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基础理论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内经)教研室中医学藏象理论藏象理论藏象(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藏象的概念涵有“藏”和“象”: “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由于五脏是中心,故“藏”之所指,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Preface “藏”与脏器的概念不同:“藏”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藏”的结构是一个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
2、结构;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得(医学还原论)。 藏象学说:是研究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为中心,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藏象学说的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藏象学说主要内容: 1.解剖部位 2.表里关系 3.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 4.联系功能:与形体、官窍、情志、五液、五时关系; 5.属性:阴阳属性、五行属性各论: 五脏系统:心藏象、肺藏象、脾藏象、肝藏象、肾藏象求真务实,勇于探索! 藏象学说的建立以内经的成书为标志 藏象
3、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生活医疗实践中,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在此基础上,运用察外知内、取象类比、整体观察等方法,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经过概括、抽象、推理,逐步归纳出来的。藏象理论正是古人将客观所见的形态与主观推理所得的认识结合在一起而构筑的理论体系。即形成因素: 藏象的概念源于古代的解剖观察 内脏的部分功能源于其形态学的认识 内脏的复杂功能通过整体观察而赋予 藏象概念的确立得益于哲学思想的渗透 藏象概念由临床验证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 总之:1、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2、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3、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4、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Assume overall r
4、esponsibility 总之,藏象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生活医疗实践中,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受中国古代哲学的精气、阴阳、五行理论及其思维方法的影响,运用整体观察、察外知内、取象比类等方法建构的理论体系,是古人将客观所见的形态与主观推理所得的认识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 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 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同时亦决定了藏象学说的特点: 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是具有时空观念的结构功能模型。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以五脏为中心整体观,是整体观念在藏象学说中的体现,认为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整体,人体各组成部分之间在形态结构上不可分割,
5、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物质代谢上相互联系,在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这种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是人体五脏、六腑、形体诸窍通过经络的联络、气血的贯通连接作用及功能的配合隶属关系,构成五大功能系统。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 是五脏的生理活动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藏象学说认为人体的心理活动是由心主宰,而分属于五脏。素问宣明五气篇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情绪变化对应于五脏,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五脏共同维持着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另外,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功能系统由与外环境相通应,主要通过五脏
6、的功能活动,调节着体内外环境的协调平衡。 总之,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将人体的内脏、形体诸窍和心理活动都归属于五脏,以五脏的功能活动及其相互关系来阐释人体内环境及其与外环境的协调统一。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 具有时空观念的结构功能模型 藏象学说的构建过程,是一个由实体向功能态演化的过程。藏象学说的形成,虽然依据了一定的解剖知识,但主要是在古代哲学思想影响下,通过对生理、病理等表象及临床疗效信息的观察分析,生理、病理和诊治相互印证、推导而成。所以: 中医藏象理论重在研究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以及结构关系,而对其形态结构的认识粗略,有的甚至难以确定其位置形态,更不
7、研究脏腑器官的物质构成。如对于肝脏,中医认识到其功能为主疏泄和主藏血,并有详细的描述;从其结构关系而言,认识到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在体为筋,其华在爪,但甚少论及肝的形态位置,甚至从肝的功能及其与脾、肾关系的角度,反推肝的位置,出现肝为中焦与肝在下焦之争。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 藏象学说也从“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整体出发,强调时间与方位,其所言脏腑,即含有时间与方位观念在内。如就时间而言,肝应春,心应夏,脾应长夏,肺应秋,肾应冬;若将一日的昼夜晨昏视为一年四季,则肝应平旦,心应日中,肺应日入,肾应夜半。五脏各在其相应之时而其气相对旺盛,从而呈现出生
8、命活动的时间节律性。就方位而言,肝应东方,其气温和而有万物初生之象;心应南方,其气炎热而有万物长势繁茂之象;脾应中央,其气湿润而有万物变化之象;肺应西方,其气凉肃而有收敛之象;肾应北方,其气寒冷而有闭藏之象。将此关系推论到人体,若以人面南定位,则如素问刺禁论所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 藏象学说是一种具有时空观的结构功能模型,故藏象学说中一个脏的功能,可能包容着解剖结构上多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而现代医学一个脏器的功能也可能分散在多个中医脏腑之中,藏象的本质是一个以系统功能为主体的多元化实体结构。 由于历史
