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_第1页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_第2页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_第3页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_第4页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请,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比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责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1)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在孔子和庄子的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联系你的人生态度简要说一说。【答案】(1)孔子:坚守仁义

2、,安贫乐道。庄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2)【示例1】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孔子心怀仁义,安贫乐道,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重义轻利;而庄子追求的快乐只是一己避世隐居独善其身的快乐,缺少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我不赞同。【示例2】更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生命与自由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庄子鄙弃名利富贵,因为在他看来,珍爱生命,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他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孔子追求的快乐只是“道不行于世”后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自命清高,所以我不赞同。【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语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是“吃粗粮,喝冷水

3、,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是坚守仁义,安贫乐道。根据材料二中句子“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以及庄子拒绝出仕的邀请可以看出庄子注重保全生命,享受自由。(2)先明确观点,是“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还是“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然后再具体阐述自己的看法。从材料一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可知,孔子式的快乐,在于内心是否充实,从材料二中庄子面对邀请的态度以及最后一句“吾将曳尾于涂中”可知,庄子鄙弃名利富贵,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明确了这些,自圆其说即可。故答案为:孔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庄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示例1】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真

4、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孔子心怀仁义,安贫乐道,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重义轻利;而庄子追求的快乐只是一己避世隐居独善其身的快乐,缺少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我不赞同。【示例2】更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生命与自由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庄子鄙弃名利富贵,因为在他看来,珍爱生命,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他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孔子追求的快乐只是“道不行于世”后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自命清高,所以我不赞同。【点评】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要理解孔子和庄子说的内容。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起胳膊垫着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手段得到的富与贵,对

5、于我,如同天上的浮云。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意思是“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表达自己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保全生命。由此可总结出答案。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以任选一种生活方式进行论述。赞成孔子的坚守仁义,安贫乐道的快乐方式,要指出庄子缺少社会责任感的生活方式的不足;赞成庄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的生活方式,要指出孔子自我安慰、自命清高的生活方式的不足。【参考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往表达心意,(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

6、)说:“希望能用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庄子拿着鱼竿不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

7、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

8、瞋目闭口耶?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1)对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B.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2)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C.今

9、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柳宗元在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文章中也明确表达了不愿意担任老师的意思。柳宗元认为自己无法成为孔子那样的老师,只是希望能成为马融、郑玄那样的章句师。柳宗元认为自己学问不够,又不像韩愈那样胆大,所以一直不愿意担任别人的老师。如果有人来请教关于“言道、讲古、穷文辞”的问题,柳宗元还是愿意答疑解惑。(5)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答案】(1)B(2)B(3)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

10、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4)B(5)自己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相互学习。【解析】【分析】(1)B项,责,句中不是指责的意思,而是指“要求”;译文为:你不要用韩愈要求我。故选B。(2)项,其,指示代词,指代“老师”;译为:我避开的是老师的名头,担忧的是老师的内在;B项,其,语气副词,表希望语气;译为:希望你详细地阅读它们,我的认识和看法都在其中;C项,其,指示代词,那样;译为:当今世间有不少这样的老师,我幸而不是那样的人;D项,其,指示代词,那,译为:我所拒绝的是老师弟子的名头,不敢接受那师生的礼仪;故选B。(3)本题注意:“若乃”是固定词组,可理解为“至于”;薄世,

11、浮薄的世人;脆,懦弱;怯,胆怯;当,担当。译为: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4)B项,柳宗元“只是希望能成为马融、郑玄那样的章句师”,说法错误;原文说,“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意思是:当今世间有不少(马融、郑玄)这样的老师,我幸而不是那样的人;故选B。(5)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是柳宗元给严秀才的一封回信,属书信文体,细读全文,理清层次:第段,写自己拒绝做严秀才老师的原因之一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不愿承担老师之名;第段写自己拒绝做严秀才老师的原因之二“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第段写自己拒绝做严秀才

