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0爬山虎的脚_第1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0爬山虎的脚_第2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0爬山虎的脚_第3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0爬山虎的脚_第4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0爬山虎的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一、文本分析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爬山虎的脚是精读文,作为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处在落实单元要素整体教学的靠前位置,重在学方法。爬山虎的脚以准确形象的语言,描写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细微变化,以及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这样的文本可通过反复品味准确生动的描写,激发学生从细致、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细致连续的观察,感受观察与表达之间的密切联系。本课是对人文主题“处处留心皆学问”最贴切的呈现,教学时,可与要素的落实有机融合。课文结构清晰,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三个部分,讲了爬山虎生长的位

2、置、叶子的特点、爬山虎的脚及怎样往上爬的。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再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由此可以判断课后习题第二题是本课的核心目标,是落实“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这个能力要素的着力点。本课的助学系统有两幅插图和资料袋。两幅插图从面到点进行描绘,不仅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还有助于学生感受作者细致连续的观察,启发关注事物的细微处。资料袋向学生示范了两种记录观察的形式:图文结合和做表格。两种记录都显示记录者对观察对象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观察,学生在横向或纵向的分类与比较中,感受事物在状态、颜色等方面的变化,进而了解如何观察,怎么写观察记录,为单元习作做准备。二、学情

3、分析对于作者而言,没有细致的观察很难有准确形象的文字;对读者而言,没有体会到准确形象的文字就很难感受到作者细致的观察。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还未充分发展,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准确形象的文字与观察之间若没有画面作中介,不容易产生关联。如何品味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从而明确表达与观察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实际观察中关注事物的细微处,如何进行连续观察,并把观察所得转换成文字记录。这是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会面临的问题。三、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语句,借助图片,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3.抓住爬

4、山虎连续的动作和细丝的变化,能说出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4.利用资料袋,发现观察对象的细微处及变化,学写观察记录。四、教学重难点1.抓住爬山虎连续的动作和细丝的变化,能说出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2.利用资料袋,发现观察对象的细微处及变化,学写观察记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隙”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理解“舒服”“均匀”“漾起”等词语的意思。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语句,借助图片,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二)质疑导入,激发兴趣1.引导交流:哪些同学见过爬山虎?你们

5、看见的爬山虎是什么样的?2.过渡: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你们知道爬山虎的脚在哪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三)预习检查,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读音,指导生字书写“虎”“隙”。课件出示:爬山虎操场嫩叶舒服均匀重叠空隙弯曲漾起(1)抽学生读词语,了解学生预习情况;(2)相机强调弯曲的“曲”的读音,关联歌曲的“曲”的读音;(3)相机指导写“虎、隙”。2.把词语放到句子中朗读。3.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1)引导学生根据提取的信息汇报。生长的位置叶子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位置(2)引导学生梳理课文

6、结构,把握课文内容。提问:想一想,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四)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1.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2.学生自主学习,在书中圈画。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预设一:发现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嫩红嫩绿绿得那么新鲜。提问:嫩红与红,嫩绿与绿有什么区别?这说明作者进行了怎样的观察?(板书:准确)预设二: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出示爬山虎的图片,理解“一顺儿”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理解“均匀”的意思。(准确)预设三: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7、出示:微风拂过爬山虎叶子微微漾起波纹的视频。说一说“拂”和“漾”的意思。指导朗读:“拂”和“漾”要读得轻一些,突出微风的轻柔和叶子微弱的震颤。(板书:生动)朗读体会预设四: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而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线跟新叶一样,也是嫩红的。画一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爬山虎的脚。比一比。与图片比较,学生能画准确则说明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准确)品一品,朗读体会。4.无论是叶子颜色的变化,还是叶尖一顺儿朝下铺得均匀的形态,以及微风拂过时,叶子轻微的震颤,都被叶圣陶爷爷敏锐的眼睛观察到了。5.孩子们,你们觉得叶圣陶爷爷是怎样观察的呢?预设1:叶圣陶爷爷一定是拿着放大镜观察

8、的。预设2:叶圣陶爷爷一定是走得很近,反复看了很多遍。6.是呀,他之所以能表达得如此准确,是因为他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啊!(板书:观察:细致)7.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通过那些准确形象的语句,感受到了叶圣陶爷爷细致的观察,下节课我们带着这些收获,再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抓住爬山虎连续的动作和细丝的变化,能说出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激发观察的兴趣。2.利用资料袋,发现观察对象的细微处及变化,学写观察记录。(二)回顾导入1.回顾交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2.小结:作者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写得如此准确、生动,这离不开作者

9、细致的观察。(三)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1.本课着重在写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呢?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1)圈一圈。请圈画出描写爬山虎爬墙动作的词语。(2)想一想。讨论:“巴”字可以换成其他词吗?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边读边想象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3)演一演。学生表演,其他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点评。(4)说一说。说说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5)悟一悟。学生朗读,思考:作者要经过怎样的观察才能发现爬山虎往上爬的秘密?(板书:连续)(6)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你也能发现作者进行了连续的观察?预设一: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预设二: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预设三: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小结:围绕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到作者进行了连续的观察。(7)总结: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作者不仅观察得十分细致,而且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其实生活处处皆学问,如果我们也能这样连续细致地观察,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四)学写观察记录1.如果要去观察,你会选择观察什么呢?2.自主学习阅读链接。认真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