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非银行业第一季度综述1、宏观环境: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政策相对积极,社融新增规模高于去年三四季度、非标延续萎缩态势。经 济下行阶段,稳增长政策相继出台,市场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综合融资成本保 持稳定,并重点支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一季度社融规模保持较高水平,明显 高于前两季度,非标融资领域延续萎缩态势。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利率低位震荡。一季度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 2.8%附近震荡, 处于较低水平。2、保险:投资拖承压,资产负债修复预期下配置价值提升2022 年第一季度,上市险企负债端延续承压态势,资产端投资收益因权益市场 大幅震荡均有较大幅度下滑。负债端看,受队伍规模大幅萎缩、疫情
2、导致保险需 求仍然疲弱、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上市险企新单增速整体仍然承压。 具体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寿险新单同比增 速分别为-1.5%、-15.4%、+22.1%、-6.7%和+45.5%,除中国太保和中国人保寿险 因银保渠道新单明显增长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下滑;而重疾等高价值产品销售 低迷拉低整体价值率,进一步拖累 NBV 增长,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披露数据显 示一季度 NBV 增速分别同比-14.3%和-33.7%,其余各家预计呈两位数负增长。 资产端看,一季度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和中国人保投资收 益分别同比变动-26.5%、-79.
3、8%、-33.3%、-39.3%和-7.9%,主要因年初以来权益 市场大幅下挫叠加长期利率低位震荡,权益类资产和固收类资产投资收益承压。利润方面,一季度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和中国人保归母净 利润同比分别变动-46.9%、-24.1%、-36.4%、-78.7%和-12.9%,各家均有较大幅 度下滑,主要受当期投资收益下降拖累。2.1、严监管成为常态,第三支柱建设步伐加快2022 年一季度,针对保险行业近年来粗放发展模式下暴露出的各种问题,监管 继续加强对行业的规范力度。比如 2021 年底,偿二代二期工程监管规则正式落 地,2022 年正式执行新规,旨在引导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
4、、专注主业;2022 年 2 月,银保监会下发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长期 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规则(征求意见稿),要求险企现金价值表、产品说明 书、条款费率等,必须在官网披露,并提出不再统一采用“高中低”三档,最高演 示利率也全被下调,旨在加强险企合规宣传、避免销售误导,规则如实施预计对 年金险销售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此外,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形势下,监管在一 季度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养老第三支柱发展。比如 2 月下发的关于扩大专属 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的通知,提出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 范围,在原有 6 家试点保险公司基础上,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加试点。3 月
5、银保监会批复同意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业,明确了公司的业务范围,标志着 我国第一家国民养老公司正式成立,后续第三支柱相关政策预计将陆续出台,利 好保险储蓄型业务发展。2.2、负债端:人身险持续承压,财产险趋势向好从负债端看,人身险方面 2022 年一季度新单增速和价值率双承压导致 NBV 持续 负增长,其中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一季度 NBV 同比增速分别为-14.3%和-33.7%, 其余各家未披露,但预计均呈两位数负增长。财产险方面,一季度中国平安、中 国太保、中国人保产险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10.3%、+14.0%、+12.2%,增速持 续改善,车险业务和非车业务均保持良好增长势头;车险
6、综合成本压力预计抬升, 主要因一季度保费均为综改后业务,基数效应影响下同比增加。2.2.1 人身险:队伍规模萎缩但逐步企稳,价值增速持续承压从 2022 年一季度业务呈现的结果和背后驱动因素来看,呈现出 5 个特点:1、队伍提质稳量成效显现。2021 年,在监管加强行业规范背景下,上市险企普 遍加大人力清虚、压实队伍质量。五家上市险企累计清虚人力达百万以上。2022 年一季度各家上市险企代理人规模同比萎缩幅度预计基本都在三成以上,但从环 比看人力规模负增幅收窄。经历过 2021 年大力度清虚挤水分后,上市险企虚假 人力和低产能人力占比持续压缩。预期当前代理人队伍规模已经到达阶段性底部, 下阶段
7、各家将在稳规模基础上加强优增和培优,推进队伍结构优化。从披露的数 据看,一季度中国人寿全体销售人员月人均产能同比明显提升;中国平安代理人 队伍分层精细化经营推动队伍结构优化,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占比同比提升 3.5 个百分点;中国太保代理人月人均新保产能同比增长 19.9%,核心人力人均产能 亦有提升。上市险企一季度队伍产能的改善表明专业化和职业化转型下队伍提质 稳量效果显现;但人均产能提升应考虑有人力分母变小和业务结构变化原因,后 续人均价值创造能否持续改善仍需数据验证。2、新单保费增速表现分化。2022 年一季度,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 新华保险、中国人保新单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1.
