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地球表层系统_第1页
1.2 地球表层系统_第2页
1.2 地球表层系统_第3页
1.2 地球表层系统_第4页
1.2 地球表层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地球表层系统与圈层相互作用1地球表层概念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83-1905)等提出,指的是与人类有直接关系的那部分地球环境。他认为地球表层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并说地理学的任务在于集中研究地球表层相互联系的各种现象,特别是研究人与地球以及生物现象之间的联系。2钱学森等提出,“地球表层”的上界应划在大气同温层的底部或对流层的上限(平均约10km),下界为岩石圈的上部(陆地表面往下约5-6km)。有的专家认为,以岩石圈中地壳的底面为“地球表层”的下界。3地球表层系统:由各圈层: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生物圈和地圈的上部构成。地球表层系统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内各圈层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

2、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与地球表层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支新兴学科。各圈层的相互作用,人类与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地球系统的各自然界面问题(陆-气、陆-海、海-气、海岸带)是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研究的内容。4地球表层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相互作用而成的,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核心学科。与研究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的核心学科地质学、大气科学、水文学和生物学相比,自然地理学的优势,不在于分门别类地去研究各个圈层,而在于从学科交叉和要素融合的角度去研究圈层的相互作用。地球表层能量的传输与交换,物质的迁移与循环,是地球表层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与动力,也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纽带

3、和桥梁。地貌、土壤是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5一、地球表层能量传输、交换与圈层相互作用能量是维持地球表层系统运行与发展的动力,也是联系四大圈层的桥梁和纽带。圈层间进行着多种不同能量的传输,这里只做一个简要的归纳: 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进行着热能、动能、化学能和势能的传输与交换。由于大气与水体之间温度的差异,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热能交换一直在不停地进行着。如冷空气经过的水面会发生降温现象,暖洋流对大气有增温、增湿作用。由于大气与水面之间的摩擦作用,大气运动往往影响和带动水体的运动,如风吹拂水面会产生波浪,信风作用于洋面产生洋流。6当然水体的运动也会影响和改变大气的运动,如在静风天气的时候,你来到瀑布或快速流

4、动的河流附近,立刻感到风的存在。这是大气圈与水圈动能交换的结果。大气与水体(主要是海洋)之间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在交换过程中也会发生某些化学反应,因此两者之间也存在化学能的交换。气压代表了大气势能的大小。当大气压力不同或发生变化时,会改变水体的分布与位势。如气压偏低时,海平面就会升高,如气压偏高时,海平面就会相应降低。如台风经过的海面,由于台风中心气压比较低,往往会导致海平面高出周围几十厘米至几米。当水体分布发生变化时,同样也会引起气压的变化。又如,高山、高原冰川以及中高纬度地区冰盖的发育,将会使这些地区的近地面气压升高,导致区域间的气压差增大。7 同样,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在进行着热能、

5、化学能、动能的交换。水圈与岩石圈之间存在着热能、动能、势能与化学能的交换。生物圈与其他三个圈层之间,普遍存在着热能与化学能的交换。8二、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迁移、循环与圈层相互作用 物质迁移与循环,和能量传输与转化一样,是地球表层系统发展演化的原因与动力,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相互作用的桥梁。 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循环,通常划分为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顾名思义,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主要发生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与生物圈,但也不完全局限于单一圈层之中。大气渗透到各个圈层,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都有大气,并且还在不断与大气圈进行着交换:生物通过光合

6、作用与呼吸作用在更新和改变着大气,岩石、土壤中的大气也在不断地与大气进行着交换,海洋则是大气某些组分的重要的源和汇。因此可以说水圈、岩石圈与生物圈也参与了大气的循环。水循环似乎是水圈中的物质循环,但实际上水循环跨越了大气圈、岩石圈与生物圈:降水发生在大气圈,水汽的运移是由大气运动完成的;径流发生在岩石圈表层(地表径流)和岩石圈内部(地下径流),是水循环的重要步骤;9植物的蒸腾是水循环的重要方面,植被对降水的截留,改变了水循环的过程与速度。地质循环也不仅仅局限于岩石圈,因为岩石的风化、分解、溶蚀、侵蚀和沉积物的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都离不开大气与水的参与,生物在地质循环中也发挥一定的作用。 生

7、物地球化学循环,更是跨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10三、圈层相互作用与地貌的塑造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来说,河流地貌、海岸地貌是水作用于岩石而产生的地貌,是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风沙地貌是干燥气候条件下风作用于岩石圈表面而产生的地貌,是大气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是特定气候条件下,固态和液态水对岩石表面进行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黄土地貌是水、重力等作用于特殊的岩石黄土而形成的地貌,而黄土一般都是干燥气候条件下风作用于岩石表面而形成的,因此黄土地貌也可以认为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11喀斯特地貌是在一定的大气、气候和生

8、物条件下,水对岩石溶蚀、淀积、侵蚀、沉积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大气、生物、岩石的相互作用,是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产物。喀斯特作用的发生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岩石的可溶性,(2)岩石的透水性,(3)水的溶蚀力,(4)水的流动性。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是由岩石圈的结构与变动(构造运动)决定的;水的流动性取决于气候条件、地形坡度以及岩石的空隙类型与连通性;水的溶蚀力不仅取决于水的性质,而且还受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生物产生的有机酸多少的影响与控制。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貌的空间分布,同样受岩石圈结构、水的分布以及气候与生物的空间分异的影响。因此,喀斯特作用是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12四、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