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讲课概述分析课件_第1页
中医儿科讲课概述分析课件_第2页
中医儿科讲课概述分析课件_第3页
中医儿科讲课概述分析课件_第4页
中医儿科讲课概述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儿科讲课概述分析中医儿科讲课概述分析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概论1肺系疾病:感冒,肺炎喘嗽、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2脾胃疾病:厌食、便秘3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概论1肺系疾病:感冒,肺炎喘嗽、哮喘、反复一、中医儿科概论一、中医儿科概论中医儿科概念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预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一门科学。中医儿科学是随着整个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临证医学的一门专门学科。中医儿科概念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预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中医儿科学的任务和地位如果从史记记载的“小儿医”扁鹊算起,已有约2400年了,即使从系统的中医儿科学专著小儿要证直诀算起,也有约800年了。历代医家的儿科学术思

2、想各有建树,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理论上总结提高,才形成了中医儿科学博大精深的内容,在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和疾病防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医儿科学的任务和地位如果从史记记载的“小儿医”扁鹊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最早的儿科文献:颅囟经商代出土的甲骨文,已有“贞子疾首”、“龋”等儿科疾病记载。马王堆出土的古医学著作五十二病方,已有“婴儿病间”、“婴儿契”的记载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最早的儿科文献:颅囟经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先秦战国时代的内经是一部中医理论巨著,其中已经有一些关于小儿的专论。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描述关于婴儿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如“乳子而病热,脉息小者如何?歧伯

3、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先秦战国时代的内经是一部中医理论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记载了小儿的生长发育,并指出了女孩发育早于男孩的特点。灵枢。逆顺肥瘦说:“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为后世对小儿体质特点的认识奠定了基础。素问。奇病论关于“人生而有病颠疾者”的论述,是先天因素致病的最早记载,也是养胎护胎学说的发萌。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东汉末年张仲景在医学上的成就,对儿科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和现时指导意义。师仲景法,用仲景方,治

4、疗多种小儿疾病。宋代钱乙治疗小儿病,就是继承金匮要略,采用脏腑辨证。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东汉末年张仲景在医学上的成就,对儿科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唐末宋初人所著颅囟经(出自永乐大典),是先存最早的儿科专著。书中提出:“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的观点,概括了小儿朝气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唐末宋初人所著颅囟经(出自永乐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北宋钱乙,字仲阳,是负有盛名的儿科大家。他的学术思想较集中地体现于小儿药证直诀(由其弟子阎季忠整理)一书中。该书成书于12世纪初,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以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专书。西方国家最早的几部儿科专书为意

5、大利(公元1427年)、德国(公元1473年)、比利时(公元1483年)等国出版,比小儿药证直诀要晚350年以上。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钱乙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归纳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被后世奉为圭皋(标准、法度)。在四诊检查方面,钱乙根据小儿特点,特别重视望诊,尤其是望“面上证”、“目内证”。他提出了五脏所主证候,各脏的实证、虚症基本见证几治疗主方,这种以五脏为中心的辨证方法体现了整体观,符合儿科病症特点,至今被作为小儿杂病的基本辨证方法而广泛用于临床。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钱乙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归纳为中医儿科学的起源(

6、概述)钱氏对不少儿科病证的认识有创见。如对惊风的病机、治法、较太平圣惠方更为明确。他认为急惊风由于热盛生风,风在心肝;慢惊风由于阳虚正衰,风在脾胃。治法应“急惊合凉泻;慢惊合温补。”在临证治疗中,他强调脾胃虚衰与疾病的关系,重视调理脾胃,具体应用时又注意泻脾不伤胃,补脾不碍滞,生脾津不碍脾运,对于疳证、泄泻等常见脾胃病证的辨证治疗提出了精辟的论说。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钱氏对不少儿科病证的认识有创见。如对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钱氏善于创制新方,而且立方严谨,有理有法。他创立的地黄丸、导赤散、泻百散、白术散、异功散等方剂,不仅在儿科,而且在内、外、妇等各科被广泛应用。钱氏用药,以成药为主,小

7、儿药证直诀所载134方中,丸剂方70首,散剂方45首,膏剂方6首,外用药7首,汤剂方仅6首,他的方剂药味,计量均较精练,这些方法,都是从儿科实际情况出发而确立的。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钱氏善于创制新方,而且立方严谨,有理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由于钱乙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诊断辨证、立法处方等方面的全面论述,使中医儿科学作为一门系统的、独立的临床学科而建立起来,他也因此被后世尊为我国的儿科鼻祖。总之,我国儿科学的形成,始于晋唐而成于宋。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由于钱乙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明代儿科医家万全,字密斋(约14881578年),著有育婴家秘4卷

8、、幼科发挥2卷和片玉新书等。万氏十分重视小儿的胎养(孕期育养)、蓐养(初生护养)、以及鞠养(婴幼儿调养)。他在钱乙“脏腑虚实辨证”的基础上,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的观点,对后世探讨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具有指导意义。万氏首先应用推拿法于儿科,其用药处方也甚简当。其中“万氏牛黄清心丸”不仅是当时治疗小儿急惊风的良药,至今仍广泛采用,为临床常用成药之一。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明代儿科医家万全,字密斋(约1488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陈复正,字飞霞,著幼幼集成(1750年),首创“禀赋”、“护胎”,认为胎孕在腹,与母亲的精神、饮食、劳逸等密切相关。他重视指纹