9、条件的限制以及中医学整体观察和类比思辨的思维方法,决定了藏象学说具有重宏观思辨、轻微观研究,重脏腑功能、轻形态结构的特点,其对脏腑的认识,详于对生理病理现象及其与脏腑组织之间联系的观察分析,而略于对具体形态结构的细微剖析。因此,学习藏象学说,要注意科学地理解和把握其内涵,并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地加以发展。求真务实,勇于探索!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 一、心系的解剖形态部位概论: 解剖部位:心为五脏之一,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形如倒垂未开之莲蕊,外有心包卫护。 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 表里关系:小肠Assume overall resp
10、onsibility 心的形态部位 心脏可能是古人最早认识到的器官。在甲骨文,“心”是唯一的内脏名,殷商时期已有“圣人心有七窍”传说,故纣王“剖比干观其心。”从上古始直至内经成书时代,对心脏形态的认识还只能从外观进行粗放的描述,内经难经心脏形态,乃至魏晋以来的有关解剖论述,对心脏位置形态的认识日趋清晰。说文解字:“人心在人身之中,象形。”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心为牡脏,其色赤。”难经四十二难“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心,火宫也。居肺下肝上,对鸠尾下一寸,色如缟映绛,形如莲花未开。”医学入门:“心者,一身之主,君主之官。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不着色象
11、,虚灵不昧者是也。”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 心系的形态部位 心系概念出自灵枢,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灵枢口问:“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心道约。”但实指不甚明确。元明时期后才有医家注意到“心系”,并对其涵义进行探索。滑寿认为心系有二,一则上与肺通入肺叶,一则由肺而下与肾相通。张景岳、李梃等则认为,心系有五,上入肺叶者二,下连肝、脾、肾者三。综各家解释,心系似乎指心脏与其他脏器相联系的脉络,包括血管与经脉等。心系的功能是“输其血气,渗灌骨髓”。既然有心系,还当有肺、肝、肾系。但灵枢中不曾提及“脾系”、“肾系”,而后世也没有发挥或补充,因
12、此,对“五脏系”还有待进一步考证。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 在讨论心脏的解剖形态部位时,内经又提出了“心主神明”概念,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这就将心脏划分为“血肉之心”、“神明之心”了。血肉之心可见,神明之心无形,那神明之心何在?是否与有形之心为统一性,毕竟成了后世医家的臆测和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古书记载的有关心的解剖形态位置,与现代解剖所见有出入。现代的解剖,是直观的肉眼实体解剖,而古人对脏腑形态和位置的描述,除部份为“肉眼”观察,另外一些则来自返观内照,通过“天目”所见。因此,对
13、心脏或是其它脏腑的研究,中医立足于功能的观察归纳和总结。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 二、心的生理特性概论生理特性:心为阳脏、主通主明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心气宜降 “龙潜海底,雷寄泽中” 生理功能:主血脉,主藏神 “君主之官” “生之本” “五脏六腑之大主”属性:阴阳属性:阳中之阳;五行属性:火 注解: 词解:主通、主明 理解“君火以明,相火以位”、“龙潜海底,雷寄泽中” 理解“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注解1: 主通:心之阳气温通血脉,推动全身血液运行,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生机不息。 主明:心之阳气能兴奋精神,推动和鼓舞人的精神活动,使
14、人精神振奋,神采奕奕,思维敏捷。注解2: 以心与肾关系理解:“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龙潜海底,雷寄泽中”translate心与肾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 1.水火既济:心位居上,故心火(阳)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位居下,故肾水(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 2.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精能化气生神;神能控精驭气。故积精可以全神,神清可以控精。 3.君相安位:君火相火,各安其位。 病理上,称为心肾不交。主要表现为阴虚火旺、阳虚水泛(“水气凌心”)、精亏神逸。 translate 心肾水火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心阳肾阳心阴肾阴凉润 宁静 抑制 温煦 推动 兴奋 温煦 推动 兴奋 凉润 宁静
15、抑制 上济下温肾水不寒心火不亢translate注解3: 如何理解:“君主之官” “生之本” “五脏六腑之大主” 内经认为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核心,而心脏又是五脏之首,素问灵兰秘典论称心为“君主之官”,素问六节脏象论:“心者,生之本”,灵枢师传:“五脏六腑,心为之主”。 为什么心在人体的地位如此重要?内经论述可归纳为二点:心主血脉 素问瘘论:“心主身之血脉。” 具体内涵从三方面理解:translate为心参与血液的生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生血。”营气输出于中焦,“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灵枢营卫生会),张志聪:“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奉心神化赤而为血。”营气在上输肺脏经脉过程中,由于心神
16、作用而变为红色液体生成血。心气推动血液的循环运行。素问经脉别论:“食气人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表明心接受食物精气自养的同时,还把一部分精气输至脉管,以营养脉管,从而保证经脉内气血正常运行。素问平人气象论:“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表明藏于心的先天真气有推动脉中血气运行的功能。可见,心脏得先后天精气之养而具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循环运行的功能,所以素问六节脏象论:“心者,生之本其充在血脉。”translate心脏外合脉管,这是心脏主宰全身生命活动的结构(组织)基础。素问五脏生成篇:“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诸血者,皆属于心”。正因为心既外合“血之府”的脉管,又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所在
17、,全身各脏腑、组织能及时得到最重要的营养物质血的濡养,以维持各种生命活动,全赖此心主血脉的功能。同时,经脉、络脉所组成的网络系统又是全身各部分之间的联络通路,而心脏所主的神明对全身的调控机制主要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传达来实现。如素问调经论:“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translate心主神明 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表明心脏之所以能主宰其它脏腑乃至全身的生命活动,在很大程度是由于心主神明。虽然内经认为五脏皆能藏神,且各脏分管一部分精神活动,但人的精神活动整体上则由心所主持,举凡意识、思维、情感、知觉及对外界刺
