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计算机网络犯罪_第1页
2019年计算机网络犯罪_第2页
2019年计算机网络犯罪_第3页
2019年计算机网络犯罪_第4页
2019年计算机网络犯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计算机网络犯罪 计算机网络犯罪主要指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网络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网络 的普及程度越高,网络犯罪的危害也就越大,而且网络犯罪的危害性远非一般的传统犯罪所 能比拟。网络犯罪是一种特殊环境下的新型犯罪行为,只有正确认识和掌握网络犯罪的本质 及内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策略惩治网络犯罪行为。目录1概念2形式3特点分析4构成特征5成因6预防措施7刑法的规定与完善1概念所谓计算机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网络对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 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既包括行为人运用其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在 网络上实施的犯罪,也包括行为人利用软件指令,网

2、络系统或产品加密等技术及法律规定上 的漏洞在网络内外交互实施的犯罪,还包括行为人借助于其居于网络服务提供者(即网站 ISP、分为网络接入提供商IAP和网络信息提供商ICP)特定地位或其他方法在网络系统实 施的犯罪。通过其他途径对网络实施的犯罪,如盗窃联网计算机这种犯罪不在其列,不能把 与网络有关的犯罪行为统统归属于网络犯罪范畴。简言之,计算机网络犯罪是针对和利用网 络进行的犯罪,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危害网络及其信息的安全与秩序。2形式科技的发展使得计算机日益成为百姓化的工具,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独立 的虚拟空间,网络犯罪就孳生于此。由于计算机网络犯罪可以不亲临现场的间接性等

3、特点, 表现出形式多样的计算机网络犯罪。1、网络入侵,散布破坏性病毒、逻辑炸弹或者放置后门程序犯罪这种计算机网络犯罪行为以造成最大的破坏性为目的,入侵的后果往往非常严重,轻则造成 系统局部功能失灵,重则导致计算机系统全部瘫痪,经济损失大。2、网络入侵,偷窥、复制、更改或者删除计算机信息犯罪网络的发展使得用户的信息库实际上如同向外界敞开了一扇大门,入侵者可以在受害人毫无 察觉的情况下侵入信息系统,进行偷窥、复制、更改或者删除计算机信息,从而损害正常使 用者的利益。3、网络诈骗、教唆犯罪由于网络传播快、散布广、匿名性的特点,而有关在因特网上传播信息的法规远不如传统媒 体监管那么严格与健全,这为虚假

4、信息与误导广告的传播开了方便之门,也为利用网络传授 犯罪手法,散发犯罪资料,鼓动犯罪开了方便之门。4、网络侮辱、诽谤与恐吓犯罪出于各种目的,向各电子信箱、公告板发送粘贴大量有人身攻击性的文章或散布各种谣言, 更有恶劣者,利用各种图象处理软件进行人像合成,将攻击目标的头像与某些黄色图片拼合 形成所谓的写真照加以散发。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发送成千上万封电子邮件是轻 而易举的事情,其影响和后果绝非传统手段所能比拟。5、网络色情传播犯罪由于因特网支持图片的传输,于是大量色情资料就横行其中,随着网络速度的提高和多媒体 技术的发展及数字压缩技术的完善,色情资料就越来越多地以声音和影片等多媒体方式出现

5、 在因特网上。3特点分析同传统的犯罪相比,计算机网络犯罪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1、智能性。计算机犯罪的犯罪手段的技术性和专业化使得计算机犯罪具有极强的智能性。 实施计算机犯罪,罪犯要掌握相当的计算机技术,需要对计算机技术具备较高专业知识并擅 长实用操作技术,才能逃避安全防范系统的监控,掩盖犯罪行为。所以,计算机犯罪的犯罪 主体许多是掌握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士。他们洞悉网络的缺陷与漏洞,运用丰 富的电脑及网络技术,借助四通八达的网络,对网络系统及各种电子数据、资料等信息发动 进攻,进行破坏。由于有高技术支撑,网上犯罪作案时间短,手段复杂隐蔽,许多犯罪行为 的实施,可在瞬间完成,而且往往不

