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哲学导论》简要_第1页
12《哲学导论》简要_第2页
12《哲学导论》简要_第3页
12《哲学导论》简要_第4页
12《哲学导论》简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 年哲学导论-12(32-37)存在问题不可回避,涉及到人类安身立命之本。(存在与思 维、存在与虚无、思维与语言)文明的基础实际上是人的自我认 识,自我创造。古代哲学的最初起步是通过世界本源学说。理解 本体论,才能去读伟大的哲学经典。这是最基本的修养,也是最 困难的。(文明基础、世界本源、本体论、思维)学习哲学的困难也就是这一步,掌握本体论的问题。存在这 个问题是如此的简单,又如此的困难,我们站在存在者一边遗忘 存在。在什么存在被我们领悟到,那就是虚无袭来的时候,是每 一个人都有的恐惧。万事万物都在变,于是没有万事万物,只有浩转流变之混沌, 没有一个世界向我们呈现,只有浩转流变,是一团

2、永恒的活火。 我们凭借感官所得到的不是世界,而是一大堆的混沌的,流变的 印象而已。光、色、声音、各种触觉材料,如此等等这样一个流变出来 的世界,哪有一个世界,哪有诸事物所构成的世界,哪有万有, 诸存在者。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为何 物?道是非物。诸存在者何以可能存在,一个对象的成立不是感 觉做成的。感觉做不了的,比如一棵树从小到大,但仍然是一棵树。这 是感觉认知不了的。实体范畴是一个纯粹思维的范畴,没有这个 范畴,这棵树就不存在了,所以物由心造。思维规定是事物称其 名称的前提。存在就是一个纯粹的思维的规定。欧洲人认为这个世界的真相是思维的对象,感觉的对象不是 世界的真相。柏

3、拉图建构了一个虚构的理念的世界。比如世界上 的猫是具体的事物,而猫类是一个概念,它们是不会死掉的。具 体的猫会死,但是猫类还是在的。而这个猫类是不死的,是永恒 的,这不是感觉的对象,而是纯粹思维的对象。所以我们的纯粹思维把握到的是更真实,更根本的东西。是 不朽的东西。永恒的东西,是猫类。所以这个事情是真实的,感 性特征的事物这个也被称为猫,那个也被称为猫,因为它们分享 了猫类的真实性。柏拉图把它们叫成具体感性事物是对理念的模 仿。这个东西之所以属于猫是因为它属于猫类,它分享了猫类的 真实性。而且它也只是暂时的分享,因为它会死掉,死了以后不 叫猫,叫另外的东西。这就是西方人开始发现概念思维,范畴

4、思 维所发现的真理,于是他们就区分了三个世界。这就表明了西方 本体论的起步。中国思想也要追求普遍性无限性,但是中国并不构造一个理 念世界,并不把所有的感性思维清洗光。范畴是纯粹思维的结果, 纯粹表示它不再有感性的内容,而这个表面上仅仅是纯粹形式的 东西,倒是这个事物成其为这个事物的本质。这是西方思想。中国人不这样做,中国人讲礼,讲普遍的事物不在感性中去 讲它,中国人不去截然的区分感性和理性,不去区分哲学和纯粹 思维。中国人讲究悟,这个觉悟的悟都不脱离感性的。被思辨的东西是思维自身的展开。黑格尔把自己的历史看作 是范畴的演变。哲学是要求紧张的思考,极度枯燥的思考,这是 可以治疗失眠的。但一个成熟

5、的心灵看小逻辑更睡不着了。不要 先骂和批评黑格尔,因为我们自己的境界还比他低。一种思想的重大转变,思想的根本转变是一个民族的命运攸 关的事物,他如果完成不了这个转变,这个民族在文化生命上就 死掉,在精神上就死掉。这一点黑格尔说的没有错。范畴的历史不是逻辑推论的简单的游戏,范畴的历史具有全 部丰富的内容,社会斗争的内容。我们想一想这个古代本体论的 特征就是柏拉图构建出一个理念世界,把现实感性世界与理念世 界区分开来,然后现实感性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不完善的模仿, 真理在理念世界里面。因为有这种理念论,所以感性现实世界是不完善的,就应当 被改变,所以柏拉图的理念论就会导致改造世界的观念,但是改 造世

