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古诗三首内容出处:部编教材三年级下三单元第一课课标要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学习古诗中的七个生字,理解“爆竹、屠苏、曈曈日、桃符、欲断魂、杏花村、异乡、佳节、登高、茱萸”等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描绘的场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学习元日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4.了解清明这首诗的意思,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描写的事情,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5.学习九
2、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6.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评价任务:1.学生通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教学课时 : 2课时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好,欢迎走进今天的三年级语文课堂,我是刘老师。今天刘老师将带领大家进入三单元的学习。这个单元围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选编了四篇课文。我们首先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三首。是哪三首古诗呢?
3、请同学们找出题目读一读。再读读书上给他们标注的注释,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 游戏看图猜节日。3.谈话导题。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这么热闹的场面,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只用了28个字就把它写出来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元日,齐读课题。4.了解诗人。 5.说到春节,你会想到什么?(放鞭炮、吃年夜饭、贴春联。)6.是的,每到春节我们总会感受到这样的欢乐场面。那么古代的人是怎么过春节,他们的习俗给我们一样吗?自己读一读古诗,看看诗人在元日是怎么写的?注意首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读出节奏。开始吧!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读古诗。(出示自读要求:一读准字
4、音,二读通句子,三读出节奏。)2.检查生字认读,指导“符”字的书写。3.再读,指导读出节奏。三、抓住关键字词,读出诗意。5.生自学后交流。(1)学习第一行诗“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除”的意思就是过去。“岁”是年的意思,“一岁除”什么意思?(一年过去了)(2)学习第二行诗“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屠苏”这里指一种酒。 = 2 * GB3 为什么要在元日喝屠苏酒呢?(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是由唐代名医孙思邈发扬光大的。饮用屠苏酒,要按照先幼后长的顺序,原因是小孩过年又长一岁,大家要祝贺
5、他,而老年人过年则又少了一年的生命,迟一点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喝了屠苏酒是什么感觉呢?“暖”既指春风暖,也说明心里是暖暖的。这句诗可以理解为“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3)学习第三行诗“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1 * GB3 “千门万户”可以换成个词语呢?(千家万户、家家户户) = 2 * GB3 “曈 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4)学习最后一句诗,“总把新 桃 换 旧 符”。“新 桃 换 旧 符”桃和符是一个意思,合起来就是桃符,意思是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春联的前身。四、想象画面,深入品读,细细感悟。1. 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哪些习俗? “放
6、鞭炮、饮屠苏、换桃符”2.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画面放鞭炮。过春节了,有的地方的人们放起了鞭炮、烟花,听着此起彼伏“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你的心是不是情不自禁地被感染了,让我们快乐地读一读。读后想象画面,是谁在放爆竹呀?他们放爆竹时会说些什么,会有怎样的表情,怎样的动作呢?他们的心情怎样?这样一说,画面就丰富多了。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种热闹庆的场景吗?3.第二个画面是喝屠苏,品味“暖”字。想像画面,喝着屠苏酒的人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4.第三行诗中的 “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你能找到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时的太阳?(霞光万道、光芒四射、喷薄而出)初升的太阳把明亮耀眼的光辉洒向千家万户,人们
7、都会有怎样的感觉呢?人们一定会觉得阳光委温暖,生活更有希望,怀着希望之情再读一读。5.第三个画面是换桃符。在正月初一早上挂在门上,据说可以避邪。表达着人们祈求新年平安、吉祥、好运的愿望。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对新生活的美好愿望。6.小结。短短的28个字在同学们的细细品读下成了一幅幅热闹的画面,表现了新年热闹、欢乐的景象。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五、揭示写作背景,体会诗情。其实,王安石写这首诗不仅是描绘新年新气象,他还有更深的用意。王安石20岁以前,他随父南北游学,了解民生疾苦。21岁起,当过地方官员,做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事。在王安石49岁时,被任命为宰相。为了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不
8、顾大官僚的反对,主张变法,推行新政。此诗是他执行新政时,见到新年家家忙着过春节的景象,而联想到变法开始的新气象,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请你带着这样的体会再来读这首诗,读出春节的热闹喜庆又读出王安石的雄心壮志。六、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忆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这首诗的?第一步读准字,第二步读准节奏,第三步抓住关键字词、想象画面读明诗意,反复诵读读出诗情。你看,每一步都离不开读,说明读真的太重要了,难怪古人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七、学法迁引。1.接着我们就用刚才总结的学法学习后面的清明和九月才九日忆山东兄弟。这节课只完成前两步,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开始吧!2.检查生字认读识记情况。3.这两首诗的节奏你