6、留痕迹,给网上犯罪案件的侦破和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 难。而且,随着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日益翻新,甚 至一些原为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专家的职务人员也铤而走险,其作恶犯科所采 用的手段则更趋专业化。2、隐蔽性。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不确定性、虚拟性和超越时空性等特点,使得计算机犯罪 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增加了计算机犯罪案件的侦破难度。据调查已经发现的利用计算机或计 算机犯罪的仅占实施的计算机犯罪或计算机犯罪总数的5% 10%,而且往往很多犯罪行为 的发现是出于偶然,例如同伙的告发或计算机出了故障,用于手工作业的处理业务是偶尔发 现的。大多数的计算机犯罪,都是行为

7、人经过狡诈而周密的安排,运用计算机专业知识,所 从事的智力犯罪行为。进行这种犯罪行为时,犯罪分子只需要向计算机输入错误指令,篡改 软件程序,作案时间短且对计算机硬件和信息载体不会造成任何损害,作案不留痕迹,使一 般人很难觉察到计算机内部软件上发生的变化。3、复杂性。计算机犯罪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第一、犯罪主体的复杂性。任何罪犯只要通 过一台联网的计算机便可以在电脑的终端与整个网络合成一体,调阅、下载、发布各种信息, 实施犯罪行为。而且由于网络的跨国性,罪犯完全可来自各个不同的民族、国家、地区,网 络的“时空压缩性”的特点为犯罪集团或共同犯罪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第二、犯罪对象的 复杂性。计算机犯

8、罪就是行为人利用网络所实施的侵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其它严重危害社会 的行为。其犯罪对象也是越来越复杂和多样。有盗用、伪造客户网上支付帐户的犯罪;电子 商务诈骗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非法侵入电子商务认证机构、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犯 罪破坏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恶意攻击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虚假认证犯 罪;网络色情、网络赌博、洗钱、盗窃银行、操纵股市等。4、跨国性。网络冲破了地域限制,计算机犯罪呈国际化趋势。因特网络具有“时空压缩化” 的特点,当各式各样的信息通过因特网络传送时,国界和地理距离的暂时消失就是空间压缩 的具体表现。这为犯罪分了跨地域、跨国界作案提供了可能。犯罪分子只要拥有一

9、台联网的 终端机,就可以通过因特网到网络上任何一个站点实施犯罪活动。而且,可以甲地作案,通 过中间结点,使其他联网地受害。由于这种跨国界、跨地区的作案隐蔽性强、不易侦破,危 害也就更大。5、匿名性。罪犯在接受网络中的文字或图像信息的过程是不需要任何登记,完全匿名,因 而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也就很难控制。罪犯可以通过反复匿名登录,几经周折,最后直奔罪 犯目标,而作为对计算机犯罪的侦查,就得按部就班地调查取证,等到接近犯罪的目标时, 犯罪分子早已逃之夭夭了。6、损失大,对象广泛,发展迅速,涉及面广。计算机犯罪始于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迅速增 长,八十年代形成威胁,美国因计算机犯罪造成的损失已在千亿美元以

10、上,年损失达几十亿, 甚至上百亿美元,英、德的年损失也达几十亿美元。随着社会的网络化,计算机犯罪的对象 从金融犯罪都个人隐私、国家安全、信用卡密码、军事机密等等,无所不包。而且犯罪发展 迅速。中国从1986年开始每年出现至少几起或几十起计算机犯罪,到1993年一年就发生了 上百起,近几年利用计算机犯罪的案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其中金融行业发案比例占 61%,平均每期金额都在几十万元以上,单起犯罪案件的最大金额高达1400余万元,每年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而且这类案件危害的领域和范围将越来越大,危害的程度也更 严重。计算机犯罪涉及面广。据统计,在美国计算机及计算机犯罪造成的损失,每年接

