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论”与“诗”_第1页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论”与“诗”_第2页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论”与“诗”_第3页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论”与“诗”_第4页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论”与“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论与“诗内容摘要:金源之际的元好问以创作者和评论者的双重身份进展诗歌评论,其?论诗三十首?,一方面强调以“诚为本,弘扬风雅传统,推崇刚健质朴,大方悲壮诗风;另一方面又很好地处理了议论的抽象性与诗艺的形象性的矛盾关系,实现了“论与“诗的完美交融,对当时和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关键字:元好问;诗论;绝句;影响金元之际的元好问兼擅诗词文,为金源一代文学泰斗。其诗现存一千三百余首,与宋代之苏东坡、黄鲁直、陆放翁诸人,并称为宋金四大家;其词存作三百八十余首,亦为中州词坛冠冕;其文辑存二十六卷、二百余篇,鹰扬文场数十年。他又以创作者和评论者的双重身份,展开文学批评,主要见于?

2、论诗三十首?及?中州集?中的诗人小传。?论诗三十首?,着眼于评论古代诗人,它所讨论的范围,上自曹魏,下迄宋金,历时一千多年。形式上采用了七言绝句绝形式。在对传统和现实扬弃的整合中凭自己的天赋跟勤力,元好问实现了文学理论批评开展史上“唐宋金元深化扩展期的集大成,完成了“论与“诗的完美结合,并对当时和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在?论诗三十首?中,元好问主张“诚为诗的本原,坚持诗歌应该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弘扬诗歌的“风雅传统,提倡刚健质朴、大方豪壮的诗风,形成了自己的诗歌批评体系。“唐诗所以绝出于三百篇之后者,知本焉尔矣。何谓本?诚是也。故由心而诚,由诚而言,由言而诗也。三者相为一。情动乎中而

3、形于言,言发乎迩而见乎远,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虽小夫贱妇孤臣孽子之感讽,皆可厚人伦,美风化,无他也。故曰:不诚无物。夫惟不诚,故言无所主,心口别为二物,物我邀其千里,漠然而往,悠然而来,人之所听之,假设春风之过焉耳。其欲动天地、感鬼神难矣。其是之谓本?杨叔能小亨集引?。由此可见元好问认为诗的本原在一个“诚字,也即诗人的真性情,只有“以诚为本,才能有真正感人的诗作。?论诗三十首?反复强调“诚是创作之本。首先,以“诚“为本就要提倡真情,反对伪饰做作。元好问提倡真情,继承?诗经?以来我国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原那么。他在?论诗三十首?其十一首中专门阐述了诗歌与生活的关系。“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探索总非真

4、。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他认为,诗是现实生活及内心感情的反映,只有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才可能激发诗情,写出传神入化的作品。相反那些没有亲身体验和现实生活感受,仅仅靠瞑想臆造、闭门苦思写出的作品,往往缺乏真情实感。“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其六指出了潘安的伪饰造作,使得诗品与人品乖离。“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磊平。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其五)“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其六),而对高情流露藉诗以浇胸中块垒的阮步兵和天然本色和真淳之情的陶渊明给予了宏大认同。其次,以诚为本就要提倡诗言志须本于

5、自得,反对模拟雕琢。元好问认为作诗应兴之所至,有感而发,自然挥洒,不应因袭模拟和刻意雕琢。因此,他在其十一、其二十八首中,对以“夺胎换骨为能事的江西诗派,抱有鄙夷的态度,认为他们作诗大多缺乏生活实感,常袭古人诗意,凭空模拟,并明确表示“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自中晚唐以后开场流行唱和次韵作品,这是一种消遣应酬的工具或一种文字游戏。其刻意形式上的精工,为作诗而作诗,丧失了诗歌创作的根本意义,实际上是“俯仰随人亦可怜的模拟之作。“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纵有正直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其二十一元好问锋利地批评了这种“窘步相仍、亦步亦趋酬唱和韵诗。在其十八,其二十九中,他还讥讽了“高

6、天厚地一诗囚的苦吟诗人孟郊和“闭门陈正字认为陈与义“可怜无补费精神再者,以诚为本就要提倡创新,反对艰辛晦涩。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引梅圣俞的话说:“假设意新语工,得前人之所未道者,斯为善也。有所创新的好诗就要在思想内容上给人以新的启示,在艺术手法上给人以新颖的感受。在?论诗三十首?中元好问在多元继承大家的同时,非常提倡创作上的创新,这种创新是以“诚为根底和准那么的。元好问在评论孟郊时,虽委婉地挖苦了他醉心技巧、闭门苦吟的做法,但也欣赏孟郊作诗务去陈言、立奇惊俗的认真态度。而对始盛于元、白、皮、陆的酬唱和韵诗那么表示了不满,认为这样只能自缚手脚,难以创新。他提倡创新,同时,又反对艰辛晦涩。比方在

