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新题型:阅读延伸_第1页
知识讲解-新题型:阅读延伸_第2页
知识讲解-新题型:阅读延伸_第3页
知识讲解-新题型:阅读延伸_第4页
知识讲解-新题型:阅读延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题型:阅读延伸编稿:李静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 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要求对古典诗歌从表达形式上给予理解, 包括对词语的解释、 对句意的理解, 对内容的概括、对常见的修辞方法、写作手法和典故运 用的分析,以及对意境、风格的体会。鉴赏和评价两种能力,鉴赏是基础,是对诗歌的基本 内容的赏析, 如果没有对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就谈不上对文学作品的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命题趋势 【高清课堂: 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与延伸 新题型:阅读延伸题 ID 35807

2、6 “阅读 延伸题”生成的原因 】阅读延伸是北京市 2010 年开始尝试创新的一类新题型, 迄今为止只有两年的命题经验。 多年以前, 古诗的阅读和鉴赏, 从试卷命制以及阅卷操作的层面考虑, 一直使用客观题 (选择题) 的方式。 其好处是省去了不少繁琐的程序; 不足之处一在于抹杀了文学鉴赏的空 间,二表现在选择错误项实际是迁就了鉴赏水平中的低层次,失去了区分功效。因此, 近些年来一部分古诗鉴赏题由客观题(选择题)向主观题(笔答题)迈进,对学生的阅读状态有 了更加细腻,更加深入, 更加高端的考查。而 “阅读延伸题 ”是这种考查方式的更加大胆的迈 进,学生基于作品解读的个性化鉴赏文字必然得到阅卷的青

3、睐。阅读延伸题一般设在古文阅读、 古诗鉴赏、科学文阅读、 文学类阅读。 本讲主要介绍古 诗鉴赏的阅读延伸。知识讲解 具有文本意识,以文本为立足点阅读延伸题, 考查的重点之一是读懂作者, 了解作者的深层意图; 重点之二是读出自己, 阐发自己的感受。 这道题看重考生独立探究的能力, 所以需要考生以 “读懂作者” 为前提“读 出自己”。有质量的阅读总是要求读者应该自己不断“发现” ,这种发现既要有读者的个性, 又要与文本、与作者高度契合。 在阅读中,考生要具备对问题的敏感性,能产生阅读的新体 验,有自己独立的审美见解,同时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够合理建构、言必有据。答题要求要高度关注题干中的具体要求

4、, 观点明确, 持之有据;恰切分析, 言之成理; 层次清晰, 语言流畅。“阅读延伸题 ”做题小结 【高清课堂: 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与延伸 新题型:阅读延伸 题 ID 358076 “阅读延伸题”做题小结 】一个中心:不可以脱离文本中心 两个板块:解读古文要点,结合自身经验 三个支撑点:阅读准、延伸畅、语言雅 四个操作步骤:明、引、析、联。题型解读例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回答问题。【高清课堂:古代诗歌的阅读、 鉴赏与延伸 新题型: 阅读延伸题 ID 358076 “阅读延伸题”的特点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

5、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注解】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河星稀: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对上面一首诗 “相携及田家 ”一句中的 “相携 ”,有人认为是斛斯山人与诗人相携,也有人认为是月与诗人相携。结合原诗,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思考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解析】“结合原诗”阅读部分,读诗歌; “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思考谈谈你的认识” 延伸部分,谈个性感受。是斛斯山人与诗人相携,还是月与诗人相携?答案不是惟一的,而是开放的。证明

6、与月(物) “相携 ”的诗句 李白月下独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李白独坐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辛弃疾贺新郎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 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与友人 “相携 ”的诗句 陶渊明移居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白居易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

7、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情。”鲁迅赠瞿秋白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 ” 提醒: 虽然答案是开放的,但是不同思路在具体写作时却有容易驾驭与不容易驾驭之别。 这道开放题,相对来说, “与月相携 ”容易写一些; “与友人相携 ”难以写好。 综合结构安排(阅读 +延伸),语言效果(准确 /精练 /文采)看,阅读 /延伸的比例, 1: 3 最为合理

8、。【范例】1、我认为与诗人相携的是月。 (明)月是李白诗中的经典的意象,加上首句说及“山月 随人归”,说明诗人不仅巧妙地交代自然景象, 更赋予月动态的人的理性。 (引)月等景物于 文人墨客之胸怀,亦景亦友。 (析)苏子说, “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这是一位与 诗人同享清雅幽静生活的“月友” ;女作家池莉说“那倚在窗棂上的月光, 咚的一声摔落 在地板上”,这分明是一位在深夜里相伴遣怀带来无限安慰的“月伴” 。古时今夜的月,幻化 成不同的形象, 带给诗人文人慰藉、 欢愉。不知终南山边的那一轮月, 那与诗人相携相伴的 清友,又给诗人以怎样的温情呢?(联)2、幽静恬美的自然风光, 与友人共欢