11、近上 百亿美元。计算机犯罪从金融犯罪发展为生产、科研、卫生、邮电等几乎所有计算机联网的 领域。7、持获利和探秘动机居多。计算机犯罪作案动机多种多样,但是,越来越多计算机犯罪活 动集中于获取高额利润和探寻各种秘密。据统计,金融系统的计算机犯罪占计算机犯罪总数 的60%以上。全世界每年被计算机犯罪直接盗走的资金达20亿美元。中国发现的计算机作 案的经济犯罪已达100余件,涉及金额达1700万元,在整个计算机犯罪中占有相当的比例。8、低龄化和内部人员多。主体的低龄化是指计算机犯罪的作案人员年龄越来越小和低龄的 人占整个罪犯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从发现的计算机犯罪来看,犯罪分子大多是具有一定学历, 知识面

12、较宽的,了解某地的计算机系统的,对业务上比较熟练的年轻人。中国对某地的金融 犯罪情况的调查,犯罪的年龄在35岁以下的人占整个犯罪人数的比例:1989年是69.9%, 1990年是73.2%, 1991年是75.8%。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此外,在计算机犯罪中犯罪主体为内部人员也占有相当的比例。据有关统计,计算机犯罪的 犯罪主体集中为金融、证券业的“白领阶层“,身为银行或证券公司职员而犯罪的占78%, 并且绝大多数为单位内部的计算机操作管理人员;从年龄和文化程度看,集中表现为具有一 定专业技术知识、能独立工作的大、中专文化程度的年轻人,这类人员占83%,案发时最 大年龄为34岁,利用电脑搞破

13、坏绝大多数是对心怀不满的企业内部人员,通常他们掌握企 业计算机系统内情。9、巨大的社会危害性。网络的普及程度越高,计算机犯罪的危害也就越大,而且计算机犯 罪的危害性远非一般传统犯罪所能比拟,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而且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国 家安全。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统计测算,一起刑事案件的平均损失仅为2000美元,而一起计 算机犯罪案件的平均损失高达50万美元。据计算机安全专家估算,因计算机犯罪给总部在 美国的公司带来的损失为2500亿美元。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世界各国对网络的利用和依赖将会越来越多,因而网络安全的维护 变的越来越重要,也因此越来越多的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攻击。美国每年因信息与网络安

14、全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5亿美元,企业电脑安全受到侵犯的比例为50%,1998年中国公安 部破获黑客案件近百起,其中以经济为目的的计算机犯罪占70%,计算机犯罪能使一个企 业倒闭,个人隐私的泄露,或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瘫痪,这些绝非危言耸听。4构成特征犯罪客体。现实社会的种种复杂关系都能在网络中得到体现,就网络犯罪所侵犯的一般 客体而言,自然是为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网络犯罪所侵犯的一切社会主义关系。但是应当看到 赛博空间是考电脑间的联接关系形成的一个虚拟空间,它实际并不存在。就拿Internet网来 说,这种联接关系是靠两个支柱来维系的,一个是技术上的TCP/IP (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 协议),另

15、一个是用户方面的资源共享原则。正是这两个支柱,才使得国界、洲界全都烟消 云散,才使得虚拟空间得以形成。电脑网络的实体形态有点类似于公路网,所以有称之为信 息高速公路的。网络犯罪所侵犯的同类客体正是信息交流于共享得以正常进行的公共秩序。 网络犯罪的直接客体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行为侵害计算机系统的管理秩序,有的危害计算机 系统安全保护制度,有的则危害国家和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人身安全。应当注意到网络 犯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 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系统,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 或者破坏计算机系统

16、软件、硬件设备等侵害计算机系统安全的行为,以及利用计算机实施偷 窥、复制、更改或者删除计算机信息,诈骗、教唆犯罪,网络色情传播,以及犯罪网络侮辱、 诽谤与恐吓等犯罪。网络犯罪的行为只能是作为。这是由于网络犯罪的物质基础在于由硬件 和相应软件构成的计算机系统,而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程序功能,需要通过人直接或者间接操 作输入设备输入指令才能执行。这种网络犯罪背后的人的行为只能是积极的作为,表现在各 国的立法中的用语可以是侵入、删除、增加或者干扰、制作等等。网络犯罪具有跨国性的特 点,犯罪人利用网络,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从网络上的任何一个节点进入网络,都可以 对网络上其他任意一个节点上的计算机系统进行