12、老师的原因之三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一一可以互相学习。由此,我们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自己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相互学习。故答案为:(1)B;B;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B;自己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相互学习。【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

13、,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

14、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5)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参考译文】尊敬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说要拜我为师,还批评我写的师友箴和答韦中立书两篇文章,想改变我不为人师的心志,准备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举凡我所写的那两篇文章,那最终主旨没有不同。我避开的是老师的名头,担忧的是老师的内在,老师的内在一天也不能忘记。我聊且作歌来规劝自己,做事遵循自己内心来充实自己,小心翼

15、翼地不敢闲散,还不敢自以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为师的资质。如果是个名人,将要被刻薄的世人讥笑辱骂,我脆弱胆怯,更加不能承受。内在的实力不足以为师,外来的笑骂不能够承受,众人即使真诚地逼迫我为师,我对你怎么办呢?说内在的重要性,我的两篇文章中都是,希望你详细地阅读它们,我的认识和看法都在其中。你所说的仲尼的说法,难道容易吗?仲尼是可以学习但是不能跟着做的。为学到了极高的境界,这就是又一个仲尼;没有到达极高的境界却要像仲尼那样去为师,就如同宋襄公酷爱称霸因而使得国家败亡,最终中箭死去。仲尼哪里是那么容易做的呢?马融、郑玄,这两个人仅仅是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老师。当今世间有不少这样的老师,我幸

16、而不是那样的人。你想成为那样的人,那就高兴地寄希望于你了。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来做老师的话,本来就是我们所做的。我的才能与胆量比不上韩退之,所以不愿意为人师。人的认识是有相同有不同的,你不要用韩愈要求我。如果说我拒绝了千百个人,实际上又不是这样的。我所拒绝的是老师弟子的名头,不敢接受那师生的礼仪。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有人来请教我的,我难道曾经怒目闭口过吗?你的文章非常流畅旷远,那气势有如开了一条大道将要快马加鞭。加固车子,喂肥骏马,加长鞭子,协调好六根缰绳,顺着脱离边邪,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前行直通大都,除A.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了这个

17、哪里还要拜师呢?急于与懂得道理的人商量且拷问诸多古事,老师是不缺少的。希望你常来,我可以整天与你谈说,不敢疲倦,不敢吝啬,不敢放肆。假如去除师生的名头,保全师生的实际,用有余的交换不足的,也可以交换着做对方的老师了。这样的话,没有世俗的师生之累又对自己有益处,从古到今没有喜好道理却回避这个的。柳宗元回复。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狱中上母书(明)夏完淳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

18、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一一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鸣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

19、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囂,决不肯舍!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散展。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于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注)西铭:张溥,明末复社的领袖。张溥死

20、后,因无后,次年由钱谦益等代为立嗣。钱谦益后来投降了清朝。人们认为这有损张溥的名节。若敖:春秋时楚国公族名,因为越椒背叛楚而被灭族绝后。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见背:被背弃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分:料想C.淳之身,父之所遗遗:遗留,留下D.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酬:报答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失其所与,不知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家事尽以委之宁许以负秦曲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夏完淳在临刑前为“不得以身报母”而深感悲痛,为家中“

21、八口”的生计问题而深感忧虑,但他又认为“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以身殉父”是死得其所的。夏完淳在信中恳请双慈保重,牵挂结婚二载的娇妻,并以五言诗的咏唱抒发豪情,侠骨柔肠,尽显其中。夏完淳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告白母亲“万勿置后”,是担心领养的孩子以后不孝敬老人,反而会是家族的隐患。这封狱中绝笔信表达了夏完淳以身赴义、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全文一唱三叹,慷慨悲壮,感人至深。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

22、耶!【答案】(1)A(2)B(3)C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本来指望重见天日,来报大仇,使死者得到慰恤,生者获得荣封,向九泉之下的父亲告慰我们的成功。像西铭先生立一个没有出息的后嗣,被世人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为好啊!【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到各选项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A项,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中“见背:被背弃”解释错误,“见背”是对父亲去世的委婉的表述,“见”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见背”可理解为离开我,背离我”。故选A。本题考查理解

