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的农业发展观及其意义_第1页
先秦儒家的农业发展观及其意义_第2页
先秦儒家的农业发展观及其意义_第3页
先秦儒家的农业发展观及其意义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先秦儒家的农业开展观及其意义农业开展观,或者说是一种指导农业开展的目的、方向,牵涉到农业开展的技术选择、农业环境政策、农业经济政策的制定。先秦儒家的农业开展观在中国的农业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对当代可持续农业的讨论也有重要意义(1)。一、先秦儒家的农业开展观的思想根底要讨论先秦儒家的农业开展观,首先要对其哲学思想根底天地人物的宇宙系统观念中所含有的朴素唯物主义因素作简要的阐述。有学者根据郭店竹简所表现的儒家思想,并根据儒家文献的记载认为,儒道两家都持“无为说,而儒道两家的无为说,及其对他们之间的异同,要作系统性的研究与论证(2)。笔者认为,儒道两家“无为说,基于他们对自然规律的考虑有比拟一致的认

2、识。但他们的无为说却有很大的区别。无为说与有为说构成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儒家与道家无为说的最大区别。这首先要将先秦儒家的天地人的根本概念弄清楚。将伦理道德引入天地人的关系之中,是先秦儒家的一大创造。但在先秦儒家阐述中,既有浸透了伦理道德的天地人,也不乏自然意义的天地人。?易传系辞?:“易之为书也,广阔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这是自然意义上的天地人的“道。对于天,儒家的代表人物对此虽然有多义的概念,但也有自然意义的天。如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阳货?),实际上成认了天有自己运行的规律,所以吴承明先生认为这是自然义的天(3)。孔子对天道的考虑可以说明先秦儒家对自然规

3、律的一些正确认识。如?礼记哀公?:“公曰:敢问君子何贵乎天道也?孔子对曰:贵其不已。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其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易传系辞?:“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那么月来,月往那么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那么暑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意思是说天自有其运行的规律,不管人们有多麼不同的观点和做法,而天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所以有日月变化和四季转换。孟子的天是多义的,其中也有自然义的,而且构成他的农业思想体系的根底,否那么他不能说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样正确表达出入与自然关系的论点(4)

4、。至于荀子的天,更加是自然义的天。荀子的天也是有意志的,只不过他的有意志的天不是以人的意志所转移的,而是按照天自己的规律运行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那么吉,应之以乱那么凶(5)。这说明,先秦儒家在考虑“天时,对天的运行规律的认识还是有一些共同点的。地上生长的万物按照“天道的规律生长,就是所谓的“地道,如:?易传序卦?:“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中庸故至诚?:“今乎天,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乎地,万物载焉。今乎山,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乎水,鼋鼍蛟龙龟鳖生焉,货财殖焉。所述意思都是自然义的“天道与“地道。先秦儒家对于“人是相当重视的,所以孟子和荀子都有“人本观念

5、。?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虽是孟子从政治意义的角度来说的,但也是源于他对人的哲学意义的考虑。?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是纯粹从“天人相分的哲学观来说明人的概念。基于儒家对人的创造力量的认识,将天地人结合考察,就产生了儒家“人道观的“无为与“有为的对立统一观点。儒家认为,人对天与地的认识,最重要的是能“参,这是决定“无为与“有为的重要前提。人之性是以天地之性为前提的,而人之性又是“参天地物的前提,是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荀子天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这是“三才论

6、中天地人相参的观点。李根蟠先生认为这一观点最能反映“三才理论中人与自然的关系(6)。?礼记月令?:“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就是说,天、地、人分别有其存在的道、理、纪,绝不可以乱的。?礼记月令?在阐述了“天之道、“地之理,“人之纪的根底上说明了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观点。对待“天道,最重要的是对天时的认识。在先秦儒家的阐述中出现“趋时的概念,即根据天时的变化有所动作,就是“变通。?易传系辞?:“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变通是指人根据事物的变化所要采取的行动;行动的根据是四时的变化。“趋时与“变通的概念是先秦儒家对待天时的“无为与“有为

7、的态度。先秦儒家的“无为观,有学者已经提出过。但没有将儒家的“无为观与“有为观结合起来阐述(7)。实际上儒家的有为与无为的观点是对立统一的。?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强调入的“可为,而且是根据“为的对象的情况,确定“不为和“有为,而“不为是“为的基矗在孟子看来,假如是人可为的事物,只要在人和的根底上,一定优于天时、地利(8)。这一观点与?荀子天论?“故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以及“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一脉相承。在儒家看来,天地人物皆有其性,?礼记中庸唯天?:“唯天地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那么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那么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那么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能赞

8、天地之化育,那么可以与天地参矣。认为在“参天地万物之“性以后,就能有所“为。这方面,“养的概念是“为的概念的延伸。?荀子礼论?:“礼者,养也,李根蟠先生认为“礼被推衍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其底蕴与农业有关(9)。在儒家看来,“养有“天之养与“人之养两个方面。地上生长的万物,自有其消与长的规律,所以要尊重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不夭其生,不绝其长(10)。对天时的顺从,就是让万物按照自己的规律生长,人不必过多干预,就是“天之养。?苟子天论?认为“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渭天职,必须“不与天争职,又说:“备其天养,顺其天政,养其天情,以全其天功。如是,那么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矣;那么天地官而万物役矣。

9、其行曲治,其养曲适,其生不伤,夫是之谓知天。“明於天人之分的含义之一也是主张将“顺天之养和“人为之养区别开来,将无为与有为的观点发挥到了极致。对动植物的“人之养也要按照万物生长的规律。孟子以拔苗助长的故事来说明养浩然之气(11),虽然是一比喻,但也是对“人之养中违背自然规律行为的批判。?吕氏春秋本生?:“始生之者,天电。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之天子。?吕氏春秋义赏?:“春气至那么草木产,秋气至那么草木落,产与落或使之,非自然也。故使之者至,物无不为,故使之者不至,物无可为,古之人审其所以使,故物莫不为用。这里的自然是指自然而然,全句强调了生物生长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并非自然而

10、然地生长,但人可对生物采劝为与“不为的行为选择(12)。这是对“天之养与“人之养的最好注解。“人之养只是助“天之养,而不能干扰“天之养。能顺“天之养是无为,“人之养是“有为,认识“天之养是实行“人之养的前提,无为是有为的前提。所以?孟子离娄下?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所以儒家的无为说,与道家的无为说实在大异其趣。儒家将变通与人的创造活动联结起来,就是儒家有为说的重要哲学内涵。?易传系辞?说:“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易传系辞?:“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那么观象于天,俯那么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那么变,变那么通,通那么久。从上古文明的创造活动历史来说明“有为的哲学观。这与道家的“绝圣弃智的主张截然相反。可见先秦儒家的有为观是变通的,具有积极向上的因素。与道家“无为说相联络的是愚民政策:“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那么无不冶(13)。虽然儒家也主张“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但是儒家的“有为观主张对民实行教化。这也是基于儒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