9、诊法,提出了以“浮沉分表里、红紫辩寒热、淡滞定虚实”的指纹辨证方法,颇切合实际,为多数医家所采纳。 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陈复正,字飞霞,著幼幼集成(17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他重视小儿外治法,使用搽、敲、贴、吹、洗、熨、浴、熏等22重外治法,共186方,治疗多种儿科疾病。他的外治方药多由12味药组成,药简效宏,至尽多为临床所常用,例如:以生姜、紫苏捣烂,炒热布包,熨胸腹,治“伤冷食”等。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他重视小儿外治法,使用搽、敲、贴、吹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叶桂,字天士(公元16671746年)。著幼科要略。他既是瘟病大家,又擅长幼科。确立了小儿瘟病四时辩治体系,春瘟宜用辛凉

10、、少用辛温,暑热需防耗阴,秋燥辛凉甘润,冬寒轻清宣散。他对小儿体质特点的认识,崇尚“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临证应用,以纯阳之体解释热病最多,因稚阴之躯注重护阴保津。用药轻灵活泼,切合儿科特点。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叶桂,字天士(公元16671746古代小儿年龄分期宋代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大小方:“当以14岁以下为小儿治。其15岁以上者,天癸已行则为大人治耳。”古代小儿年龄分期宋代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大小方:“当以14小儿生理特点-稚阴稚阳学说是指小儿时期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功能活动方面均未健全、成熟。是关于小儿生理病理各种学说的基础。 1 、 是小儿生理基本特点。 具体表达为“脏腑娇嫩,形气未

11、充”。 2 、 形成了小儿病理基本特点。 具体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小儿生理特点-稚阴稚阳学说是指小儿时期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功小儿生理特点-纯阳学说纯阳学说始于颅囟经,书中说:“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1 指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2 指小儿有阳无阴,或阳盛阴微。3 指小儿患病后多从阳,化热化火。4 指小儿未曾破身(即结婚)。小儿生理特点-纯阳学说纯阳学说始于颅囟经,书中说:“凡孩小儿生理特点-三有余四不足学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小儿生理特点-三有余四不足学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小儿生理特点-变蒸学说起源王叔和脉经变者,变其情智

12、,发其聪明;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筋骨。变蒸是指小儿精神、形体阶段性生长发育的生理现象。变蒸学说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一种学说。小儿生理特点-变蒸学说起源王叔和脉经病理特点发病容易 ,传变迅速:发病容易表现:1、脾胃疾病“脾常不足”、饮食不节2、肺脏疾病“肺常不足”、卫外不固3、时行疾病“稚阴稚阳”、阴阳不足4、心肝疾病“肝常有余”“心常有余”5、肾脏疾病“肾常虚”传变迅速表现:1、易虚易实:邪气易实,正气易虚2、易寒易热:稚阴未长,稚阳未充病理特点发病容易 ,传变迅速:四诊概要中医诊断小儿疾病,采用了望、闻、问、切为手段,通称“四诊”,这是中医辨证论治中重要一环。通过四诊进行综

13、合分析、归纳,作为辨证、立法、用药的依据。幼科铁镜:“小儿唯以望为主,问继之,闻则次。”四诊概要中医诊断小儿疾病,采用了望、闻、问、切为手段,通称“查指纹:三岁以下小儿食指掌面靠拇指一侧的浅表静脉(虎口三关),是古代医家用来辨别乳幼儿疾病的病因、性质,以及估计预后好坏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正常指纹:红黄隐隐,不显于内关以上。病理指纹:浮沉分表里浮主表,沉主里;红紫辩寒热红主寒,紫主热;淡滞定虚实淡主虚,滞主实;三关测轻重以风、气、命三关部位,推测疾病之深浅轻重。查指纹:三岁以下小儿食指掌面靠拇指一侧的浅表静脉(虎口三关)小儿用药特点治疗要及时、正确和谨慎,治疗快、用药准、剂量适宜。治疗要中病即止

14、,药物反应灵敏、病见转机即止。治疗要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治病必求于本”。小儿用药特点治疗要及时、正确和谨慎,治疗快、用药准、剂量适宜小儿用药特点1、治疗及时准确: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变化迅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因此要辨证准确,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主动,力求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变化。 小儿用药特点1、治疗及时准确: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2、方药精简灵巧: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对于药物的反应较成人灵敏。因此,在治疗时处方用药应力求精简,以“药味少、剂量轻、疗效高”为儿科处方原则。尤应注意不得妄用攻伐,对于大苦、大寒、大辛、大热、峻下、毒烈之品,均当慎用。2、方药精简灵巧: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对于药物的反应较成3、重视先证而治:由于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虚实寒热的变化较成人为快,故应见微知著,先证而治,挫病势于萌芽之时,挽病机于欲成未成之际。3、重视先证而治:由于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虚实寒热的变化4、注意顾护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的生长发育,全靠脾胃化生精微之气以充养,疾病的恢复赖脾胃健运生化,先天不足的小儿也要靠后天来调补。因此不论病中和病后,合理调护均有利于康复,其中以调理脾胃为主。4、注意顾护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的生长发育,全靠脾胃化5、掌握用药剂量:小儿中药的用量相对较大,尤其是益气健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