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的观后感2_第1页
《狗十三》-的观后感2_第2页
《狗十三》-的观后感2_第3页
《狗十三》-的观后感2_第4页
《狗十三》-的观后感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PAGE PAGE 11 狗十三的观后感狗十三,英文名Einstein and Einstein,经历了真假爱因斯坦后的“懂事”与“长大”。电影的整体基调是令人难过的,而且是一种禁锢在亲情框架下无法被主动改写的无奈。归根结底,青春学会的唯一核心就是“麻木接受”。我们盼望长大,因为成长的过程有太多的揪心和残酷,能不能干脆一跃而过剧情不再赘述,很多大号都写了,再写,恐怕这一篇过长了。1.在学校,这篇文章应该会被叫做:狗十三观后感。僵硬的应试教育,“模板”已写好,照着改就好。发散性思维是什么?起码我的教育阶段没被实践过

2、。发散性思维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并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百度百科)相比具有答案唯一性特性的理科,文科类的考试应当呈现出多样的回答方式,因为不同的人对于文字组合的理解不像数字那样单一具体。可是,当我们给出的回答超出了“参考答案”的范围,即使与老师激烈的探讨,老师也会拿出终极武器让你认怂终止话题:这么写不得分。(太有杀伤力了)“参考答案”确实有给出一些思路,但仅仅局限在纸面上给出的那几行字而已,以外的回答就得看老师的“酌情给分”了。因此我们的思维经常被看似是多角度的“参考答案”给圈住,一旦发现自己想的不在其范围内,就会第一时间擦掉自

3、己的答案而不做探究,然后去想尽办法自我说服,研究去接受“参考答案”。有没有想过:那些所谓的“参考答案”其实可能只是答案撰写人的个人己见而已?而且,凭什么他们就可以去肆意揣测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就只能跟随他们的思路?(讽刺的是,原作者做着根据自己文章列出的问题,都可能得零分)2.2020年,未上映的“狗十三”。那些演烂的被意淫美化过的青春美好故事与被严格审核的“青春期必吃的暗黑料理”,究竟是什么样的真实不允许被大众看到,但却处处时时发生?我们该以何种方式去面对那些我们早就该去面对但却被试图掩盖的社会真相?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以什么样的标准去决定什么样的电影是否可以呈现在我们眼前?青春,伴随着青

4、春痘的,还有青涩萌芽的爱情,这也被许多小说和影视剧作品用来作为输出捞金的题材,美好的事情,一是容易被买单,二是审核通过没难度。反而是能够揭露社会问题进而引发人们深入思考的题材,在面世的道路波折重重。狗十三本应于2020年上映,但却因为过于真实残忍揭露现实而被延迟至今,但也表明了内地电影市场开始对多元化题材的接受程度。3.英语兴趣小组。你擅长和喜欢什么并不重要,因为那是“应该的”,我们经常被告知:拖后腿的才是“应该被关注的”。只有当我们擅长和喜欢的东西带来了切实利益(物理高分被保送)才会引起注意。通常我们把宝贵的时间都放在了即使是努力也收效甚微的事情上,这正是对“全面教育”的绝好实现。究竟什么是

5、“全面教育”?我们学会一直去弥补那些我们不擅长(且就算去弥补也不会起作用)的地方,而非去研究擅长的,所以我们难以学会看到美好事物,并可能被那些不擅长却还需要尽力弥补的东西打击信心。那些闪光点被忽略,是我们变得平庸的原因之一。另外,叫错老师的名字,表明了家长对孩子教育期的低参与度(或忽视)。许多家长对孩子的了解程度可能不如整天面对一群学生的老师多,他们更多知道的可能是上司领导客户的喜好,这可能没错,但颠倒了位置。4.暴力改写兴趣小组。面对出于热爱而执意要选择物理小组的李玩,父亲在说错老师姓的情况下“好言相劝”,但仅仅是几句毫无说服力甚至让人讨厌的劝说之后,面对老师的“可能会保送”的诱惑,再无耐心

6、,推开李玩自己动笔改成了英语小组。事后居然在校园里众多学生面前用钱来试图哄李玩。上学本是孩子学会做出选择和取舍的时期,家长出于“我吃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或者“你小孩儿什么都不懂”)之类的言论来搅乱孩子的正常成长过程并用职场套路去“补偿”,这是一种变相的来自家长且难以拒绝的侮辱,原来,自己的内心所爱只值几百块钞票。今后,你怎么能让孩子学会去做世间面临的无数衡量?或者,钱可以摆脱一切,在金钱面前,你内心的选择不值一提,这样扭曲的价值观你一定要先于社会提前“喂养”孩子吗?原来,我的人生不由自己,最终还是父母来决定。为何近年像“遵从自己的内心去生活”“做自己”之类的观点如此被推崇热议,甚至成为营销

7、大号用来吸引流量的工具,因为从小没人教过我们这么做,直到看到那些所谓“成功人士”作为“成功秘诀”脱口而出之后。再正确的观点被功利背书后,都变得不值一提。在许多成人的世界里,小孩子的意志“应该”是由“经历丰富”的大人来支配。就像是在说,他们还不配拥有自己的思想。5.真假爱因斯坦,都是用来掩饰错误的工具而已。家长很难对孩子认错,总觉得小孩子的情绪是不需要过分在意的,随便“哄一哄”就好了,甚至认为“都是为了你好”,这种敷衍性的沟通方式恰是一系列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6.你这孩子咋不懂事!有谁告诉过我们什么叫做“懂事”?我们需要“懂”什么“事”?为什么要“懂事”?那些叫我们懂事的人,有几个人能知道以上三