9、乐的快然自足, 诗人此时已进入超然洒脱的境界, 与诗人相携而来的,固然可以是友人,但他的内心却在半空中与月为伴。 “与月为伴”是他 内心世界超然的体现。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也有同样的 妙趣。苏轼词中有对人世欢离的顿悟与看穿一切的超脱以及祝愿之情,与本文中诗人要表达之意不尽相同,但两位似乎都在精神的空中与自然对话, “问青天” 、“与月相携”是诗人洒 脱淡泊的最好体现。 故“与月相携” 的说法更好地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状态,它不是真实的 情况,而是形象的说法;展现的不光是诗人的活动,更是其内心的境界。3、作者“暮从碧山下” ,只身踏上归途; “山月随人归” ,在山间有月为

10、伴,此时天穹中 的明月就如同他的伴侣, 因此“相携及田家” 一句说的就是月与诗人相携。 其实在李白诸多 脍炙人口,让人传诵的诗句中, “月”这个意象都有着其丰富的内涵: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 剡溪”,在李白梦中,月就如佳人傍身,又如伴侣在前方引路,使作者不感到孤独;而“我 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中,太白将与自己终身为伴的明月寄给友人,伴君行 路,温馨之情跃然纸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此刻承载了更多内涵,是作者的乡 愁,是寂寞中的安慰,也席卷着一缕温情。月作为友人,伴其一生,不知走了几千里路了。4、我认为此处“相携”为斛斯山人与诗人相携。从诗的后半部分写与斛斯山人饮酒

11、畅 谈之景来看,诗人李白的确遇上了一位有共同追求、脱离世俗的知己。此处“相携”正体现 诗人遇到知己后喜悦的心情。携知己,归田家, 把酒欢言, 这不禁使我联想到了俞伯牙与钟 子期的故事。 伯牙的琴声好比诗人李白之豪情诗篇, 子期听伯牙演奏, 好比斛斯山人与李白 畅谈人生。 当俞伯牙初遇钟子期,也定有相携的亲密;之后才有子期死后伯牙摔琴之痛。由 此可见“遇知己”乃人生一大快事,故斛斯山人与李白相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知己难求, 故以相携道珍惜。例 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高清课堂: 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与延伸 新 题型:阅读延伸题 ID 358076 “阅读延伸题”练习讲解 】虞美人

12、 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本诗借“听雨” 表现了词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的不同感悟, 请选择一个人生阶段分析词 人的情感;并结合你的人生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对它的感悟。不少于 200 字。【解析】“少年听雨”、“中年听雨” 、“而今听雨”三个阶段都可以分析,有一定开放性。 “少年听雨”最不易写好, “而今(老年)听雨”较易驾驭。【范例】1、少年 “歌楼 ”听雨 少年时的作者在歌楼上听雨, 红烛前, 罗帐中, 作者感受到的是年少青春所带来的喜悦 之情。 的确,青春对于每个人都是美丽的,

13、让人充满对未来大好生活的喜悦。这不禁让我想 到了红楼梦一书中与之相似的情节。宝钗路过怡红院看望宝玉,正值大雨,屋檐下,宝 玉、宝钗二人望着雨中的芭蕉谈笑对诗,年轻的生命悦动着美好的情感。我想, “红楼”之“红”也正是喻指青春,与本诗中“红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这样一个“红”的年 纪,窗外的雨声带来的该是怎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啊。2、中年 “客舟 ”听雨 诗人壮年时“听雨客舟中” ,在远离家乡,漂泊不定的旅途中,听雁叫西风,孤寂悲凉 之情油然而生。 古之迁客骚人, 在遭遇挫折后,客居他乡或在旅途中, 往往因怀才不遇心情 忧郁。若逢秋季,更加触景生情,感极而悲。诗人张继赶考不第,夜不能寐,独

14、在客船上, 面对萧然秋景,写下了“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千古名句。李清照在南渡后,境遇悲凉,面对 “满地黄花堆积”的萧瑟之状,也禁不住发出了“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叹惋。3、中年 “客舟 ”听雨 常为羁旅客,愁卧小舟中。中年听雨总有着诉不尽的无奈与伤怀。 江阔云低,孤雁与诗 人都有着人在逆旅的凄苦与寂寞, 这一声混了西风的雁叫, 不知有几分是蒋捷的叹息。 少年 时高昂的调子,浪漫的情怀,被仕途风雨、人生波澜打磨得伤痕累累。想起那个高唱“受命 不迁,更壹志兮”的少年屈原,中年放逐时也只好吟那感怀无穷的惜往日 。人到中年, 少年时的理想与执拗大概都渐息了吧?然而又存不甘心, 只剩了最顽强的一点信念在挣扎

15、可是啊,中年便更加的痛苦与无奈,只好在听雨时,和上一声叹息,与那断雁暗暗相怜。4、老年 “僧庐 ”听雨“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表现了处于暮年的诗人对年华易逝、 青春不再的感叹。 这使我想到许多古人,虽然拥有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只可惜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已经流走, 只剩下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如南宋诗人辛弃疾对自己的国家抱有无尽的热情, “醉里挑灯看 剑,梦回吹角连营” ,渴望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充满了热情与活力,但词的末尾却以一 句“可怜白发生” 作结, 渗透着诗人因青春已逝而无法为国效力的悲哀。在任何人年老之时,都无法避免地产生无奈与哀伤之情。 但与其在回忆中哀伤, 不如在青年之时充分发