23、文言文虚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到各选项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A项,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中也”表示感叹语气,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也”与上文的“者”构成者也”结构的判断句。B项,“嫡母慈惠,千古所难”与“失其所与,不知”中的“所”,均与下文构成“所”字结构,翻译为“的。C项,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中“者解释为这样的人,“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解释为“的。D项,家事尽以委之中“以解释为把”,介词;宁许以负秦曲”中以”解释为来”,连词。故选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

24、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C项,夏完淳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告白母亲万勿置后,是担心领养的孩子以后不孝敬老人,反而会是家族的隐患”,表述错误,原文相关表述为“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这里是表达担心会像西铭先生一样立一个没有出息的后嗣,被世人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为好,选项曲解为“担心领养的孩子以后不孝敬老人”,理解错误,故选C。(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贤孝素著介绍的是

25、新妇的形象,主语是“新妇,应独立成句;亦也为固定结构,应独立成句;“语无伦次”为成语,意思相对完整,应独立成句;“痛哉痛哉”表示悲痛的语气,独立成句;因此,可断句为: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大意是:妻子与我成婚二年以来,贤孝素来为人所深知,武功甥为我好好地看待她,这也是武功甥的渭阳之情!语无伦次,而这都是将死之时的肺腑之言。悲痛,太悲痛了!(5)本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图:希望。以:来。荣:使动用法,使荣耀。不肖:不成才,没出息。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

26、生:状语后置。为人所诟笑:被动句。诟:诟骂。愈:好。故答案为:(1)A;QB;C;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本来指望重见天日,来报大仇,使死者得到慰恤,生者获得荣封,向九泉之下的父亲告慰我们的成功。像西铭先生立一个没有出息的后嗣,被世人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为好啊!【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

27、”“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

28、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参考译文】不孝完淳而今死了!以身体奉献给父亲,不能再以身体来报答母亲了。自从父亲离我而去,悲痛地过去了两个年头。怨恨惨痛越积越深,历尽了艰难辛苦。本来希图重见天日,以报大仇,使死者得到赠恤,生者获得荣耀,向九泉之下的父亲报告我们的成功。无奈上天不保佑我们,把灾祸集中于先朝,一支军队刚一起来,就立即被粉

29、碎。去年的义举,我已自以为非死不可,谁知当时不死,却死于今天!短短地延续了两年的生命,却没有一天得以孝养母亲。以致尊贵的慈母托身于空门,生母则寄生在异姓之家。一门漂泊,活着不能相互依靠,有人死了也不能相互安慰,我今日又奄忽先赴九泉,不孝之罪的深重,连上天都已知晓了。唉!两位母亲都健在,下面又有妹妹、女儿,家运衰败,并无兄弟。我死了并不足惜,我所哀痛不已的,是家庭的众多人口今后怎么生活。虽然如此,但是,就这样吧!我的身体是父亲遗给我的,我的身体是为国君所用的,为父为君而死,又哪里是辜负两位母亲呢?但尊贵的慈母对我爱护备至,教我学礼习诗,十五年来从未改变,嫡母如此慈爱恩惠,千百年来所少有。大恩未曾

30、报答,使我悲痛到了极点!现在我只得把尊贵的慈母托付给义融姊,把生母托付给昭南妹了。我死之后,如果妻子能得到一个遗腹子,那就是家门的幸运。如果不然,千万不要另立后嗣。会稽的大望族至今如此零落已极。节义文章象我父子这样的有几个呢?像西铭先生那样地立一个不肖的后嗣,为旁人所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为好!唉!天地是无穷无尽的,家族却不可能永远绵延不绝。有一日朝廷中兴重建,那么,我们就能千百年地在庙中接受祭祀、供养,又哪里只是享受麦饭豚蹄,不至成为饿鬼而已呢?如果有人妄言另立后嗣,我与父亲在冥中一定要诛杀这个顽固愚蠢之人,决不饶恕他!兵戈遍布天地,我死之后,战乱不会有停止之日。两位母亲请好好保重玉体,不要再

