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病机及治疗进展(演讲稿4)课件_第1页
脑出血病机及治疗进展(演讲稿4)课件_第2页
脑出血病机及治疗进展(演讲稿4)课件_第3页
脑出血病机及治疗进展(演讲稿4)课件_第4页
脑出血病机及治疗进展(演讲稿4)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脑出血损伤机制与治疗进展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李小刚前 言脑出血病理损伤机制的新进展 早期血肿扩大 局部脑血流的变化 脑水肿的形成机制 血脑屏障的破坏 白细胞的浸润 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 血肿周边代谢变化(1)早期血肿扩大 目前认为脑出血病后仍有继续出血的危险。早期血肿扩大常发生于以下情况:发病24h内(38%),尤其6h内年龄较轻血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有凝血功能障碍或病前服用抗血小板药血肿部位靠近中线急性过度脱水 不规则或分隔型血肿(2)局部血流量(rCBF)的变化实验表明,脑出血后血肿周边和远隔部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rCBF下降,其下降程度可能与血肿的大小、部位及出血时间有关 局部脑血

2、流量下降的原因: 血肿压迫,造成微循环障碍 血凝块毒性物质的释放,引起血管痉挛 再灌注期的“不再流”现象 颅内压增高、脑水肿,造成血管调节障碍脑出血是否继发缺血性损害目前尚有争议(3)脑水肿的形成机制 目前认为脑水肿的形成机制:第一阶段:血凝块的回缩,蛋白聚集(6h内)。第二阶段:凝血“级联反应”(1d后) 凝血酶 乳酸脱氢酶及细胞通透性第三阶段:红细胞溶解及血红蛋白、铁毒性作用 (1-3d)细胞毒性受体激活的酶原传递(4)血脑屏障的破坏 脑出血后释放大量凝血酶是导致血脑屏障 破坏的主要原因,其机制尚不清楚:脑出血后早期(24h内)脑水肿的形成是 由于凝血酶对脑细胞毒性作用所致。而后期(24h

3、后)脑水肿的形成是凝血酶破坏血脑屏障所致。 (7)血肿周边代谢变化 主要特点是局部代谢减慢,氧和糖的利用 率下降,表现在:局部糖原、葡萄糖、磷酸肌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降低乳酸含量明显增加 脑出血的治疗进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它相关治疗(1)药物治疗1.重组活化因子a2.凝血酶抑制剂 水蛭素肽 PPACK、-NAPAP、MD-805 内源性凝血酶抑制因子 寡核苷酸 3.凝血酶诱导耐受超早期(6h)、早期(648h)、延期(48h)。 一般认为手术时机724h。 手术时机选择手术方法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脑室穿刺引流术Archimedes螺旋杆负压抽吸术立体定向血肿置

4、管引流术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术神经导航辅助微创术 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 意识障碍 出血量及部位 并发症及年龄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术评价王维治教授等对42家医院465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以评估微创治疗与保守治疗在基底节区脑出血(2540 ml)中的作用。发病72 h内入院的377例脑出血患者(年龄4075岁,肌力03级,Glasgow评分9)随机接受微创治疗(195例)或常规内科治疗(182例) ,评价指标为治疗14 d后神经损伤的程度,3个月末时的日常生活活动和3个月内的病死率。结果:在第14天微创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第3个月末,两组间日常生活活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幸存者对他人的依赖比例在微创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3个月内的累计病死率两组间无显著。 由此认为微创血肿清除术可以提高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