9、读对了吗?听老师读一读。按照这个节奏,再大声读一遍给自己听。八、课后作业。1.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试着读明白后两首诗的诗意。 2.背诵元日,并默写。 3.搜集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背一背。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引入课题。1.检查背诵:同学们好,欢迎走进今天的三年级语文课堂,我是刘老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三首,上节课,我们学完了元日这首诗,你会背了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2.引入新课:你背正确了吗?接下来再把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准确、流利、有节奏地读一遍。二、学习清明。1.接下来我们继续用抓住关键字词、想象画面帮助理解诗意,反复诵读感悟诗情的方法去看看诗人描绘的清明节和重阳节又是一幅怎样的情
10、景。首先学习清明这首诗。2.了解清明节。3.走进诗人。4.学习古诗前两行 = 1 * GB3 出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同学们,你能看出诗中的天气如何吗? = 2 * GB3 清明时节属于春季,那春季的雨是怎样的?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 = 3 * GB3 当这纷纷细雨冰凉地洒在行人身上,行人的心情会怎样? = 4 * GB3 为什么路上行人欲断魂呢? = 5 * GB3 那杜牧此时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 6 * GB3 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诗,读出杜牧和行人的那种哀伤与愁苦。 = 7 * GB3 读出诗意: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
11、两句诗的意思。5.学习古诗后两行。 = 1 * GB3 如何排解心中的忧伤呢?诗人想找到一个地方,一来可以休息休息,避避雨,二来喝点小酒暖暖身子,也好借酒浇愁,于是他“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借问”是请问的意思。遥是遥远的意思。 = 2 * GB3 诗人是在向谁问路呢?那牧童回答他了吗? = 3 * GB3 这句诗连起来的的意思可以怎样说? = 4 * GB3 我们来想象,当诗人得知杏花深处有洒家,他会有什么反应? = 5 * GB3 指导朗读:诗人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给我们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多么绝妙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6.齐读古诗。是的。诗人在本该和家长团聚、踏
12、青或去上坟的清明节却独自一人在雨天赶路,心情不免哀愁,可在牧童的指引下看到了杏花深处的小村庄,心生希望,又振作起了精神。带着你的理解再次诵读整首诗。三、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里描绘的重阳节又是一幅怎么样的画面,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呢?下面我们接着学习这首诗。2.理解诗题。忆:想念、思念的意思;山东指华山以东,就是王维的家乡,不是指我们现在的山东省。兄弟在这里即可以理解为王维的兄弟,兄长,也可以广泛理解为他的亲人。题目连起来就是:九月九日这一天想念家乡的亲人。3.认识王维。4.了解写作背景。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的时候写的。王维十五岁时就离开家乡,到长安去谋取功
13、名。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大街上人流如潮,望着那热闹的场面,他更加想念自己的亲人,便挥笔写下这首千古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默读古诗,找出诗句中的关键词,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1)先来看前两行。 = 1 * GB3 独是( ) 异是( ) 逢是( ) 倍是 ( )根据老师给出的这几个关键字的字意,这两句诗连起来可以这样说:我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逢重阳佳节就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是啊,王维孤身一人在外求学,是多么孤单寂寞啊,两个异字就更中突出了王维的孤独。从第二行的“倍”字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了王维浓浓的思乡之情 = 2 * G
14、B3 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同学们想想,你平时和妈妈爸爸分开过吗?分开了多久时间,分开后你心情如何?你们看,你们才离开爸爸妈妈这么短的时间就开始想念了,而王维是离开亲人两年了,他该有多么想念家人呀!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诗,读出王维对亲人的思念。(2)学习后两行诗。 = 1 * GB3 那么远在家乡的亲人又是否在想念王维呢?你眼前又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个而生遗憾之情。) = 2 * GB3 茱萸你认识吗?这就是茱萸,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据说可以消灾避邪。 = 3 * GB3 想象画面。同学们,长安离王维的家乡那么远,他怎么知道家人登上了高处插
15、戴了茱萸呢?他真的看了吗?当然不是,这只是诗人的猜想,他猜想他的亲人也会因为少了一人而感到遗憾。这里的“一人”指的是谁呢?对,就是王维。如果此时你是王维的亲人,在登高时,你会说呢什么?如果你是王维,你会对亲人们说什么? = 4 * GB3 指导朗读让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读出家人和王维之间那种深深的思念。6.读出诗情。重阳佳节这一天,王维一天在外求学,平日里就很想念亲人,在重阳佳节之时他思念就更浓厚了,于是他提笔把这浓浓的思念写在了这首诗里,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这首诗。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同学们,发现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很多诗人都写过思念家思念亲人的诗。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就有,你还记得吗?对,李白的静夜思老师还给大家搜集两首关于思乡的诗,我们一起读一读。 归 家 唐杜 牧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从何处来。2.这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年高中政治 第1单元 生活与消费 1.3.1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 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参考)
- 城镇排水管网实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 二零二五版证书印刷保密协议书
- 全新协议书离婚的规定二零二五年
- 店铺转让合同范例大全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影视剧摄制居间合同的范例
- 二零二五版补充离婚财产分割合同
- 离婚后的补充协议范例二零二五年
- 快速热处理设备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FZ/T 07026-2022纺熔非织造布企业综合能耗计算办法及基本定额
- 基于STM32的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
- 起重机械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
- 中药饮片处方审核培训课件
- 客户回访表完整版本
- 2024年天猫运营月度计划
- 火灾监测项目融资计划书
- 毒蛇咬伤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 数学家牛顿的故事
- 新人教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必背篇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