31、把我挂在心里。二十年之后,我跟父亲将要扫平北方边境!不要悲伤,不要悲伤!我所嘱托的话,千万不要违背。武功甥是未来大有成就的人物,家里的事都交托他。寒食节和七月十五,以一杯清酒,一盏寒灯来供我,使我不至于成为无人祭祀的饿鬼,我的愿望就已达到了。妻子与我成婚二年以来,贤孝素来为人所深知,武功甥为我好好地看待她,这也是武功甥的渭阳之情!语无伦次,而这都是将死之时的肺腑之言。悲痛,太悲痛了!人有哪个是不死的呢?贵在死得其所。父亲能成为忠臣,儿子能成为孝子。含笑归天,完成我的分内之事。从佛教的原理来说,一切事物本都未尝生存,我把自己的身体看得像破旧的鞋子一样地不足珍惜。我只是为刚正之气所激,因而懂得了天

32、人之理。十七年来只是一场恶梦,报仇在于来世。我的神魂将遨游于天地之间,我对一切都毫无愧怍。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十六年,秦复与赵数击齐,齐人患之,苏厉为齐遗赵王书曰:臣闻古之贤君,其德行非布于海内也,教顺非洽于民人也,祭祀时享非数常于鬼神也。甘露降,时雨至,年谷丰孰,民不疾疫,众人善之,然而贤主图之。今足下之贤行功力,非数加于秦也;怨毒积怒,非素深于齐也。秦赵与国,以强征兵于韩,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欲亡韩而吞二周,故以齐啖天下。恐事之不合,故出兵以劫魏、赵。恐天下畏己也,故出质以为信。恐天下亟反也,故征兵于韩以威之。声以德与国,实而伐空韩,臣

33、以秦计为必出于此。夫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楚久伐而中山亡,今齐久伐而韩必亡。破齐,王与六国分其利也。亡韩,秦独擅之。收二周,西取祭器,秦独私之。赋田计功,王之获利孰与秦多?且齐之所以伐者,以事王也;天下属行,以谋王也。燕秦之约成而兵出有日矣。五国三分王之地,齐倍五国之约而殉王之患,西兵以禁强秦,秦废帝请服,反高平、根柔于魏,反先俞于赵,齐之事王,宜为上佼,而今乃抵罪,臣恐天下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愿王孰计之也。于是赵乃辍,谢秦不击齐。王与燕王遇。廉颇将,攻齐昔阳,取之。下列对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秦复与赵数击齐屡次B.苏厉为齐遗赵王书曰遗留其德行非布于海内也中国D.教顺非洽于民人也

34、普遍下列对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年谷丰孰通“熟B.民不疾疫生病C.众人善之善待D.然而贤主图之谋划下列对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令足下之贤行功力您B.非素深于齐也向来C.秦诚爱赵乎诚实D.其实憎齐乎它实际下列对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欲亡韩而吞二周使灭亡B.故以齐啖天下吃,引申为“拿利益引诱C.故出兵以劫魏、赵掠夺D.秦独私之占有下列对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赋田计功授给B.齐倍五国之约而殉王之患背离C.反先俞于赵反对D.臣恐天下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坚决【答案】(1)B(2)C(3)C(4)C(5)C【解析】【分析】(1)B项中遗是动词