8、5%、-15.4%、+22.1%、-6.7%和 +45.5%;其中,中国太保和中国人保寿险银保渠道储蓄型业务规模大幅增长, 带动整体新单实现较快增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受队伍规模大幅萎 缩、疫情持续居民保险需求仍然疲弱、去年同期新旧定义重疾切换运作导致的基 数较高等因素影响,新单同比延续负增长态势。预期随着队伍规模的企稳,权益 市场波动加剧下储蓄型保险产品吸引力提升,险企新单业务或将逐步回暖。3、渠道和业务结构加速调整。2022 年一季度,中国太保个险个险新单占总新单 比重、个险期缴占个险新单比重分别为 32.5%、87.9%,同比分别-38.4pct、- 0.6pct,个险新单占比
9、大幅下降归因于两点:一是公司于 2021 年下半年重启价值 银保渠道后银保新单保费增长迅速,同比大幅增长 1108.1%,银保新单占总新单 比重同比提升 36pct 至 41.1%;二是公司率先完成“个险+期缴”转型,近几年则加 快代理人队伍转型改革,队伍规模下降幅度为各家险企之最,一季度个险新单同 比大幅下降 44.1%。新华保险一季度个险新单占总新单比重同比下降 7.9pct 至 28.5%,个险期缴转型持续推进,占总新单比重同比提升6.6pct至86.7%,但十年 及以上期缴因重疾险业务持续低迷大幅下降;近年来持续加大银保渠道开拓成效 明显,一季度银保新单同比增长 8.3%。从趋势看,在
10、代理人渠道持续疲弱情况 下,拥有众多优质客户资源的银保渠道逐步成为各家上市险企渠道转型的重要选 择,个险渠道占比下降、银保等其他多元渠道占比提升已成为趋势,渠道加速调 整下储蓄型业务保费和价值贡献或将持续增加,业务结构也将发生明显变化。4、续期业务贡献下滑。续期保费主要受前期新单保费增速和保费继续率影响, 而继续率则主要与退保率相关,退保率越低,继续率越高。从增速看,2022 年 一季度新华保险、中国太保续期业务增速在银保渠道续期业务带动下实现增长, 同比+7.9%、+0.5%,中国人寿因新单增速放缓叠加业务品质下滑,续期业务同 比-3.3%。从续期业务占保费收入比重看,一季度各家占比在 65
11、%-72%之间。新 华保险占比提升,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下降。预计后续续期业务增速将逐步企稳 回升,保费收入占比贡献趋于稳定,归因于以下三点:一是人力企稳叠加储蓄业 务需求回暖下个险新单增速将回升;二是银保渠道近年来新单业务增长迅猛,续 期增长动能强劲;三是随着监管和险企持续加大业务品质管控,退保率有望改善, 保费继续率或将提升。5、新业务价值和价值率双承压。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一季度 NBV 同比下降 14.3%和 33.7%。主要因新单保费下降叠加重疾等高价值产品销售疲弱导致产品结构发 生变化、价值率明显下滑,中国平安披露数据显示其一季度新业务价值率仅 24.6%,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6.8p
12、ct,是 NBV 负增长的重要原因。中国太保和新 华保险未披露 NBV 季度情况,但考虑两者个人业务新单保费大幅下降、去年同 期高价值重疾险业务占比较高,预期两家公司新业务价值和价值率也有较大幅度 下滑。考虑重疾险已经度过“从无到有”的普及阶段,未来更多是根据客户多元化 和个性化需求获取加保空间,因而预期重疾险销售将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价值率 的下滑或是无法避免的趋势性现象。但行业最终还是以实现价值绝对规模增长为 目的,未来或将更多依赖储蓄型业务增长实现价值扩张,需要加大对银保、团险、 互联网等多元渠道支持力度,通过“以量补价”方式壮大业务规模, 弥补重疾价值 缺口。2.2.2 财产险:保费增速
13、持续向好,综合成本率略有分化2022 年一季度,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财产险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 +10.3%、+14.0%、+12.2%。分拆看,车险业务因基数效应消除,各家均保持较 快增长,分别同比+10.4%、+11.8%和 10.9%;非车业务在意外与健康险、农险等 带动下延续快速增长势头,分别同比+10.2%、+16.2%和+13.2%;其中中国人保 企财险保费增速较去年同期下滑,同比仅+0.1%,疫情持续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导 致需求疲弱或是主要原因。从成本来看,中国太保、中国人保综合成本率分别为 99.1%和 95.6%,同比分别下降 0.2pct 和 0.1pct,主要受益于非
