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胃蛋白酶原(PG)临床应用(全文)_第1页
2022胃蛋白酶原(PG)临床应用(全文)_第2页
2022胃蛋白酶原(PG)临床应用(全文)_第3页
2022胃蛋白酶原(PG)临床应用(全文)_第4页
2022胃蛋白酶原(PG)临床应用(全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 胃蛋白酶原(PG)临床应用(全文)一、什么是“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根据其生化性质和免疫原性将其分成 2 个亚群,15 组分的免疫原性相同,称为胃蛋白酶原(PG ),主要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组分 6 和 7 被称为胃蛋白酶原(PG),除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外,贲门腺和胃窦的幽门腺的黏液颈细胞以及十二指肠上段也能产生 PG 。通常情况下,约有 1%的 PG 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进入血液循环的 PG 在血液中非常稳定。血清 PG和 PG反映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也间接反映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当胃黏膜发生病理变化时,

2、血清 PG 含量也随之改变。因此,监测血清中 PG的浓度可以作为监测胃黏膜状态的手段。二、胃癌早期预警指标-胃蛋白酶原(PG)检测1.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黏膜癌变是重要的“过渡性事件”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成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的唯一途径目前诊断胃癌的主要方法是纤维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其中胃镜被称为是确诊胃癌的“金标准”目前观点认为,部分萎缩是可以逆转的,而一旦进入肠化生后,就很难发生逆转。因此,急需要一种工具,能够敏锐地发现胃黏膜萎缩的情况。此时,胃蛋白酶原检测即发挥出强大的作用。当胃底腺萎缩时,主细胞数量减少,PG水平下降

3、;而由于分泌 PG 细胞较多,此时 PG仍然可以维持高水平状态,此时 PG/PG 显著下降;当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生以及胃窦腺向胃体延伸,出现胃底腺假幽门腺化生时,PG水平升高更多,PG/PG进一步下降。因此 PG水平降低是胃底腺黏膜萎缩的可靠标志,PG/PG侧面反映了胃底腺黏膜萎缩程度。2.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展的始动因素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胃癌发生的多步骤假说,即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旧称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上皮内瘤变(旧称异型增生)胃癌的病变过程已被普遍接受,而幽门螺杆菌(Hp)感染已成为最重要的始动因素,同时 Hp 感染目前也已经公认为是胃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4、因此,积极进行 Hp 检测,已经成为了防治胃癌的重要措施之一。Hp检测主要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手段,针对 Hp 阳性的感染人群,各大指南已达成共识,即 Hp 感染相关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建议根除。Hp 感染也会显著影响血清 PG 水平,起始时,PG、PG均升高,PG升高的幅度更快,则 PG/PG下降,且 Hp 感染病灶越大,PG/PG降低幅度越大。但是,胃蛋白酶原检测的结果缺乏特异性,对于判断 Hp 是否感染仍需接受专门的 Hp 检测。三、胃蛋白酶原(PG)、胃蛋白酶原(PG)结果分析如下:检测结果可能原因PG70ng/mL 或PG正常范围/3PG70ng/mL 且PG萎缩性胃炎、胃癌

5、肠上皮化生等高风险因素,建议立即/240ng/mL则可能为轻度胃溃疡,建议调整饮食,两周后复查首先检测 Hp,确认是否是 Hp 感染,如排除 Hp 感染PG13ng/mL则可能为胃萎缩性胃炎,两周后复查四、“胃蛋白酶原”检测结果误解说明:误区一:假若体检时只测 PG,近 70%的结果在 4070ng/mL,表面看起来都低于 70ng/mL,怀疑胃萎缩,但因未测 PG及比值导致结果不好解释。当复测 PG时比值 90%以上都大于 3,此类情况是因中国人群慢浅表性胃炎高发,属正常生理性胃酸分泌不足。误区二:PG 阳性就是“胃癌说”:阳性是代表胃癌高风险人群。 PG 项目是适用于体检早期简易筛查胃癌的

6、项目,替代 X 光及超波筛查胃癌。主要意义不在诊断而在于早发现早预防。正常体检测 15%PG 阳性, PG 阳性者罹患胃癌的高风险有 1%2%的胃癌早发现率。误区三:只看重 PG、PG的参考范围值的变化,不重视比值。因胃黏膜分泌 PG受炎症攻击分泌变动幅度大(70800ng/mL 以上),PG分泌相对恒定。对比值3 时,PG增高程度确定胃病种类只能结合临床分析。对比值3 时建议进一步深度内镜检查或病理取材确证预警早期胃癌高风险,并且在近五年都要随访监测。因 PG 阳性者在当年无胃癌者后续 5 年的胃癌发病率有 2%。五、日本经验借鉴(“ABC”法+内镜筛查)我们的邻国日本,同样作为胃癌高发国家

7、,在早癌筛查方面却做得非常出色。他们早癌的筛查策略就紧紧抓住 Hp 感染及是否发生胃底腺萎缩这两项可控因素。日本京都共识针对全民早癌筛查策略,作了如下推荐:首先针对 Hp 感染,京都共识针对 Hp 感染,强调“格杀勿论”,全民人人杀菌,根除 Hp 后,再进行 PG 的评估。将 PG/ PG比值3.0,作为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临界值,并以此作为胃癌高危人群筛查的标准。六、任重而道远-中国早癌筛查的策略:中国人口基数大,同时胃癌发病率也居高不下,所以找到易行且精准有效的胃癌筛查手段势在必行。2017 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高度肯定了 PG 的价值,指南给出了如下推荐意见:血清胃蛋白酶原(PG)、以及促

8、胃液素-17 的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有无胃黏膜萎缩和程度。血清 PG、PG、PG/ PG比值联合抗 Hp 抗体检测有助于风险分层管理。而于 2017 年年底公布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在肯定血清 PG 价值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其中高龄、男性、Hp 抗体阳性、低胃蛋白酶原比值(PGR)、高血清胃泌素 17(gastrin-17,G-17)水平作为胃癌的高危因子。其中,G-17 是中国指南新增项目。G-17 是由胃窦 G 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酰胺化胃泌素主要生理功能为刺激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分化。G-17 是反映胃窦内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可以提示胃窦黏膜萎缩状况或是否存在异常增殖,G-17 本身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有促进作用。当血清 G-17 水平升高,可以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此外与京都共识不同的是,我国共识意见首次提出了适合我国人群的血清学检测临界值:即当 PGR 1.50pmol/L 时,胃癌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高。而京都共识定义的 PGR 临界值为3。针对积分的高低,指南将人群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组,并给出了筛查策略。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指南的缺点,筛查人群为年龄40 岁,且有胃癌高发区、Hp 感染、既往胃癌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