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北师大版(部审)_第1页
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北师大版(部审)_第2页
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北师大版(部审)_第3页
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北师大版(部审)_第4页
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北师大版(部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北师大版(部审)第一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北师大版(部审)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能得到发展。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具体操作开始的,再逐步形成抽象的思维。在本节课中,我充分考虑儿童的原有认知水平及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注重让学生在自身的自主探索中,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方法。在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反思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

2、年级上册。 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但只局限于对单一图形进行简单分析。本节课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及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方面有所发展。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通过比较、归纳,选择求组合图形的最优方法。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感受解题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渗透转化、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

3、法。 教学难点: 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并选择优化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动手操作,认识组合图形1.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样的?2.用已经剪好的图形,拼成自己喜欢的图案。(课件:学生白板展示)说一说,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小结: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叫组合图形。 (板书:组合图形)3.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组合图形。(课件:七巧板图案、别墅侧墙、指路牌、学校照片)4.关于组合图形,你还想研究些什么?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组合图形的面积)【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用已学的平行四边

4、形、三角形等拼成自己喜欢的图形,让学生体会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是组合图形。再观察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使学生逐步熟悉组合图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索交流,掌握方法1.(课件:客厅照片)老师家客厅地板砖想换成木地板。需要买多少木地板呢?买多少木地板就是计算客厅的面积。2.自主探索,交流方法。小组交流:认真观察这个图形,说一说你准备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学生在图上画出辅助线,师解释为什么要画虚线。(板书:组合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基本图形)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学生在黑板上展示方法并讲解思路。(挑选出有代表性的方法上台展示,选出一个转变后不能就算的方法来。)3.给出数据,计算面积,学生汇报

5、交流。小结:(1)充分利用已知条件,转化后的图形要能计算。(2)转化后的图形越少、越简单,计算越容易。 4.把大家展示的几种方法进行分类。(板书:分割法、添补法、割补法)小结:刚才大家在汇报时出现三种方法,一种是分割法,一种是添补法,一种是割补法。但无论是那种方法,他们的目的都是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转化是我们学习数学经常要用到的一个方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很多,但我们要选择简单的方法。分割的图形越少、越简单,计算就越容易。【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让学生认真观察、独立尝试、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开拓思维,并引导学生寻找最简方法,实现方法的最优化。通过一

6、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联系生活,巩固应用1.计算中队旗的面积。(第2题)2. 一张硬纸板剪下4个边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这张硬纸板还剩下多大的面积?3.计算下图的面积。4.量出有用的数据,计算你刚才设计的图案的积。 【设计意图:不同形式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经过学生们认真的思考研究讨论,我们总结了很多解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分割法、添补法、割补法。五、作业:1、说一说,下

7、面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小衣服小房子2、下图是由两个不同的正方形构成的,大正方形的边长是8m,M是大正方形其中一边的中点。3、右图的长方形长16cm,宽10cm,A、B、C、D分别是长方形每条边的中点,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注重层次性,面向全体学生,选取有代表性的组合图形,体现学法的的指导,利用复习旧知进行有效知识迁移。】板书: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反思:在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展开教学的。我充分考虑儿童的原有认知水平及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亲身经历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

8、过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方面有所发展。不过交流讨论时,学生讨论不够充分,可能对于其他同学的方法不够理解。以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这样才能发现、借鉴别人的好的方法。也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改进,比如教师语言的精练度,学生操作的方式,以及汇报的形式等等,这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以完善。今后要继续做到:1、教学过程中,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教师要全面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与活动。2、学生学习之间的互动还需进一步加强。3、继续努力培养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卡1、闯关题1.计算中队旗的面积。(单位:cm)

9、2.一张硬纸板剪下4个边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这张硬纸板还剩下多大的面积?3.计算下图的面积。(单位:cm)第二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90-91页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出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并能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已知的条件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10、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例题图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了解组合图形。师:同学们一定都玩过七巧板吧?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几幅用七巧板拼成的画,大家说说它们像什么?(课件演示)刚才的图画你能看出它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吗?我们再接着往下看。(课件出示风筝、中队旗)中队旗上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由什么基本图形组成的?师: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组成的)师小结:由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是组合图形。2、复习铺垫。师:前面我们都学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谁来说说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强调: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要除以2)。求基本图形的

