和寓意。(2)要将改写与翻译文章区分开来,不能一字不落地翻译全文,而应在翻译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适当增加细节的刻画。(3)改写时要注意故事的完整性和结构的合理性。示例:穿井得一人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

7、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改写后:春秋时代的宋国,地处中原腹地,缺少江河湖泽,而且干旱少雨。农民种植的作物,主要靠井水浇灌。( 交代“穿井得一人”故事发生的环境,为下文写丁家穿井一事作铺垫。 )丁氏逢人便说:“我家里打了一口井,还得了一个人哩!”(记叙穿井过程,引出“穿井得一人”的说法。 ) 村里的人听了丁氏的话以后,便有人说:“丁家在打井的时候从地底下挖出了一个人!”大家你传我,我传你,竟然传到了宋国国君耳朵里。宋王想:“假如真是从地底下挖出来了一个活人,那不是神仙便是妖精。非打听个水落石出才行。”为

8、了查明事实真相,宋王特地派人去问丁氏。丁氏回答说:“我家打的那口井给浇地带来了很大方便。过去总要派一个人常年在外运水,现在可以不用了,从此家里多了一个空闲的人手,但这个人并不是从井里挖出来的。”(交代“穿井得一人”说法的误传以及勘误过程。)【总评】本文作者将古代寓言故事“穿井得一人”作了十分精彩的改写,故事情节完整,在叙述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大胆运用联想,先交代丁家所处的地理环境,写出了穿井的必要性,后还增加对宋君听到传言后的心理描写,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整体上又忠实于原文及其寓意,是一篇较成功的改写文。2. (1)改写时,要深入体会原作,把握其基本内容、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然后在此基础上认真构

9、思,根据改写的目的,确定内容增删和结构安排。(2)改写时,要注意两个“一致”。一是文章风格要一致,不要各种文体、语体混杂。二是叙述方式要一致, 避免人称不统一和叙述上的混乱。(3)改写时常常会用到扩写和缩写的一些方法,可根据需要灵活运用。示例:卖炭翁原文: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改写后:个卖炭老人的遭遇冬

10、天的一个夜晚,北风呼呼地叫着,摇撼着终南山上的一座小茅屋,仿佛要把它吞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炭窑边烧炭。火光映亮了他的脸,古铜色的脸上面沾满了灰尘,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记载着生活的艰辛。他正用那双浑浊的眼睛,盯着黑暗的夜空,心里不住地 祷告:苍天啊,快下场雪吧,让我的炭卖个好价钱,换点粮食,买件棉衣,家里已揭不开锅了。唉,那个老人就是我呀。等炭烧好以后,我吃力地从炭窑里扒出炭,装上牛车,用黑得像木炭一样的手抚摸着牛头,说:“老牛啊,这两天委屈你了。等天明,咱们赶集去,卖了炭也好好喂你一顿。”这时,我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夜,深了;风,刮得更猛了;天,也更加阴暗了。不知什么时候,我被冻醒了。朝

11、窗外一看,啊,真的下雪了! 连忙拂去身上盖的稻草,走到门外。雪足有一尺深。我顾不上冻得发抖的身子,竟仰天呼喊起来:“苍天有眼,再冷些吧!”顶风冒雪,我拖着疲惫的身子赶着牛车来到了集市的南门外。蹲在雪地上,闭着眼,想歇一歇。是啊,赶了几十里的山路, 路又滑又陡,人够乏的,牛也累了。突然,叮当、叮当,传来马铃声。我睁开眼。睡意一下子全消失了,眼里充满了惊恐。啊,横行霸道的黄衣使者和白衫儿又来了。连忙赶起牛车,掉头想走,可已经来不及了,两匹高头大马拦住了我的去路。黄衣使者坐在马上,手里拿着圣旨,命令说:“卖炭老头儿听着,皇宫需炭。来人,把炭车给我拉走。”一个公差饿虎般地扑上来,把炭车向北面的皇宫拉去

12、。“啊,大人,大人,使不得呀!我指望这车炭换饭吃啊!开开恩吧!”“哼,你竟敢抗旨不遵?”“啊,不, 不。”我嗫嚅着。白衫儿凑上来说:“还是识点时务,快点把炭送到皇宫中去吧!否则,你就是抗旨!你还要命吗?”黄衣使者骑马走了,我这个孤老头子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烧出的一千多斤炭被白白拉走,心里像刀绞一般。不一会儿,牛车空着回来了,牛头上系着半匹红绡一丈绫。“这就是一车炭的钱吗?呵,苍天,可叫我怎么活下去啊! ”我悲愤地呼喊着,踉踉跄跄,昏倒在牛车旁风卷着地上的残雪,呼啸着【总评】本文作者将七言古诗卖炭翁作了十分精彩的改写,故事情节完整,在叙述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大胆运用联想,描写了一个烧木炭老人谋