16、挥自己的 才能与力量。尽吾志,便无可悔了吧。5、老年 “僧庐 ”听雨 诗人“僧庐听雨” 时已是鬓发花白之年, 他感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无情, 心情十分无奈、 低落。 或许人在经历了人生的太多事情后会变得彷徨、迷惘。 苏子在诗中感叹“人有悲欢离 合,月有阴晴圆缺” ,也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说: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这 是明白了生命中有太多事不能总遂人愿, 人生当是无奈后才求超脱; 王羲之也在 兰亭集序 中说:“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这是对人生必有终了的无奈与感慨。 人生总有坎坷、 不顺、 终了,还当用开阔的心、宽广的胸怀对待世事。纵然人间有不平,有无奈,不妨超然处之, 听雨后总会见

17、日。6、老年 “僧庐 ”听雨作者老年听雨在僧寮中, 已是鬓发斑白。 想到少年壮年听雨的情形已随时光流逝, 人生 种种悲欢也随之远去,无法回溯。面对无法挽回的时光, 诗人此时只能任其远去, 任雨点落 下,无可奈何。 这使我心头一震,想到我们也必将面临此等情况, 只能在未老之前尽力奋发 以完成自己的梦想。读到岳飞满江红中的那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也有 这样的感觉。少年不识愁滋味,总将光阴随意抛洒,而当年华已逝,鬓角星星时,才感慨时 光如梭美梦难成。但人已老朽,只能独坐叹息。由此可见,把握好时光是多么重要啊。 例 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眼儿媚无名氏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

18、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从上面这首眼儿媚和你读过的其他诗文中各举一 例,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 (不少于 200 字)【解析】 题目既要求各举一例, 就不必多举, 只需将所选示例分析透彻即可。 在阐述中, 要注意写景,要对诗句进行情景还原性的描绘,以突显景物特点; 言情,则要扣住诗人的情 绪做清晰的解读。二者巧妙勾连,方显情景交融之妙。而在下笔之前,读懂诗歌,在理解上 不出现硬伤则是至理。【范例】1、此词中的“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是对景物的直接描写,勾勒出了一幅 离别

19、画面。看到将下的落日、羁旅孤雁、一叶送走友人的小舟,作者顿生哀愁,将自己心中 的万般不舍融入对景物的描写, 小小扁舟,载不动其心中的离愁。 似是普通景语, 实则蕴含 深情。柳永八声甘州中有一名句: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这也是情景交融之语。默默 东流的江水并无情感,可在词人笔下,那“无语东流”便寄托了自己厚重的愁绪,被赋予了 深层次意义,将“归思”之情绪、 “江水”之景充分表达。2、眼儿媚中有“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之句。夕阳半落之时,两行新雁 从天空划过,前往遥远的地方, 岸头系着一叶扁舟,它属于将离别的故人, 舟随着水波起起 伏伏, 漾起作者心中的无限哀愁。夕阳、 归雁都有冷落悲戚的

20、情调,委婉地传递出作者不舍 而无奈的心境。李煜有词云“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是秋天萧瑟的象征,更何况像作 者一样被孤零零地“锁” 在幽闭的小院中,李煜触景生情,发出同病相怜的感慨也就不足为 奇。例 4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古风(其四十六) 李白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注:当涂:当权。扬执戟:指扬雄。汉哀帝时朝政腐败, 扬雄不愿为官,专心著书。(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起笔不凡,开篇即从唐王朝一百

21、多年的历史入手,诗人以“何赫然”三个字来 感叹大唐帝国的繁盛辉煌。B “隐隐”写长安城宫阙层层叠叠、连绵不绝,与“横三川”相呼应;“峨峨”则突出这些建筑雄峻壮丽的气势。C.五、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众多宾客簇拥着权势显赫的王侯的场景,意在表现 他们之间的地位悬殊。D 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纵横,全诗融叙述、描写、抒情为一体,笔墨酣畅,表达了 诗人复杂的情感。(2)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3)“无理而妙”,是指艺术作品的某些内容不合常理反而能达到一种艺术效果。台湾 诗人洛夫也说: 有些诗是不讲理的, 当理性从诗人的前门进来, 灵感则悄悄地从他窗口溜走。 如本诗中的“举动

22、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又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李清照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等诗句,都体现了“无理而妙”的特 点。请任选上面提到的一句诗,也可选取其它诗句,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对“无理而妙” 的理解。(200 字左右)【答案】( 1) C(2)对当权者的讽刺、蔑视,怀才不遇的愤慨,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对大唐帝 国前途命运的隐忧。(3)我认为“无理而妙”就是所写内容在情理之中,但是,因为巧妙地运用了各种艺 术手法,达到了想象之外的艺术效果。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具备这种“无理而妙”的特点:运 用了设问、比喻、化虚为实的手法,达到了想象之外的艺术效果。作为一国之君,现在沦为阶下囚,对故国的无限怀念,用一个沉甸甸的字“愁”概括了 出来,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