11、面积我们可以直接使用公式计算,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该怎么计算呢?能不能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组合图形的面积。二、探究新知1、例题导入师:同学们,这是小华家客厅地面的平面图,他们家正准备在客厅铺上地板。(课件演示)小华的爸爸说:“你已经上五年级了,学了不少的数学知识,能帮助我算算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吗?”小华接受了任务就开始思考,可是客厅的形状难住了他,你们愿意帮他吗? 估计一下客厅地面的面积,说说是怎么想的?客厅的形状是一个什么图形?(组合图形)我们该怎么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分割转化成基本图形)2、合作探究分组合作,探索计算方法,在课前准备的客厅平

12、面图上进行分割或添补。(教师巡视并与学生交流想法)3、交流结果小组代表上台投影操作方法,说说如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4、小结方法师:刚才同学们用了这么多方法,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何特点? (结合介绍分割法与添补法:把图形分成几个已学过的基本图形,分别求出它们的面积再相加的方法叫分割法;分割的图形越简洁,其解题方法就越简单;将原来图形补上一块使它变成学过的基本图形,求出整个图形的面积,再减去补充部分的面积的方法叫添补法。) 师:我们在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采用分割法和添补法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基本图形来计算。5、解决问题根据前面同学提供的数据,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出小华家客厅的面积。三、实

13、际应用,解决问题1、课本91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投影展示分割方法,再补上相应条件,进行面积计算。 强调:在用分割法时,应该根据所给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分割,如果分割后的图形找不到相关的条件,那么分割就是失败的。2、课本91页“试一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用分割法好还是用添补法好呢?怎么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台投影展示解法。3、课本91页“练一练”第2题。刚才我们帮小华算出了地板的面积,可是爸爸还想考考她,让她算出粉刷墙壁需要用多少千克涂料?我们就好人做到底,再来帮小华一次。全班读题。师:要想知道用多少涂料,必须先算出图形的什么? 生自主探索,师巡视指导,再交流汇报。四、全课总结1

14、、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生回答,师补充板书)2、强调: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方法有多种,我们可以选择自已喜欢的、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但是在割补图形时,要考虑到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分割或添补。五、布置作业课本91页“练一练”第3题。第三篇:北师大版组合图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教案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有效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主动性,培养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

15、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掌握用分割法和添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和一定的条件,割、补成学过的图形,选择最适当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策略:以学生利用基本图形拼的图案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以课件展示教师拼的图案引发学习问题,以课件中的图片欣赏让学生感受组合图形源于生活,以“剪拼议”实践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究知识的方法,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强化知识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组合图形图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复习铺垫1、回顾:(课件2)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基本图形?2、同学们,你们还记

16、得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吗(课件3)3、欣赏图片(课件4-8)今天,老师利用这些基本图形拼成新的图形,看看它们像什么? 有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4、教师总结,揭示课题像这样由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复杂的平面图形叫做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质疑:那么这样的组合图形的面积怎样求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面积)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出示课件:看智慧老人正准备给客厅铺地板,客厅的平面图如下1、首先大家估一估客厅的面积是多少?(板书数据)(课件9)2、采用不同的方法求客厅的面积。在实际装修铺地板的时候,买多了浪费,买少了还要再买太麻烦了,那怎么办呢? 我们一起观

17、察一下这个图形,这是一个(组合图形),这样的图形的面积我们学过了吗? 你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吗?(课件10) 1)温馨提示:(课件11) 添加辅助线-将这个组合图形分割成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 图形分割后我们看一看分割后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所需要的数据有没有? 分割后的图形要比较简单易算。 2)生动手画图。 3)汇报交流:同学们做好了吗?刚才看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能感觉到咱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动脑筋,现在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展示台展示分法)3、观察比较: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的方法(课件12-13)分割法添补法4、有这么多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了,快动手算一算(每组按一种方法算)(

18、课件展示四种算法)(课件14)(先在黑板上粘贴四种分法,再在展示台上展示计算过程) 引导比较(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计算出了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请把计算出的正确答案与刚才同学们估计的数据比较一下,有的估计偏大了有的偏小了)5、悬念: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师先示范割补法,后计算面积(课件15)6、纵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哪种方法简便?不论是分割法或是添补法还是割补法,转化的图形越简洁,其解题的方法就越简单。但老师要强调的是,转化图形是不是随意性的,要考虑转化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7、最后我们总结一下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步骤一分图形二找条件三算面积三、大显身手 练一练 第 1 题四、 课堂总结这节课你