35、,读作wei,后接宾语“赵王书”译为送交,交给。句意为“苏厉为齐国写信给赵惠文王,信中说”。故选B。C项中“善”是动词,作谓语,意动用法,认为好。句意为“众人都认为这好”。故选CoC项中“诚”是副词,译为果真、真的。句意为“秦国真是爱赵国吗”。故选C。C项中劫”是动词,译为威逼、胁迫。句意为所以才出兵胁迫魏国和赵国”。故选CoC项中反”译为归还、送还。句意为“把先俞还给赵国”。故选Co故答案为:B;(2)C;C;C;C;【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

36、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2)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3)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

37、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4)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5)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参考译文】“十六年(公元前2

38、83年),秦国又同赵国几次进攻齐国,齐国人非常忧虑。苏厉为齐国写信给赵惠文王,信中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他的德行并非遍布于海内各地,教化也并非普及到所有的百姓,四时祭祀的供品也不是经常让祖先享用。可是甘露普降,下雨及时,五谷丰收,百姓不生疫病,众人都对此赞颂,然而贤主却要谋划天下。如今您的贤德和功力,并非经常施之于秦国;积蓄的怨恨和怒气,也并非平素就对齐国特别深。秦赵两国联合,强使韩国出兵,秦国真是爱赵国吗?它确实恨齐国吗?事情如果过分,贤主就应该认真观察。秦国并非爱赵并且恨齐,而是想要灭亡韩国并且吞并东、西二周,故意以齐国为诱饵吸引天下。唯恐事情不能成功,所以才出兵胁迫魏国和赵国。又恐怕天下

39、各国惧怕它,所以派出人质以便得到信任。还恐怕天下各国很快要反对它,所以在韩国征兵以示威胁。表面上说是对盟国有好处,实际上是要征讨空虚的韩国,我认为秦国的计谋一定是从这方面考虑的。事情本来就有形势不同而祸患是一样的,楚国长期受到攻代而中山国却灭亡了,如今齐国长期被攻伐而韩国必定该灭亡了。攻破齐国,大王您和六国共分其利。灭亡了韩国,秦国就单独占有它。占领二周,往西可以得到天子祭祀用的礼器,秦国独吞私占。授给田地要计算功利,大王您得到的利益同秦国比谁多?况且齐国所以被攻伐,就是由于它侍奉了大王;各国军队集结在一起,就是为了加祸于大王。燕、秦两国的盟约一订立,出兵的日子就不远了。五国想把赵国土地一分为

40、三,齐国背弃了五国盟约而为解除赵国之祸牺牲自己,向西进兵抑制强秦,使秦国废除帝号请求屈服,把高平、根柔还给魏国,把先俞还给赵国。齐国侍奉大王,应该说是最上等的交情了,如今却让齐国服罪,我担心以后侍奉大王的国家不敢那么坚决了。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于是赵国就停止进兵,谢绝秦国,不再进攻齐国。惠文王与燕王相会。廉颇领兵,进攻齐国的昔阳,把它攻下了。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泪.、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长泪.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了为谁?”曰:为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

41、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辟人之士,岂若丛辟世之土哉!”耨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抚然曰:鸟兽不可与同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曰:子见去子乎?丈人曰:四体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下列对句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使子路问津路口B.而谁以易之替换C.耰而不辍停止D.植其杖而芸通“耘”,播种下列对文中划线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隐者,隐士,隐居不仕的古代知识分子,往往有着独立的人格和超凡的才德学识。子路,名子路,字仲由,孔子的弟子,曾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孔门十哲”之一。夫子,对年长而

42、学问好的人的尊称,犹今之所谓“先生”“老师”,此处指孔子。四体,人的四肢。五谷,五种谷物,常指稻、稷、麦、菽、麻,后来也泛指谷物.把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彼执舆者为谁译文:那个拉着车的人是谁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译文: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子路以告孔子译文:子路就告诉了孔子复往,则亡译文:再到那里去看看,老人已经走了【答案】(1)C(2)B(3)C【解析】【分析】(1)A项,“津:路口”错误,应该为“津:渡口”。B项,“易:替换”错误,应该为“易:改变”。C项,正确。D项,“芸:通耘,播种”错误,应该为“芸:通耘,除草”。故选C。B项,子路,名子路,字仲由错误,子