17、侵入和犯罪。本国人也可以在国外兜一大圈 后再从国外以其他身份进入本国。犯罪主体。网络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从网络犯罪 的具体表现来看,犯罪主体具有多样性,各种年龄、各种职业的人都可以进行网络犯罪,对 社会所造成的危害都相差不大。一般来讲,进行网络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具有一定计算机专业 知识水平的行为人,但是不能认为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就是特殊的主体。按照中国刑法 学界通行的主张,所谓主体的特殊身份,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行为人人 身方面的资格、地位或者状态。通常将具有特定职务、从事特定业务、具有特定法律地位以 及具有特定人身关系的人视为特殊主体。中国虽

18、然将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授予工程师的 职称,发放各种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等,但是从网络犯罪的案例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人 水平高超却没有证书或者职称。同时,应当看到在计算机即网络的今天,对所谓具有计算机 专业知识的人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网络犯罪却将越来越普遍,用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这样 的标准是不确切的。另外,网络的发展给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带来了新的生机,企业法人为了 争夺新的市场空间,法人作为主体的网络犯罪也应当不足为奇。犯罪主观方面。网络犯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因为在这类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进入 系统以前,需要通过输入输出设备打入指令或者利用技术手段突破系统的安全保护屏障,利 用计算机信息网络

19、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破坏网络管理秩序。这表明犯罪主体具有明显的犯 罪故意,而且这种故意常常是直接的。即使是为了显示自己能力的侵入系统的犯罪,行为人 也具备明显的“非要侵入不可”等等的念头,显示了极强的主观故意5成因1、网络交互性是因特网最根本的特性,整个因特网就是建立在自由开放的基础之上的。而 网络的交互性一方面大大提高和扩展了犯罪人的个体力量,另一方面又削弱了国家和政府的 力量,使国家和政府在获取和控制信息方面不再有任何优势可言,这就使得国家难以有效地 威慑和控制犯罪,从而导致犯罪率的上升。人们可以轻易地得到色情图片、黑客教程、信用 卡密码破解程序、制造炸弹甚至核武器的方法,并且可以很轻易地

20、将其传播、发布出去。巨 大的信息量不仅为犯罪提供了条件,而且成了犯罪的对象,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在网络上犯罪, 其原因就在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交互性。交互性使得人们可以在网络上互相交流,使人们得以 参与事件并能影响事件的发展,这奠定了网上社会形成的基础。交互性还意味着人们在网上 的任何行为都会影响到网络,当然其影响程度有大小强弱之分,这使得网上犯罪成为可能。? 2、求知欲、表现欲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促成青少年网络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网上犯 罪以青少年为多。青春期的青少年,渴望有独立的思维和见解,因而经常坚持自己的观点, 盲目地抵制和排斥师长的见解,容易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和极端化。这个时期他们极力

21、 想摆脱各个方面的束缚,特别反感各种规章制度,在网络中越不允许一般网民进入的区域, 他们就越想进入。?犯罪分子可以在犯罪活动完成后让计算机自动删除犯罪程序,几乎不会留下痕迹。即使犯罪 行为正在进行,现有的科技手段也不易侦察到罪犯的行踪,侦察人员也难于获取定罪的法律 证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罪犯的侥幸心理,促成了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外化。网络犯罪行 为的时间极短,往往在毫秒级或微秒级就可以完成一系列指令,只要足够谨慎,就可以不留 下任何作案痕迹。侦查不易实现,使因犯罪可能付出的代价降低至最低点,甚至有时为零风 险,遏制、打击之,却须消耗相对大得多的反犯罪成本,由此也助长了犯罪的增加。犯罪行 为人的

22、智商一般都较高,普遍具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手段和措施做保障,并有高科技人才做 支持。网络犯罪往往利用网络的技术特点,采用超常规的方式来作案,这是它与传统刑事犯 罪最大的区别。其作案证据可通过预先安装好的、作案完毕便自动运行的抹平证据的程序来 抹去。如此一来,即便是具有高超计算机技术知识的行家,要想捕获此类作案人都十分困难。 网络无国界,使计算机犯罪分子轻易地就可以实施跨国界的犯罪,借助四通八达的网络系统 及各种电子数据资料等信息发动攻击,进行破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跨国犯罪在所有 的计算机犯罪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由此带来了刑事管辖的难题。?进行网络犯罪的青少年多数是网络的狂热发烧友,他们敢