19、有什么收获?懂得了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和步骤分割法添补法割补法一分图形二找条件【板书设计】组合图形面积方法分割法添补法割补法三算面积步骤一分图形二找条件三算面积第四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比较图形的面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比较图形的面积目标预设: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教学重点: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图形的等积变换。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方格中各种形状的平面图:提问: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知道的?同学进行交流。二、归纳比

20、较的方法:(1)平移 (2)分割(3)数方格你还有什么发现?与同学进行交流三、练习1用分割和平移法来判断2根据自已的理解画图形,只要面积是12平方厘米都可以。3让学生讨论观察补哪块图形好。四、作业课堂作业:17页第4题。课外作业: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图形。板书:第五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必备)组合图形的面积专项训练教学目标:理解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内容讲解:知识点一、分割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例题:求下列组合图形的面积变式练习:求下列组合图形的面积知识点二、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例题:如图:下面各组图形都是由两个正方形组成的,

21、大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请你分别计算出各组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我的想法:变式练习:计算下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巩固练习】1、填空题(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形。(2)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之和是15厘米,高是8.8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3)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分米5厘米,高是底的1.2倍,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有一堆圆木堆成的梯形,最上面一层是3根,最下面一层有7根,一共堆了5层,这堆圆木共有()根。2、如图所示,并排放着两个正方形,大正方形的边长为5,小正方形的边长为3,求BEF的面积是多少?3、如图中,小正方形边长为1分米,大正方形边长为2分米,

22、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能力提升】1、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0cm2,三角形ABC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ABCD与AEFG均为正方形,三角形ABH的面积为6平方厘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1. 画出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高,2. 平行四边形ABCD其中AB=10厘米,BC=8厘米,以BC为底的高是9厘米,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以CD为底的高厘米?3. 在如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 做出下图中三角形的三条高5. 学校有一块劳动基地,如图所示,其中(1)部分种玉米,(2)部分种花生,(3)部分种棉花种玉米的面积是15平方米,种(单位

23、:米)花生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如果每平方米种棉花2棵,那么在(3)部分可以种棉花多少棵?【课后练习】1、计算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第一篇: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案3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 倍数与因数教案3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写不同的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2、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3、在探索中,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学生每人准备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

24、形,一张写有自己学号的卡片。2、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相互依存的关系。师:同学们,我们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关系,比如说(指某位同学)他同他的爸爸是什么关系呢?(父子关系)老师和你们是师生关系。师:“老师是师生关系”可以这样说吗?为什么? 生:师生关系是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单独说。师:是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些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的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二、动手操作,感受并认识因数和倍数 (一)、新课引入1、师:同学们的桌上都放着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请你用这12个正方形拼成一 个长方形,注意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表示你

25、的摆法.2、进行交流: 师:谁愿意把自己摆长方形的方法和列出的算式讲给大家听? 师:还有其它摆法吗? 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猜一猜,他是怎样摆的? 学生交流几种不同的摆法。随着学生交流出示乘法算式。师:请同学们仔细听好!因为43=12,所以12是4的倍数,12是3的倍数。 师:谁来把老师的话重复一遍?(2名生)同座位互相说(师在生说的过程中板书:12是4的倍数,12是3的倍数) 师:4是12的因数,3是12的因数。(师板书) 师:请一生重复。 师:谁能完整的把这句话说一遍?3、师:请同学们看这道乘法算式(62=12)。你能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请一名生说说就可以了)师:这道算式呢

26、(121=12)引导生重点说,齐说。 重点引导:12是12的倍数;12是12的因数。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12的因数有哪些?(同座位相互讨论一下) 师板书:12的因数有1,2,3,4,6,12。(根据学生回答师一对一对板书) 师引导并小结:112=12,26=12,34=12,这些都是12的因数。4、师:请一生任意说出一道乘法算式,请一生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活动:同座位之间互相说一说。(一人出乘法算式,一人说倍数因数关系)5、师出示。辨析:56=30,30是倍数,5是因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师小结:倍数和因数都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在说的时候,要讲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