7、评论黄庭坚和江西诗派时,元好问一方面肯定了黄庭坚反对西昆体华靡诗风、去陈反俗、刻意追求新奇的做法,另一方面对其喜作拗体,往往失于艰辛晦涩的做法给予了批评。如何做到既创新又不艰辛呢?元好问认为,诗歌的创作只有到达“奇外无奇的境界,才是“更出奇的创新。元好问遗山弘扬以?诗经?为源,经由汉、魏、建安而到唐的风雅传统。强调“风雅为诗文正脉。何谓“雅?元好问在?杨叔能小亨集引?中曾说:“初学诗以十数条自警:元怨怼,无谑浪,无骜狠,无崖异,元狡讦,无附会,无炫鬻,无矫饰,无为坚白辨,无为贤圣癫,无为妾妇妒,无为仇敌谤伤,无为聋俗哄传,无为瞽师皮相,无为黥卒醉横,无为黠儿白捻,无为田舍翁木强,无为法家丑诋,

8、无为牙郎转贩,无为市倡怨恩,无为琵琶娘人魂韵词,无为村夫子兔园册,无为算沙僧困义学,无为稠梗治禁词,无为天地一我,今古一我,无为薄恶所移,无为正人端士所不道。从以上十数条,可看出深受“思无邪传统诗学观点影响的元好问为“雅作的最好注脚。?论诗三十首?从以下两个方面表达出了“风雅的主张。一方面,元好问主张古调,反对新声靡夸,他认为这样才符合“雅的标准。所谓古调,并非模拟,而是指自然天成的风格。所谓新声,是指侉多斗靡、逞弄才华的作法。因此,他在其四首中,肯定了陶渊明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在第二十七首中,肯定了欧、梅的“百年才觉古风回。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梅尧臣率先提倡复古,力求诗文革新,

9、对扫除西昆浮靡诗风有一定奉献,且欧为诗“专以气格为主,故言多平易流畅叶梦得?石林诗话?;梅那么使“风雅之气脉复续刘克庄?后村诗话?。故元好问对二人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元好问在其二十、二十八首中,批判了矜多炫巧的苏诗是“百态新、黄诗是“古雅难将子美亲,并把苏黄诗比作“沧海横流。因为“新声创那么古调亡,自苏黄派行而唐代风流至是尽泯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辑注?。故元好问贬之。另一方面,元好问从主张古调的观点出发,主张高风雅调,反对险怪俳谐。在其五首中,他肯定了“纵横诗笔见高情的阮籍,因阮籍在他气势豪放的诗中透露出高尚的情怀,其诗风格高雅。严羽在?沧浪诗话?评论阮籍:“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

10、为高古,有建安风骨。在其八首中,他充分肯定了一扫齐梁余风的陈子昂“论功假设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新唐书陈子昂传?云:“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这与元好问之意相一致,即认为以力复汉魏风骨的陈子昂,诗风高雅。在其十七首中,肯定了元结在?欸乃曲?中所写到的云山韶濩之雅音。而在其十三首中,对玉川子卢仝一样“鬼画符的险怪诗风进展了批判,且慨叹于“真书不入今人眼。由于时代丧乱与北方雄壮河山的激发,以及苏学在北方的影响,汹涌着鲜卑豪迈血液的元好问提倡刚健质朴、大方豪壮的诗风,“喜雄壮之作,不喜寒苦晦涩险怪之作,标榜“建安风骨,对曹植、刘桢的雄壮风格给予了尽情赞扬:“曹刘坐啸虎生

11、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并认为以“清刚风格著称的西晋诗人刘琨,可与曹刘诸人并驾齐驱。而在其三首中,对风云气少、缺乏亢昂之气的温庭筠、李商隐作了无情的讥讽,“风云假设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在评论北朝民歌?敕勒川?的其七首诗时,“大方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认为这首民歌“大方、“天然,具有一种气吞万古的“英雄气,它以辽阔浩远、莽莽苍苍的画面,磅礴激越的气势,创造出一个无比壮美的艺术境界。他推尊韩愈而不满秦观,在其二十四首中,以韩诗的雄浑刚毅、清奇峭拔来比照秦诗的工丽纤弱、婉柔无力,并称少游诗为妇女郎风格。二论诗绝句是中国传统诗学之一格,滥觞于杜甫,之后踵事增华者

12、代不乏人,并且至今仍为一些论家所厚爱。之所以采取七绝论诗的形式,这固然与中国人的诗意传统有关,更是因七绝本身的体式特点满足了论诗批评的内在要求。首先,中国古代诗论多灵感式的即兴点评,少作系统周密的分析阐释。特别是一些诗话、诗评,一般不追求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好性。论者在论诗过程中往往喜欢表达瞬时的兴会,并用充满睿智的语言加以描绘,点到即止,不作过分阐发。这种诗论观点表述的思维习惯与绝句创作时的构思过程和思维习惯有着很大的一致性。七绝在众多诗体中以简捷明快、蕴藉流丽见长。七绝在创作构思时不必面面俱到,灵犀一点,抓住感觉,即能使感悟捕捉到的灵感视点浮出水面,变得具象、有致。七绝总共四句二十八个字,