14、车业务品质明显改 善;其中,中国人保一季度保证险、农险、企财险、货运险等综合成本率大幅优 化,实现较好盈利。车险考虑均为综改后业务,各家综合成本率预计均有抬升。 展望后续,预期车险业务在基数效应带动下持续回暖;非车业务考虑头部险企在 企财险、家财险、责任险、农险等业务领域布局相对较早、成本优势明显,在国 家政策支持以及居民需求提升推动下,仍将保持较快增长。2.3、资产端:投资收益大幅下滑,偿付能力充足率仍较高权益市场影响下投资收益率明显下滑。2022 年一季度,受权益市场大幅下挫影 响,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总投资收益率分别同比下降 2.56、 0.80、0.90、3.90pc
15、t,对应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88%、2.30%、3.70%和4.00%。一季度,5 家上市险企共实现投资收益(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12.3 亿元,同比下滑 43.1%,其中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 人保一季度分别实现投资收益 469.9、96.7、179.0、107.8、158.9亿元,同比变动 -29.0%、-79.8%、-34.6%、-43.1%、-9.8%。权益市场大幅回撤和利率震荡导致短 期投资收益下降是主要原因。一季度权益市场波动加剧背景下,险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浮亏。2022 年一季度 利率低位震荡,权益市场大幅回撤,上市险企金融资产普遍出现浮亏。
16、一季度中 国人寿利润表实现其他综合收益为-287 亿元,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浮亏-332.1 亿元(去年同期浮盈 65.6亿元);中国平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 合收益的权益工具浮盈 142.3 亿元,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的债务工具浮亏 8.6 亿元;中国太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浮亏 144.8 亿元(去年同 期浮亏 30.1 亿元);新华保险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浮亏 195.0 亿元(去年同期浮亏 23.4 亿元) ;中国人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浮亏 148.4 亿元(去年同期浮亏 44.1 亿 元)。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下降,部分公司利润储备大幅萎缩。截至 2022 年一季度
17、末, 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累计浮盈分别为 217.3、89.8、49.7亿元,保持一 定利润储备;新华保险利润储备已降至-4.5 亿元。整体投资收益率均明显下滑。2022 年一季度,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 新华保险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 1.45%、2.82%、3.68%、0.01%。其中,中 国平安存在一部分统计方法差异导致不完全可比。展望后续,稳增长政策预期下 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经济修复预期增强,利率或将振荡企稳,投资收益预期企 稳。偿二代二期工程规则落地后,上市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均有下降,但仍保持较 高水平。一季度,各家上市险企均披露了偿二代二期监管规则下的偿付能力情