27、的因数。师:我们不仅可以根据乘法算式找因数和倍数,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找因数和倍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师: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二、探索求一个数倍数的方法。1、教学如何找3的倍数。师:请同学们看屏幕。 屏幕出示:你能找到多少个3的倍数?师: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比一比哪一组找出3的倍数的个数最多?时间1分钟,开始! 师: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条理地说出3的倍数吗? 生回答师出示:3的倍数有:3,6,9,12,15,18 师:你能把3的倍数说完吗?(生:不能) 师:3的倍数有多少个?(生:无数个) 师:我们用“?”表示。师完整出示: 3的倍数

28、有:3,6,9,12,15,18?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出3的倍数的?(引导生讨论)(可能性:生能够完整说出来; 如果生不能回答,师可引导: 师:(指屏幕边讲边指)3是3的倍数,3乘1等于3;6是3的倍数,3乘几得6(生回答:2),用3乘2得到了3的倍数是6。依次引导:3乘3得9?。这些都是3的倍数。师:你是怎样找到3的倍数的?)师小结:找3的倍数时,用3依次去乘1,2,3,4,5?,得出的结果就是3的倍数。2、试一试。师:会找了吗?出示“2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引导生先说怎么找2的倍数的。3、归纳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三、全课总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第二篇:小学数学北师版

29、五年级上册倍数和因数教案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倍数和因数一、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倍数和因数倍数和因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 下册第二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发、教学程序等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教材分析: 倍数和因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 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的内容。“倍数和因数”这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它是学习2、5和3的倍数特征以及学习素数和合数的重要基础,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约分和通分,以及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

30、有的知识,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二、学情分析:“倍数和因数”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自然数的知识之后,五年级数学水平比较好,在教学中我争取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自主探索。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整数的认识,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三、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者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

3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二)情感、价值目标: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五、说教法与学法指导1、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组织),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 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

32、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六:教具:多媒体七:说教学流程(一)合作交流,认识倍数和因数1、动手操作。出示操作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拼法?观察拼成的长方形,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各种摆法表示出来。同时向学生说明:如果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和另一个图形一样,我们就认为这两个图形是一样的,让学生将重复的图形和算式去掉2、提问:你表示的乘法算式是怎样的?猜猜他可能是怎么摆的?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出乘法算式,多媒体演示相应的图形。板书:121=1262=1243=12设计这两步让学生写出蕴涵的乘除法算式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有的可能用乘法

33、表示,也有的可能用除法表示;让学生将旋转后相同的去掉,这是一次简化,很多学生并不知道,需要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3、谈话: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写出三道不同的乘法算 式。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如43=12,我们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边说边在屏幕上显示)师:如果我说 “4是因数,12是倍数,行吗?”明确: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单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 让学生仿照说出62=12、121=12,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 然后叫学生相互出一道乘法算式,并说一说

34、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学生可能会出现0( 某个数 )=0的情况,借此向学生说明我们研究因数和倍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设计说明:倍数和因数是全新的概念,需要教师的“传授、讲解”,需要学生的适当“记忆”重复、仿照。当然,要使学生真正理解还必须举一反三,通过互相举例可以逐步完善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同时使学生明确倍数和因数的研究范围。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为了研究方便,通常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 所说的数都是指不为零的自然数。5、老师板书:153=5 根据这个除法算式,你也能找到倍数、因数关系吗?谁愿意说一说。教师小结:我们既可以根据乘法算式,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来找谁是谁

35、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6、练习: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54=20 357=5 3+4=7通过3+4=7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数和因数都是建立在乘法或除法的基础之上的。设计理念:乘法和除法是一种互逆的关系,在学习中应该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三道练习可以巩固刚刚获得的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将融会贯通落到实处。二、合作交流,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谈话:下面我们研究找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想办法找出18的所有因数吗?有困难的也可以小组里先商量一下。教师巡视,有目的地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指名板演。2、比较“有序”和“无序”两种情况,引导学生:你们对他的方法有没有

36、什么需要补充或提问的?(使学生在比较、交流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学性。)3、回顾刚才的交流,你觉得要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最大的诀窍是什么?(按一 定的顺序一对一对地找,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4、能找出15的因数或16的因数吗?选择一个找找看。交流:15的因数有1、3、5、15。16的因数有1、2、4、8、16。5、引导学生观察12、15、16、18的因数,说一说有什么发现。(教师板:一个数因数个数是有限的的,其中最小的因数都是1,最大的都是它本身。)三、自主探索,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倍数和因数,知道了12是3的倍数,3的倍数还有哪些?让学生思考片刻后自己试着找