23、于挑战互联网的任何禁区,对法律 允许和禁止的内容没有清晰的判别能力,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行为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缺乏 最基本的认识和控制。有的青少年利用网络攻击计算机信息系统,浑然不知已严重触犯法律, 在被法律追究时才恍然大悟。(1)学校应试教育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忽视法制教育,淡化培 养学生的道德意识。现阶段学校的法治教育与网络时代对学校法治教育的新要求之间存在着 相当大的差距。一是缺乏既精通业务又懂网络技术的法治教育工作者,以致不能及时帮助青 少年认识网络,使其摒弃不文明不健康的网上活动,及时中止网络犯罪活动。二是各级各类 学校和共青团组织忽视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工作。很多

24、学校本来就不重视德育和法治教育, 更别说涉及网络礼仪、网络伦理和网络法律法规的法治教育,学校教育本身的预测、引导、 评价职能等难以得到应有的发挥。学校的教育和引导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青少年网络 犯罪数量的增加。?(2)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专项立法。青少年网络犯罪基 本上是被作为网络犯罪来加以防范的,并没有考虑到这类犯罪主体在年龄、生理及心理等方 面的特殊性。?(3)互联网的交互性必然带来不确定性。而交互的系统由于存在着太多的不可预知的因素, 必然是不确定的,难以控制的。同时交互性又造就一个个能力空前强大的个体,这也是导致 不确定性的一个因素。不确定性使得对网络犯

25、罪的预防变得十分困难,因为不可预见的因素 太多了。同时,不确定性还意味着我们往往无法正确预知,也无法完全控制自己行为的后果。 互联网消除了物理时空的限制,这也给犯罪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 网络的普及,各种职业、各种年龄、各种身份的人都可能实施网络犯罪,这是由网络较差的 可控性决定的。6预防措施1、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开展青少年“网德”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增强抵制有害信息的自 觉性和免疫力,规范网络行为。在无序的网上世界,网络安全立法尚不健全的今天,提倡网 络道德尤其必要。同时,加强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矫正不良心理,增强抵制有害 信息的自觉性和免疫力

26、,规范网络行为,做有正义感、责任心的合格网民。2、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加强对网络的管理,网络信息污染的过滤和自身安全的防范也不容忽视。建立健全的网络管 理组织是堵塞不良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公安机关必须建立高素质的“网络警察” 队伍,强化网吧日常监督和安全管理,加强计算机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依靠先进的技术 手段保障网络安全。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制定统一的网络信息技术安全标准,采用最新网络 安全技术,主要是信息加密、防火墙、身份识别、访问限制、网上监控、安全审计、入侵检 测、案件跟踪、灾难恢复等网络安全技术。对一些有可能成为犯罪目标的网络系统,还可以 利用黑客技术对自己的网络系统进行测试,找出

27、漏洞尽快修补,进一步完善系统的安全性。 同时,政府应该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宣传工作,鼓励成立防控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民间公益 性团体。3、依法规范网络经营、完善网络法律体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依法规范经营。1991年,国务院发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对针 对软件的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此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 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金融机构计算 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等行政法规和规章都对计算机领域的犯罪行为予以追究。 1997年通过的新刑法也在第286、第287等条增加了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利用计算机犯罪 的条款。4、严厉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行为严厉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行为,由于互联网作为全球信息交流的纽带,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 公共设施,许多数据库连接在网上,很大部分涉及到国家利益和公民财产安全,因此,对于 计算机网络犯罪行为因予以严厉的处罚,从而提高犯罪行为的成本。通过对正确认识和理解网络犯罪及惩治网络犯罪的策略分析和论述,目的在于减少或避免网 络犯罪的发生,并惩罚和防治各种网络犯罪行为,推动网络犯罪相关法律的制定步伐,加快 互联网的推广及应用,扫除中国网络发展过程中的犯罪障碍,促进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