43、路,名仲由,字子路。B错误。故选B。C项,“子路就告诉了孔子”错误,“以”字后省略“之”,应译为:子路把这个经过告诉了孔子。C错误。故选C。【附参考译文】在路上遇见长沮、桀溺两人并肩耕田,孔子以为他们是隐士,就叫子路前去打听渡口在什么地方。长沮说:“那个拉着马缰的人是谁?”子路回答说:“是孔丘。”长沮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吧?”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了。”桀溺又问子路:“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天下到处都在动荡不安,而谁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况且你与跟着那逃避暴乱臣的人四处奔走,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躲避乱世的

44、人呢?”说完,就继续不停地耕田。子路把此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失望地说:“我们不能居住在山林里与鸟兽同群,要是天下太平,我也用不着到处奔走想改变这个局面了。”有一天,子路一个人行走的时候,路遇一位肩扛除草工具的老人。子路问他:“您看见过我的老师吗?”老人说:“你们这些人四肢不勤劳,五谷分辨不清,谁是你的老师我怎么会知道?”说完就挂着拐杖拔草去了。事后子路把这些经过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位隐士。”叫子路再到那里看看,老人已经走了。故答案为:C;B;C;【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

45、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

46、中一定要有所体现。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舜禹之事(唐)柳宗元魏公子丕,由其父得汉禅。还自南郊,谓共人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由丕以来皆笑之。柳先生曰:丕之言若是可也。吾见笑者之不知言,未见丕之可笑者也。凡易姓授位,公与私,仁与强,其道不同;而前者忘,后者系,其事同。使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能乎吾见小争于朝大争于野共为乱尧无以已之。何也?尧未忘于人,舜未系于人也。尧知其道不可,退而自忘;舜知尧之忘己而系舜于人也,进而自系。舜举十六族,去四凶族,使天下咸得其人:命二十二人,兴五教,立礼刑,使天下咸得其理;合时月,正历数,齐律、度、量、权衡,使天下咸得其用。积十余年,人曰:“明我者

47、舜也,齐我者舜也,资我者舜也。”天下之在位者,皆舜之人也。而尧隤然,聋其聪,昏其明,愚其圣。人曰:“往之所谓尧者果乌在哉?或曰“耄矣,曰“匿矣”。又十余年,其思而问者加少矣。至于尧死,天下曰:“久矣,舜之君我也。夫然后能楫让受终于文祖。舜之与禹也亦然,禹旁行天下,功系于人者多,而自忘也晚。益之自系亦犹是也,而启贤闻于人,故不能。夫其始系于人也厚,则其忘之也迟。不然,反是。汉之失德久矣,其不系而忘也甚矣。宦、董、袁、陶之贼生人盈矣,丕之父攘祸以立强,积三十余年,天下之主,曹氏而已,无汉之思也。丕嗣而禅,天下得之以为晚,何以异夫舜、禹之事耶?然则汉非能自忘也,其事自忘也;曾氏非能自系也,其事自系也

48、。公与私,仁与强,其道不同,其忘而系者,无以异也。尧、舜之忘,不使如汉,不能授舜、禹;舜、禹之系,不使如曹氏,不能受之尧、舜。然而世徒探其情而笑之,故曰:笑其言者非也。问者曰:“尧崩,天下若丧考妣,四海遏密八音三载。子之言忘若甚然,是可不可欤?”曰:是舜归德于尧,史尊尧之德之辞者也。尧之老更一世矣,德乎尧者,盖已死矣,幼而存者,尧不使之思也。不若是,不能与人天下。【注释】忘:遗忘:系:拥护。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明我者舜也明:引导B.舜之君我也君:君主C.禹旁行天下旁行:走遍D.丕嗣而禅嗣:继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问的一组是()吾知之矣俯察品类之盛