37、一找,再小组交流。学生汇报,通过对学生书写的比较,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得出3的倍数可以用3乘连续的自然数1、2、3:也可以每次加3来找3的倍数。提问:写的完吗?那怎么办?板书: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写某个数的倍数时要借助省略号表示结果。2、能总结一下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吗?3、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找出4的倍数:指名汇报,教师板书:四、联系生活,巩固应用。1、 教师出示练习,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2、神奇的“完美数”6的因数有:1,2,3,6 其中:1+2+3=628的因数有:1,2,4,7,14 ,28 其中: 1+2+4+7+14=28 在10000以内的数中,这样的 “完美数”有:6,28,

38、496和8128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第三篇:小学数学教案因数与倍数课题:因数和倍数(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

39、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倍数)齐读p12的注意。二、新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汇报(18的因数有: 1,2,3,6,9,18)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师:18的因数中,最小

40、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

41、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二)找倍数: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3的倍数有:3,6,9,12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

42、倍)5的倍数有:5,10,15,20,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三、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教学反思:第四篇:最新北师版 5上 倍数与因数 教学设计“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一、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在运动会上发现数学,探究知识。 课件:运动会上两个班同学分别排出下面两种队形,算一算两班各有多少人

43、。(列式计算) 板书:94=36(人)算式94=36,我们可以说36是9和4的倍数。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9的4倍是36,4的9倍是36.(36是9的4倍,36是4的9倍) 同时,我们可以说9和4是36的因数。(板书课题)二、问题探究: 1.倍数与因数认识:(1)57=35,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2)根据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253=75205=100 (3)你还能举出一些算式吗,并且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发言) (4)对于这个算式09=0,我们也可以说谁是谁的倍数,谁

44、是谁的因数吗?我们只在自然数(0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2.找倍数: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 7 142577 (1)倍数与因数的意义:71=772=14711=77 (2)整除:77=7147=2777=11 提问:会不会找因数? 3.练习4.请写出100以内8的全部倍数。 8,16,24,32,40,48,56,64,72,80,88,96。 结论:最小倍数是自己本身,倍数是无限的。 对于因数呢?请写出32的全部因数。 1,2,4,8,16,32 结论: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自己本身。 三 、小结:关于今天的课你想说点什么?四、作业1.请写出5组算式,并且写出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

45、数。2.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第五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倍数与因数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倍数与因数教案教学内容 (第31-32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教学重点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教学难点 倍数与因数关系的理解。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主要原因是插班生,学的课本不一样,本班的差生较多,再加上留守儿童较多,接受新知能力较差,讲解要详细直观,图文结合,反复强调重难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

46、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两个乘法算式: 94=36(人) 57=35(人) 师:94=36,我们可以说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板书: 倍数与因数)根据57=35,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 哪个数的因数吗? 学生口述练习。导入新课: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来探究倍数与因数的知识吧!二、探索新知1、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意义。(1)根据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253=75 254=100 以这两个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75是25的倍数,100也是25的倍数,25是75的

47、因数,25也是100的因数。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2)强调: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3)在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出示一个除法算式, 如:7525=3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说明:在研究倍数和因数,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2、 你写我说让学生同桌间互相写算式,再说一说。算式可以是乘法算式,也可以是除法算式。三、找一找1、 判断题目中给的数是不是7的倍数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判断,再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逐步体会可以通过想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的方法来判断。2、 找7的倍数:引导学生体会一般可以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

48、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四、练一练: 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4的倍数和6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做好记号。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并让学生说说找倍数的方法。最后,说说哪几个数 既是4的倍数有是6的倍数。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再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并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体会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体会到像这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一 般用乘法想比较方便。课堂总结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2、在应用这部分知识有哪些需要提示大家的? 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像0、1、2、3、4、5、?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这样的数是整数

49、。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内容:长方形的面积,课本8586页教学目标:在实际情景中,探索并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能估计并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能估计并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教学过程: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张同样大小的纸片,你能想法知道这张纸的面积吗?学生独立常识、探索后集体交流。生1:我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每行5个,摆了2行,共10个。面积是10平方厘米。生2:我量了一下,这张纸的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52=10平方厘米。师:大家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质疑:为什么52?长乘以宽是面积