6、界似乎在柏拉图学说里面又是不可能做的事情,为什么呢?感性现实世界如何去分享理念的呢,当中有一个中介,灵魂。比如我认知到这是一匹马了,这个工作是灵魂做的,灵魂就 是古代对人心的表达,心在古代说成是灵魂。再那柏拉图灵魂为 什么有这种能力?因为灵魂在投生肉胎之前,曾经居住在理念世 界,投生肉胎以后,被感性所蒙蔽,它就发现不了现实事物。但是感觉是能够刺激灵魂的,能够唤醒它对理念的回忆,每 成功的唤醒一次,这个事物就被认得了,它就成其为一个事物了。 所以在感性的刺激下,灵魂唤醒了对理念的回忆,所以柏拉图又 有一个重要的命题叫,学习就是回忆。柏拉图主义留给欧洲一个困境,感性现实世界的进步,取决 于上帝的意

7、志,人心对此无能为力。灵魂只是偶然的有机会回忆 起理念,或者经常的没有回忆起理念。于是在基督教的对待尘世,现实世界的贬低态度当中,这样 看待现实世界:“它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世界,人生的唯一目的是 通过这个尘世的短暂的人生旅途去通达天国。”人生的终极目标 是走进天国,所以欧洲的文化逐渐的对现实世界的进步不再感兴 趣,他们丧失了这方面的兴趣和希望。他们把这个尘世生活贬低了,他们重视的是灵魂的得到拯救 以及死后进入天国,经受住末日审判,然后和上帝永远在一。所 以欧洲到中世纪晚期的时候就非常衰弱了,他们已经没有文化创 造力,文化生命衰弱了。因为他们不再去致力于世界的改进,因 为现实世界是微不足道的,不足

8、取的世界。如果它给我们带来苦难是因为要磨炼我们,如果它给我们带 来幸福是上帝偶然的恩赐,但是我们不管怎么样受苦受难,反正 灵魂最后要进入天国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所以这就是造成了欧洲 各个民族的普遍的文化衰弱。到了末期的时候,竟然出现如此荒 唐的局面,连穷人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钱也要去买那个赎罪卷, 以便于进入天国的入场卷。教会在这种腐败当中骗取钱财。所以一个理想对一个民族来说非常的重要。欧洲人反思怎样 重新认识真理。真理是不是理念世界里面,然后我们现实世界等待真理的理念世界掉陨石下来。于是就有人来思考这样的问题, 欧洲在混乱、腐败、斗争、流血当中开始思考。于是一个叫笛卡尔的人重新考虑欧洲的真理观。

9、他说要怀疑 柏拉图的哲学,一切都要怀疑。最后不能怀疑的是“我在怀疑” 这件事情。“我在怀疑”意味着我们在思想,于是“我思故我 在”。这是绝顶聪明的一种讨论,一个很高明的逻辑游戏,我在 怀疑,这件事情不可再被怀疑了。怀疑就是思想,于是我思故我 应在。我甚至在否定我的存在的同时我就肯定了我。我如果想要 否定我,这件事情本身证明了我。我在否定我自己的时候,我也在做一个判断,我是判断者, 因此我在。我即使走到极端判断我不在,还是我在判断。假如我 把我在判断当成一种心理活动,然后心理活动限定在生理的基础 上,生理是一种物质状态,物质状态的功能叫做心理。请问,判断作为一种物质状态会不会没有错误,判断是没有

10、 正确和错误的。判断不能认定其为一种物质状态,那么判断者就 不能认定其为一种物质的东西。“我思故我在”,此我非肉体的 我,正在吃饭的我,正在走路的我,就是那个我,那个不能把他 还原为物质状态的我,这就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思 我”的成立,这就是纯粹思维的成立。纯粹思维是非物质的,即 使我判断我自己不在,我已经证明了我在。这个命题对于拯救欧洲衰弱的文明具有怎样的意义呢?是 这样的意义,笛卡尔通过我证明了纯粹思维,而这个纯粹思维同时就不能和我分离开来了。把和我分离开来的那个纯粹思维叫理念,是柏拉的理念世界,在彼岸。而笛卡尔的意思是真理在我”那里,在作为沉思的“我”那里。就要在作为沉思的我当中