13、有限的字句有时虽不便作更多的论说,却非常合适于论者作点的切入和个案的剖析和发挥。其次,论诗绝句的体式兼有音乐美和建筑美,又兼顾诗体与诗法变与不变的辩证之道。绝句是古诗中与流行音乐相伴而行的诗体,它不仅吟诵起来非常动听,许多绝句是可以入乐歌唱的。七绝四句一韵,是旧体诗最常见的节奏,具有和谐美和易听、易记易诵的特点。七绝句式整齐划一,句法却相当灵敏。一首之中既可用散句,也可用对句;既可用实词,也可用极利于议论的虚词穿插。句式流动不滞,在看似不变构造中蕴含着许多变化的机巧,本质上是整齐的句式和灵敏的句法之间的辩证统一。正是因为七绝这种种美观、灵便、有张力的诗歌体式,诗人喜欢用其为诗集文集作题作跋,浓

14、缩类似品题、评论、鉴赏之类的内容。就论诗批评的开展史的总体而言,自杜甫之后,论诗诗批评始终存在着两大互动消长的矛盾:一是七绝体式跟五古及其它诗式的彼此对抗;一是议论的抽象本质跟诗歌形象质感艺术形式的互相悖逆。直到元好问的出现,七绝体式论诗的绝对地位才最终确立,且抽象的议论跟形象的诗艺到达了完美的交融。就整体而言,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实现了意和境的交融。其论诗绝句中大量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使论诗绝句把思辩、抽象的理论问题,以详细可感的意象表达出来,使人容易理解和承受。如?论诗三十首?其十二首“望帝春心、“佳人锦瑟两句是境,“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是意,境中含意而大于意,意从境出而高于境。

15、如其十六:“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四句都是写境,前二句之境和后二句之境形成鲜明比照,尽管没有直白地达“意,“意却明确地隐含、浸透在“境中。同样,其十八首“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前两句论孟郊和后两句论韩愈各构成一个境界,这两个境界又构成鲜明的比照,作者的“意就从这“境的比照构造中流露出来。其十九,“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二句是境,但境中有意;“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较几多是意,但意中又有境。其二十二,第四句“沧海横流却是谁,表现作者的“意,但这“意本身又是第二句“境“一波才动万波随的自然开展,是境中生意

16、。其二十四“有情芍药,前两句引秦观诗境,后两句本应对此境表意,但第三句突然插入韩愈之诗“拈出退之山石句,似乎离题;直到第四句“意出,“始知渠是女郎诗方知第三句借“石击花,意与境似疏实密。就形式而言,?论诗三十首?句式丰富语气多变,句与句,联与联层次关系多姿多彩。论诗绝句除了肯定语气的表达和描写之外,还大量使用否认、感慨、假设等句式,使论证语气复杂多变。否认句,如“正体无人与细论、“未害渊明是晋人、“真书不入今人眼等句;疑问句,如“何物能浇块磊平、“温李新声奈尔何等句。反问句,如“文章宁复见为人、“徘谐怒骂岂诗宜、“竟将何罪废欧梅等句;设问句,如“谁是诗中疏凿手、“老阮不狂谁会得、“发源谁似柳州

17、深等句;感慨句,“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等句;这些非陈述语气句的大量使用,可以唤起读者积极的思维,诱使读者从美的鉴赏进而深化到美的创造的圣地。论诗绝句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也是多姿多彩的。并列关系,如“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承接关系,如“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递进关系,如“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费欧梅。转折关系,如“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条件关系,如“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假设关系,如“论功假设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比照关系,如“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探索总非真。此外,两联之间层次关系也复杂多变。两联为并列关系,

18、如其一首;两联为承接关系,如其七首;两联为转折关系,如其三十首;两联为比照关系,如二十九首;两联为因果关系,如其二十五首。句、联之间的层次多样化,增强了论诗绝句的思辨色彩和说服力及其逻辑性。另外,?论诗三十首?还擅长运用典故极富张力和熔铸前人诗句了无痕迹,整体上使论诗绝句的批评手段和批评对象的风格到达了完美契合。有的诗外表看起来好象是表达,实际是通过用典,进展比喻。如:“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乱后玄都失故基,看花诗人只堪悲。论诗绝句受篇幅所限,往往采劝攻其一点的方法。有些论诗绝句虽只有四句,却又摘录所论诗人的一句、甚至两句诗,只用两三句来加以评论。如:“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

19、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前两句出自秦观?春日?诗,元氏以此二句与韩愈?山石?相比,以显其纤弱。再如,“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也是化用李商隐的?锦瑟?诗句,来评述李诗精于用典、寄托遥深、意境迷离的特征。在整体上,其论诗绝句的风格可以很好地契合所议论对象的特点。如“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大方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充满大方豪壮之气。“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是孟郊凄苦的最好写照。“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切合李贺的幽晦。“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精工典丽中表达了李商隐的深婉诗风。三可以这样说,论诗绝句一体滥觞于杜甫,但作为相当固定的、常见的一种论诗体式那么终成于元好问,并自此后论诗绝句内化为了诗人们的一种自觉意识。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之后,几乎形成了一个元遗山论诗系列,例如谢启昆有?读全唐诗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一百首?、?读全宋诗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二百首?、?读中州集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六十首?、袁枚有?仿元遗山论诗三十八首?、张晋有?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六十首?、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