50、?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想一想,小组交流。交流:纸长4厘米,宽3厘米,沿着长边可以摆4个,摆3行,12个。长是几厘米一行就能摆几个,宽是几厘米就能摆几行。所以不用摆,用长乘以宽就知道面积。师: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算了吗?板书:长宽=面积师:摆、量、算哪种方法好?(学生自由说)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除了看物体的表面大小,还要根据你手中的工具来确定到底用什么方法。作业:自主练习3、4题板书设计: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教后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教后反思:学生在情景中获知,能掌握了长方形面积公式,多数同学能估计并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个别同学对知识运用有一定的问题,应多给与强化训练。爱

51、心用心专心 1第二篇:五年级数学上册 梯形面积的计算 3教案 青岛版(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梯形面积的计算 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75页的内容,完成第75页上“做一做”和练习十八的第14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在小黑板上画下面复习中的两个三角形图和教科书第74页上面的插图。 2用厚纸做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其中一个梯形涂成红色

52、。 3用厚纸做像水渠的模型,如:4学生将教科书第137页上面的两个梯形剪下来。 教学过程一、复习 出示三角形图。“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 “第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第二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怎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一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拼一拼,教师再边说边演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用心爱心专心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梯形面积的计算二、新课1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出示教科书第74页上面的梯形图。提问: “这个图形是什么形?

53、”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刚才我们回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谁能依照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每人都拼一拼、摆一摆,同桌的两个同学也可以商量一下。然后让一两个学生到黑板前摆一摆。教师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其中一个梯形涂成红色),图形原尺寸比例与教科书第74页上面的图一致。再边说边演示拼摆的过程,先把两个梯形重叠,把红色的梯形放在上面,以梯形右下角的顶点为中心,把红色的梯形向与时针相反的方向旋转180度,再把红色的梯形的左边沿着白色的梯形的右边向上移动,使红色梯形的上底和白色梯形的下底同在一条直

54、线上。然后,再带领学生一起拼摆。“看一看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经过旋转、平移,两个梯形组成了一个新的图形,是什么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什么?”(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它的底等于3加5是8,高是4,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2平方厘米)“一个梯形面积怎样算?”学生说,教师板书:(35)4284232216(平方厘米)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刚才我们已经看到梯形的面

55、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呢?“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什么?”(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什么?”(就是梯形的高) 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用心爱心专心公式就是:S(ab)h2 “为什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中要除以2?”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是把梯形转化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而由两个梯形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正是梯形的上底加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梯形的高相等,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上底加下底再乘高,梯形面积就

56、等于上底加下底乘高再除以2。注:如果班级的情况比较好,还可以提问: “在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时,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能不能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是:542和342梯形面积呢?” 梯形面积是:(542)(342)(54和34都除以2再求和,等于先求和再除以2) (5434)2(再根据乘法分配律) (53)42 这样做出来的结果和前面的推导是一样的。 2应用总结出的梯形面积公式计算梯形面积。 (1)看教科书第75页上的例题。指名读题后,教师出示水渠的教具,再指出它的横截面,让学生看清它的横截面是一个梯形。再让学生看书,提问:“这个梯形的上底是多少?下底呢?” “这个梯形的高

57、是多少?”“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2)完成教科书第75页“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共同订正第2题,有的学生有可能看不出上底和下底,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四边形中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就分别是上、下底。三、巩固练习做练习十八的第2、4题。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先量出梯形的上、下底,再量出它的高,然后再算出它的面职。 第4题,做题前,教师用粉笔堆一个像题目中的模型,接着说明:如果我们再堆同样的一堆粉笔,然后把它们倒过来,同原来的一堆接在一起,这时这堆粉笔的横截面可以看成是平行四边形。“顶层有多少根粉笔?”(8根) “底层有多少根粉笔?”(8根)“其它各层呢?”(每层根数都是同样多) “一共有多少层?”“一共有多少根?”(顶层的根数底层的根数)层数)用心爱心专心(顶层的根数底层的根数)层数2) 4题做在练习本上。1、3题。 用心爱心专心 4 “所求的一堆粉笔是多少根?”每个学生把第四、作业练习十四的第第三篇:三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教案 青岛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2、进一步感受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