49、B.夫其始系于人也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然而世徒探其情而笑之拔剑撞而破之D.天下若丧考妣若亡郑以为东道主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曹丕受禅后,走下禅坛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后世的人讥笑曹丕不懂舜禹之事,可柳宗元不这样认为,他说曹丕这样说是可以的。柳宗元认为在改朝换代的情况下禅让帝位,它所遵循的原则是不一样的,但面临前代帝王已被人们遗忘,维承的君王已被人们拥护的情况是相同的。汉朝的帝王不能像尧舜那样自愿让人们忘记,曹操父子也不能像尧舜那样使人们拥护自己,但曹氏父子因建立的功绩而获得了人们的拥护。本文不讲众所皆知的退位让国的缘由,而是别出心裁地陈述让位者和受禅者之

50、间有计划的事先准备,夹叙夹议,将“禅让有理”论述得透彻明白。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使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能乎吾见小争于朝大争于野其为乱尧无以已之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人曰:“往之所谓尧者果乌在哉?”或曰“耄矣”,曰“匿矣”。不若是,不能与人天下。【答案】(1)B(2)C(3)A使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能乎/吾见小争于朝/大争于野/其为乱/尧无以已之。人们说:“从前所说的那个尧究竟在哪里?”有人说:“他老了。”也有人说:“隐居起来了。”如果不这样做,尧就无法把天下禅让给别人。【解析】【分析】(1)B项,“君”,结合“舜”“我”分析,名词“君主”错误,动词,当君主

51、、做君主。句意:舜当我们的君主已经很久了。故选B。A项,代词,指舜禹接受禅让的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助词,舒缓语气;用于句末,表判断。C项,连词,表顺承关系。D项,好像;如果。故选Co(3)A项,“后世的人讥笑曹丕不懂舜禹之事”错误。“由丕以来皆笑之”,是从曹丕以来的人们都讥笑他。故选Ao(4)“能乎”,可以吗,可以独立成句,前后应该断开;“吾”作为后面句子的主语,抓住“小争“大争分析,两句应该对称;尧作为无以已之的主语,前面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断句。句意:即使像尧那样圣明,得到舜以后立即就把天下交给他,可以吗?我可以预见那样就会发生动乱,小则在朝廷上引起激烈的辩论,大则在民间

52、发生斗争,那样造成的混乱局面,尧也没有办法使之停止。(5)“往,以前;“所谓”,所说的;果,结局,与因相对;乌”,文言疑问词,哪、何;或”,代词,有的人;耄”,年老,八九十岁的年纪;匿”,隐藏、躲藏、隐匿。“若”,像;是”,代词,这样做;不能”,没有办法,前面需要补充主语尧”;与,禅让。故答案为:(1)B;QC;A;使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能乎/吾见小争于朝/大争于野/其为乱/尧无以已之。人们说:“从前所说的那个尧究竟在哪里?有人说:“他老了。”也有人说:“隐居起来了。”如果不这样做,尧就无法把天下禅让给别人。【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

53、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

54、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参考译文】魏公子曹丕依靠他父亲曹操打下的基础得到汉朝的禅让。他从南郊祭天回来,对他的群臣说:“现在我完全了解舜禹接受禅

55、让的事宜了。”从曹丕以来人们都讥笑他。我柳先生说:曹丕这样说是可以的。我只看到讥笑者不懂得这句话的意思,看不出曹丕有什么可笑的地方。凡是在改朝换代的情况下禅让帝位,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意,是凭借道德还是依靠强力,它所遵循的原则是不一样的;但前代的帝王已被人们遗忘了,继承的君主已为人们所拥护,这种情况是相同的。即使像尧那样圣明,得到舜以后立即就把天下交给他,可以吗?我可以预见那样就会发生动乱,小则在朝廷上引起激烈的辩论,大则在民间发生斗争,那样造成的混乱局面,尧也没有办法使之停止。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尧还没有被人们遗忘,舜还没有被人们拥护。尧知道那样的办法行不通,就退居幕后让人们慢慢忘掉他;舜知