18、况。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和中国人保人身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 率在 136%-177%之间,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 224%-248%之间,中国人寿均最 高,中国人保均最低。财产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在 167%-203%之间,综合偿 付能力充足率在 207%-235%之间,中国人保均最高,中国平安均最低。整体看, 上市险企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有一定幅度下滑,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偿二代二期工程下,部分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比例下降。近年来长期利率震荡下行, 保险公司需增加权益资产配置从而提升投资收益率,覆盖负债端成本。由于长期 股权投资能更好的匹配寿险长久期负债情况,近年来占投资资产
19、比重呈现出上行 趋势。但偿二代二期工程监管规则落地后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资 产的认可标准变严格,上市险企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将更加审慎,2021 年以来中 国人寿和新华保险的长期股权投资配置比例小幅下降。未来,在储蓄业务竞争加 剧、资产收益率下行、新会计准则和资本金监管方式实施的大背景下,险企投资 能力的竞争愈发显性化,大类资产配置选择获取收益的时代将逐渐转为通过久期 和权益投资来获取收益。3、券商:市场震荡致使短期承压,长期成长空间广阔一季度受制于市场震荡加剧,券商业绩增长整体承压,投资业务拖累下 41 家上 市券商合计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29.9%和-46.0%,其中资金
20、运用能力 的分化决定一季度不同公司业绩增速差异,头部券商优秀的非方向性投资能力带 来显著的业绩韧性,进而导致行业利润集中度出现显著抬升。展望后续,资本市 场深化改革将为行业带来盈利能力上行动力,居民储蓄资产的搬家效应将加速证 券行业商业模式变革,财富管理转型的深度推进将赋予行业长期成长性。3.1、盈利:市场震荡增长承压,头部券商韧性更强收入端,市场震荡加剧致使券商收入增长承压。2022 年第一季度,41 家上市券 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62.68和 229.21亿,同比分别-29.9%和 -46.0%;分明细来看,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投资业务、信用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
21、分别为 299.40、139.04、111.98、-5.41、132.81 和 284.84 亿元,同 比分别-5.1%、+15.0%、-2.3%、-101.5%、-7.7%和-12.2%,一季度市场震荡加剧 致使券商经营整体承压,投资业务成为业绩增长主要拖累。从结构来看,剔除其 他业务成本影响后,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投资业务、信用业务和其 他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 39.7%、18.4%、14.8%、-0.7%、17.6%和 10.2%,同比分 别+11.5、+7.6、+4.6、-32.3、+4.8、+3.8pct,投资业务收入大幅减少后经纪业务 重新成为行业第一大收入来源,一季度发行
22、扩容亦带动投行收入占比显著提升。头部券商整体更具韧性,roe 和经营杠杆优于行业均值。2022Q1 市场波动加剧致 使上市券商经营业绩整体承压,其中头部券商出于全面的业务布局和较早的自营 去方向化,整体业绩降幅显著优于中小券商。2022Q1 归母净利润规模前 5 大、 前10大头部券商收入平均降幅分别为-13.6%、-22.4%,归母净利润平均降幅分别 为-21.6%、-32.5%,ROE 均值分别为 1.8%、1.6%,显著优于 41 家上市券商合计 -29.9%、-46.0%的收入、归母净利润降幅与 0.6%的平均 ROE 水平,其中,中信 证券 2022Q1 归母净利润同比+1.2%至