11、开出全部的真理,真理是我之为我 的责任,我们不是等待一个外部的理念世界掉下真理来赐于我 们,我们在人心开出真理。因为我们人心是我,是沉思的人,而 不是那个欲望的我,不是大脑神经的我、肉体的我、吃饭的我、 走路的我,这些都只是感性的东西,它不是真理的发生地,它不 是自由的基础。我们在欲望中,我们恰好是不自由的,我们在沉思当中的我 才是自由的,自由的我才是人格的我,人格的我才有权得到别人 的尊重。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是因为我们是理性的存在 者,我们是纯粹思维的主体。所以“我思故我在”的意思就是我 们每一个人是真理的主体,我们守住这一条我们就是人格,我们 是人格于是我们彼此平等尊重,我们就推翻了

12、一切外部的权威,以及由这种外部权威所带来的统治的权力。一种传统的尊严,只要不能放在我思的面前考量的话,它就 是应当被抛弃的。一切传统所造成的权威,都要在理性面前经受考验,而理性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所以每一个人都有发言权。黑格尔说:每一个能够产生真理的人心,哲学要回到这个基 础上。哲学的原则是从自身出发的思维,是内在性,这种内在性 一般的表现在基督教里是新教的原则。马丁路德做的事情与笛卡尔是一样的,他说,“上帝对于我 们,因为我们有良知和自由意志,我们就直接可以和上帝沟通,我们凭借良知和自由意志直接和上帝沟通。上帝是在我们的心 里,不是在你的教会的解释和权威里面,教会充当了上帝在人间 的代表,是上

13、帝和每一个个人之间的中介,我们不需要这个中介, 我们每个人都是良知和自由意志。”这就是新教,所以这个原则 内在性一般的表现在新教里,是宗教的原则。 现在的一般原则是坚持内在性本身,不是外部权威,如理的 思维最内在的东西,最纯粹的内在顶峰,就是现在自觉的内在性。 这个原则是从笛卡尔开始的,那独立思维的原则应当发挥作用, 应当得到承认。这一点只有得到我的自由的思索才能在我心中证 实,才能向我证实。也就是说,这种思维是全世界每个人的共同 事业,共同原则。凡是应当在世界上起作用的,得到确认的东西,人一定要通 过自己的思想去洞察,凡是应当被认为是确实可靠的东西,一定 要通过思维去证实。笛卡尔的原则和马丁

14、路德的新教原则,对欧洲文化生命的自 我拯救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于是人心要对这个世界和人类生存 的基础负责任了。我们不是把它当作一个微不足道的尘世,加以 抛弃的,我们只等待进入天国,不,我们就要要求的尘世的完善 和进步,因为尘世的完善和进步的基础即真理,我们人心自己可 以把它开启出来。这就是伟大的近代原理,即启蒙的原理。 我们不再受外部权威对我们的规定,这叫启蒙。我们每个人 是有内心自由的,因为是理性的存在者,我们自觉。我们如果是 善良的,如果我们是有道德的,那么道德出于我们的自觉和自律, 而不是他律,而不是被规定,这一切都养成欧洲的近代独立个人 的原则,精神自由的原则,于是我们来看那个问题。外

15、国人喜欢说 I-think 怎么怎么,中国人一般不说我想,欧洲 人希望大家一起想,这是黑格尔讲的全世界人的共同的事业,全 世界每个人的共同的事业,这就是西方自由的原则。真理如果离 开自由它就是不存在的。离开自由的真理只是真理的伪造,是外 部权威,一切都要从 I-think 那个出来。我们应当说我想,因为 我们需要思想。笔记-王德峰-2014哲学导论 15-16-完结2014 年哲学导论-15“现在是世界的夜晚,上帝已经隐退,就像太阳已经西下一 样”。非理性的世界这本书对于理解存在主义特别有帮助。我们并不站在既成的历史里面,我们生活的每一分钟都是不 可被还原的。我们如果人类犯下罪恶是无法救赎的。

