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溶液微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溶液微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溶液微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溶液微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课教学设计科目化学课型新授课时长6 18课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教材分析本课题属于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二级主题下水与常见的溶液中的内容,是溶液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是联系化学知识与生活实例的纽带。本课题在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的基础上,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限度问题,也为课题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打基础。下一章将要学习酸、碱、盐,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溶液中发生的,本课是溶液的基础知识内容在整个初三化学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对本专题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的后面内容的学习。学情分析经过课题1的学习,学

2、生已经对什么是溶液、溶液的组成等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却很少思考。对于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相互转换、物质的溶解限量等问题,很多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大都停留在表面,仅进行文字描述较抽象且易混淆。本微课将理论与实践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具体可感的操作实验,加之趣味性的家庭小实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此一来,学生对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相互转化方法形成更系统和清晰的认识。学习目标能说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通过观看操作实验,认识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原理及析出晶体的两种方法;能简单解释盐碱湖中“冬天捞碱 夏天晒盐”的现象,体会化

3、学的实用美及变化美。教学重点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教学难点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评价任务对学生实验中行为表现的评价(小组分工合作情况、是否明确实验目的等);导学案的填写情况(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数据的分析等);能解释风暴瓶中涉及到的科学原理,并能进行知识迁移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教学资源导学案、多媒体、实验仪器与药品等教 学 过 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视频展示“变化多端”的风暴瓶活动元一:通过分组实验探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活动元二:以风暴瓶中的晶体变化为载体,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式活动元三:总结、巩固新知,

4、解释风暴瓶中晶体的变化原理 视频展示:在不同气温下风暴瓶内呈现出来的晶体变化。介绍风暴瓶的特点。过渡:风暴瓶中为什么会出现亮晶晶的固体?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和学习,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答案引出新课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分析风暴瓶中加入的化学试剂,强调是多溶质分散在溶剂中。过渡:今天,我们利用溶质硝酸铵、溶剂水进行探究,揭开风暴瓶的秘密。(一)初步探究: KNO3的溶解能力介绍实验的目的及所需仪器,说明实验注意事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归纳整合学生提出的结论。(二)再探究:影响KNO3溶解能力的因素介绍实验的目的及所需仪器,说明实验注意事项。组织学生进行

5、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归纳整合学生得到的结论。过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一中不同状态下硝酸钾溶解情况的差异,提出溶解极限的概念,为饱和溶液的定义埋下伏笔。引导学生总结饱和溶液的定义,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完善,分析定义中的关键要素。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Q1:如何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 (对比两支溶解情况不同的试管、判断是否判断)Q1:为什么要强调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教师演示实验: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紫黑色KMnO4固体,搅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过渡:到目前,我们已经对硝酸钾的溶解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我依然不能解释风暴瓶中的

6、固体为会析出的现象。(三)继续探究: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引导学生思考相互转换的操作。点评、完善学生总结。追问:在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不能采用“减少溶质”的方法?过渡:当把不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溶剂,或者降低到一定温度,能够恰好达到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出现; 但如果继续继续降温,或者继续蒸发溶剂呢?演示实验:现场冷却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联系生活:播放视频海水蒸发晒盐总结结晶的两大方法。通过评价学生的课堂练习获得反馈,有的放矢地补充和强调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风暴瓶中晶体的变化原理。观看播放的视频,心中生疑,同时对科学产生“心之所向”之感认真观察思

7、考,猜想其中涉及到的相关化学知识,分析该现象的科学原因。明确探究的目的及即将研究的溶液体系。分组实验: 分别量取20 mL水,倒入烧杯A、烧杯B中一次性加入1g KNO3固体,搅拌再将3g KNO3固体加入其中,搅拌填写导学案,分析得出结论:KNO3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往A烧杯中再加入20 mL 水,搅拌;将B烧杯放在大烧杯中水浴加热,搅拌。分析总结:溶剂越多,溶解的KNO3质量越多(溶剂的量改变,物质的溶解情况改变);温度越高,溶剂溶解KNO3的能力越强(温度改变,物质的溶解情况改变)。提出饱和溶液的定义,进一步理解定义中要素的不可或缺;类比得出不饱和溶液的定义。设计实验验证问题2

8、: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另一种固体溶质,搅拌观察是否溶解。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课堂反馈练习,巩固新知。思考风暴瓶中固体出现的原因根据实验二中的操作,结合生活经验,小组讨论2min,总结饱和及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方法。根据溶液中的特性(均一性、稳定性)加以判断。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体会化学理论知识于实际生活的联系。完善导学案,总结结晶的两大方法。巩固、内化新知学有所得,学以致用。通过创设生活中的熟悉的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分析多溶质体系,为饱和溶液中能溶解其余溶质的性质埋下伏笔。通过动手实验,获得对该溶剂溶解能力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注:将课本上的两个实验简化为一个,在达到相同实验目的的情况下,节约了实验的时间)通过实验,感知温度和溶剂的量对溶质溶解能力的影响。为饱和溶液中要素的限度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埋下伏笔。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思考提出的两个问题,学生能进一步强化定义中的相关要素,能更深入地理解饱和溶液的定义。在练习中巩固饱和溶液的概念,查漏补缺、加深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