13、生的困苦,人称上采用第一人称,写出卖炭翁的悲惨遭遇,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整体上又忠实于原文。3. (1)课本剧呈现的形式要改变。课本剧以人物对话为主, 要将原文中的心理描写改为自白或旁白,环境描写改成舞台说明。故事情节以语言推动,突出戏剧的矛盾冲突。(2)尊重原作, 人物的性格特征、情节安排、矛盾冲突要与原作一致。(3)剧本中的时间、人物、情节、场景应该更加集中,以适应演出的需要。示例: 改写三顾茅庐旁白: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为了天下太平,刘备领兵出战,但是因为缺乏谋士,屡战屡败。经过徐庶的推荐,刘备决定请诸葛亮做军师。刘备连

14、着去了两次诸葛亮的家,却都没见着他,便决定再去第三次,张飞:诸葛亮不过一个村夫,值得大哥你亲自去请吗?叫个人来把他绑来不就行了。刘备:胡说!诸葛先生是旷世奇才,怎么可以绑来?你如此无礼,今天不必跟着我去了。 关羽:大哥不必生气,三弟只是见你日夜操劳,担心你太过劳累罢了。刘备:三弟,你得答应我不再无礼,否则今天不再让你跟去了。张飞:我不开口便是。旁白:三人骑马前往隆中。张飞:(跑在最前面,手指前方)再有半里就到了。旁白:刘备赶忙下马。关羽、张飞也随之下马。关羽:大哥,怎么了?刘备:诸葛先生乃高人名士,我们诚心相请,不能再像前两次一般骑马直闯了。前两次人家一定是看我们太莽撞,才不来见我们。辛苦两位

15、贤弟,跟着我步行这一段路吧。旁白:关张二人极不情愿地“嗯”了一声,跟在刘备身后步行,来到门前。刘备:今天先生在家吧?童子:刘皇叔您又来啦,先生正在睡觉,我去叫醒他吧。刘备:不要叫醒他,这样不礼貌!我们在门外守着吧。()旁白: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还没醒。张飞:什么人啊,这么多事!我大哥站在门外等候多时,他竟然高枕长眠,我去后门放火, 看他醒不醒。刘备:不得无礼!张飞:那我进去把他绑了!(准备破门而入)刘备:休得无礼!张飞:是。(退下)关羽:大哥,这人如此傲慢,我看他是无德无才,不值得您在这儿浪费时间,还是快快回去吧! 刘备:连徐庶都自叹不如,必定是有真才实学之人,你不必多说,和三弟做伴去吧!()

16、旁白:三四个小时过去了,诸葛亮终于睡醒了。诸葛亮: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有客来访吗?童子:刘皇叔已在门外等候多时了。诸葛亮:为何不早唤醒我,你先招呼刘皇叔去,我马上出来。旁白:听到屋内的声音,刘备十分欣喜,快步进门。刘备: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在下刘备,在此等候多时。诸葛亮:不知刘皇叔到来,很是抱歉,皇叔有事吗?刘备:想请先生出山,助我一臂之力。诸葛亮:我是山野之人,屡次让您白来,实在太惭愧,只是我无心过问政事啊。童子:(上茶)先生请用茶。旁白:二人对坐,一边用茶,一边谈论国家大事,诸葛亮从当今时局,谈到三分天下有其一,谈到刘备可一统天下,汉室有望可兴刘备如获至宝,

17、暗暗叹服。刘备: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令我有如茅塞顿开啊。先生这样的人才,怎么忍心看内奸当道,更有生灵涂炭,百姓受苦?愿先生助我振兴汉室(哭泣,下跪)诸葛亮:(跪下,扶住刘备)皇叔诚意,孔明明白了,为成就皇叔大志,孔明愿效犬马之劳。 刘备:多谢先生。诸葛亮:皇叔请起。旁白:刘备的真诚、谦虚、仁厚终于感动了诸葛亮。有了诸葛亮这个军师,刘备如鱼得水, 他的实力一天天强大起来。赤壁之战后,刘备建立的蜀国,与北方曹操的魏国,南方孙权的吴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演员上台,谢幕)句段赏析:剧本前面的旁白十分有必要,这里介绍清楚前两次拜访的情况,为“三顾茅庐”做了铺垫。张飞的语言设计十分符合人物的性

18、格特点。刘备锲而不舍的精神与原著相符。刘备的哭和下跪设计得合情合理,符合人物的性格,也表现了刘备的诚意。总评:这一改编抓住了原文的主要情节,既符合剧本的基本形式,又通过人物的对话表现了其性格特点,全文流畅、自如,情节起伏、完整,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改写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写作展示】(一) 在明确改写步骤的前提下,选择其中一个写作训练的题目进行改写。(课上先列举提纲)(二) 组内交流写作提纲,互相补充交流,班内展示。【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课上进行改写训练,并进行组内交流,互相补充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改写的基本要求。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课堂小结:(23分钟) 同学们,一篇优秀的作品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要有创造性思维寓于其中。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