8、个问题的答案?究竟,我们怎么做,才算是懂事?7.“爱因斯坦跑了”与“爱因斯坦回来了!”大人做错事,除了用另一个谎言来圆谎,就是用粗暴怒吼实而心虚的方式叫孩子懂事,还口口声声“都是为了你好!”。那究竟,“好”在何处?8.我的英语得了95分,全年级最高分!儿时几乎所有的奖励都是来自于漂亮的成绩单,而非是对日常生活细节中对美好人性体现的表扬,足以称之为“功利性人格养成记“。9.“这不是爱因斯坦!”与“这是爱因斯坦”。在无数次对真相追求的挣扎与斗争中,我们学会了麻木接受那些父母想让我们接受的“真相”,学会了“妥协”。10.你是要逼死我们吗?孩子只是想追求真相而已,如果真相能够“逼死”你们,究竟是谁犯的

9、错误?那么,追求真相,到底是不是我们该学会的?我们到底要不要知道算错的那道题究竟错在哪里?11.那些年我们听过的口头禅。诸如“这孩子咋还不懂事儿呢”“我们是为了你好!”“你是想逼死我们吗?”“你看看隔壁家的小明,门门得100分!”(小明,借你名字用一下)这样的口头禅,本不该存在却在代代相传。12.寻找爱因斯坦的疯狂与父亲酒局上的红烧狗肉。年少时对理想的追求与长大后对现实的妥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是不是要坚守住自己的底线?还是,要视情况调整底线?13.嚎啕大哭的弟弟与栓在厕所的假爱因斯坦。假爱因斯坦被父亲用拖把打,李玩仿佛看到了自己。家长解决事情如果只看表面不纠内因,孩子可能很难学会甚至不知

10、道去探究真理真相及其重要性。犯错的孩子得到安慰,被侵犯的无辜的狗却要被送到狗肉馆?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父母的表现非常重要,然而“那些被扭曲的价值观”的形成是如此轻而易举。14.“孩子还小不懂事”与“你咋还不懂事呢”之间的矛盾。这可能是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以外的第二大矛盾体,也是贯穿我们整个童年的最大谜团。15.姐姐你来我家玩。面对开心邀请自己去“他家”玩儿的弟弟继母的儿子,且没有人告诉他李玩是谁,李玩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爸爸已经是别人的爸爸,自己是那个被原生家庭抛弃且并未被新家庭接纳的孩子。就像走失的爱因斯坦,丢就丢了,没人试图寻找:可有,可无。16.弟弟误伤奶奶。不是每个人犯了同

11、等的错误都需要道歉的,很多时候,“弟弟”不需要。奶奶因夜晚寻找生气出走的李玩站在街头,导致李玩捂着被父亲打破流血的手被父亲暴打,并要求道歉;弟弟因玩耍将奶奶头打破却被哄被抱被举高高,而当李玩提出弟弟应该向奶奶道歉之时,却被父亲以“他还不懂事”这样的理由来反击。一家之内如此赤裸裸的区别对待,为什么只有我(李玩)需要认错,什么是对错?17.那场被爸爸“记错日期”的天文展览。明显拿着职场套路来对待自己的孩子,费尽心机,简直是无耻。其实只是想让李玩毫无怨言的去参加那个继母生的“素未谋面”弟弟的生日会。18.溜冰鞋-第二个错误掩饰器。大人总以为拿新鲜玩意儿糊弄孩子就能瞒天过海,把自己的孩子当傻子,难道不

12、是在侮辱自己吗?大人经常教导孩子不要撒谎,但却经常在孩子面前撒谎,很讽刺。19.迷路的蝙蝠。蝙蝠迷路误入教室,李玩镇静地看着慌乱课堂中英语老师拍死蝙蝠并扔出窗外的平静面孔,想到了自己刚刚遗弃的假爱因斯坦,放学后找回并真正接受了它。课本中的敬畏生命一文原来只是课文而已,现实中对待生命的态度绝非如此,老师,很多时候也是说一套做一套罢了,他们说出的那一套“敬畏”,只是用来应付考试而已。20.“谁让你喝酒了?”与“来,敬叔叔一杯!”既然你希望我好,为什么还要我作为你职场沟通的工具去打破那些你曾经要求我遵守的规则?中国的酒局,是检验你是否成为了那个你曾经最讨厌的人的最佳方式。不幸的是,多数人败倒在这里。

13、21.那场被酒局耽误的天文展览,不再有了。父亲拿着会准时带李玩去心心念念的天文展览做诱饵去参加酒局,李玩也很“配合”父亲的“工作”,但得到的却是父亲“理直气壮”的失信。如果连父母都不可信,我们还能相信谁?信任危机最可怕的源头可能是父母。22.假爱因斯坦之死。得知父亲没有把“犯错的”假爱因斯坦送进狗肉馆,而是送进了流浪动物收容所,导致狗狗被遗弃不进食死亡之后,反而对父亲道谢,说明李玩开始“懂事”了。感谢父亲,没有让狗狗面对诸如自己所面临的残忍结局。23.我多怕它扑上来认我。路上见到走失的真爱因斯坦被新主人牵着,淡定地转身走开,但却在无人的街角失声痛哭。既是对确认它还好好活着而开心,也是因为不得不离开它而悲痛。对于自己的原生家庭,李玩没得选择,但爱因斯坦是幸运的,因为它“逃跑并重新选择了新的生活”。如果可以,李玩也希望重新选择吧。24.楼上的鸟叫声。那个拥有特殊口技的男生,被当做精神病送上了车。如果你拥有不寻常技能或者去做不寻常的事情,很可能被认为“不正常”,因为“正常”这个真理是掌握在那些随波逐流的人手中,而这些人,是人群中的大多数。我们是否应该“冒险”去做我们真正喜欢的事情呢?不管别人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