23、52.29 亿元,成为净利润规模前 20 大上市 券商中唯一正增长的公司,彰显出强大的经营韧性;头部券商整体经营更加稳健, 一方面系业务布局更加全面,强大的收费类业务能有力平滑市场周期带来的投资 收入波动压力,另一方面系较早推进自营投资去方向化,积极布局场外衍生品等非方向性业务,在做大资产负债表的同时有效缓解因市场震荡加剧带来的收入波 动压力,良好的用表能力推动头部券商经营杠杆显著优于行业水平,2022Q1 末 归母净利润规模前 5 大、前 10 大头部券商经营杠杆环比年初整体仍保持提升态 势,剔除客户资金后的平均经营杠杆分别达 4.83、4.48 倍,显著高于 41 家上市 券商均值 3.4
24、6 倍。成本端,前期大幅计提减值后资产减值压力释缓。41 家上市券商合计管理费用 同比-14.9%至 468.35 亿元,较强的费用刚性约束下管理费用降幅低于收入降幅, 带动管理费用率提升 13.0 个百分点至 62.1%;前期大幅计提减值损失下业务风险 得以充分出清,资产质量扎实减值压力释缓,41 家上市券商合计信用减值损失 冲回 2.32 亿元,对业绩起到一定增厚作用。3.2、格局:中小券商盈利弱化推动行业集中度抬升3.3、业务:投资业务是下行周期当中业绩主要桎梏费率下行叠加代销遇冷致使经纪业务收入增长乏力。2022Q1 市场股票成交额同 比+6.7%至 58.43 万亿元,日均成交约 1
25、.01 万亿,成交规模维持高位,41 家上市 券商合计经纪业务收入同比-5.1%至 299.40 亿,收入增速低于成交额增速预计一 方面系佣金费率有进一步下行,另一方面系一季度市场基金新发显著降温致使代 销业务增长乏力,据证券业协会披露,2021 年行业代销净收入占经纪业务收入 比重已提升至 13.4%,成为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的重要抓手,而 2022Q1 全 市场新发基金同比下滑 74%、新发权益型基金同比下滑 83%,预计对券商代销业 务产生显著压力,进而致使经纪业务收入增长乏力。发行扩容推动投行收入同比增长。2022Q1 市场股权融资规模同比+8.1%至 4,199 亿元,其中 IPO
26、、增发、配股同比分别+129.6%、-42.6%、+72.8%至 1,799 、 1,205、256 亿元,随着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全面落地,股权融资规模有望打开新的增量空间;2022Q1券商债券承销规模同比+8.1%至2.51万亿元,基本维持在2021 年均值水平。股债承销规模扩容下投行收入随之增加,41 家上市券商合计投行 净收入同比+15.0%至 139.04 亿,成为 2022Q1 券商主要业务中唯一正增长的板块; 分公司来看,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等头部券商领先优势显 著,2022Q1 投行净收入均超过 15 亿元,显著领先其他公司,增速亦基本均超过 行业均值,成为市场下
27、行周期中平滑公司收入波动的重要抓手。资管收入同比略降彰显大资管业务十足韧性。2022Q1沪深 300累计下跌 14.5%, 债券市场亦有明显波动,股债双杀的大环境下 41 家上市券商合计资管净收入整 体仅同比略降 2.3%至 111.98 亿元,彰显出券商资管和参控股公募基金的经营韧 性;分公司来看,中信证券、广发证券2022Q1分别实现资管净收入27.76、23.40 亿元,同比基本持平,遥遥领先其他公司。券商资管方面,根据协会披露数据, 截止至 2021 年第四季度末,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广发证券主动资管规模分别 达 10,463、8,575、4,749 亿元,稳居行业前三;公募业务方面,
28、权益基金市场扩 容为公募基金带来优异的业绩表现,多数券商旗下参控股公募基金的业绩贡献度进一步提升,预计 2022Q1 券商资管和公募基金业务整体经营保持相对稳定,有 力平滑了市场震荡带来的收入波动。两融余额顺应市场有所收缩,质押规模持续压降。两融业务顺周期属性较强,一 季度市场波动加剧情况下两融余额总体保持小幅收缩态势,一季度末市场两融余 额 1.67 万亿,年初环比下滑 9.1%,其中,融资余额、融券余额分别环比年初8.2%、-22.8%至 1.58、0.09 万亿,融券占比环比下滑 1.0 个 pct 至 5.5%;股票质 押规模处于持续压降状态,截至 2022 年 3 月底,质押股数 4,163 亿股,总股本占 比较年初下滑 0.13pct 至 5.5%。市场剧烈波动下投资收入整体承压,金融资产延续扩表趋势。截至 2022Q1 末, 沪深 300 和创业板指分别较年初-14.5%、-20.0%,中债企业债总全价指数亦有显 著波动,股债双杀的市场环境致使上市券商投资业务出现剧烈波动,41 家上市 券商 2022Q1 投资业务合计亏损 5.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