18、激作出反应等,皆属心神所主管。因此,内经特别强调心与精神活动的联系,素问解精微论:“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等,皆寓此意。而灵枢邪客则从反面指出“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并由此提出了“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的观点,可见心主神明的极端重要性。?translate心为君主,不宜受伤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和“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等句,确立了心脏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统帅作用和最高地位,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这一理论,临证时有三点是不能忽视的。一般所谓邪在心,实为在心包络。灵枢邪客:“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
19、于心之包络。”这是因为心脏不能容邪,“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因此,叶桂:“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吴瑭:“神昏谵语者,清宫汤主之”;“邪入心包,舌蹇肢厥,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温病条辨:“舌为心窍,包络代心用事有邪搏阳明,阳明太实,上冲心包,神迷肢厥。”此处称“清宫汤”而不称“清心汤”,是取“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灵枢胀论)之义。内经认为,如果心脏真的受邪,犹如国之无主,必然危殆,如灵枢:“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apply根据心神得失,可以诊断病势轻重和推断预后吉凶。素问移精变气论:“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
20、,失神者亡。”灵神本神:“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均指出医生诊治疾病过程中,必须观察和了解患者“神”得失存亡,从而判断疗效有无和预后吉凶。若患者神气尚存,则病易愈;若神气已失,则难以治愈而预后不良。若神志昏乱,则说明病势危笃,必须高度警惕。素问汤液醪醴论:“神去之而病不愈也”。素问评热病论:“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以“失志”作为阴阳交“三死”症之一,说明在诊治过程中观察神的重要性。apply治病过程中不仅不能伤害心脏,还要时刻注意防止病气传入心脏。灵枢本神:“故用针者,观察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指出随时诊查心神是否受损是医者施治的重要原则。素问
21、刺禁论:“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告诫针刺时切勿伤及心脏。温病学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叶氏强调“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再论其热传营,舌色必绛。绛,深红色也。初传绛色中兼黄白色,此气分之邪未尽也,泄卫透营,两和可也若舌绛而干燥者,大邪劫营,凉血清火为要大红点者,热毒乘心也,用黄连金汁。” 此论意在防止热邪深入营血,伤及心神。 apply求真务实,勇于探索!三、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主血脉 涵义:是指心具有化生血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而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赤而为血 (浊气归心) 主血心主血脉 运血:心气推动血液的运
22、行以输送 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 (诸血者皆属于心) 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 脉管的舒缩,使血流通畅。 血液正常运行的条件: 血液充盈 心、脉、血三者密切相连构成一个 脉道通利 血液循环系统 心气充沛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如环无端 生理与病理(藏象):察象: 面色 舌色 脉象 胸部感觉生理: 面色红润 舌质淡红 和缓有力 胸部舒畅 滋润有光泽病理:心血虚: 淡白无华 淡白无华 脉细无力 心季心慌心血 暗/青紫 暗/青紫 脉涩 胸前闷痛 瘀阻 : 甚或结代 甚大汗亡心火旺: 面赤 舌红 脉数 胸中烦热 舌尖深红起刺 不易入睡 破碎疼痛心气虚: 面色晦暗 唇舌嫩 脉涩滞或 心胸憋
23、闷(行血无力) /暗/青紫 节律不齐 /刺痛 主藏神含义:称主神明、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类经脏象类:“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一身之君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而应万机,脏腑百骸,惟命是从,聪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关于神:广义之神和狭义之神之分 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 广义之神 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及其主宰者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及其情志活动、性格倾向等 狭义之神 神的物质基础:精气(精、血)生理与病理: 生理与病理: 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管窍的生理活动。 生理:心主神明,人体生命各部分互相协调,彼此合作,相互为用,全身安泰。 病理:心神不明,人体生命各部分失去协调与统一,功能紊乱,产生疾病。 心主宰人精神意识思维情志活动。 人精神意识思维情志活动是由五脏共同完成的。素问:“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五脏藏神说:五神为魂、神、意、魄、志统称,分别为五脏所藏,故又称五神脏。 心是人精神情志发生之处和主宰者。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类经:“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电子阅览室建设合作合同(2篇)
- 2025商场店铺设计与装修合同
- 浙江省台州市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人工智能设备采购合同
- 化学性眼外伤的临床护理
- 2025汽车销售合同标准版范本
- 2025年二级建造师之二建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 2025年健康管理师之健康管理师三级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 民航新质生产力
- 2025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4.2 做诚实的孩子 鲁人版
- 2025年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综合案例分析题解题技巧试卷
- 2024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智联招聘-202405
- 体检中心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车站值班员高级考试题库
- 广西2025年体育统考身体素质测试项目评分标准
- 品牌运营推广合同范本
- 私人教练运动指导免责声明书
- 档案补办申请书
- 体外诊断试剂培训课件
- 【MOOC】《医学心理学》(北京大学)章节期末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