16、而不是说它 通向美好未来,和平未来的一个必要代价,不能这样来理解,我 们不是站在黑格尔的立场上。所以当代人体会到了这一点。 尼采的一个永世轮回的观念。我们需要站在大地上,由于某 种压力,让我们保持在大地上,而不是插上理性的翅膀腾空而起。 那种腾空而起的心是无法忍受的,永世轮回为什么有它的特殊的 意义呢?我们倘若看历史的话,我们认为历史是不可重复的,一 次性的。我们以往发生过的一切会永远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作 为一种记忆,对我们心安理得的,欣慰的回忆起来的,我们今天 不再在这种往昔曾经有过的灾难,我们今天是以一种轻松的心情 来回顾这么一个过去,因为我们相信它不会再重复了。我们就把 这一切,把

17、历史当中我们人类遭遇过的那一些考验,那种对我们 人类的文化生命根基的历史打击都看成是偶然的灾祸,然后它就 过去了。但是尼采说不,我们还将经历,还将一次次的重复的经 历,这才是重要的。所以尼采的永世轮回的思想,就是让我们放弃了一种形而上 学给我们的安慰,理性主义给我们的安慰,通过把历史看成是不 可重复的东西,然后我们就把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交付给历史,然 后继续前进,不是这样想问题,这种观念的出现都是遭遇虚无引 起的。反正尼采没有给出出路,尼采的贡献是指出了这样一点, 就是把人类生存的精神价值还原为理性自身的力量,这是欧洲文明最大的礼赞。所以他要重估理性的价值,理性没有权力把自己装扮成人类 的精神家

18、园,事实上它不可能是家园。我们对理性用了许多抨击 的话,这样是否太过分了?我们人类得益于理性,就像我们今天 这个理性主义的时代,通过科学把那个理性的普遍形式用来规范 人类和实现人类自然的改造,等等这一切,仿佛都是理性给予我 们的财富。但这不是事情的真相,就像我刚才反复强调的,即使在科学 当中伟大的创造也不是由理性造成的源泉。而是我们的伟大的洞 察,哲学的思想的成果,通过理性的形式处理之后,变成普遍共 享的东西,理性起了这样的作用。但是它倒过来,理性把自己看 成是人类生活价值的产生的开拓者,这是错误的。所以尼采说非 理性的。我们中国文化的缺点是以情感代替理性。现在市场经济体制 在中国的成立不是理

19、智安排的结果。理性文明付出的巨大的代价 是遗忘了存在,遗忘了家园。西方的问题是体会到无家可归的状况,在理性主义本体论的 制约里面,人类生活的精神价值无非就是对物质的东西的控制与 支配。我们为什么需要理性?为了控制自然。我们为什么在社会 实践里面需要理性?因为我们要安排一个合理的社会制度,以便 控制人本身。(理性、制度、控制人本身)成为这样一种社会的理性机器来完成对个人的支配,这是被 标榜为人人平等的一个美好的自由的状态。如果说这个机器仍然 是有等级的,也就是说经济上的不平等的话,弱者在这架机器中 的命运只是我们被看作与自由毫不矛盾的现象,因为他没有破坏品德和正义的法则。你是弱者的话,你也是正当

20、的得到了这个位 置,这就是理性的机器。所以欧洲文明终于走到它的尽头,也就 是理性主义遭遇了虚无。荒诞派戏剧的主题就是我们出生是一个冷漠的物质的宇宙, 它变成一个能活动的舞台,这个宇宙不光是物质的自然,而且是 机器化的社会法庭,这整个是一个冷漠的宇宙。人在这样的舞台上,在这样的一个没有精神的背景的舞台上却要想成为精神,想 成为上帝,于是他就等待。这部剧叫等待戈多。人与他活动 的舞台的严重的不协调,我们已经在二个世界里面完成了对中世 纪的批判。一个世界是自然世界完成了非灵化过程,近代西方运动就是世俗化运动,有二个成果,一个是在自然世界形成了审美,它只 是一个物质世界,我们去研究它和控制它;另一个方面社会实践 里面也没有神明。教会这样的精神机构的统治被打碎了,我们每 个都是单独的个人,他们之间按照理性的原则定立契约,所以在 社会实践中完成了非灵化。二个世界的非灵化的完成是一个携起手的运动,于是它的结 果终于呈现在我们面前,即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