56、道尧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忘掉他而拥护舜,于是舜就积极主动争取人民对自己的拥护。舜选拔了十六个氏族首领,除掉了四个凶恶的氏族首领,使天下人都得到有才能的首领;他任命了二十二个大臣,鼓励五种道德规范,制定礼制刑法,很好地治理天下;正确划分四时月份,整理历法,统一乐律和度、量、权衡,使天下人都能正确地使用。经过十多年后,人们都说:“引导我的是舜,治理我的是舜,帮助我的是舜。”天下那些做官的,全都是舜任用的人。然而尧衰老了,他的耳朵聋了,眼花了,头脑也不清楚了。人们说:“从前所说的那个尧究竟在哪里?”有人说:“他老了。”也有人说:“隐居起来了。”又过了十多年,那些问及思念他的人更加少了。及至尧逝世时,天

57、下的人说:“舜当我们的君主已经很久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舜才在祖庙里接受尧的禅让,继承尧最终放弃了的帝位。舜后来把帝位禅让给禹,也是这样的情况,禹治水走遍天下,人们怀念他的许多功绩,而他退居幕后很迟。伯益也一直没有在人们中间树立威望,取得拥护,而人们又了解启的才能,所以禹最后没有能够把帝位禅让给伯益。君主当初功绩大,对人们的影响深,那么人们不会很快忘记他。不然的话,人们就会很快忘记他。汉朝的政治腐败已经很久了,它不受拥戴而被人们遗忘的情况十分严重。宦官、董卓、袁氏兄弟、陶谦等人残害百姓,罪大恶极。曹丕的父亲曹操平息祸乱,建立强大的权威,经过了三十多年,天下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曹姓的人了,天下人已渐

58、渐忘却汉朝。曹丕继承曹操而受汉献帝的禅让,天下的人感到得到他为君已经晚了,这跟舜禹禅让的情况有什么区别呢?然而汉朝的帝王并不能像尧舜那样自愿让人们忘记,而是他们所做的事不得人心才被人们遗忘的;曹氏父子也不能像舜禹那样使人们拥护自己,而是他们建立的功绩获得了人们的拥戴。虽然其中或从公心出发,或由私心出发,或者凭借仁德,或者依仗强力,舜禹禅让和汉魏禅让所依据的原则是不同的,但他们中一方被遗忘,一方受拥护,这是相同的。尧和舜如果不像汉末帝王一样被人们遗忘,就不可能把帝位传给舜和禹;舜和禹如果不像曹氏父子样受人们拥护,就不可能从尧和舜那里接受帝位。但是社会上的一般人只是探究曹丕的思想动机就讥笑他。所以

59、我说:讥笑他的言论的人是不对的。有人问:“尧去世时,天下的人好像父母死了一样,全国三年不奏乐。你说人们忘记了他,似乎说得言过其实了,这可不可以这样说呢?”我回答说:这是舜有意把功德归之于尧,以及历史上尊崇尧的德行的说法。尧衰老退居幕后已经有三十年之久了,那些感激怀念尧的人,越来越多地死去了。其中当时年幼而还活着的人,尧设法不让他们怀念拥戴自己。如果不这样做,尧就无法把天下禅让给别人。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材料二: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材料三:子曰:“已。夫仁

60、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论语雍也)“出则弟”句中“弟”的意思是,“则以学文”中的“文”指的是。(2)请从材料二、三中任选一则,谈淡你对“仁”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答案】(1)顺从和敬爱兄长;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经典(能答出“文化经典”即可)(2)示例: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成就自己的仁德;宁愿抛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正义。杀身成仁,这是儒学所主张的基本道德准则,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自古以来,它就激励着如谭嗣同、瞿秋白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解析】【分析】(1)“弟”,结合语境出外要敬爱师长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